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推荐文章2:“小麦文化节”里有什么

  又到小麦成熟季。6月的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上遥镇的数千亩金色小麦蔚为壮观。这里日前举办了黎城县第二届“小麦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重温割麦、打捆、碾麦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无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还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喜悦;无论“卖书买农具,作业岂辞劳”的归隐之乐,还是“一亩田无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里的心酸,千百年来农耕文明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灵魂和血脉,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记忆和忘不掉的乡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揆诸现实,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农耕文明受到一定的冲击,许多地区村庄空心化和“三留守”问题也日益突显。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农具已经失去用途,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稼穑之事”已经与现代人产生了距离。这是文明的进步,也是农业发展的必要过程,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变迁之中,农耕文明的魂变得越来越稀薄。


  无论对于中华民族的文脉传承,还是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在当代都具有重要意义。众多游客到上遥镇参与“小麦文化节”,不仅能勾起儿时与“农”字相关的许多回忆,体验到劳动的艰辛,进一步认同了粮食的价值,也是打捞乡愁的一个路径,更对当地的农业特色发展大有裨益,取得了多赢的效果。


  让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和风采,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是时代的宏大命题。2018年,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对推动传统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点。


  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到各地农业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从接地气的乡村游到“小麦文化节”的红红火火,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多元的文化价值。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让农耕文明留得住、传下去,使泥土里酝酿的独有文化焕发新的魅力,需要全社会进一步深化对农耕文明更大的价值认同,并付诸于实践之中。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推荐文章3:二十四节气农事图鉴

  今日秋分,迎来收获时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今天,第4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致敬所有辛勤劳动,期盼风调雨顺,福满中国!


  :人民日微博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推荐文章4:立冬:蓄能积势,孕育未来

  11月7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既传递着天寒地冻、万物收藏的物候变化,也传递着蓄能积势、孕育未来的美好希冀。


  立冬“三候”这样写道:“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意思是说,立冬时节,水开始结冰,土地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已难得一见。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并称“四立”,宣示万物在春天萌生,在夏天滋长,在秋天收获,在冬天休藏。从立冬开始,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为来年春天的勃发蓄能积势。


  11月4日,羊群在新疆裕民县巴尔鲁克山冬季牧场上觅食。新华社发(陈双喜 摄)


  立冬,意味着冬季来临。不过,我国幅员辽阔,祖国南北温差不同、景色各异。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和西北新疆北部地区早已大雪纷飞,首都北京也开始呈现“秋深渐入冬”“红叶已随风”的初冬图景,长江中下游的气温近期不降反升、冬季远未到来,华南地区依然是绿水青山、温暖宜人。


  中央气象台预显示,6日夜间至8日,四川东部、陕西中部和南部、贵州西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陕西东部和西南部、重庆西部、贵州西北部局地有大雨。8日至9日,受冷空气影响,新疆伊犁河谷和南疆西部山区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北疆北部山区局地有大雪。而在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总体向暖。


  立冬之日,民间有补冬的习俗,正如谚语所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南北方因气候和物产不同,饮食和进补也各异。譬如,在北方,很多人家里在立冬这天会吃饺子,一些“老北京”会涮羊肉进补;在南方,立冬这天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草根汤则是闽中人家熬制和食用的养生汤。


  10月30日,在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冬小麦苗破土而出。新华社发(祝雪威 摄)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立冬之后,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事同春、夏、秋三季相比,似乎显得不那么繁忙了,但是农民们并没有闲着,海南一些地方正发挥着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种植瓜菜,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一些地方则分别忙着冬小麦和冬油菜播种的收尾。


  对农业来说,冬季是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期。各地的灌区建设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国务院部署重点推进的江西大坳等6处新建大型灌区在加快建设中,安排年度投资计划的529处大中型灌区建设和改造项目同样在加快推进。


  冬季是一个蓄能积势的季节,也是一个孕育未来、带给人们美好憧憬的季节。大江南北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补齐灌区水利设施短板,抢抓冬季施工黄金期,为来年的农业丰收打下好基础。


  :新华社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推荐文章5: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记得小时候到了这个季节,菜园里的菜开始收获了。 那时候的主要有白菜,萝卜,土豆,还有地瓜,这么多的蔬菜,放到哪里合适呢?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我们这里一般都是打个地屋子。


  首先得刨个大坑,这个大坑有三米乘以三米左右,深得一人多高。把这个大坑担上粗壮的木棒,再在木棒上面铺上玉米秸。再在玉米秸上覆上土。最后再留上一个门,找个门板, 这样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


  这样就可以把收获的蔬菜放在里面了。在这期间,白菜还是要管理的我们这里叫做棉白菜。其实就是把白菜从地窖里拿出来,把枯黄的叶子和烂掉的叶子去掉一棵棵大白菜,最后都只剩下很小的一个,里面有一个白菜心。


  到开春的时候,里面菜基本上吃的差不多了,然后再把这地屋子拆掉,把这个大坑填上,又能种菜了。


  就这样,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的,使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来储存蔬菜。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推荐搜索词:

  

  1.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2.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意思

  

  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下一句

  

本文标题:春耕夏耘秋收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