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阙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1:神阙:一个能吃药的神奇穴位(脐疗实用知识)

  神阙:一个能吃药的神奇穴位


有个穴位如此神奇

  每个人都有一个肚脐,但是你留意过你的肚脐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吗?


  你又知道从你的肚脐里能看出你的健康问题吗?你不知道吧?你的肚脐还能吃药保健。不得了,这个神奇的小窝窝。我们就来好好研究一下它。


  你先得搞清楚,你的肚子上这个小窝窝是怎么形成的,你知道吗?


  

  在很久很久以前,当我们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在妈妈肚子孕育的过程中,我们不是用嘴巴吃饭,不是用鼻子呼吸。所有的能量与营养全是因为一根小管子和妈妈连接着,得到补给,这跟小管子就是脐带。


  当我们出生以后,我们开始用鼻子呼吸了,也要用嘴巴来吃奶了,就不需要脐带了。


  医生阿姨会在我们从妈妈肚子里挤出来以后,咔嚓一声剪断脐带,脐带脱落以后形成的瘢痕就成为肚脐。


  估计我们小时候都干过抠肚脐的傻事吧?你是不是有觉得肚脐里面很多黑黑的泥儿,很不干净呢?


那我们到底该不该抠肚脐呢?

  实话告诉你,真不该抠,因为这是个重要的养生大穴,抠的过程中会刺激它使它泄气,甚至感染发炎。经常有小孩子因为抠肚脐而导致拉肚子。


  你快看看你的肚脐眼是什么形状的吧?你发现过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吗?


  有的人肚脐眼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圆,有的很瘪,有的很深,有的却很浅。


  这些都反映的我们的一些健康秘密呢。


一个好肚脐应该是三个标准

  一个好的肚脐应该是三个标准:圆,大,深。


  《诊病奇侅》中讲到:脐大容李者,寿相也。


  想想代表长寿的肚脐眼吧,能容进一个李子去,快掀开衣服看看你的……


  

  (大脐)


  

  (小脐)


  那相反的肚脐又小又浅又瘪的肚脐,一般常反映免疫力低下,体质弱,容易疲劳,为什么呢?


  因为肚脐在母体内的时候,营养供给的足自然就粗大,另外我们也会看到有的肚脐是瘪的,有的成横条,有的成竖条,成横条形的都代表肠胃失调偏向于便秘,成竖条形的都偏向于腹泻。


  

  (横脐)


  

  (竖脐)


  还有的人的肚脐长的有点偏,要么偏左,要么偏右,中医讲左气又血,偏左的话多反映气虚或者阳虚,这种人常常表现出,怕冷,手脚冰凉,乏力没精神,食欲不佳,腹胀,偏右,多反映血虚或阴虚,这种人常容易失眠多梦,身体酸痛,燥热等.


  再有你还得留意你肚脐的温度,赶紧把手伸到你肚子上摸摸看是凉是热的,若是温的就好,但如果发红发热,多代表内热便秘痔疮一类,但是如果肚脐周围发凉就代表阳虚,内寒,多有腹泻,或者痛经,免疫力低下。


  这是温度。好,我们的肚脐即看过 也摸过了,感觉出一些问题了吗?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现在开始你将学到一个既简单又神奇的方法,从此你将节省大量的保健费用。


  在录制现场,我为大家做了一个实验,找了一位嘉宾的贡献出肚脐,把大蒜捣成泥敷在肚脐里,用艾草条艾烤,十分钟以后,嘴巴里面就出现了明显的蒜味,令全场观众感到惊奇,这其实不稀奇,它证明了你的肚脐不但能诊病,还能吃药治病。


  

  你的肚脐不光能吃出蒜味还能吃出酒味来,古书《理论骈文》中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脐上,用酒和糯米饭盖之,至口中有酒气为度。


  目前的医学也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而被人体吸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的地方,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渗透力强。


  脐下丰富的静脉网也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古人有用花椒炒热敷脐而单衣过冬的方法。


  那让我们的肚脐吃点什么呢?


