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荐文章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八位道教神仙,他们各自身怀绝技、性格鲜明,象征着凡人通过修行或机缘成仙的不同途径。他们的故事融合了神话、道教思想和世俗智慧,在民间文学、戏曲、艺术中影响深远。以下是八仙的核心传说与神秘色彩:
---
**八仙成员**
1. **铁拐李(李玄)**
- **形象**:跛足拄拐,身背葫芦。
- **传说**:原为俊美道士,因元神出窍时肉身被毁,附身乞丐而跛足。葫芦中藏有灵丹妙药,能治百病。
- **象征**:济世救苦,超越形骸的修行。
2. **汉钟离(钟离权)**
- **形象**:袒腹执扇,长须威严。
- **传说**:东汉将军,战败后入道,得仙人传授长生术。其扇可起死回生,掌控阴阳。
- **象征**:放下功名,悟道自然。
3. **张果老**
- **形象**:倒骑毛驴,手持渔鼓。
- **传说**:唐代方士,常倒骑驴日行万里,渔鼓能占卜吉凶。传说其驴为纸折而成,不用时可折叠藏起。
- **象征**:返璞归真,逆向智慧。
4. **吕洞宾(吕岩)**
- **形象**:背负宝剑,手持拂尘。
- **传说**:唐代书生,科举落第后遇汉钟离点化成仙。剑名“纯阳”,可斩妖魔、断贪嗔。民间多传其风流济世之事。
- **象征**:儒道双修,侠义精神。
5. **何仙姑**
- **形象**:手持荷花,端庄秀美。
- **传说**:唐代女子,因食云母粉成仙,能预知祸福,以荷花净化邪气。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代表阴柔之力。
- **象征**:纯洁无瑕,调和阴阳。
6. **蓝采和**
- **形象**:破衣赤足,手提花篮。
- **传说**:唐代乞丐,行为癫狂,常踏歌而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花篮中藏无尽仙葩,可驱邪治病。
- **象征**:游戏人间,超脱世俗。
7. **韩湘子**
- **形象**:手持玉笛,翩翩公子。
- **传说**:韩愈侄孙,擅音律,笛声能令万物生长。传说他曾以“雪拥蓝关”预言韩愈被贬。
- **象征**:艺术通灵,天人感应。
8. **曹国舅**
- **形象**:头戴官帽,手持玉板。
- **传说**:宋代国舅,因弟作恶而散尽家财修道,玉板可净化人心、平息纷争。
- **象征**:弃富贵求道,以德化人。
---
**神秘传说与典故**
1. **八仙过海**
- 最著名的故事:八仙赴蟠桃会后渡东海,各显神通(铁拐李踏葫芦、汉钟离坐蒲扇、吕洞宾御剑等),与龙王争斗,惊动天界。后经调解和解,成为“各显其能”的经典隐喻。
2. **点化凡人**
- 八仙常化身凡人考验众生,如吕洞宾“黄粱一梦”点化卢生,汉钟离“十试吕洞宾”等,强调心性修行的艰难。
3. **法器之谜**
- 八仙法器暗合“暗八仙”(即八种法器的符号化),如葫芦(医药)、荷花(清净)、玉板(秩序)等,在民间常用于驱邪祈福。
4. **仙界与凡间的桥梁**
- 传说八仙游离于天界与人间,既参与仙界秩序(如赴蟠桃会),又干预凡间疾苦(治病、惩恶),体现道教“仙道贵生”的思想。
---
**文化影响**
- **艺术**:瓷器、年画、雕塑中常见八仙形象,“暗八仙”纹样寓意吉祥。
- **戏曲**:元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明传奇《东游记》等均以八仙为题。
- **民俗**:民间祝寿常用“八仙贺寿”主题,象征长生与圆满。
---
八仙传说的魅力在于其**人性与神性的交织**——他们或出身显贵,或曾是乞丐、残疾人,却通过修行超越局限,成为逍遥自在的仙人。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更传递着“众生皆可成仙”的平等信念。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荐文章2:八仙过海是哪八个?你知道吗?
