三国演义人物介绍推荐文章1: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推荐文章2:《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罗贯中通过历史事件与人物塑造,展现了乱世中的英雄豪杰、智勇谋划与人性挣扎的故事。小说以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为背景,通过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英雄画卷。


  故事的开端,东汉王朝已是乌烟瘴气,朝廷腐败,外有强敌,内有群贼,天下动荡不安。此时,各路英雄纷纷崭露头角。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于桃园,立志匡扶汉室,重振朝纲。其间,忠勇之义与兄弟情深,成为了“三国”中最为感人至深的部分。


  特别是在长坂坡之战中,张飞一声吼喝“谁敢过来!”暂时震慑了曹军,体现了兄弟之间的那份担当与勇气。


  然而,智慧同样不可或缺。诸葛亮作为刘备的重要谋士,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冷静的判断,屡次在危急关头帮助刘备化险为夷。


  借东风火烧赤壁的经典战役,正是蔡瑁、小乔、陆逊等人的合力,才最终使得联军打败了曹操,奠定了孙权与刘备的联盟。


  魏国的曹操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他举贤任能,大力扩张势力,从黄巾之乱直至赤壁之战,曹魏逐渐形成。同时他在战争中的果决决策,也让他在兵员不足的情况下扭转了局势。然而曹操的残酷与冷血,使得周边诸侯对他既敬畏又厌恶。他与荆州的刘备和孙权之间,展开了精彩绝伦的斗智斗勇。


  孙权虽年轻,但在其父孙坚与兄长孙策的培养下,早已显示出政治与军事才能。他善于团结地方豪杰,利用联婚策略增强自身力量,与刘备的合作与竞争使得这一时期充满了变幻莫测的局势。孙权与曹操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合作也有冲突,表现出一种深层次的权力博弈。


  除了战争与政治,《三国演义》中还饱含着许多深刻的人性探讨。许多角色例如典韦、关羽、赵云等,虽然都是忠臣良将,他们的忠诚与信仰却在战乱中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归心于刘备,表现出他对义气的执着和对兄弟情义的坚守。在被俘后,他宁死不屈的态度,让人感受到忠诚的伟大与悲壮。


  在这场英雄的交锋中,女性角色的存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甄氏、黄承儿、甄氏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变化,也反映出她们在家庭、爱情与战争中的坚韧与智慧。黄承儿的聪慧,使得曹操在对待权力与亲情时,犹豫不决;


  而甄氏则代表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无奈的女性,她们的命运往往被男性所左右,却依然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自己的家族与事业。


  《三国演义》的结尾,经过长年的斗争,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的争斗仍在继续,但历史的齿轮并没有停下脚步。最终,魏、蜀灭亡,西晋统一中国,三国的故事也以一种残酷而美丽的方式落幕。无论是英勇的将领、智者的谋士,还是柔弱的女子,每一个角色都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战争史诗,更是人性与情感的深刻描绘。它让我们看到,在权力与欲望的漩涡中,忠诚、正义、智慧与勇气交织成的故事,展示了那段历史的复杂与丰富。这部作品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依然焕发出无尽的魅力,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经典。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推荐文章3:三国演义名将谱:从吕布到曹熊,436位武将大排名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战争名著,三国演义将东汉末年到西晋建国这几十年间的中原大战与政权更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那些驰骋沙场的猛士名将。


  在三国演义里,登场角色高达1191人,其中正统武将光是有名有姓的总数就高达436人,再算上文官451人和黄巾乌桓等67人,能够佩剑上阵的角色总数达到了954人。所以从很早之前,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这几百名武将的武艺排名到底如何?


