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级数学家归国,特朗普凭一己之力摧毁美国未来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多年后,一位在美国名校执教的华人数学家,选择辞去普渡大学的教职,悄然回到中国的一所民办大学任教。
他的妻子,同样是声名卓著的数学家,也随之归国。
《联合早》道称,这只是最新一例。
仅2024年以来,就有至少17位顶尖科学家选择回国。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大多来自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几乎全部来自美国。
而这股人才回流浪潮的背后,有一个共同推手——特朗普。
特朗普的“驱逐式移民政策”2025年,特朗普回归白宫后,祭出的第一把火,烧的就是美国高校和科研系统。
4月14日,在与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会谈时,特朗普公开表示,希望把“犯有暴力罪的美国公民”送往外国服刑。
你没看错,不再是非法移民,而是“美国公民”,总统口中的“本土人”。
他口中那句“萨尔瓦多必须再建五个地方”,更像是在谈“人肉外包”,而不是任何形式的法治。
其实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放话要“展开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驱逐行动”。
2025年1月一上台,他马上加速实施。
截至4月11日,529名来自88所高校的学生与教职工的签证,被特朗普政府突然吊销,没有通知、没有解释、没有预警。
6000多名合法居留的拉丁裔移民被列入“死亡人口数据库”,导致其银行账户冻结、无法工作或接受福利。
数千名阿富汗人、喀麦隆人临时保护身份被取消,人道主义框架被当作废纸。
最触目惊心的,是2025年3月。
特朗普竟然援引1798年制定的《外国敌人法》,将非法移民定义为“国家入侵者”,试图绕开常规移民司法程序,实施大规模驱逐。
他甚至得到了最高法院的支持——以5:4微弱多数通过。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可以绕过国会和司法程序,靠一个“紧急状态”,就能让几十万人失去合法身份。
而被这一切吓退的,不止是非法移民,还有美国最需要的人——世界顶尖科学家。
在《联合早》和《金融时》的调查中,明确提到自2024年特朗普宣布胜选以来,美国高校迎来了“学术寒潮”。
教师流失率创下十年新高。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陈敏、沈捷这对顶尖数学家夫妇,先后从美国普渡大学归国,加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在中国学术圈内,陈敏与沈捷不是“平凡归国”的那一类人。
陈敏,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91年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博士学位。
2002年起在普渡大学数学系任教。
她的研究领域涉及非线性波、数值分析、偏微分方程与建模,在应用数学方向发表了数十篇国际顶级论文。
沈捷同样是数学界的重量级人物。
他也是北大校友,1983年即被公派赴法国巴黎十一大学深造,博士后阶段进入印第安纳大学。
2002年开始在普渡大学执教,长期担任普渡大学计算与应用数学中心主任。
2023年更是被授予“杰出教授”头衔——这是该校授予学术领导力的最高荣誉之一。
谁还留得住人才?而他们不是孤例。
据公开资料,2024年至今已有17位海归科学家重返中国,其中过半曾在美国常春藤高校或国家实验室任职。
曾几何时,美国高校是全球最顶尖人才的圣地。
优厚的薪资、自由的科研氛围、透明的晋升通道,是吸引全球科学家的关键三要素。
但如今,这一切正在被打破,原因在于政治对学术的全面渗透。
以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为例,2024年起就已出现针对外籍学者的“忠诚排查制度”,要求填写“是否与外国政府有关联”调查问卷。
不少高校内部也重启“合规清查”,专门针对中国籍、伊朗籍、俄罗斯籍科研人员进行资金、课题方向、实验权限的特殊审查。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高校经费的削减也进入“系统性阶段”。
拜登时代推动的《科研投入法案》被削弱执行。
特朗普回归后,将限制获得联邦研究资助的实验室的间接资助比例的上限从约30%降至15%。
另外,有些学科,资金缩减更为显著。
据悉研究人员的资助总额将减少超过 4 亿美元。
他还甚至一度提出要对“亲华科学家”建立黑名单,招致美国学术界的集体反弹。
虽然名单未公开执行,但已足够制造寒蝉效应。
而在中国,恰恰相反。
以中科院体系、高校“双一流”、新型研究机构为核心的科研新格局,
正在以“政策+资金+空间+尊重”四位一体的方式,承接“流亡人才”。
多位归国学者表示中国科研制度的现代化速度,比外界想象中要快很多。
核心科研团队能迅速建起,申请流程也更合理,评审不靠关系,而靠成果。
简言之,在中国搞科研,如今不仅“能做事”,而且“做成事”的概率越来越高。
特朗普的政策是自毁如果说赶走科学家只是“间接伤害”,那另一边的“关税大棒”则是对美国经济的直接猛击。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签署新的关税行政令,标志着其所谓“对等关税制度”正式启动。
政策核心是三点。
第一,对全球所有国家产品设立10%基准关税。
第二,对贸易逆差严重国家征收“对等关税”,中国成为首个靶子。
第三,特定商品可豁免,豁免标准高度模糊,留有“随时调控”的政策口子。
4月10日,美国对华综合税率高达145%。
这不是战术升级,而是战略爆破。
关税政策生效仅数天后,多个核心行业出现连锁反应。
美国制造业普遍进入“成本恐慌”状态。
尤其是高度依赖中国产零部件的中小制造商,普遍反映“产线将停一半”,因为“连螺丝都买不起了”。
物流与运输企业立即调升货运费率,部分企业选择囤货应对不确定的关税壁垒,引发港口拥堵、海运延误。
与此同时,面对特朗普突如其来的税务重锤,中国没有跟着喊口号,而是直接出拳。
4月15日,中国三大航空集团宣布暂停接收波音飞机。
据俄罗斯专家谢沃斯齐亚诺夫测算,若该状态持续半年以上,波音公司年度损失将达100亿至150亿美元。
这还只是前菜。
特朗普上台后说是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可眼下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人才出走、企业断链、资本外逃、盟友疏远的四重危机图景。
如果说他的第一任期是“对中施压”的尝试,那第二任期则彻底演变为“自毁式爆破”。
参考文献:
哥大被砍4亿美元,特朗普“断供”高校!抄底进藤校的机会终于来了.美国留学新闻.2025/3/12
特朗普政府消减科研经费,大量博士生和博士后面临职业危机.新京书评周刊.2025.2.26
旅美数十年后,中国明星数学家夫妇先后回国.观察者网.2025-04-13
特朗普“驱逐行动”变本加厉:瞄准美国公民,活人遭“社会性死亡”.大众日.2025-04-15
本文标题:中国顶级数学家归国,特朗普凭一己之力摧毁美国未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