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面积有多大推荐文章1:香港“向北”,港深能否融出中国最强都市圈?

  风口财经记者 石冰冰


  如今的大湾区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2021年《施政告》时表示,将香港北部毗邻深圳、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成为“北部都会区”,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此外,为促进港深紧密合作,《施政告》首次提出了“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


  图片:视觉中国


  同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以下简称《发展策略》)。


  这是本届特区政府最后一次《施政告》,也是首次密集提到深圳及港深关系的告,被业界称为具有“革命性”的超级动作。


  这份备受各界关注的《施政告》,究竟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对此,风口财经记者专访了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


  

“北部都会区”横空出世

  在深圳和香港之间,深圳河蜿蜒流淌,站在深圳河北岸向南眺望,青山遍布,农田连片,而河北岸的深圳则是高楼林立,灯火辉煌,一派繁华景象。虽一河之隔,却宛若“两个世界”。


  近百年来,香港一直实施南重北轻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与深圳毗邻的香港北部地区,并不是香港的核心发展区域,这片与深圳接壤区域的发展规划,一直颇受外界关注。随着林郑月娥发表了其本届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告》,香港北部都会区的未来摸样,跃然纸上。


  宋丁指出,“此举是具有‘革命性’的超级动作,将根本性地改变香港百年来南重北轻的城市空间格局,深港全方位、全领域深度合作即将成为现实。”


  在这份全文长达3万多字的《施政告》中,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被大篇幅提及。《施政告》中提出,建设香港北部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并开拓更多可供居住和产业发展的土地。这个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将尽享港深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红利,帮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告对于北部都会区的定位是:成为未来香港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区域;是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联系大湾区最重要的区域;将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明确的区域定位,让所有人都能清晰感受到,深港融合将有大动作。


  “北部都会区”横空出世后,立即成为媒体聚焦的核心。根据相关道,林郑月娥发表《施政告》后,马不停蹄地出席多个活动解释告内容,其中重点介绍了备受关注的北部都会区的发展问题。


  

“向北看”,与国家战略相结合

  理解此番举措为何被称为“革命性”的超级动作,需要先了解深港的历史沿革。


  历史上,深港本是一体,自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深圳和香港从当时的东莞县分离出来,单独设立为新安县,县府所在地就是今天深圳的南头古城。


  自1842年中英在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开始,到1898年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被租借给英国为止,深圳和香港正式分离成为一河相隔的两个城市,直到今天。


  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南部维多利亚港两岸的香港岛和新界南一直是香港的发展重心,北部地区荒山林地成片,未纳入开发区域。而这一局面的形成,与香港重南轻北的城市发展格局,及诸多规划受制于开发商、原住民、环境保育组织等多方力量的掣肘息息相关。


  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香港改变了以往重视南部、忽视北部与深圳接壤的区域发展思路,设立了“北部都会区”。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及业内专家高度评价。


  宋丁表示,“向北看,就是和国家战略相结合。香港长期以南部维多利亚港两岸的香港岛和新界南为发展重心,直到几年前,香港还把垃圾填埋场放在与深圳隔海相望的屯门一带建设,引发了深圳市民的强烈反抗。香港意识到了发展趋势,北部都会区的设立是香港的战略性纠偏行动,能让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回到快速、稳健、协调的大通道里,也将拉开香港与国家战略全面对接的序幕。”


  一直以来,香港由于土地面积狭小,素有“弹丸之地”之称,此次《施政告》提出,设立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对接大湾区,这对于总人口仅有750万人的香港来说,开发力度是空前的。


  “这是香港土地开发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革命性的超级大动作”,宋丁说,“3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对于内地城市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总面积仅1000多平方公里香港来说,北部都会区面积接近香港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此外,香港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住房问题,北部都会区将吸纳250万人居住和工作,这必将深切改变香港长期以来以控地为主导的发展策略,必将深刻影响香港土地、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历史。”


