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是哪一年推荐文章1:

  西安事变是哪一年推荐文章2:西安事变: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伟大历程英勇壮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光明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这是一个颇为别致和独特的庭院:它的南边是三幢由青砖修葺、历史悠久、古朴典雅的三层砖木结构式小楼,北边是一排由青砖黛瓦修葺的一层典型的关中民居式平房;庭院中央是一条面积不大、但颇为精心打造的园林式草木相间的绿化带,整个院子显得格外静谧、雅致和有神。


  这里就是位于西安市建国路69号的张学良将军公馆、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事变纪念馆研究馆员石八民介绍,纪念馆是以原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的西安事变旧址改建的,是遗址性博物馆。1986年12月,纪念馆在纪念西安事变五十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现在的西安事变纪念馆馆址设在张学良公馆。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历史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推到了救国、救民、反抗侵略的最前沿。


  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共适时提出了“逼蒋抗日”的抗战策略;同时,国民党也开始谈抗日问题,并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和中共进行接触和谈判,但是另一方面仍坚持以武力“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在民族危急时刻,张学良、杨虎城反对内战,对蒋屡谏无效,遂被迫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在临潼华清池以武力扣留了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变爆发后,张、杨不仅发表了对时局宣言,还电邀中共代表来西安共商救国大计。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人到达西安,经多次谈判,迫使蒋介石答应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


  而促成蒋介石态度发生根本转变的原因,除了张、杨发动兵谏这一主因外,还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从最初的“反蒋抗日”到最后的“联蒋抗日”政策密不可分。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汇合。1935年,中央红军在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后的11月28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名义发布了《抗日救国宣言》,提出:“不论任何政治类别,只要他们愿意抗日反蒋者,我们不但愿意同他们订立抗日反蒋的作战协定,而且愿意更进一步地同他们组织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


  此时,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是把蒋介石国民党排除在外。而统战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与东北军和17路军的联合上。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此策略的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同杨虎城17路军商谈联合抗日,且达成联合抗日的口头协定。而对东北军的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的是1936年1月,释放东北军团长高福源回洛川。在高福源的联络下,中共中央同张学良取得了联系,张学良表示要面见红军代表,商议抗日大计。


  1936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做了国共两党关系和统一战线等问题的告和结论。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策略由“抗日反蒋”向“逼蒋抗日”过渡的结束。


  “逼蒋抗日”政策确定后,中国共产党便通过多种斗争策略来实现这一政策。


  与此同时,张学良也在进行着他的“劝蒋联共抗日”的主张。12月12日,张、杨遂联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一洗百年屈辱。


  而今,历史的云烟早已消失,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


  据悉,西安事变纪念馆自建成对外开放以来,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陕西省和西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入选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抗战纪念遗址、设施名录。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以西安事变旧址的保护、宣传和利用为工作重心,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基本任务,与大中小学校、社会团体、企业等80余家单位建立了共建关系,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先后设计推出了‘海棠花下缅英烈’‘12·12互动课堂’‘探秘民国历史’等众多活动。30多年来,纪念馆累计接待观众超过300万人次。”西安事变纪念馆馆长王敬巍说。


  《光明日》( 2020年07月31日03版)


  西安事变是哪一年推荐文章3:西安事变时,斯大林发来一份电,毛主席看后,勃然大怒

  毛主席与斯大林,都是经天纬地的历史伟人,两人在总体上是互相敬重的,但是也曾经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


  比如在西安事变时,斯大林发来的一份电,就让毛主席“勃然大怒”。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也引起了斯大林的关注。


  斯大林给宋庆龄发去了一份电,宋庆龄看后,又转送给了毛主席,结果,毛主席看后“勃然大怒”,“连连顿足”(出自埃德加·斯诺的《复始之旅》)。


  那么,这份电写了什么呢,能让毛主席如此愤怒?


  在电中,斯大林对处理西安事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如果中国共产党不利用他们的影响使蒋获释,莫斯科将斥责他们为‘土匪’,并将在全世界面前予以谴责!”


  正是这几句话,惹怒了毛主席。


  其实,西安事变爆发后,毛主席第一时间就决定了派周恩来去西安,尽量和平解决事变,为了说服大家,毛主席还数次开会,说明现在不能杀蒋介石的理由。


  从这一点来说,毛主席和斯大林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斯大林在电上的霸道口气,却让毛主席非常反感。


  首先,毛主席在性格上就非常强硬,有事大家可以商量,但决不允许有人仗势欺人,颐指气使,更不能容忍威胁性的话语!


  其次,共产国际这些年来对中国共产党指手画脚,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却妄图指导中国革命,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早已让毛主席深恶痛绝。


  因此,当斯大林用这种霸道的语气发来电后,毛主席“勃然大怒”、“连连顿足”,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毛主席愤怒归愤怒,但还是保持了理智,派周恩来去和平解决事变,最终让蒋介石安全回到了南京,从此迎来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这个结果,或许让斯大林看到了自己的“分量”,后来又数次对中国共产党“发号施令”,自然也引起了毛主席更大的反感。


  比如在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解放战争即将迎来全面胜利,但是,斯大林却突然提出,希望中国共产党能与国民党和平谈判,以长江为界,实行“划江而治”。


  斯大林为什么要提出“划江而治”呢?自然是有他的利益考虑的。


  首先,斯大林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存在,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威胁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


  其次,如果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划江而治”,苏联就可以在双方之间纵横捭阖,双方都将有求于苏联,苏联就会得到最大的利益。


  第三,苏联和美国都想染指中国这块“大肥肉”,但又谁都压服不了谁,最好的结果就是一人一半,以长江为界,苏联实际上控制北中国,美国实际上控制南中国,把中国变成苏美两国博弈的战场,苏美两国各取所需,就算是把中国打烂了,他们也没有损失。


  但是,毛主席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划江而治”符合苏联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是不符合中国的利益,这是坚决不行的!