  如果我们把三国时期一个正常成年男性士兵定义为50的武力,那么三国演义里所有登场的武将,他们分别的武力数值分数又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就将这900多人划分为5个档次,来看看每个档次的实力如何,以及都有哪些武将是归属于这个档次里的。


  首先声明,这里的武将定位和选择,都是以三国演义为标准。拿三国志对比的可以先放一放,毕竟两部作品里,很多人的实力表现相差甚远。


  话不多说,下面就开始划分。


  

1 T4级:武力数值1~30,几乎手无缚鸡之力的角色。三国演义里的老弱病残角色大都集中在这个档次。

  这个档次的武将别看描述上非常弱,但在三国演义里,属于这个档次的武将数量非常多,几乎八成文官和极少数武将,都是属于这个等级的。总人数大约占900人的40%左右。


  蜀国代表:法正、刘巴、孙乾、简雍、谯周


  吴国代表:张昭、张纮、鲁肃、诸葛瑾、顾雍


  魏国代表:曹熊、曹冲、荀彧、荀攸、程昱、王朗


  如果要从这个档次里选一个比较弱的代表角色,那自然是曹魏的病秧子——曹熊莫属。


  曹熊(生卒年不详),字子威,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曹彰、曹植同母弟,母为武宣皇后卞氏。体弱多病,英年早逝。曹魏建立后,追赠东平公。魏明帝太和三年,追封萧王,谥号为怀。


  从上面这段描述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曹熊到底有多弱了。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曹熊就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富家公子。而且因此原因,既没有锻炼体魄,也无法修习武艺。


  估计让成年后的曹熊,和正常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打都打不过。更不要提在三国演义里同那些百人敌万人敌的大将过招了。


  说夏侯杰被吓死可能有点过分,但是如果把张飞面前的人换成曹熊,那么被吓死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除了体弱多病的曹熊,王朗也是这个等级的代表角色之一。毕竟曹熊还是生病病死的,而王朗则是实实在在被骂死的。


  在历史上,王朗是名循吏,也是一位知名的儒学家。


  可是在三国演义里,这位老伯最大的污点,就是以76岁高龄,试图上战场劝降诸葛亮。


  劝降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毕竟是对上了三国第一智商的诸葛亮,被骂惨是自然的事情。


  不过这位老哥年轻时打得底子的确不太好,一生气就上头,一上头就......


  所以如果让王朗上阵作战,别说和正常士兵交手,哪怕是碰到一个普通人恐怕也是一棒子直接打死。


  

2 T3级:武力数值31~50,能和一个正常士兵1对1然后胜率五五开的武将&文官。

  这个档次里,一些有锻炼且体魄强健的文官(或者担任武职的文官)已经可以进入这个水平线了。当然,还有一批名为武将但实际上很弱的家伙也在这个档次里。


  能够出现在这里的文官们,大概占文官总数量的10%,也就是几十名;而加上普通的武将,总体可以占据900人中的25%。


  蜀国代表:庞统、黄权、糜芳、傅士仁、邓芝


  吴国代表:诸葛恪、陆逊、陆抗、全琮、阚泽


  魏国代表:司马懿、夏侯楙、满宠、杨修、毛玠


  出现在这个档次里的文官,基本上都有带兵打仗的能力,也许未必习武很多,但是真碰到危险,自己拔剑冲上去拼杀几下还是可以的。


  这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黄权。


  作为蜀汉和曹魏的双料文官兼武将,黄权的多面手属性是非常突出的。


  权既忠谏于主,又闭城拒守,得事君之礼。武王下车,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所以大显忠贤之士,而明示所贵之旨。先主假权将军,善矣,然犹薄少,未足彰忠义之高节,而大劝为善者之心。


  从上面这段后人对于黄权的评价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定位。那就是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又能担任一城之守,也可负责带兵打仗。


  再加上黄权本身身体很健康也很健壮,所以作为能打的文官代表,黄权此人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与之相对应的武将集团夏侯楙,评价就没有那么高了。


  作为曹操的女婿,夏侯楙虽然生在武将之家,可是武力数值却非常之差。对于他的武略能力,后世的评价只有下面这一句话。


  “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简单来讲,这哥们基本上喜欢的就是在家陪老婆孩子经营生意种地,而不是带兵打仗。