  根据《施政告》,这块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还将承担着建设成为国际科创中心,媲美支撑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维港都会区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并不是香港的强项。


  “高新技术产业虽是香港的弱项,但却是深圳的强项。香港南部的维港都会区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主要定位,而北部都会区定位则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北部都会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不仅要高度依赖深圳,还需要深港之间的高密度、多角度、全方位的合作”,宋丁说。


  可以预见,北部都会区一旦成型,香港将形成“北创科、南金融”的全新发展格局,科创将成为香港“二次腾飞”的发力点。


  

“双城三圈”联手发挥港深所长

  此次《施政告》除了提出建设“北部都会区”外,还提出了“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所谓“双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东分别为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


  双城三圈 图片来自《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


  林郑月娥强调,“双城三圈”空间概念的确立,有利于港深政府共同促进两地在经济、基建、科创、民生和生态环境的紧密合作,发挥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


  “‘三圈’的定位完全兼顾了深港两地的产业发展优势和成熟的产业布局。深圳湾优质发展圈将重点与前海国家战略相结合;港深紧密互动圈对接深圳的罗湖和福田市中心区,是最能体现香港传统优势的区域,也是港深双方共同推动科创发展与合作的核心区域;对于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的设定,香港也秉持着深圳对大鹏湾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旅发展的规划和定位,与深圳融合发展”,宋丁说。


  可以说,“双城三圈”完整覆盖了深港口岸经济带和深圳发展最成熟的都市核心区,为北部都会区各个重点发展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


  就在此次《施政告》发表前夕,广东省公布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研究深圳经港珠澳大桥至珠海、澳门通道,更好发挥港珠澳大桥作用”。这意味着港珠澳大桥有望通过改造,从“单Y”变成“双Y”。


  无论是从“单Y”变成“双Y”,还是香港“向北看”,都在昭示着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中,深港融合的加速,而深圳河南北两岸的密切互动,正是香港与深圳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深港本一家,上文提到的南城古头是深港的根,也是两地同根同源的象征。当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深圳河南北两岸时,关于这片区域未来的想象,无可限量。


  香港的面积有多大推荐文章2:城市志;香港有哪些世界第一?

  一,截至2018年末,中国香港总人口约748.25万人,人口密度 6,644/km2,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陆地总面积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48.69平方公里。)


  (香港住宅楼)


  二,香港人均寿命全球第一:2017年香港男性平均寿命81.7,女性87.66。


  (92岁的李嘉诚)


  香港人寿命高跟良好的营养和先进的医疗体系分不开。


  在世界医疗水平上,中国香港的医疗水平仅次于美国,在个别领域更在欧美之上。


  比如香港胃癌,肺癌医疗水平世界第一


  (香港医生最低的是月薪5万港元,最高的可以达到22万港元/月。)


  香港也是世界肉类消费最高的地区。中国香港的肉类消费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无论是热量还是重量,香港人每天的肉类摄入量为695g,比位居第二的新西兰多60%.


  三,加拿大智库菲沙研究所在《世界经济自由度2018年度告》中再次把香港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


  (外国人在香港蓝桂坊度平安夜)


  四,2018年中国香港地区生产总值28453亿港元、人均生产总值48517美元(2018年全球第15位),人类发展指数0.939(极高,2018年全球第4位)。


  (香港万豪酒店服务员)


  2017年香港最低的工资标准是8280港元,在香港,服务业普通人的薪资在7500-15000港币左右。


  五,香港空运货站有限公司超级一号货站,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机场货运站,每年可处理多达210万公吨货物。


  (香港国际机场)


  六,香港是仅次于伦敦,纽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


  

(2019年香港小姐三甲)

  香港的面积有多大推荐文章3:峥嵘十年|“万亿俱乐部”城市佛山的高质量发展雄心

  佛山新城 陈景旺 图


  “有家就有佛山造。”