  得看你有什么问题:


脐疗小秘方

  1


  去肝火


  陈皮青皮磨成粉水调,贴敷肚脐,每日睡前贴,起床揭掉。


  2


  降血压


  吴茱萸磨成粉,用陈醋调和贴敷肚脐,膏药固定,睡前贴,早起揭掉,七次为一个疗程。


  3


  健脾祛湿


  佩兰20克,白芷、苍术各15克,独活、广木香各10克,花椒、艾叶各5克,桂枝15克。 上药研磨成粉,用温水调和贴敷肚脐。


  4


  活血化瘀


  当归30克,川芎15克,细辛、三棱、莪术各10克,乳香、没药、丁香各5克,冰片3克


  5


  小儿夜啼方


  黑丑50克,研为细末,以米汤调成糊状,于每晚入睡前1小时贴敷肚脐。


  6


  小儿遗尿方


  五倍子、茯神各等量,共研细末,以米汤调成糊状。每晚睡前2小时取药糊适量贴敷肚脐,早晨去掉。


  

  7


  呃逆


  选用橘皮、半夏、杮蒂、丁香等,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2―7天。


  8


  寒症胃痛


  选用胡椒、干姜、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9


  脾胃虚寒


  胡椒,干姜,香附,白芷各等分,磨成粉蜂蜜调和,贴敷肚脐,早餐后贴敷,晚餐前去掉。


  10


  月经不调


  取当归9克,肉桂、白芍、红花、干姜、川芎各6克,鹿茸3克,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敷贴时取上药适量,加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本法可适用于月经提前、推后或先后不定期者。


  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


  

  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脐疗的禁忌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在用药时引起过敏。


  要特别注意保暖。治疗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保持室内温暖,适当覆盖衣被。


  尤其是腹泻、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儿更要注意保暖。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热,比如艾灸,此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


  给小儿施灸时尤其要当心,小儿皮肤娇嫩,在治疗过程中也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所以更容易烫伤,需要倍加小心。


  一旦有过敏现象,立刻停药。轻者可自行消退,如发生皮肤水泡者,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紫药水即可。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本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广告


  零售价:RMB10元


  邮发代号:82-654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所有


  本文编辑:半夏


  投稿邮箱:


  神阙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2:【中西合璧健康谈】小小穴位,强腰补肾

  肾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为泌尿系统中的一部分,是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肾不好会影响身体健康,除了食补和药补外,按摩穴位也可以达到补肾的效果。以下穴位,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可通过艾灸或拍打来达到疏通补肾的效果。


  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神阙


  位于腹中部,脐中央。神阙穴宜揉脐,悬灸,不宜拍打。


  气海


  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一般在春季灸气海,《内经》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气海为生气之海,此时灸之,应其春生之时序,以助升发之气,逐陈阴,奠下元之基,以适夏令之长也。此穴位对阴虚者及孕妇禁用。


  关元


  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肾俞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肚脐平行。宜艾灸,搓,不宜拍打。


  太溪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足对称。


  另外,搓腰亦可健肾。腰为肾府,刺激肾俞穴和命门穴可壮腰健肾。将两手搓热,捂于双侧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上,再以命门穴(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和肾俞穴为中心,左右或上下搓腰。


  肾病内分泌科简介


  肾病内分泌科现有医、护、技人员65人(包括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0名,护士46名,专职技师2名)。


  科室主攻慢性肾衰、IgA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尿路感染、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炎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开展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技术及肾穿刺活检、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免疫吸附、连续血液净化(CRRT)、腹膜透析等技术。同时开展了各种血管通路制作及并发症处理,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超声引导下内瘘血管狭窄球囊扩张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包括带隧道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及临时导管)。


  科室还运用中药灌肠、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封包、埋针治疗、火龙罐等中医治疗技术,治疗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以及亚急性甲状腺炎。


  医生简介


  梁焜,主治医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山东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基层学委。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中医内科学肾病方向。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尿路感染,以及阳痿早泄等。


  神阙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3:怕冷者的“保护神”——神阙穴

  神阙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4:肚脐保暖很重要 温养神阙穴保长寿

  肚脐对于人们来说是个非常熟悉的部位,它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在中医经络系统中属于任脉的穴位——神阙穴。


  对神阙穴名含义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神之所舍其中,即生命力所在处;另一种是指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为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古人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


  肚脐保暖很重要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


  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此外,穿着露脐装会使腰腹部裸露,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而且脐部肌肤较娇嫩,易于受损,脐眼又容易汇集污垢,如不小心也会引起感染。