  可是他的身份,又让他不得不担任安西将军,驻守长安,成为一名带兵的武将。


  当然,幸好魏延的计划没有成行,否则以夏侯楙的军事能力,基本上也会是见面就送的命。


  虽然比曹熊这种病秧子要好不少,但是夏侯楙最多也就是个样子货。从武将的角度来说,他最多就能勉强和一个普通士兵一换一;那还要先看他是不是愿意拼命。


  

3 T2级:武力数值51~70,单人干掉2~3名普通士兵没有问题,已经属于标准的武将阶级。

  这个档次里,除了个别类似游侠的文官外,基本上都已经是标准的武将人选了,毕竟能够随便战胜几名士兵的人,必然是经过严格且系统的武艺训练才能做到。


  还能留在这里的文官,基本上多少都有武力底子,总数量不过寥寥数人,而出现在这里的武将则是最多的,至少40%的武将都是属于这个档次。


  总体来看,能出现在这里的武将总数大约占总体900人中的15%左右。


  蜀国代表:徐庶、吴兰、雷铜、冯习、张南


  吴国代表:吕蒙、陈武、潘璋、马忠、周瑜


  魏国代表:司马师、牛金、牵招、臧霸、吕虔、钟会


  这个档次的文官代表,首推就是徐庶。


  中平六年(189年),徐庶为人仇,而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逃走,被官吏抓住。


  在很多三国系列游戏里,徐庶的武力数值都不低。原因就是在于,这位后来赫赫有名的大谋士,最开始可是行侠仗义的游侠一名。舞枪弄剑才是年轻徐庶的主业。


  当然,幸好后来徐庶被解救后洗心革面,开始走求学这条路。否则我们就少了一位顶级谋士,而多了一个最多能打赢2,3个人的普通游侠罢了。


  而这个档次中武将的典型代表,则是牛金。


  这位武将在历史中的地位并不低,曾经击破马岱,战胜公孙渊,官至后将军之职。


  但是在三国演义里,牛金的地位就印证了这个档次武将的尴尬。


  那就是说名字大家也知道,但是说事迹几乎没有。除了在曹仁麾下与甘宁一番缠斗外,三国演义里的牛金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发挥空间了。


  很多这个档次的武将都是这样,说某场战役里某方大将都有谁,结果直到战斗打完,这谁也没出手过两次。无论胜败都是跟着随大流而已。


  

4 T1级:武力数值71~90,可以被称为猛将的阶段,基本上都拥有1对10作战胜利的能力。

  能出现在这个档次里的,已经是三国中的大多数有一定战绩和实力的名将了。


  这批将领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带领大军作战,身先士卒并且有击杀敌方武将的实力。按照三国演义的实力表现,哪怕单人独骑,这个档次的武将都可以击溃对方的普通士兵十人小队。


  如果按照武将数量来划分,能放到这个档次的武将总数大约也就是50人左右,即总数的12~13%左右。


  蜀国代表:傅彤、关兴、廖化、张苞、傅佥


  吴国代表:韩当、周泰、凌统、程普、黄盖


  魏国代表: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徐质、张郃


  这个档次的武将和上个档次相比,除了有名外,身上都是有着一些比较值得称赞的战果的。


  例如蜀汉的猛将傅彤,虽然言行描述不多。但是寥寥几句战果,却把一名勇猛大将写的明明白白。


  陆逊派遣末将淳于丹率五千军来攻,傅彤领军杀出,击败淳于丹。 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往西突围,傅彤等引兵接应,合兵退往马鞍山。陆逊大队人马围攻马鞍山,形势危急,傅彤奋勇断后,保护刘备退往白帝城。 吴军八方包围傅彤军,吴将丁奉劝降傅彤,傅彤大骂道:“吾乃汉将,安肯降吴狗乎!”挺枪纵马,率领汉军奋力死战,不下百余合,往来冲突,不能得脱,最终呕血而死。