相传八仙到天上赴宴,喝高兴了,归途中路过波涛汹涌的东海,便想找点儿事做:“驾云过海,不算仙家本事。咱们不如拿出各自的法宝,踏浪过海。”于是,有人站在拐杖上过海,有人坐在鼓上过海,还有人用芭蕉扇过海……八仙各自拿出自己的本事,让人大开眼界。
从此,提起“八仙过海”,大家很自然地接上一句“各显神通”。然而,要一口气把这“八仙”说齐全、讲明白,就有些难度了。
别说是我们,关于“八仙是哪八仙”这一问题,古人也曾彷徨。
如何“集齐”八仙
今天我们熟悉的“八仙”,即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一开始,这些人并非是以一个集体出现的,人选和顺次的确定,也是经历了一番角逐才最终定型。
早在汉代时,有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也被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这八人只是文人,并非神仙。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便也成仙了,称作“八仙”。此八仙与彼八仙可谓是毫不相关。
现传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的书籍中,那时还没有“八仙”这个概念,每个仙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线。真正有集体感的“八仙”名号,是从元人创作的杂剧中开始的。
不过,团队的组建总有一个过程,初期拉帮结派的过程中,人员架构并不是很稳定。
在马致远《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现掌着群仙篆;这一个是李铁拐,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孙;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得简子愚鼓。”
与现在的版本相比,没有何仙姑,多了一个徐神翁。
而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李》第四折《二煞》中,是没有何仙姑,多了个张四郎。
在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四折《十二月》中,则是没有曹国舅,多了个徐神翁。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种混乱的局面一直延续到明朝,直到与《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并称“四大游记”的《东游记》出现。明代吴元泰的《东游记·上洞八仙传》记叙了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得道成仙的过程。
至此,民间多沿用该版本,“八仙”的人马这才基本敲定。
八仙是何许人也
前面提到,八仙起初各有各的故事线,他们有的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甚至还略见于正史。百姓与文人在不知真假的人物本体上随意发挥,写就了数不胜数的传奇故事。
铁拐李是传说中“八仙”里面资格最老的一位。关于他的传说,时代最早的是《列仙全传》,说他是春秋战国时人,李耳(太上老君)骑牛云游时点化过他。后来,他在华山学道访仙,晚年在石笋山修道,成仙后精通药理,因此又被封为“药王”。在中国民间,他主要在医药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传说他背上的大葫芦里保存着神奇的丹药。所以后来社会上从事膏药行业的人就把他看作祖师爷。他本来相貌堂堂,一次灵魂出窍回来找不到自己的躯体,只能在树林里找到一具尸体,于是变成了瘸腿,铁制拐杖成为他的标志。
汉钟离即钟离权,他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他跟随东华仙人修炼道法,东华仙人见他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法器,便将自己寻得的一株万年芭蕉树进行锤炼,制成了“扇火火灭、扇风风息、扇水水起、扇土土散、扇石成金,变化无穷,大时遮天蔽日,动时卷月行云”的芭蕉扇。因为他“点石成金”的道法,钟离权受到民间的崇奉,认为有护佑金矿、财运的功能。
