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是什么之父
钱学森是什么之父推荐文章1: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导弹之父卫星之父他们都是谁?共和国永不忘记
邓小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所谓两弹一星,指是是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卫星。在两弹一星的研发过程中,新中国一代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有四位科学家,他们分别被称为原子弹之父、氢弹之父、导弹之父、卫星之父。
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三强是浙江绍兴人,他的父亲相当有名,就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与鲁迅关系极好。
1955年,中共中央作出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定后,钱三强担任了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全身心投入到原子能事业的领导和统筹工作中。经过努力攻关,原子能研究所研制成功扩散分离膜、六氟化铀、点火中子源等,建成我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巨响,震惊了世界。可是,三天后,钱三强就被派往河南农村参加“四清”运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就这样,随后召开的开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庆功会上,就没有了钱三强的身影。
氢弹之父:于敏
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氢弹原理试验,当量30万吨。中国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用了2年零8个月。而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不到4年,法国是8年零6个月。
这与氢弹之父于敏等人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息息相关的。
于敏是天津市宁河县人。于敏是当时核物理研究的中国科学家中,极少数几个没有出国留学的人。1960年,他与一帮同样年轻的科学家开始氢弹研究时,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开始这个浩大的工程。他们所能掌握的唯一信息就是:氢弹的威力远远大于原子弹。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仍坚持不懈,最终成功研制出了新中国第一枚氢弹。
导弹之父:钱学森
对于现代战争来说,有了原子弹和氢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使用导弹,才能成功地将原子弹和氢弹送到指定位置——否则的话,就只能像1945年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一样,使用轰炸机。
钱学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是浙江临安人。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1956年,根据钱学森的建议,我国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同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1960年11月15日,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在酒泉发射场成功地完成了飞行试验。
卫星之父:孙家栋
孙家栋是辽宁省复县人。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亲自点将,让37岁的孙家栋重组卫星研究队伍,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从而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我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我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
————————
勇哥原创,必属精品
微信公众订阅号:yonggedushi(←长按复制添加)
钱学森是什么之父推荐文章2: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30))
:人民网-人民日海外版
钱学森和毛泽东主席在一起 资料图片
钱学森被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35年9月起,钱学森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留学期间勤奋刻苦,后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由于科研能力和成绩突出,钱学森在美国的事业发展一路顺遂。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便决定以探亲为名回国,将整理好的800公斤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但是,当他赴港口时却遭到美国当局的强行拘留,所有的资料和书籍也被扣押。加州理工学院交了巨额保释金,他才获释。当时的美国海军部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钱学森始终受到严密监视。得知钱学森在美国遭受迫害,中国科技界立即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方交涉钱学森回国问题。但由于国内始终无法与钱学森取得联系,因此,美方每次都否认扣留中国公民。此时,钱学森也正在因为没有途径向国内传递消息而烦恼。他深知,自己的回国问题,必须让国家高层知道自己的回国愿望和目前的处境才能解决。
1955年5月的一天,钱学森在一份中文画中发现了父亲的朋友陈叔通与毛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不由得眼睛一亮,心中有了主意。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信,请把自己的消息传递给国家高层领导。但由于不知道陈叔通的通讯地址,只能寄给在上海的父亲,由其代转。为了避免信件被联邦调查局拆信扣留,钱学森将给陈叔通的信装在一个信封里,让妻子蒋英装入给比利时的妹妹的信中,避开跟踪的特工,将信件投入到一个商场的邮筒里。蒋英的妹妹在比利时收到信件后,立即转寄到上海钱学森的父亲家中。此后,信件几经辗转终于到了周恩来手中。
