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骗38箱土特产!男子冒充"县领导亲戚"栽了 结局大快人心
"领导亲戚"来要土特产你敢不给吗?这个河南老哥用十年时间上演现实版"薅羊毛"连续剧!近日平顶山法院一纸判决书曝光奇葩案情:男子谢某某冒充县委领导亲戚,十年间竟从乡政府"顺走"19箱香菇+19箱木耳!总价值5700元的土特产把戏终被戳穿,获刑4个月还要倒贴3000元罚款!
#1. 时间跨度超十年的"土特产收割记"
故事要从2014年那个飘着香菇香气的秋天说起。在鲁山县四棵树乡政府办公室,自称"县委领导表弟"的谢某某大摇大摆推开门:"领导让我来取点山货"。看着这个操着本地口音、对领导家庭情况如数家珍的中年男人,工作人员犹豫着搬出了5箱干椴木香菇。
更令人咋舌的是,这出戏码在2020年、2025年竟又两度重演!每次都是同样配方同样味道——黑框眼镜配公文包,张口闭口"我表哥说...",19箱黑木耳就这么被堂而皇之搬上面包车。直到今年1月乡政府财务核对年节礼品清单,这笔持续十年的"糊涂账"才被捅破!
#2. 骗子界的"马拉松选手"栽在细节上
要说这位谢某某绝对算诈骗界的"耐力型选手"。办案民警透露,此人每次作案都精心准备:提前半个月打听领导行程,把乡政府人员架构摸得门清,甚至连领导老家门牌号都能出来。更绝的是专门选择香菇木耳这类"不值钱但又拿得出手"的土特产,每次要货都控制在10箱以内。
但机关算尽还是漏了马脚!今年初乡政府新来的95后会计小张发现蹊跷:"十年间要了38箱干货,堆起来都成小山了,领导家开干货铺呢?"这个灵魂拷问直接让十年骗局现原形。民警顺着物流单查到谢某某住处时,这哥们还在阳台上晒着没吃完的木耳...
#3. 网友炸锅:这届骗子太"持家"!
判决书曝光后迅速冲上热搜,评论区简直变成大型吐槽现场:
- "十年才骗5700?这骗子怕不是个会计出身"
- "建议申吉尼斯最执着骗子纪录"
- "乡政府这反应速度,38箱够吃到下届领导换届了"
- "现在当骗子都要考公基了?这领导信息背得比组织部还熟"
更有人扒出惊人细节:谢某某每次都要开收据!收据上赫然写着"县领导特批物资",这操作让反诈民警都直呼内行。不过也正是这些收据,成了定罪的关键证据链。
#4. 灰色地带的"人情陷阱"敲响警钟
别看涉案金额不大,这案子可是给基层单位敲响一记闷雷!法律专家指出三个致命漏洞:
1)土特产采购竟十年未入固定资产账
2)领导亲属取货无需任何审批流程
3)38箱货物出门竟无人核对去向
更值得警惕的是,类似"领导亲戚"式诈骗在基层单位并非个案。去年湖北某县就发生过冒充"市纪委侄子"骗走20条香烟的案例。这些骗子正是吃准了"宁可信其有"的官场心态,把人情社会的潜规则玩得明明白白。
#5. 法院判决书里的"加减乘除"
别看谢某某现在哭惨,法院的判决可是算得清清楚楚:
√ 主动退赔5700元(香菇钱得还)
√ 认罪认罚从宽处理(牢饭减量)
× 10年持续作案(罪加一等)
× 冒充公职人员亲属(从重处罚)
最终这道"数学题"的结果是:4个月拘役+3000元罚金-已缴纳的2000元=实打实要蹲的班房!法官特别强调:别以为骗土特产不算罪,超过5000元就够刑事立案标准!
#6. 基层反腐的"香菇木耳启示录"
这个看似荒唐的案子,暴露出三大基层治理顽疾:
①"人情往来"成制度漏洞重灾区
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灯下黑"
③部分干部存在"领导恐惧症"
有乡镇干部私下透露:"别说领导亲戚,就是自称领导司机的来要两箱水果,我们也不敢多问啊!"这种畸形的权力敬畏,恰恰成了骗子们最好的温床。
结尾拍案:
38箱土特产堆不出锦绣前程,4个月铁窗倒是能让人清醒清醒。这出持续十年的闹剧告诉我们:就算在十八线小县城,现在也别想靠"领导亲戚"的名头混饭吃!那些还在动歪心思的伙计们听好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毕竟现在的会计可都是考过行测的!
本文标题:10年骗38箱土特产!男子冒充"县领导亲戚"栽了 结局大快人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