  这七个字,既是佛山喊出的响亮口号,也概括了佛山制造取得的耀眼成果——不管这个“家”在哪里,甚至是在浩瀚无垠的太空。


  过去十年,以机械装备、家电家具、陶瓷建材等制造业立市的佛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2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6643亿元,2019年便成为全国第十七个、广东省第三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2021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更是达到12157亿元,与十年前相比,几近翻番。


  佛山新城 佛山日供图


  作为“万亿俱乐部”中为数不多的地级市,佛山靠着全国万分之四的土地,创造了近1%的生产总值,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热土培育名企。美的和碧桂园,这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从佛山走出。近十年来,在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一个又一个企业从佛山强势崛起。


  如今,奋力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佛山又注入强劲动力: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推动佛山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的战略支撑。


  《意见》也给佛山定下了目标:到2025年,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基本成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创新驱动的智能制造竞争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支撑作用更加彰显。


  格兰仕生产的航天微波炉 格兰仕供图


  “家电之都”的科技含量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行政区划面积379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千万。佛山东倚广州,毗邻深圳、香港、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三角地区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与广州共同构成“广佛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之一。


  佛山坚持制造业立市、兴市、强市,已逐步建立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规模居全国第六、全省第二,装备制造、泛家居产业规模均已突破万亿元,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家就有佛山造”享誉全球。


  2022年10月17日晚,党的二十大广东省代表团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其中,广东单元共展出图片、图表60余张,实物、模型50余件(套)。在广东单元展出的实物中,就有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格兰仕)研发的航天微波炉。去年和今年,两台微波炉分别被送上中国空间站,成为航天员太空生活的“标配”,让“有家就有佛山造”中的“家”,延伸到太空,这也是佛山制造业升级提档的一个缩影。


  格兰仕工业4.0智能制造基地。


  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的格兰仕伴随改革开放而生,1992年,格兰仕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从轻纺业转向家电业,一年后,该公司生产出了第一台微波炉。


  就在这一年,已在家电行业摸爬滚打13年的美的完成了内部改制并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顺德逐渐成长为“中国家电之都”。数据显示,2012年,顺德生产的家电产品销售额已超2100亿元,约占全国同业的20%。空调、冰箱、风扇、微波炉等家电企业开始引领全国家电发展,家电企业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能力。


  2011年,格兰仕接到为中国空间站打造航天微波炉的任务。当时,即使是在国际空间站,也没有使用微波炉的先例。为此,格兰仕组建研发团队,攻克一系列难题。


  研发团队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介绍,微波炉的心脏部件是“磁控管”,普通磁控管的微波频段一旦与空间站的频段发生干扰,后果非常严重。格兰仕专门研制出特种磁控管,经过无数次频率调整测试,确保航天微波炉能够在太空环境长期正常且安全运行。


  由于空间站能源宝贵,同时对体积、重量、能效等要求十分严格,航天微波炉的体积控制在7升,远小于普通的家用产品。在重量上,一般微波炉的电源元件等重量是4.5公斤,而格兰仕航天微波炉仅0.6公斤,以极致紧凑型“身材”做到超一级能效,使用变频微波电源代替传统高压变压器,七分钟可完成三名宇航员的一餐主食。


  此外,货运飞船升空时需要克服地球引力,速度高达每秒7.9千米,随之而来的是高达2000Hz的高频震动,这是民用震动频率的10倍。怎么把微波炉成功送上太空又成了摆在研发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前述负责人说,他们最终采用航天铝合金结构以及紧固件、一体成型等创新工艺,使航天微波炉毫发无损地入驻空间站。


  2021年5月29日,格兰仕研发的第一台航天微波炉随“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2022年7月26日,第二台航天微波炉随“问天”实验舱入驻中国空间站。


  广东金融高新区位于佛山南海区千灯湖片区,经过十余年发展,从一片菜地蜕变为“国际化金融后台基地”与“现代产业金融中心”。(2020年1月8日摄)佛山日记者王伟楠 资料图