  温养肚脐,可鼓舞一身之阳气。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


  揉按肚脐有助养脾胃


  按摩脐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大便溏泻者可调,秘结者可通。方法:仰卧,两腿弓起,先以右掌心按于脐部,左掌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轻轻按摩36圈。然后,换左掌心按于脐部,右掌放于左掌手背上,逆时针轻轻按摩36圈。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掌心左下右上叠放贴于肚脐处,逆时针做小幅度的揉转,每次20-30圈,也可起到温养神阙穴的作用。


  经常坚持揉按肚脐,可以健脑、补肾、帮助消化、安神降气、利大小便,加强肝脏肾脏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有促进和调整作用,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灸肚脐保长寿


  古时有不少“灸脐”使人健康长寿的记录。保健灸可用“艾卷”或“艾炷”施行。其中用艾条灸肚脐,是日常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保健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把艾条(中药店有售)的一端点燃,放在距离肚脐处皮肤2-3厘米处悬灸,持续时间为10-15分钟。因为艾条本身就有温通经脉、理气祛寒的作用,用它灸神阙,可发挥刺激穴位和燃艾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


  “艾炷”灸是用艾绒做成的一个蚕豆大“宝塔”状艾粒,放在皮肤穴位上点燃,或在“宝塔”下面垫上姜片或盐末等,称为隔姜灸、隔盐灸。神阙穴的隔盐、隔姜保健灸法,可间隔进行,每月10次左右,以每晚9点灸之为佳;一般每次可灸3-5炷,即点燃3-5个小“宝塔”,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稍有红晕为度。


  灸此穴可以提高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强身保健的作用,具有温阳固脱,苏厥救逆,补中理气之功效。《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高血压患者或容易上火生疮、饥饿状态的人,以及饭后2小时内最好不要灸。


  灸神阙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可能会烫伤局部皮肤,所以我们还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来代替艾灸。但水温不宜太高,感觉温热舒适即可,热敷期间若水袋温度降低就应立即更换。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如敷以黄连粉、牛黄粉能退热;檀香、细辛粉调酒敷可缓解心绞痛;用珍珠粉、丹参粉敷贴能治失眠;砂仁、枳实敷可调治消化不良。


  慢性病防治:药物由中药防风、黄芪、肉桂各等份组成,碎成细末敷脐。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趁湿填入药粉0.5克于肚脐内,外贴胶布盖住药物即可。3日换药1次,5-7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敷脐2-4个疗程。


  治疗高血压:吴茱萸、川芎各等份,碎成细末,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肚脐,将药粉5-10克放入肚脐中,外以麝香壮骨膏固封。3天换药1次,1月为1疗程。


  神阙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5:穴位养生人体中的“黑洞”——神阙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大科主任 符文斌教授


  符文彬老师的门诊每天都充斥着各种病人,男女老少,无不是奔着健康而来。符师除了为病人精心诊治之外还需要回答许多患者关于养生的疑问,比如说:“符教授,请问我的身体应该吃什么调补啊?”“符主任,请问我回家可以做些什么保健治疗,按摩什么穴位有用啊?”等等。老师都一一回答。作为徒弟,耳濡目染,也受益匪浅,深感老师的养生之道实为其临床经验及多年人生阅历的结晶,确有必要记录下来,以兹后辈。由于经络养生内容较多,我们将逐一阐述,尽我所能地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黑洞”,它不是一个“黑窟窿”,它是这样一种天体: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宇宙黑洞,估计大家都有耳闻,是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来的这一学说,说明空间和时间是怎样因大质量物体的存在而发生畸变。“黑洞”无疑是本世纪最具有挑战性、也最让人激动的天文学说之一了。不管科学家是否能勘测得到,它都是一个存在的巨大而不可估量的能量场。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人体中类似“黑洞”的这样一个巨大的能量场---肚脐,其在我们中医学中称为“神阙”穴。


  

  符师在门诊经常让久病重病患者回家自行艾灸“神阙”穴,因为其在我们针灸学中不仅是一个急救的要穴,具有起死回生的作用,它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好处,符师认为“神阙”是众多保健穴位之首,可通调先后天,运用好此穴,可起治病养生,延年益寿之功。


  肚脐为何叫“神阙”?《道藏》一书对此作了如下解释:“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以示显贵。”中医学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神仙居住的地方,故名“神阙”。中医脐疗治病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杂疗方》记载了用桂、姜、椒、皂荚等辛香温热之品,制丸后纳入肚脐,有益精延年之效。脐疗历经各朝代的发展,直至晚清进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医外治宗师、清代吴师机所著的《理瀹骈文》更是对脐疗作了系统地阐述,其中强调“中下焦之病,以脐疗为第一大法”,该书提到可用脐疗治疗80多种疾病,运用的方法有灸法、擦熨法、熏法、洗法等等。神阙(肚脐)又为何如此重要呢?