  战前我们以为他是个T2级的二流将领,但是就冲上面这段描述。傅彤的实际战斗力与赵云相比,也就是逊色一筹而已。


  能轻松击败同为T2级武将的淳于丹,乱军重围中来回打上几百个回合都没有被击杀,最终也是力竭而死。这样的傅彤,基本上已经可以算是一名标准的T1级武将了。


  当然,傅彤是爆发性的T1,那么在魏国,就有很多常态T1武将的存在,例如典型的白马校尉夏侯渊。


  如果说常态化的武力值,夏侯渊肯定是比傅彤要厉害许多的。但是单纯看上限,夏侯渊可能还不如傅彤来的勇猛。


  毕竟同样是带少量兵力与大批敌人作战,傅彤在死地里还能打上几百回合,夏侯渊却被突袭而来的老黄忠一刀砍翻。


  当然,以夏侯渊的实力,虽然有被突袭击杀的污点,但依然是T1级名将里的佼佼者。


  

5 T0级:武力数值91以上,三国名将的聚集地,以一抵百说的就是这个水平的武将。

  这个档次里的,都是三国中赫赫有名的一代大将。


  能进入这个档次的武将,随便哪个人出手都是惊天破地之威。碰上这个档次的武将,哪怕对面有百人队伍都未必能打赢。


  按照人数划分,能进入这个档次的武将数量不过20个人左右,最多也就是全体武将的5%不到。


  蜀国代表:关羽、赵云、马超、黄忠、张飞、魏延、姜维


  吴国代表:甘宁、太史慈、孙策


  魏国代表:典韦、许褚、张辽、徐晃、曹彰、文鸯


  其他代表:吕布、华雄、颜良、文丑


  到了这个档次,基本上就都是三国演义里的万人敌了。


  如果还要细分的话,这个档次又可以分为超越T9,强T0和弱T0三个层级。


  弱T0的武将里,包括黄忠、张辽、徐晃、曹彰、甘宁、太史慈、孙策、颜良、文丑、华雄、魏延和姜维等人。


  之所以是弱T0,就是因为这批武将在面对更强者时有明显的弱势,而且打T1级武将的时候,状态不好的时候也会被对方吓住。


  例如张辽徐晃,都有被更强者击败的时候(对面是关羽张飞);而颜良文丑更是被关羽击败,哪怕是姜维,在后期也有被徐质唬住的时候。


  而强T0中包括的武将就比较少了,只有典韦、许褚、马超、关羽、张飞等几人。


  强T0的几位武将特点,就是他们1对1只有和超越T0的三位比有下风,但在其他任何时候都能占据上风。


  关羽、张飞只是面对吕布时处于弱势,许褚也只是面对赵云时表示打不过(三人打赵云赢不了,还送了个高览)。而马超则是与许褚张飞都能打平。


  至于最后的超越T0武将,则只有三位:吕布、赵云和文鸯


  说吕布是最强武将,这点显然是公认的。毕竟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英战吕布、辕门射戟都证明了吕布当世无敌,没有任何一名武将能够在单挑中赢过他。


  说赵云是最强武将也没啥问题,毕竟长坂坡救主,一人枪挑五韩等等,虽然没有和吕布交锋过,但是赵云在打最强T0时从无落于下风,甚至还多次占据上风。


  但是文鸯之所以能以后代武将的身份超越T0,也是有原因的。


  原来文鸯军马先到,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鸯只望父到,以为外应,并不见来。数番杀到中军,皆被弓弩射回。鸯直杀到天明,只听得北边鼓角喧天。


  在与司马师一战里,文鸯带领偏军,杀了整整一夜还能全身而退。面对T1级的武将邓艾,以疲惫之身打了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而后更是单人独骑,面对数百魏将追击,回身一次就击杀数人,连续四五番都是如此。最终还能全身而退。