  打造国家氢能产业示范区


  除了家电家具等基础雄厚的传统优势产业,佛山的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过去十年,也是佛山布局氢能产业的十年。


  在“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氢能技术”领域相关专家看来,佛山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在氢能发展前景尚不明朗的时候,做出了前瞻性的选择,发展氢能产业。


  2012年,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飞驰公司)果断更换赛道,从中小客车、旅游大巴制造转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以燃料电池汽车为核心产品。仅仅用了三年,该公司研制出国内首批量产的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该公司拥有全铝车身制造、车身合装、侧蒙皮辊压涨拉、底盘制造、总装、车身电泳等先进的客车生产设备,完善的流水线生产车间和研发实验室,是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新能源客车和氢燃料电池客车生产基地。目前,飞驰公司的产品已走向国际:2019年,其生产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出口马来西亚;2022年9月,其生产的最新款氢燃料电池公路客车亮相第68届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


  2021年8月1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批复首批示范城市群,其中就包括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广东城市群由佛山市牵头。


  目前,佛山市地面公交已实现100%新能源化,其中氢能公交占比15%,累计投入使用1000辆氢能源公交车。佛山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大规模使用氢能源公交车的城市。在佛山,你甚至可以骑上氢能共享单车出行。今年10月1日,国内首批25辆氢能共享单车在南海区丹灶镇“仙湖氢谷”投入试运营。这款助力型单车采用金属氢化物固态储氢技术,整车净重约36.4公斤,最高时速可达25公里,最高续航可达80公里。


  “中国氢能看佛山,佛山氢能看南海。”南海区作为佛山市氢能产业和应用的核心区域,目前已经聚集了近百家氢能企业和机构,形成了涵盖八大环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成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成绩背后,是南海区招商引资、政策激励的努力。以加氢站为例,2014年,南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商用加氢站的审批、建设、验收流程,从制度上化解“有车无站”的难题,该项举措填补了国内加氢站建设审批空白。


  现在,佛山把氢能产业提升至更高的位置:2020年,佛山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2+2+4”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要求,着力攻关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配套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加氢基础设施,发展氢能、太阳能、新型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及应用;今年9月,佛山印发《佛山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清洁能源要逐步成为佛山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佛山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约14.5%,能源利用效率保持省内领先水平,同时大力发展氢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把氢能产业培育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将佛山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集装备制造、技术研发、运行维护于一体的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把佛山打造成国家氢能产业示范区及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


  文华公园上空蓝天白云,周边绿化茂盛,高楼大厦,体现了禅城现代城市形象。 佛山日记者 符诗贺 图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


  数据显示,2021年,佛山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6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81.2%;实现利润总额1842亿元,比2012年增加61.5%。


  成绩背后,创新功不可没。


  为促进创新,佛山出台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政策25条,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工业互联网迅速发展,企业累计应用机器人近2万台。在格兰仕工业4.0车间,高度智能的生产线单线平均6.7秒就能做出一个产品,生产效率是传统制造模式的9倍,生产过程通过云端数字化管控,生产精度达到0.1毫米,代表行业领先水平。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佛山近五年财政科技投入累计400多亿元,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生态环境营造上不断突破,构建“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协同创新体系,促进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2021年,佛山市专利授权总量达96487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100家,分别是2012年的5.4倍、13.1倍。


  2017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建设首批4家省实验室,位于广佛交界的季华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


  季华实验室园区实景鸟瞰。:季华实验室


  “在迎接实验室首批建设团队的座谈会现场,佛山市政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三个尊重,表达了对实验室筹建团队充分信任、全方位支持的态度,让团队很受鼓舞。”季华实验室综合管理处处长谢文韬回忆起当时全职进驻佛山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成立不到五年,季华实验室已取得丰硕成果:引进佛山首位全职中科院院士——叶恒强院士,他带领团队,为佛山先进制造领域中关键材料与器件研发以及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原创性技术;打造了测试中心、超滑工程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并有百余台仪器设备参与佛山首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让更多企业用更低的成本推动科研工作有效进行。