  一、神阙,为先后天之源


  从胚胎开始,胎儿就通过脐带,与母体进行气血营养的交流,小小的脐带,连接着胎儿肚脐,是胎儿最早的神气通行出入的门户,母体的营养由此源源不断地运输到胎儿体内,并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关系密切,因此,“脐(神阙)为先天之源”;古人亦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脏之根”的说法。


  当新生儿瓜熟蒂落,哇哇落地之时,脐带脱落,形成肚脐,此为人体最大的,唯一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因此,“脐(神阙)为后天之源”。又因脐部的皮肤比较薄,神经及血管比较丰富,它所支持的脏器以及血管包括模隔膜、肝、脾、胃、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因此脐部透过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联系,有比较强的吸收和传导能力。古人亦称之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


  二、神阙,是一源三岐之本


  “神阙穴”,隶属任脉,与冲脉相交会、与督脉相表里。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同时,任脉与督脉周循全身,分别总督阳脉与阴脉,内联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内通外联,承上启下,在防治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师主张“灸脐”正是这一理论的根基。作为犹如宇宙“黑洞”般能量之源的“神阙穴”,通过此三条奇经已在人体占领了不可替代的三维立体空间,若能掌握好此穴的用处,无疑是拿到了治疗临床各种病症的万能钥匙。


  了解了神阙穴的好处,那么它可以防止什么疾病,具体又如何操作的呢?估计这是大家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了。


  符师认为,此穴就是一把“万能钥匙”,具有开启人体“黑洞”能量的功能。因此,其运用范围广,几乎囊括所有疾病,包括日常保健,此为众穴之首。那么我们还是以临床常见疾病的保健治疗为例,介绍一下“灸脐”临床运用。


1.消化系统

  最让大家能够理解的就是神阙穴(肚脐)与消化系统密切相关。脐,又称“环谷”,脐与腹膜相连,与大肠、小肠、肝脏、脾、胃、胰等中下焦脏腑距离最近,因此,不论是腹痛腹泻,还是胃胀胃痛呕吐噎嗝,亦或是泄泻便秘,都可取神阙一穴治疗。临床上,符师还会教导大家根据不同情况搭配不同的穴位以增加疗效,比如:消化不良者配内关、足三里;若出现腹泻配水分、阴陵泉;若有顽固性便秘,则配腹结、天枢以巩固疗效。


2.骨关节病

  肚脐可以治疗骨关节疾病,估计许多人会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但事实证明,疗效确是肯定的,而且其除了能够治疗腰椎病、膝关节病等一般关节疾病之外,还能用于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等等免疫系统疾病。符师认为骨关节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除了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外,还和心、胆、三焦密切相关。灸神阙可温补下元,肾阳肾气主人的生长发育,调节免疫,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阳不能温煦脾阳,致脾胃虚弱,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而瘀积瘀湿,日久肺,脾,心、胆(肝)、肾多脏功能失常,使水的生成,转输,排泄障碍,水湿痰饮停积为患,有形之邪阻滞三焦,三焦气机转枢功能失常而出现各种复杂多变的症状。此时,常常灸治神阙,可共调多脏,梳理三焦,活血通络,化水饮与痰湿于无形。适当的配伍也是必要的,如膝关节退行性变,可配阳陵泉、双膝眼;膝盖肿胀有积液可配艾灸水分、阴陵泉;颈椎病可配中脘、百劳、肩中俞;腰椎病配天枢、气海。