此时,中国代表团正在日内瓦与美国进行大使级会谈。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也为钱学森归国创造条件,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提前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但谈判时,美方依然矢口否认美国政府扣留中国公民。这时,中国代表团团长王炳南掏出钱学森的信当众宣读,让美方十分尴尬。1955年8月4日,再也没有借口的美国政府,只好准许钱学森离开美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家人一起来到洛杉矶港口,准备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国。钱学森的回国引起广泛关注,不少记者早早来到码头上采访他。有记者问:你这次回国后,以后是否还打算回到美国?钱学森平静而坚定地回答说:“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钱学森回国后,对原子弹、导弹等方面的国防科技发展非常关注。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科技水平落后,根本没有能力研制这些先进武器。这让著名将领、负责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建设的陈赓非常不服气。一次,钱学森前往哈尔滨参观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恰巧正在北京。得知消息,陈赓专程赶回哈尔滨来见钱学森。他见面问钱学森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陈赓听后大声说:“好!就要你这一句话。”这次谈话后,钱学森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钱学森是什么之父推荐文章3:1911年的今天,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出生: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学森:我姓钱,但我不爱钱】1911年的今天,“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出生。复刻记忆他放弃了在美国的高额酬,不惜牺牲一切回到祖国的怀抱,一心一意投入到了我国的科研工作中。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将爱国、奉献、创新六字完美诠释。转发致敬!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钱学森是什么之父推荐文章4: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和毛泽东主席在一起
资料图片
钱学森被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35年9月起,钱学森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留学期间勤奋刻苦,后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由于科研能力和成绩突出,钱学森在美国的事业发展一路顺遂。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便决定以探亲为名回国,将整理好的800公斤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但是,当他赴港口时却遭到美国当局的强行拘留,所有的资料和书籍也被扣押。加州理工学院交了巨额保释金,他才获释。当时的美国海军部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在此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钱学森始终受到严密监视。得知钱学森在美国遭受迫害,中国科技界立即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中国政府也多次与美方交涉钱学森回国问题。但由于国内始终无法与钱学森取得联系,因此,美方每次都否认扣留中国公民。此时,钱学森也正在因为没有途径向国内传递消息而烦恼。他深知,自己的回国问题,必须让国家高层知道自己的回国愿望和目前的处境才能解决。
1955年5月的一天,钱学森在一份中文画中发现了父亲的朋友陈叔通与毛主席在一起的照片,不由得眼睛一亮,心中有了主意。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信,请把自己的消息传递给国家高层领导。但由于不知道陈叔通的通讯地址,只能寄给在上海的父亲,由其代转。为了避免信件被联邦调查局拆信扣留,钱学森将给陈叔通的信装在一个信封里,让妻子蒋英装入给比利时的妹妹的信中,避开跟踪的特工,将信件投入到一个商场的邮筒里。蒋英的妹妹在比利时收到信件后,立即转寄到上海钱学森的父亲家中。此后,信件几经辗转终于到了周恩来手中。
此时,中国代表团正在日内瓦与美国进行大使级会谈。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也为钱学森归国创造条件,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提前释放了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但谈判时,美方依然矢口否认美国政府扣留中国公民。这时,中国代表团团长王炳南掏出钱学森的信当众宣读,让美方十分尴尬。1955年8月4日,再也没有借口的美国政府,只好准许钱学森离开美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家人一起来到洛杉矶港口,准备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国。钱学森的回国引起广泛关注,不少记者早早来到码头上采访他。有记者问:你这次回国后,以后是否还打算回到美国?钱学森平静而坚定地回答说:“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今后,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钱学森回国后,对原子弹、导弹等方面的国防科技发展非常关注。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科技水平落后,根本没有能力研制这些先进武器。这让著名将领、负责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建设的陈赓非常不服气。一次,钱学森前往哈尔滨参观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恰巧正在北京。得知消息,陈赓专程赶回哈尔滨来见钱学森。他见面问钱学森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陈赓听后大声说:“好!就要你这一句话。”这次谈话后,钱学森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人民日海外版
钱学森是什么之父推荐文章5:“导弹之父”钱学森,毛主席封他为“王”,还不止一个
钱学森是什么之父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钱学森是什么之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