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推荐文章1:野生动物伤人不断,如何维护人和动物和谐共生

  近些年,我国西南山区庄稼成熟时,有关野生动物扰民伤人的新闻屡见不鲜。近日,笔者又听闻武陵山地野猪扰民伤人的消息。无独有偶,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道,生活在广西崇左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种群数量逐年增长、活动范围加大。当地的白头叶猴往往需要穿越公路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而公路上车流量大、车速快,很容易发生汽车伤害白头叶猴的事故。


  以上事例显示:一方面,随着保护力度加大,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当地民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可喜可贺;另一方面,随着种群增加,动物活动区域不断扩大,必然要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方法存在偏差,让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头,也让一些动物遭受生存危机。究其原因,一是没有严格划定区域作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地,导致人类的生产、生活区域同野生动物生存地交叉、重叠,双方在狭小的地域内“明争暗斗”,不能和谐共处;二是没有保护好或引进某一动物的天敌,致使一种野生动物繁殖过快、数量过多,危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三是没有判定某一区域某种动物的数量达到多少才是承载上限,以便科学制定预案,引进天敌或组织人员进行捕杀,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在自然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或保护需求等可能发生变化。此时,如果仍然依照多年前的保护规则和手段,就很容易出现法律规定与现实需求不兼容的问题。例如,经过有关部门的长期努力,有些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甚至在局部地区泛滥成灾,此时就有必要适度放宽保护条件,使其数量与发展状况逐渐达到自然平衡的状态。为此,有关部门有必要根据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要求,尽快出台新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适时合理调整一些生存状况发生急剧变化的物种保护级别。


  需要强调的是:保护野生动物不应以牺牲人类利益为代价。有关部门应根据不同的保护级别、生活习性、种群数量等,一物一法精准施策,在保护好野生动物的同时,也维护好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利益。例如,对于白头叶猴、虎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按国家规定,划定区域作为其活动空间,加快建设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自然保护地步伐,为它们提供宝贵的生存空间和迁徙廊道,以便休养生息。为了使人与野生动物各得其所、互不干扰,需要将严格保护区域内的居民搬迁出去,易地安置。再如,对于半干旱草原上的野兔和南方林区中的黄羊等,可根据草原和林地的单位面积载畜量,核算出一定区域的饱和数量,引进狼豹等天敌控制数量,避免草场和林地遭到破坏,提升地区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良性循环。野猪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生存能力强、繁殖快,数量增长迅速,而且经常逐农户而居,喜欢偷吃村民种植的农作物。野猪的天敌为虎、狼、豹等肉食性动物,但如今这些动物珍贵稀少,根本无法控制野猪的增长速度。对此,有关部门应对野猪出没区域进行监测和普查,弄清野猪与人的共存极限,定期组织人员捕杀,以维持区域内生态平衡,维护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秩序和利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根据地方的生态特点和野生动物的生存习性,因地制宜、一物一法制定保护策略,才能既避免过度保护,又能及时加强对某些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找到人与动物依存共生的有效途径,形成人类、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好局面。


  内容:《光明日》2018年9月22日(原题《保护野生动物宜精准施策》)


  本期编辑:张永群、孙小婷


  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推荐文章2:中国农大沈建忠院士:重思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之道|战“疫”公开课

  微言教育《战“疫”公开课》今天推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题第一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教授为我们开讲《人与动物间的和谐相处之道》↓↓↓


  课程介绍:课程讲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背景下,人类应该怎样对待动物,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从而守护人类健康。


  沈建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教授。


  1


  人与动物如何共生发展?


  人与动物的命运息息相关


  自人类采集社会以来,人类的命运就与动物息息相关,动物从最早是捕食人类的凶猛野兽,逐渐变成了人类的猎物,再到被人类驯化。在漫长的共生共存过程中,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登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从早期弱小的被捕食者逐渐成为捕食者,饲养者。


  人与动物是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人与动物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人对伴侣动物的照顾与关爱,可以看做是人类对外情感的一种延伸。人类要想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处理好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必须认识到人类只是整个自然生态体系中的一份子。


  2


  人与动物有哪些共患疾病?


  目前,已发现的人类主要的病原体有1000多种,其中60%以上源于动物(超过800种)。据统计,在1996年至2004年间,新发和复发人类传染病近70%是动物。人兽共患病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极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具体来讲,人兽共患病可以分为病毒性,细菌性以及寄生虫性三类。


  3


  如何守护人类健康?


  守护生态系统平衡


  我们既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也要悉心保护好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好他们,维护生态平衡,才能有效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从保护物种和保护人类健康的角度,一定要杜绝非法捕杀、贩卖和食用野生动物。


  “同一个健康”发展理念


  国际上提出“One Health 同一个健康”发展理念,可能是目前解决人与动物以及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出路,要吸取教训,倡导人类与动物及环境和谐相处,以同一个健康为理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关爱动物,禁止食用野味。


   | 联合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制作


  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推荐文章3: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人民网-人民日


  人类与动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动物是我们工作上的助手,生活里的陪伴。网络纪录片《我们是这样长大的》以人与动物的关系为主题,记录动物成长过程,展现人与动物温馨互动的故事,引发观众思索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共同成长。该片镜头语言模拟动物视角,大量使用特写和过肩跟拍方式,现场感强;旁白语言凝练,用拟人方法表现动物的内心世界;配乐则颇具动画片风格,音乐强弱与动物跑动跳跃的节奏对应,富于喜感。纪录片通过导盲犬、搜救犬、宠物猫等从出生到成年的真实故事,不仅科普宠物饲养和动物习性知识,更启发人们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地球上的生灵万物,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美中不足的是,部分场景交替略显生硬,影像表意不够清晰。