有关吕洞宾的最早记载,应该是在宋初《太平寰宇记》中。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是唐末人。传说他自幼聪颖,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创立了纯阳剑法。《宋史·陈抟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顷刻数百里,以为神仙,皆数来砖斋中,人咸异之。”他博览群书、除暴安良、斩妖除魔的潇洒形象也使其成为许多影视剧的素材。
张果老在历史上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由于他年纪很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上加一个“老”字,表示对他的尊敬。相传他久隐于山西中条山,武则天曾遣使者去召见他,他装死避过,后住在恒州山中,世人常见他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因为他经常手中拿着道情筒(渔鼓的前身),所以后世人们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多是游方道士宣传贴近民众生活的因果应、离尘绝俗、劝世行善)的祖师。
蓝采和最早见载于南唐沈汾的《续神仙传》,里面记载了他“似狂非狂”的潇洒模样:他常穿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传说他一个大男人提着花篮,是因为蓝采和少年时跟着爷爷学习采药行医,成仙后手里提着的药篮就成了法器,包治人间百病。作为“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美男子,爱美的他开始往篮里插花,于是药篮变成了花篮。
关于何仙姑的故事很多,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因为在荷花形里面羽化登仙,故雅称“荷仙姑”。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何仙姑原来的法器并非荷花,但因为百姓总编排她和吕洞宾的绯闻,让她很苦恼:“仙姑一到问洞宾,我与洞宾实无情。世事一入凡人口,千担河水洗不清!”悠悠众口,积毁销骨,何仙姑于是以美而不妖的荷花作为新的“武器”,以表达自己的高洁。
韩湘子则据说是韩愈的侄孙。少年时就桀骜不驯,对官场之事不感兴趣,唯独喜欢修炼道法。“紫箫吹度千波静”,在民间神话传说中,韩湘子的紫金箫为南海普陀山紫竹所制,可使万物滋生。有一天夜里,他在海边吹箫,身旁出现了一只银鳗。伴随箫声,银鳗在月光下起舞,化作天仙般的龙女。两人以音律会友,相伴数日。有一天,龙女没有再来,韩湘子不知缘由,悲愤地摔断了心爱的玉箫。一位渔妇走过来对他说:“实不相瞒,前几夜在月下歌舞的乃是东海龙王的七公主。因事情败露,被龙王关在深宫,不能前来相会。今天她叫我奉献南海普陀神竹一枝,以供相公制仙箫之用。望相公制成仙箫,谱写神曲,以拯救龙女脱离苦海!”
据《续文献通考》记载,曹国舅则是宋代丞相曹彬的儿子,性格安恬。有一天,汉钟离和吕洞宾游至他修道之处,问他:“你闲居时修养什么?”国舅答:“其他的无所作为,只修道而已。”二仙问:“道在哪里?”国舅指着天。二仙问:“天又在哪里?”国舅指着心。钟离笑道:“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经洞悟道之真义了。”于是授他《还真秘旨》,令他精心修道。不多久,他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因为曹国舅曾是为官之身,当时官员上朝都会手持笏板,所以笏板便成为他的法器,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
为什么非得是八仙
的确,八位神仙都非常厉害,以至于张四郎、徐神翁两位只能获得提名,最终未能入榜。但是,为什么就偏偏要八仙呢?就不能增加名额,成九仙、十仙吗?
有学者认为,八仙的故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八”这个数字有很深的文化意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乾、坎、艮、震、巽、坤、离、兑,八卦代表了世间各种各样的事物。而八仙分别对应了八卦,也就代表了芸芸众生。
时光流逝,人们仍然喜爱八仙。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八仙代表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的普通人。传奇的故事或许飘渺,但饱满亲切的人物性格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
:《阅读时代》2022年第09期
原八仙过海是哪八个?
