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奖最大赢家—王一博:三部电影获提名,本人获优秀男演员提名
2025年4月26日,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揭晓的一小时,微博热搜榜前三被同一个人霸占:王一博影帝提名、王一博赛车夺冠、王一博三部电影入围。这位26岁的青年演员,左手攥着上海赛车场的GT3组别冠军奖杯,右手握着华表奖优秀男演员提名证书,仿佛一脚油门踩碎了横亘在流量与实力之间的玻璃墙 。
这场提名名单像一记惊雷,炸开了中国电影界最敏感的神经。老戏骨张译凭借《三大队》稳坐影帝候选席,而王一博以《热烈》中的街舞少年陈烁强势杀入战场,形成“70后演技派VS 95后顶流”的戏剧性对峙 。更耐人寻味的是,张译被曝可能缺席颁奖礼的传闻,让这场对决平添几分“让位新人”的猜测 。
三张面孔,三种活法《无名》里油头粉面的叶先生,端着咖啡杯的手总在微微发抖,像极了老上海弄堂里漏雨的青瓦;《长空之王》的雷宇把飞行头盔往操作台一扣,金属碰撞声震得观众心口发麻;而《热烈》中那个骑电动车送外卖的街舞少年,汗水浸透的T恤能拧出半斤生活。
影评人老周在豆瓣写下短评:“流量明星演电影,十有八九是花瓶插在玻璃渣里——看着光鲜,一碰就碎。但王一博这三部戏,愣是把玻璃渣磨成了琉璃盏。”这话糙理不糙,街角录像厅老板王叔说得更直白:“《热烈》里陈烁在地铁站练舞那段,我闺女看完回家把落了灰的舞鞋又翻出来了。”
从爱豆到演员的“摸爬滚打”横店某群演在抖音爆料:“拍《无名》那会儿,常见他蹲在墙角啃粢饭团,程耳导演的戏NG二十遍是家常便饭。”监视器后的程耳却记得,有场雨夜枪战戏,王一博被碎玻璃划破手掌,血浆混着真血往下淌,他愣是咬着后槽牙把台词说完。
这让人想起《热烈》的舞蹈指导阿K说的糙话:“那小子练大地板动作,摔得屁股都能烙煎饼了。”电影里陈烁的招牌动作“龙卷风接肘转”,是王一博带着护膝在排练室滚了三个月才磨出来的。有次收工,道具组发现他在后台给群演讲戏,把街舞术语翻译成河南方言,逗得灯光师傅直拍大腿。
流量这碗饭,怎么端才不洒“粉丝包场支持爱豆不稀奇,稀奇的是包场完了还组街舞快闪。”杭州某影院经理老李比划着,“《热烈》上映那阵子,大厅里随时能看见小姑娘们即兴battle,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改行开舞房了。”
这种“映后狂欢”蔓延到现实生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社团招新会上,街舞社摊位前排起长队,海写着“做不了雷宇,就当陈烁”。西安某城中村的街舞教室,农民工子弟举着二手手机扒《热烈》舞蹈教学视频,教练老马感慨:“以前家长觉得街舞是不务正业,现在都说‘能跳成陈烁那样也算出息’。”
奖杯背后的“显微镜”当然也有人挑刺儿。电影论坛上,资深影迷“胶片猫”发帖:“比起梁朝伟在《无名》里的眼技,王一博还是嫩了点。”这话倒让北电教授张岩想起件事:“前阵子课堂拉片《热烈》,有学生注意到陈烁在便利店吃泡面时,左手小拇指无意识敲击桌面的细节——那是长期练舞形成的肌肉记忆。”
争议声中,中影某高层在行业闭门会上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们不能既要年轻人扛票房,又嫌他们资历浅。当年姜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夏雨不也才19岁?”这话在圈内传开,倒让不少老戏骨点头:“是得给后生留点摔打的空间。”
华表奖颁奖夜,王一博捧着提名证书对镜头笑了笑。这个曾经在韩国练习室吃泡面吃到反胃的少年,如今在获奖感言里说了段大白话:“陈烁告诉我,有时候不是看到了光才坚持,是坚持着坚持着,光就照到你脚下了。”
剧场顶棚的射灯打下来,把他影子拉得老长。场外,一群跳街舞的年轻人正对着大屏幕直播,音乐放到《热烈》片尾曲时,不知谁喊了句:“喂!陈烁,接着跳啊!”
本文标题:华表奖最大赢家—王一博:三部电影获提名,本人获优秀男演员提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