  (华 萧) 《 人民日 》( 2022年07月29日 20 版)


  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推荐文章4:和谐相处暖人心 盘点动物与人类亲密瞬间

  很多动物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危险的动物,然而它们其实也可以与人类友好地相处。比如很多人都害怕的鲨鱼、蟒蛇、狮子、老虎等,今天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凶猛”的动物与人类的那些亲密瞬间。


  英国惠普斯奈德野生动物园当日推出了“五巨头”(Big Five)体验活动。游客可以近距离与大象等动物进行亲密接触。


  在西大巴哈马海底可以见到各种神奇的海洋生物,那里更是巨型鲨鱼的出没之地。鲨鱼会吃人众所周知,可是28岁的自由潜水员卡洛斯和29岁的奥切安却潜入海水下,同鲨鱼近距离接触。同时,他们的朋友——来自巴西库里提巴的摄影师也随他们潜入海底,拍下他们与鲨鱼亲密接触的照片。


  泰国北碧府,泰国老虎寺庙中人与虎亲密嬉戏。泰国国家公园、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检查了寺庙中的143只孟加拉虎均处于健康状态。泰国著名老虎庙因饲养约百只老虎与多种野生动物而闻名,但近日却被控从事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官员上周突袭了寺庙进行调查。


  来自南非约翰内斯堡42岁的丽娜·杰克(Lina Jek)日前在她家附近的狮子园拍照时,意外地被一头母狮友好地拥抱和亲吻。当时,丽娜正和她50岁的丈夫、野生动物摄影师夫克里斯(Chris)在狮子园里参观拍照,园内管理人员曾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但没有想到的是,当丽娜正在摆拍的时候,一只八个月大的母狮从后面将爪子搭在丽娜的肩膀上,拥抱并亲吻了丽娜。丽娜受宠若惊,忍不住大笑起来,克里斯抓拍下了这千载难逢的一幕。丽娜表示自己感到很惊喜,因为她喜欢和动物亲密接触。


  51岁的动物爱好者Jeff是宾夕法尼亚州珍奇动物公园的主人,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动物园之一,它救助并保护了500多只野生动物,包括老虎、狮子、熊、鳄鱼等。Jeff与200多只“大猫”住在后花园里,每天与这些危险动物亲密接触,带它们遛弯、一起躺着,甚至还带小老虎们坐着法拉利去看兽医。他25岁的未婚妻则协助他照顾动物并打理动物园的生意。


  自巴哈马的潜水员文森特·卡纳瓦特在水下与虎鲨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文森特说其实大多数的鲨鱼是非常谨慎并且不太愿意接近人类的。这位英勇的潜水员还说,与这些危险的食肉动物接触时必须小心翼翼地慢慢游动,不能引起太大的波动。


  法国一名勇敢的摄影师耗时10年,远征多地,用镜头记录了那些年人们“调戏”过的动物们。这位名叫埃里克·拉幅格的摄影师,从05年到15年,用了10年时间,险赴埃塞俄比亚,贝宁,沙特阿拉伯,巴拿马,朝鲜,缅甸和吉尔吉斯斯坦,用镜头捕捉人类对动物的爱,他希望每张照片都能让大家窥探到人与其宠物相处的状态。


  圣地亚哥,莎拉·米歇尔·盖拉及其两岁的女儿夏洛特与白鲸亲密接触。这名获奖的女演员带着女儿参观海洋公园,并与小海狮、鲨鱼、被救出的鹈鹕及名为里普利的宽吻海豚玩耍。


  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推荐文章5:学会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

  前一段时间,云南野象迁徙引发广泛关注。野象不但进入村寨,还闯入城市。如今,野象已安全回家。在对沿途各地各部门积极保护和引导野象回家的人性化做法点赞的同时,人们也在思考一个话题:人类该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一个新高度,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很多地方树多了,水净了,天蓝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因为生态好了,动物的栖息地恢复了。在乡村,过去数十年见不到的一些野生动物又出现了;在城市,不仅鸟儿多了起来,甚至好久不见的野生哺乳类动物也出现了,比如上海市区就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貉。此种情况令人欣喜,但也提出了挑战,不少市民担心受到野生哺乳类动物攻击,此种情况需要重视。


  农村的野生动物较多,农村居民普遍了解一些常见野生动物的习性,因而具有一定的应对野生动物的经验办法。城市野生动物少,见的较多的是野生鸟类,不过新出现的貉等野生哺乳类动物可能会伤人,有关担心和害怕在情理中,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人采取防范和攻击措施。


  在我国,城市野生动物管理是一个关注度有限的领域。那么,如何与野生动物邻居和谐相处呢?关键要做好两点。一是城市相关部门要动员组织科研院所和大学等深入研究本城市出现的野生动物,对其特点和习性做系统总结,并向市民广泛宣传,做好科普工作,消除人对野生动物的认知误区,教会市民与野生动物相处的技巧。比如,上海市有关单位就深入开展了本市野生貉种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及时向市民宣传告知。二是城市管理部门要正确分析保护动物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管理的难点问题,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分类指导,综合施策,做到人与动物平安相处。


  未来,随着我国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会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进入城市,不但数量会增加,种群会扩散,而且其生存习性也可能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我们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观念,借鉴世界上一些城市善待野生动物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创造条件,为其找到合适的栖息场所,努力实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拓兆兵


  : 经济日


  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推荐搜索词:

  

  1.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唯美句子

  

  2.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有趣故事

  

  3.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作文

  

本文标题:人和动物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