3.脑病

  符师主张患脑部的患者常灸“神阙”,他认为每天用艾条缓慢悬灸肚脐,可改善脑供血,预防脑功能退化,是防治脑病的最理想穴位。神阙位于腹部中央,它却可以调整大脑神经,可见“腹脑”之说或许存在!1907年,美国医学博士拜伦罗宾逊正式出版《腹部和盆腔脑》理论专著,全书有700页的长度,有超过200个详细解剖插图。拜伦罗宾逊认为:“分布在人体腹部和盆腔内的植物神经系统是一种继发性脑,它负责调节内脏功能(节奏,吸收,分泌和营养)。腹脑能够在无颅脑的情况下生活(如无脑儿),相反颅脑却不能在没有腹脑的情况下生活。” 拜伦罗宾逊认为:腹脑就在两肾之间。更有趣的是,199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教授迈克尔·格肖恩出版了他的《第二大脑》理论专著。迈克尔·格肖恩认为:每个人都有第二个大脑,它位于人的肚子里,负责“消化”食物、信息、外界刺激、声音和颜色。这无疑证实了神阙的“一源三岐”之本,看来,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证实了这点---神阙可通督醒脑。符师建议预防脑功能退化配合内关,绝骨更佳;若脑供血不足,可配中脘、风池。


4.生殖系统疾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丈夫二八天至,精气溢泻”。神阙为“先后天之源”,又为“一源三岐之本”,无疑可调节男女天癸(生殖)。《采艾编翼》“任脉综要,自会阴至神阙多治男气女血”;《针灸甲乙经·卷二·妇人杂病第十》:“绝子,灸脐中,令有子。” 《医学入门·卷一·炼脐法》:“彭祖固阳固蒂长生延寿丹(由麝香、丁香、青盐、夜明砂、乳香、木香、小回、没药、虎骨、蛇骨、龙骨、朱砂、雄黄、白附子、人参、附子、胡椒、五灵脂、槐皮、艾叶等制成):入脐眼内……艾火灸之……久无生育,子宫极冷。”《类经图翼·卷十一·妇人病》:“不孕:一法灸神阙穴,先以净干盐填脐中,灸七壮,后去盐,换川椒二十一粒,上以姜片盖定,又灸十四壮,灸毕即用膏贴之,艾柱须如指大,长五六分许。”


  中医还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由此可见,常灸肚脐,可让心火下移小腹以温煦下元,让肾水上调以润泽心肺。由此,此穴可治疗男女不孕不育之病,也可调整性激素,改善下丘脑内分泌轴功能。符师认为,若配合八髎、三阴交、水道、归来等穴位进行艾灸,效果更佳。


  除此之外,神阙还可以治疗皮肤病、过敏性疾病、情志类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几乎囊括内外妇儿各科。因此也有人说“脐疗可治百病” (《脐针疗法》)。


  脐疗的方法比较多:有灸脐法,包括悬灸、隔盐灸、隔姜灸;敷脐法;熏脐法;洗脐法;擦熨法;根据不同疾病体质配制特殊药物纳脐中,也叫炼脐法等等。而最方便操作,最简单易学的是悬灸法,其具体操作现介绍如下:


【具体操作方法】:

  符师建议用纯艾条/药艾条1-2根,点燃一端,在患者脐上5-10cm处温和悬灸,让脐部能感受到阵阵热能在脐部盘旋,经络敏感者可感受到经气的传导,直达病所,大部分患者可慢慢感受到热量传至腰部。保健灸一般每次治疗15-20分钟,根据病情而定,一般病浅病轻灸的时间短些,病久病深者灸的时间可长些,给小孩艾灸只需10分钟。


  

  【注意】:


  胃肠积热日久、肝胆火旺、或阴虚火旺者不宜灸的时间过长,建议先调理后再灸。糖尿病患者施灸时注意温度及距离,避免烫伤,脐部皮肤破损者暂不予灸。


  神阙(脐)为经脉之中枢,经气之江海,可通过经气沟通上下内外、诸经百脉、五脏六腑。我们可通过温和艾灸对脐部的刺激,激发人体潜在的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调整脏腑功能发挥其防病治本的功能。所以说,“神阙(脐)”是人身体上的万能“黑洞”!


  来院:微信公众号:符文斌教授工作室 :王聪


  

  神阙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搜索词:

  

  1.神阙的准确位置图片

  

  2.神阙的准确位置图作用功效

  

  3.神阙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本文标题:神阙的准确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