  此外,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围绕半导体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的重大战略需求,自主研发了SiC高温外延装备,已形成了系列射频电源技术储备及开发能力;在先进遥感及轻量化领域,成功研发并发射全球首颗重量100公斤以内的0.5米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佛山一号”,为我国商业遥感卫星的大量批产与组网部署提供了技术示范。在高分子材料应用方面,研制的智能新型NPT(非充气轮胎)既能解决目前充气轮胎容易爆胎、泄漏、危及驾驶人生命的问题,又能通过新材料的应用解决废旧轮胎难以回收利用且污染严重的问题……


  “将佛山打造成为制造业创新高地”


  佛山的发展离不开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


  迈入“万亿俱乐部”的佛山如何继续高质量发展、发展目标又是什么?


  今年8月26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下称《意见》),为佛山描绘出了蓝图:广东赋予佛山新时代改革开放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西向门户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高品质现代化人文都市四大战略定位,推动佛山全面提升发展能级,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的战略支撑。


  《意见》明确了佛山未来发展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创新高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人文都市、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等六大方面共22项发展重点。


  《意见》提出极具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如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结合佛山改革发展需要,依法依规赋予佛山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佛山充分行使地方立法权,为深化改革探索提供法治保障;支持佛山在产业集群培育、村级工业园改造、常住人口市民化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对佛山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加强用地、用林等要素支撑。


  《意见》也给佛山定下了目标:“十四五”期间,制造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万亿元以上;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5万亿元以上。


  据《佛山日》道,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期待佛山在建设大湾区城市群和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发挥更大作用。


  香港的面积有多大推荐文章4:再不宣布0+0,香港就要被这个城市超越了?

  最近香港最热的话题是什么?


  0+0啊!


  自打海外入境0+3政策公布以后,香港社会各界都在呼吁0+0。


  不少专家、网友都觉得,香港放宽的速度跟不少海外,要赶紧实施0+0,这样才不会落后!


  圈妹之前也说过,因为入境政策,很多国际性活动都办不了,不是取消,就是延迟,或者改去了其他国家。


  其中至少有5个大型展览都去了新!加!坡!


  这两年,新加坡没少和香港暗中battle,香港11月马上要办国际金融峰会,大家都知道吧?


  新加坡也搞了一个,叫金融科技节。


  这两个节日性质差不太多,参加的人群也差不多,所以往年两地都会错开时间举办,免得大家时间冲突,无法兼顾。


  但今年新加坡却把时间定在了11月,和香港金融峰会的时间重合!


  这是几个意思?这不是逼人家做选择吗?去了香港,就不能去新加坡!


  个别商业人士猜测,新加坡这么搞就是故意的,想和香港一较高下。


  还有前段时间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新加坡也超越了香港,成了亚洲第一!


  唉!其实疫情这几年,还真有一些大公司离开香港去了新加坡,圈妹周边就有朋友是这样的,跟着公司一起去了新加坡。


  如果让你选,你会选新加坡还是香港呢?


  别急!看完下面香港VS新加坡的对比,再告诉圈妹你的答案!


  疫情政策


  动态清零vs躺平


  现在这个时间,大家最关心的肯定还是疫情政策。


  2020年新加坡刚爆疫时,采取的也是清零政策,严格控制社交距离,对病毒围追堵截。


  直到2021年5月,新加坡发现,只要打了疫苗的人症状都很轻微,或者干脆是无症状感染者。


  于是新加坡果断且正式宣布“与病毒共存”。


  紧接着,新加坡公布了放宽四阶段路线图(准备阶段、第一过渡阶段、第二过渡阶段、最终共存),逐步放宽防疫政策。


  而且从8月底开始,新加坡已经可以不用戴口罩了!