:思远
责编:何建娇
编辑:邓汝濛、倪杰(实习生)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荐文章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蓬莱仙岛,那可是仙界闻名遐迩的绝佳胜境,传说中岛上生长着能令人延年益寿的仙草仙果,充满了神秘与诱惑。
某一天,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以及曹国舅这八位仙人,齐聚于蓬莱阁上,一同饮酒作乐。
当酒意渐浓之时,铁拐李兴致勃勃地提议道:“听闻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神山,景致秀丽非凡,我等何不去畅游一番呢?”众仙人听闻,纷纷叫好,一致赞同。然而,要前往仙山,必须得渡过茫茫东海。这东海广袤无垠,波涛如怒,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只见汉钟离率先行动,他猛地甩开手中的芭蕉扇,那扇子瞬间变大,宛如一张巨大的蒲席。他从容地往扇子上一坐,这扇子便稳稳地载着他,悠悠然向海中飘去。
铁拐李自然不甘落后,他将手中铁拐奋力抛入海中,刹那间,铁拐竟化作一艘小船。他稳稳地站在船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何仙姑则不紧不慢地将手中荷花轻轻放入海中,神奇的是,荷花瞬间绽放,迅速变大。她脚踏荷花,身姿婀娜,轻盈地追了上去。
吕洞宾也不甘示弱,他解下腰间宝剑,投入水中。宝剑光芒一闪,瞬间如同一叶精致的扁舟。他脚踏宝剑,御剑而行,潇洒无比。
张果老呢,依旧倒骑着他那头毛驴。令人称奇的是,这毛驴在海面上行走,就如同在平地上一般轻松自在。原来这毛驴并非普通凡物,而是一只神兽,不仅能日行万里,休息之时还能像纸一样折叠起来,方便携带。
韩湘子把紫金箫置于唇边,吹奏出悠扬的曲调。那箫音奇妙无比,竟引得海浪为之涌动,自动为他开辟出一条水路。他顺着这条水路,踏浪而去。
蓝采和将手中花篮扔入海中,花篮一碰到海水,瞬间变大。他稳稳地站在花篮上,顺着水流前行。这花篮可不简单,据说能广通神明,即便在波涛汹涌的海中,也丝毫不惧风浪。
曹国舅则取出玉板,玉板刚一亮相,便金光闪耀。他站在玉板之上,稳稳当当地朝着远方驶去。
八位仙人各自施展神奇的本领,在东海之上留下了一道道令人称奇的奇妙景象。可这一番大动静,却惊动了东海龙宫。东海龙王恼怒万分,觉得这些仙人的举动扰乱了龙宫的安宁,于是立刻派遣虾兵蟹将出海阻拦。双方一见面,话不投机,瞬间便起了冲突。
龙王之子摩昂太子更是嚣张跋扈,率先与八仙打斗起来。然而,八仙法力高强,摩昂太子根本不是对手,没过几招,便被吕洞宾斩下首级。龙王得知儿子惨死,悲痛欲绝,赶忙向天庭告状。
就在局势紧张之时,观音菩萨恰好路过。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观音菩萨慈悲为怀,出面调解。在观音菩萨的耐心劝说下,双方最终化解了恩怨。
如此,八仙得以顺利抵达蓬莱仙岛。他们在岛上欣赏到了如梦如幻般的美景,还采摘了珍贵的仙草仙果,随后满载而归。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精彩故事,也在世间广泛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传奇佳话。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荐文章4:成语故事: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
释义:比喻做同一件事或达到同一目的有各种途径,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专长,不甘落后。
典故:
天上的蟠桃天成熟了,王母娘娘邀请道教的八位神仙赶赴天庭参加蟠桃盛会。八仙乘云踏雾,来到东海的边上。只见海面上巨浪翻卷,直向空中扑打而来。
八仙之首的吕洞宾手持玉萧,指着海面说:“眼下风浪正急,如果我们乘云而过,怎能显出八仙的本事?不如大家拿出各自的本领过海,你们以为如何?”