  哪怕是罗贯中,都在书中将文鸯与赵云并论。


  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所以由此可见,文鸯的硬实力是非常强的。在吕布赵云都不在的年代里,文鸯几乎就是当时最强大的武将,没有之一。


  

6 结语:

  纵观整本三国演义,几百名登场武将的确是古典小说中最多的典范。但是通过武将阶层的划分,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辨别出这些武将孰强孰弱。


  当然,谁才是三国最强武将这件事,大家早已经争论了几百年。所以如果你对于这个榜单有意见,也欢迎在下方留言,表达出你心目中,三国演义里的最强武将排名吧。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推荐文章4: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推荐文章5:《三国演义》人物一览表

  今年高考考了《红楼梦》,不知道之后会不会考《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


  现在,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需要有三国的智慧了。


  在未来10-20年里,国家和个人可能都要像去西天取经一样,历尽千辛万苦,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妖魔鬼怪。


  在上海4-6月期间,在家把《三国演义》看了两遍,由于书中人物众多,第一遍看根本没理清谁打谁,怎么打,为啥打。第二遍时,做了下面这份人物简介表,以便粉丝们在读原著或者学生们读书时,能方便地想起来之前这个人物是谁,干了啥。


  如有谬误,请大家批评指正和谅解。欢迎点赞,收藏,转发。


  序号


  人名


  职务


  回数


  1


  曹节


  太监,十常侍之一


  1


  2


  曹嵩


  曹操的爸爸,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


  1


  3


  曹腾


  中常侍,曹操的爸爸是他的养子


  1


  4


  陈蕃


  太傅


  1


  5


  程旷


  太监,十常侍之一


  1


  6


  程远志


  黄巾贼


  1


  7


  邓茂


  程远志的副将


  1


  8


  董卓


  字仲颖,中郎将,反贼,河东太守


  1


  9


  窦武


  大将军


  1


  10


  段珪


  太监,十常侍之一


  1


  11


  封谞


  太监,十常侍之一


  1


  12


  公孙瓒


  刘备的朋友


  1


  13


  龚景


  青州太守


  1


  14


  郭胜


  太监,十常侍之一


  1


  15


  何进


  大将军


  1


  16


  何顒


  给曹操的评价:“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何进手下


  1


  17


  侯览


  太监,十常侍之一


  1


  18


  皇甫嵩


  中郎将


  1


  19


  蹇硕


  太监,十常侍之一


  1


  20


  刘备


  1


  21


  刘弘


  刘备的爸爸


  1


  22


  刘胜


  中山靖王


  1


  23


  刘雄


  刘备的爷爷


  1


  24


  刘焉


  幽州太守,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


  1


  25


  刘元起


  刘备的叔叔


  1


  26


  刘贞


  刘胜的儿子


  1


  27


  卢植


  中郎将,刘备的老师


  1


  28


  马元义


  张角的党羽


  1


  29


  唐周


  张角弟子


  1


  30


  夏恽


  太监,十常侍之一


  1


  31


  许劭


  给曹操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1


  32


  张宝


  巨鹿郡三兄弟之一


  1


  33


  张角


  巨鹿郡三兄弟之一


  1


  34


  张梁


  巨鹿郡三兄弟之一


  1


  35


  张让


  太监,十常侍之一


  1


  36


  赵忠


  太监,十常侍之一


  1


  37


  郑玄


  刘备的老师


  1


  38


  朱儁


  中郎将


  1


  39


  邹靖


  校尉


  1


  40


  左丰


  皇上身边的干事


  1


  41


  陈耽


  司徒,被十常侍所害


  2


  42


  陈琳


  主薄,字孔璋,后跟随袁尚


  2


  43


  董重


  国舅,骠骑将军


  2


  44


  韩忠


  黄巾军余党


  2


  45


  何苗


  何进弟弟


  2


  46


  刘恢


  收留打督邮的刘备一行


  2


  47


  刘陶


  谏议大夫,被十常侍所害


  2


  48


  刘虞


  幽州牧,征讨张举、张纯


  2


  49


  潘隐


  何进手下,司马


  2


  50


  区星


  长沙贼


  2


  51


  孙坚


  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2


  52


  孙仲


  黄巾军余党


  2


  53


  王美人


  灵帝宠妃


  2


  54


  舞阳君


  何进母亲


  2


  55


  许昌


  会稽妖贼,“阳明皇帝”