  而香港一直奉行动态清零政策,最近疫情稳定,放宽了一些防疫政策,餐厅每桌上限由8人增加至12人,但还是没有完全放开。


  至于在入境政策方面,新加坡早就取消了入境隔离要求,没打疫苗的人需要提前两天做检测,打了疫苗的人什么都不用做,到新加坡以后自由走动。


  而香港,现在还是0+3,虽然不需要酒店隔离,但不能去餐厅吃饭,也不能去一些娱乐场所,这些对回港的香港居民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海外来的游客,还是挺麻烦的。


  除了抗疫方面,这两个城市最近也将开始人才大战。


  人才政策


  7年换永居vs7人争1个PR名额


  在引进人才这里,香港主要有“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俗称专才)、“科技人才入境计划”,还有要求非常高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俗称优才)。


  而来港读书的学生也可以用“非本地生毕业留港计划”(俗称iang签),留在香港工作。


  不管是哪个签证,都要满足在港生活7年,才能换香港永久居民。而换了永居,不但拥有香港永久居留权,还能享受和香港local一样的福利。


  而新加坡的政策就复杂了。


  新加坡的工作签证非常多,常见的有“专业人士签证”、“技术工人签证”(当中再细分成中等技术工人,以及技术门槛较低的外劳工作准证)、临时性质的“工作培训类签证”。


  最近,为了抢高端人才,新加坡又放了一个大招“海外网络和专业签证”,只要你过去一年的月薪达到3万新币(约16.8万港元),就可以来新加坡工作。


  是不是挺诱人的?


  但是想要拿新加坡PR(永久居留权),或者入籍新加坡,很难!


  拿香港永居非常简单粗暴,待满7年就行!可以说,只要时间够,申请就能通过。


  但新加坡就复杂多了,首先不是所有签证都有资格申请PR,而且新加坡PR竞争很激烈,大概7个人争1个名额。


  申请PR的硬性要求不多,但是最好在新加坡待了2、3年以上,月薪超过1万新币(5.49万港币),最好捐过款,做过义工,有推荐人,所在行业是新加坡大力发展的领域……


  最重要的是拥有PR不等于拥有新加坡国籍,获得PR两年后可以申请新加坡国籍。


  两者相比,圈妹觉得还是香港容易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工资、物价和房价。


  工资、物价和房价


  先来看看工资。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平均薪酬资料,新加坡2020年的平均年薪是54,900美元,即折合约428,000港币,每月人工约35,700港币。


  而香港的平均年薪是48,600美元,即每月约31,000港币,比新加坡稍微低一点点。


  当然这是平均数据,其实还要考虑行业和收入层。如果是金融行业,应该还是香港高一些。


  其实不只是金融,专业人士都是香港的工资高些,基础工种可能是新加坡高。


  另外还有物价和房价。


  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亚洲城市的生活成本都不低,经常一个亚洲第一,一个亚洲第二。


  在2021年底公布的全球生活成本排名中,新加坡超过了香港,成了亚洲最贵的城市,全球排名第二,而香港是全球第五。


  可能是因为香港税低,同一品牌的东西一般都是香港便宜些,像苹果手机、香奈儿包包、宜家家具、优衣库的衣服……这些都是香港便宜些。


  但据在两地都生活过的网友们说,还是要看自己的购物习惯,有的东西香港便宜,有的东西新加坡便宜。


  香港最要命的还是房价。


  在世邦魏理仕(CBRE)发布的2020 年《全球生活告:城市指南》中,香港的房价最贵,平均房价是1,254,442美元,换成港币大概是984万港币。


  当然这是平均数据,具体地段房价还是相差很大的!