七仙纷纷赞同。于是铁拐李投葫芦、韩湘子投花篮、吕洞宾投玉箫、蓝彩和投拍板、张果老投纸驴、曹国舅投檀板、汉钟离投玉鼓、何仙姑投竹罩,接着大家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荐文章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是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八仙中,铁拐李是年代最久,资历最深。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关八仙过海的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道教神话故事了,几乎是老幼皆知。关于他们的完整说法始于元朝(1206-1368年),到明朝(1368-1644年)正式定形。
故事说:有一位神仙邀请八仙去他那里参加宴会并观赏牡丹花,回来时,他们遭到东海龙王的阻挠,结果双方以及他们的盟友分成两大集团,展开了一场斗法较量,最后八仙和他们的朋友分别拿出自己的法宝,获得胜利,顺利地越过大海。
八仙云集
八仙过海
1、铁拐李:属于兑金之象。身世由来传说颇多,一说乃西王母点化成仙,封东华教主,授铁杖一根。一说本名洪水,常行乞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飞龙,乘龙而去为仙。一说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神游华山赴太上老君之约,嘱他的徒儿七日不返可化其身。然而徒儿因母亲病而欲归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无所归,乃附在一跛脚的乞丐的尸体而起,蓬头垢面,袒腹跛足,以水喷倚身的竹杖变为铁拐,故名李铁拐。
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铁拐李的法器是葫芦。据说铁拐李在成为神仙后一直专研药理,并且炼制了许多好的药膏和药方,这种造福于百姓的事情让人们对他敬佩不已,同时人们也认为在他的葫芦中装的都是仙药。
铁拐李(葫芦)
2、汉钟离:属于离火之象。原复姓钟离,名权,后改名为觉,燕台人,字寂道,号和谷子,又号正阳子。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
八仙中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我们在很多民间字画以及影视剧中,看到汉钟离的形象经常是一副坦胸露乳、手执芭蕉扇的模样,他手中的芭蕉扇自然就是他的法宝了,而此芭蕉扇与《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也不尽相同。据说这把芭蕉扇煽火火灭,煽风风熄,煽邪邪死,变化无穷,化船过海,遮日卷月,收雾行云,威力无穷。
汉钟离(扇)
3、吕洞宾:属于乾金之象。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八仙过海排名顺序排第三!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他的法器是剑。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
吕洞宾(剑)
4、张果老:属于震木之象。亦名张果。原为唐代道士,相传隐居于恒州条山,唐武则天时自称已数百岁。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
因张果老于月宫砍梭椤树,树本为刚木,以别于柔木。张果老的法器是渔鼓,这种渔鼓是用竹筒做的,最早相传是一头用鱼鳔蒙住的,所以叫渔鼓,但是现在多用猪皮、羊皮蒙住,简板,又叫简子,用竹片制成,两支为一副,简子和渔鼓合起来叫做“渔鼓”。
张果老(渔鼓)
5、曹国舅:属于艮土之象,书中说他兄长地下的灵魂附于其身而为恶,将他本人的灵魂囚禁于地下。地下乃土之位,但为刚土,因他本人最后通过与恶鬼的决斗,战胜邪恶,乃复其灵明,皆刚之象,在八仙过海排名顺序第五名。
赵国舅(檀板)
6、韩湘子:属于坎水之象。韩湘子手中的笛子名为紫金萧,据说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可使万物滋生。韩湘子属于坎水之象,小说中有民间大旱,韩湘子为民众吹箫降雨一节。
韩湘子(笛)
7、蓝采和:属于巽木之象。唐代的隐逸。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
蓝采和在成仙之后,原本手里的药篮变成了他的法器。药篮具有神效,无需用药便可以救治疾病。久而久之,蓝采和的药篮里不在方药,为了装饰自己的法器,蓝采和便在药篮里面放上鲜花。于是,蓝采和的药篮变成了花篮,蓝采和在八仙过海排名顺序第七名。
蓝采和(花篮)
8、何仙姑:属于坤土之象,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为柔土。
据说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帮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祷,她就能像“及时雨”一样赶到,给予人们以神奇的力量。
何仙姑(荷花)
总述: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称八仙所持的玉板(曹国舅)、扇(钟离权)、鱼鼓(张果老)、笛(韩湘子)、剑(吕洞宾)、葫芦(铁拐李)、荷花(何仙姑)、花蓝(蓝采和)等八物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文艺作品中以八仙过海、八仙献寿最为有名。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荐搜索词: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指什么生肖
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英语
本文标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