  2


  56


  许韶


  许昌的儿子


  2


  57


  荀攸


  何进手下


  2


  58


  严政


  黄巾军贼将,刺杀了张宝


  2


  59


  袁绍


  字本初,现为司隶校尉,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


  2


  60


  张纯


  渔阳叛乱头目


  2


  61


  张举


  渔阳叛乱头目


  2


  62


  张钧


  郎中


  2


  63


  赵弘


  黄巾军余党


  2


  64


  郑泰


  何进手下


  2


  65


  鲍信


  后军校尉


  3


  66


  蔡邕


  侍中


  3


  67


  淳于琼


  左军校尉,袁绍部将,爱喝酒


  3


  68


  崔毅


  先朝司徒崔烈之弟


  3


  69


  丁原


  荆州刺史


  3


  70


  董旻


  董卓弟弟


  3


  71


  樊稠


  董卓手下


  3


  72


  郭汜


  董卓手下


  3


  73


  李傕


  董卓手下


  3


  74


  李儒


  董卓谋士,董卓女婿,


  3


  75


  李肃


  虎贲中郎将,董卓手下


  3


  76


  吕布


  字奉先,丁原义儿,


  3


  77


  闵贡


  河南中部掾吏


  3


  78


  牛辅


  董卓女婿,中郎将


  3


  79


  彭伯


  议郎


  3


  80


  王允


  司徒


  3


  81


  吴匡


  何进部将


  3


  82


  杨彪


  太尉


  3


  83


  袁术


  袁绍弟弟,袁公路


  3


  84


  袁隗


  太傅


  3


  85


  张济


  董卓手下


  3


  86


  赵萌


  右军校尉


  3


  87


  周毖


  侍中,董卓手下


  4


  88


  伍琼


  校尉,董卓手下


  4


  89


  丁管


  尚书


  4


  90


  伍孚


  字德瑜,越骑校尉


  4


  91


  陈宫


  县令,字公台。救了曹操一命


  4


  92


  吕伯奢


  曹操的父亲结义弟兄


  4


  93


  卫弘


  孝廉,资助曹操


  5


  94


  乐进


  字文谦,曹操帐前吏


  5


  95


  李典


  字曼成,曹操帐前吏


  5


  96


  夏侯惇


  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


  5


  97


  夏侯渊


  夏侯惇族弟


  5


  98


  曹仁


  字子孝,


  5


  99


  曹洪


  字子廉


  5


  100


  韩馥


  冀州刺史


  5


  101


  孔伷


  豫州刺史


  5


  102


  刘岱


  兖州刺史


  5


  103


  王匡


  河内郡太守


  5


  104


  张邈


  陈留太守


  5


  105


  乔瑁


  东郡太守


  5


  106


  袁遗


  山阳太守


  5


  107


  鲍信


  济北相


  5


  108


  孔融


  北海太守,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


  5


  109


  张超


  广陵太守


  5


  110


  陶谦