  而新加坡也不便宜,排名第三,平均房价是915,601美元,换成港币大概是718万港币。


  但是!这里的房子并不是同样大小的房子,如果除以面积,香港每方呎2,091美元(每呎1.64万港币,每平米等于16.4万港币);新加坡每方呎1,063美元(每呎8344港币,每平米8万港币)。


  其实从呎价来看,香港差不多是新加坡的一倍!就是因为香港的房价太贵了,香港只能越盖越小,600呎(大概60平米)能开到2房,甚至3房。


  新加坡一套700多万的房子,将近900呎(大概90平米),所以新加坡的居住体验可比香港好太多了!


  这是2020年的数据,今年香港的房价出现的微跌,现在平均房价不到800万。


  虽然新加坡的房子虽然便宜,但不代表新加坡买房容易。


  新加坡买楼首付最少也要房价的25%,按平均楼价算就是179万,而香港首付最低10%(房价不超过1000万),按平均楼价算就是98.4万。


  所以还得起贷款的前提下,在香港买房可能还更容易一些。


  其实香港、新加坡之间人才流动一直都频繁,这两年确实有很多港漂去了新加坡,但其中也有人呆不惯又回了香港。


  呆不惯的理由多是因为无聊!新加坡的娱乐生活可能没有香港丰富,整体生活节奏会比香港慢些。


  有人说新加坡适合养老,香港适合奋斗,你们怎么看?


  最后来问问大家,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们选香港or新加坡?


  香港的面积有多大推荐文章5:为何曾经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不再繁荣了?

  香港曾经是一座高度繁荣、美丽现代与传统、中西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香港不仅有着“购物天堂”、“美食天堂”“东方明珠”等美誉,而且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上的第三大金融中心。


  香港这一座神秘的城市,在经历过英国殖民地统治、金融风暴的侵袭、SARS病毒的爆发等一系列的风风雨雨之后,依旧屹立在中国的东方,保持着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美。


  香港曾经繁荣的前世


  抓住两个发展的契机,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给了英国,成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开始成为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贸易港口。


  虽然说万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香港经济的发展,另外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维多利亚港的建立,香港的航运业、造船业以及仓储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另外也带动了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


  第二次大战时期,香港面临着整个经济危机,迅速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大力发展纺织、以及服装等老行业,另一方面抓住电子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接着又发展了金融、旅游、房地产、对外贸易,力求经济结构多元化,全面发展。很快香港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香港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背靠大陆,是远东地区的重要交通要地;位于珠江口以东,与深圳相连,通过水路可以直接到达广东福建沿海城市,是我国通往西方的重要交通枢纽,这直接为香港的对外贸易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条件。


  拥有着众多美誉的香港,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境外旅客。香港不仅是一个高度包容、自由的城市,而且香港还是有一个有着鲜明的殖民色彩的地方,另一方面香港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引着内地游客迫切地想要去揭开香港神秘的面纱,感受到香港带来的多元化无尽的魅力。


  在香港,游客就可以欣赏到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壮丽景象,尽情地在香港感受到不同文化彼此之间的碰撞、相互融合而衍生的美。


  在香港你可享受各种流派的大型演出、展览、盛会为你带来的视觉上冲击、心灵上的震撼,另外在香港你还可以游览香港丰富的古迹和文化遗产,游览秀丽的海岛,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魅力。


  大陆作为香港强大的市场支撑。香港繁荣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市场支持,那便是内地,内地对于香港来说不仅是生活资料和原材料的供应地,而且还是香港的产品得以销售的输出地。


  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开明的管理体制。国家大力支持香港经济的发展,为香港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日常用品,降低香港民众的日常生活开销成本,提高香港人民的生活水平。


  另外香港长期实行自由开发的经济政策,在全球上是一个有名的贸易自由港,这样自然引进大量的外来资本入驻香港,在解决了香港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的同时,大大地促进了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财富更是急剧增加,繁荣的香港一度位于世界发展的前列。


  香港的高度繁荣更是成为众多年轻人想要去“淘金”,

本文标题:香港的面积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