  最终,毛主席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号召全国军民不要被国民党的“假和平”所蒙骗,彻底扫除一切反动派,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对斯大林的霸道,毛主席一直耿耿于怀,后来对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斯大林在最紧要的关头,不让我们革命,反对我们革命。在这一点上,他犯了很大的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邀请毛主席访问苏联,特地向毛主席表示了歉意,说:“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


  当然,除了这些矛盾,毛主席对斯大林还是很敬重的,斯大林去世后,毛主席评价他的一生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


  (参考资料:《西安事变》《复始之旅》《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


  #头条创作挑战赛#


  西安事变是哪一年推荐文章4:1926年“二虎守长安”,惨烈的西安保卫战

  说起西安,在很多国人心中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它古称长安、京兆、镐京,是13朝的古都,三秦大地的首府所在,虽然自从两宋以后,渐渐的淡出历史的舞台,但是他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直到今天一直是中国的骄傲。然而1926年的西安城,是一段惨痛的回忆,时至今日很多西安人都没有忘却那段创伤。


  1926年的中国,广东国民政府决议出师北伐,从广东一省之地席卷全国。此时的西北地区,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军阀吴佩孚任命手下的刘镇华为“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率8个师共计10万人西入潼关,准备攻占西安,夺取关中。到了4月份,刘镇华的前锋部队已抵达西安的灞桥。


  刘镇华此人生性残暴,本是土匪出身,毫无人性可言,西安城的老百姓听说刘镇华来了,顿时陷入了一片恐慌。驻守西安的杨虎城立即和在三原县的李虎臣、魏野畴商议,共同认为:“西安是西北革命的根据地,若被刘镇华占据,对革命极为不利,也会给西安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刘镇华


  此时6月份,西安城郊附近的小麦成熟,刘镇华派人收割以作军粮,收不完的竟然一把火全烧了,一时间,“白天浓烟蔽日,入夜火光烛天”,城里笼罩着死亡的气息。刘镇华还强征民夫在城周围挖掘了一条3公里长的断绝沟,企图迫使全城军民投降。到了7月份,城里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老百姓和官兵食不果腹,城中小到老鼠,大到牲畜全被用来充饥,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程度。战争也进行得异常惨烈,城内外的据点几经易手,也没有让敌军占到任何便宜。古城西安的光辉已经不再,活脱脱的成了人间地狱。最终二虎坚守城池达八月之久,直到冯玉祥率部入陕,冯玉祥彻底击败刘镇华,拯救了西安城。镇嵩军围攻西安的八个月,共造成了西安城军民50000余人的死伤,如今的革命公园,就为为了坚守西安死难的军民而建。


  西安事变是哪一年推荐文章5:“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央广网北京1月2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纸摘要》道,24日推出《“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记者徐志强:今天我们要探访的是位于沈阳望花南街46号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巨大的纪念碑面被设计成一页翻开的日历,上面千疮百孔,永久地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


  历史见证人原沈阳市政协副主席李学盈:正在睡梦中,就听到炮声。


  历史见证人山峰奇:大家都醒了,哪来的这么激烈的枪炮声呢?蹬梯子上去一看,柳条湖那一带、北大营那一带,火光冲天。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信息员佟博: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20分,伴随着一声轰然巨响,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占中国东北。短短4个月,就强占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大好河山。在民族危急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各地抗日游击队相继成立,逐渐成为东北抗日主要的武装力量。“九·一八”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


  自2005年起,每年的9月18日,沈阳人都会自发来到残历碑广场举行撞钟鸣警仪式。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正在重新布置展陈,同时增加了原展览中没有的新内容、新史料。


  收藏家詹洪阁:十几年前我收集来的由日本人拍摄的7张珍贵照片,经专家们研究考证,照片拍摄于“九·一八”事变当夜。这些文物好像会说话一样,承接了很多历史在里面。


  抗日战争老战士吕品:我今年97岁,参加八路军陇海南进游击支队,参加了五里槐、尹庄对日伏击战;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弘扬抗战精神。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员高健: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抗日可能就是一盘散沙,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任务就可能拖得更久、付出的代价更大。


  沈阳车务段开原火车站站长葛德伟:开原站曾是南满铁路线上的重要大站。昔日南满铁路早已改造成电气化铁路,成为亚欧大陆桥的重要一环,南来北往的旅客经由这里奔赴世界各地。


  :央广网


  西安事变是哪一年推荐搜索词:

  

  1.西安事变是1937年12月12日

  

  2.张学良西安事变是哪一年

  

  3.百度西安事变是哪一年

  

本文标题:西安事变是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