  徐州刺史


  5


  111


  马腾


  西凉太守,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


  5


  112


  公孙瓒


  北平太守


  5


  113


  张杨


  上党太守


  5


  114


  华雄


  骁骑校尉


  5


  115


  胡轸


  打汜水关时,董卓这边的人,陪华雄一起去


  5


  116


  赵岑


  打汜水关时,董卓这边的人,陪华雄一起去


  5


  117


  鲍忠


  济北相鲍信的弟弟


  5


  118


  程普


  字德谋,孙坚手下


  5


  119


  黄盖


  字公覆,孙坚手下


  5


  120


  韩当


  字义公,孙坚手下


  5


  121


  祖茂


  字大荣,孙坚手下


  5


  122


  俞涉


  袁术手下


  5


  123


  潘凤


  太守韩馥的上将


  5


  124


  方悦


  河内名将,王匡手下


  5


  125


  穆顺


  上党太守张杨部将


  5


  126


  武安国


  北海太守孔融部将


  5


  127


  黄琬


  太尉,董卓手下


  6


  128


  荀爽


  司徒,董卓手下


  6


  129


  徐荣


  荥阳太守


  6


  130


  刘表


  荆州刺史,字景升,


  6


  131


  陈翔


  “江夏八俊”,汝南,字仲麟


  6


  132


  范滂


  字孟博,“江夏八俊”


  6


  133


  孔昱


  鲁国,字世元,“江夏八俊”


  6


  134


  范康


  渤海,字仲真,“江夏八俊”


  6


  135


  檀敷


  山阳,字文友,“江夏八俊”


  6


  136


  张俭


  字元节,“江夏八俊”


  6


  137


  岑咥


  南阳,字公孝,“江夏八俊”


  6


  138


  蒯良


  辅佐刘表


  6


  139


  蒯越


  辅佐刘表


  6


  140


  蔡瑁


  辅佐刘表


  6


  141


  逢纪


  袁绍谋士


  7


  142


  荀谌


  韩馥谋士


  7


  143


  辛评


  韩馥谋士,后为袁绍谋士


  7


  144


  关纯


  韩馥别驾


  7


  145


  耿武


  韩馥长史


  7


  146


  颜良


  袁绍大将


  7


  147


  文丑


  袁绍大将


  7


  148


  田丰


  袁绍手下


  7


  149


  沮授


  袁绍手下


  7


  150


  许攸


  袁绍手下谋士,字子远


  7


  151


  公孙越


  公孙瓒弟弟


  7


  152


  赵云


  字子龙


  7


  153


  麴义


  袁绍弓箭手


  7


  154


  严纲


  公孙瓒大将


  7


  155


  马日磾


  董卓手下,太傅


  7


  156


  赵岐


  董卓手下,太仆


  7


  157


  孙策


  字伯符,孙坚儿子


  7


  158


  孙权


  字仲谋,孙坚儿子


  7


  159


  孙翊


  字叔弼,孙坚儿子


  7


  160


  孙匡


  字季佐,孙坚儿子


  7


  161


  孙朗


  字早安


  7


  162


  孙仁


  孙坚女儿


  7


  163


  孙韶


  字公礼,孙坚儿子?孙权侄子?


  7


  164


  孙静


  字幼台,孙坚弟弟


  7


  165


  黄祖


  刘表部将


  166


  张虎


  黄祖手下


  7


  167


  陈生


  黄祖手下


  7


  168


  吕公


  刘表手下


  7


  169


  桓阶


  孙策军吏,后来跟了魏


  7


  170


  董璜


  董卓侄子


  8


  171


  张温


  司空,董卓手下


  8


  172


  貂蝉


  王允府中歌伎


  8


  173


  孙瑞


  仆射士


  9


  174


  贾诩


  贼军谋士


  9


  175


  胡赤儿


  牛辅心腹人


  9


  176


  李蒙


  董卓余党


  9


  177


  王方


  董卓余党


  9


  178


  种拂


  太常卿


  9


  179


  鲁馗


  太仆


  9


  180


  周奂


  大鸿胪


  9


  181


  崔烈


  城门校尉


  9


  182


  王颀


  越骑校尉,天水太守


  9


  183


  韩遂


  并州刺史


  10


  184


  马宇


  侍中


  10


  185


  种邵


  谏议大夫


  10


  186


  刘范


  左中郎将


  10


  187


  马超


  字孟起,马腾之子


  10


  188


  李别


  李傕之侄


  10


  189


  荀彧


  字文若,荀绲之子,曹操行军司马


  10


  190


  荀攸


  荀彧侄子,字公达,海内名士,曾拜黄门侍郎,后弃官归乡,今与其叔同投曹操,操以为行军教授。


  10


  191


  程昱


  字仲德


  10


  192


  郭嘉


  字奉孝


  10


  193


  刘晔


  字子阳,曹操部下


  10


  194


  满宠


  字伯宁,曹军中从事


  10


  195


  吕虔


  字子恪,曹军中从事


  10


  196


  毛玠


  字孝先,曹军中从事


  10


  197


  于禁


  字文则,曹操的点军司马


  10


  198


  典韦


  勇力过人,帐前都尉


  10


  199


  应劭


  泰山太守,曹操爸爸死后,投靠了袁绍


  10


  200


  曹德


  曹嵩的弟弟


  10


  201


  陶谦


  徐州太守,字恭祖


  10


  202


  张闿


  陶谦手下都尉,原黄巾余党


  10


  203


  边让


  九江太守,陶谦好朋友


  10


  204


  曹豹


  陶谦手下


  10


  205


  糜竺


  字子仲


  11


  206


  田楷


  青州将领?


  11


  207


  陈登


  字元龙,广陵太守?


  11


  208


  李膺


  河南尹


  11


  209


  陈炜


  太中大夫


  11


  210


  管亥


  黄巾贼党


  11


  211


  太史慈


  字子义,东莱黄县人,孙权部下


  11


  212


  刘繇


  扬州刺史,字正礼,太尉刘宠之侄,兖州刺史刘岱之弟


  11


  213


  张辽


  字文远,吕布手下


  11


  214


  臧霸


  字宣高,吕布手下


  11


  215


  郝萌


  吕布手下


  11


  216


  侯成


  吕布手下


  11


  217


  宋宪


  吕布手下


  11


  218


  魏续


  吕布手下


  11


  219


  成廉


  吕布手下


  11


  220


  曹性


  吕布手下


  11


  221


  高顺


  吕布手下


  11


  222


  孙乾


  字公祐


  12


  223


  何仪


  黄巾余党


  12


  224


  黄劭


  黄巾余党


  12


  225


  何曼


  黄巾 截天夜叉


  12


  226


  许褚


  字仲康


  12


  227


  薛兰


  吕布手下废物


  11


  228


  李封


  吕布手下废物


  11


  229


  审配


  袁绍谋士


  13


  230


  李暹


  李傕侄


  13


  231


  左灵


  李暹手下


  13


  232


  杨琦


  汉献帝侍中


  13


  233


  杨密


  中郎将


  13


  234


  皇甫郦


  能言


  13


  235


  杨奉


  骑都尉


  13


  236


  胡邈


  字敬才,侍中


  13


  237


  虎贲王昌


  李傕手下


  13


  238


  宋果


  杨奉同事


  13


  239


  崔勇


  郭汜将领


  13


  240


  徐晃


  字公明,杨奉手下


  13


  241


  段煨


  将军


  13


  242


  董承


  国戚


  13


  243


  韩暹


  故白波帅


  13


  244


  李乐


  故白波帅,啸聚山林之贼


  13


  245


  胡才


  故白波帅


  13


  246


  伏德


  国舅


  13


  247


  尚弘


  行军校尉


  13


  248


  韩融


  太仆


  13


  249


  王邑


  河东太守


  13


  250


  董昭


  字公仁,正议郎,曹操手下


  14


  251


  王立


  侍中太史令


  14


  252


  刘艾


  宗正


  14


  253


  任峻


  典农中郎将,粮官


  14


  254


  范成


  洛阳令


  14


  255


  纪灵


  袁术上将


  14


  256


  荀正


  纪灵副将


  14


  257


  陆康


  庐江太守


  15


  258


  吴景


  孙策母舅丹阳太守


  15


  259


  祖郎


  泾县大帅


  15


  260


  朱治


  字君理,孙坚旧从事官,后跟孙权


  15


  261


  吕

本文标题:三国演义人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