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推荐文章1:青铜器上现中国最早的“龙”字,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子龙”鼎身世之谜和真伪之争


  本文 倪方六


  前面说了“中华第一龙鼎”子龙鼎被发现的故事,未说完,这篇文章继续说。


  图:国博镇馆之宝“子龙鼎”


  这只子龙鼎仅从外观看就了不起:造型雄伟,体积庞大,再加器厚立耳,微外撇,外侧饰两周凹弦纹,折沿宽缘,腹部横向宽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


  器颈部所饰,一为有首无身饕餮纹,瓶形角;二为首身完整饕餮纹,卷角较宽,尾部下卷,爪后有长距,以凸起的鼻梁部位为对称轴线,躯干向两侧同时展开,形成一首双身,意在以平面展示立体。


  两类饕餮纹相间环列,静中求变。整个饕餮纹带由一个单元纹样向左右两方反复连续伸展构成,整齐并富有节奏。器足上端所饰饕餮纹卷角如羊,角尖部内卷并高高凸起,愈显动感,也与鼻梁部位耸起的扉棱增加了器物的稳定。


  图:饕餮纹


  上述文字,其实是文物界给子龙鼎的评价,但子龙鼎的意义尚有更重要的地方,并不仅仅是“好看”。


  众所周知,鼎是国之重器,在青铜时代甚至是整个古代都是王室贵族享有物。但在那个生产技术不发达的时代,铸造这样一件造型雄伟,纹饰也非常精细优美的大家伙,可谓十分不易,没有一定地位和财力的人想都别想。


  那么,子龙鼎的主人是谁呢?


  我们再往鼎内看,在子龙鼎的内壁近口缘处,有铭文“子龙”二字,“子”字居左上角,字较小,实笔阴刻。而“龙”字则在右下,系双钩而成,字的形象完全类似一竖立而尾向右卷的龙形,张口,圆目。头上硕大的瓶形角突出,与龙头并不连笔。


  图:甲骨文“龙”字


  这个“龙”字,就是该鼎的重大价值所在——在此之前,还从没有哪只青铜器铭文中,出现过“龙”字,也就是说,它是中国青铜器上最早的“龙”字——被收藏界推崇为“中华第一龙鼎”。


  看来鼎的主人就是“子龙”了。子龙?听着名字很是熟悉,大概会马上想到一个人,赵云赵子龙,可人家是三国名将,而非商代名将。


  是谁呢?在历史文献上可没有任何的记载,就像这只鼎一样。


  就有专家指出,“子某”的称呼常见于甲骨文中和商周青铜器上,同时也能在商周典籍上也有所见。现存甲骨文中总共出现了100多个不同的“子某”。而著录有“子龙”铭文的商周青铜器,就有子龙壶、子龙爵、子龙斛等。


  图:上海博物馆藏商晚期子龙爵


  于是就此推测,子龙应该是商朝贵族称号,并不是人们认为的商王本人。不过,子龙鼎的主人可能是商朝末年的王子,或者是商朝王室内担任卿士僚尹、具备强大势力的宗法贵族长。拥有这样一件巨大的鼎,不仅是权力的象征,在礼制森严的商朝,它也是商王室内部等级划分的重要标志,而普通的贵族是不可能拥有的。


  但是,以上大多只是一种推测罢了,不能像后母戊鼎明确地确定其主人的子龙鼎仍然身世未明,这样也许也是其一直有人质疑的原因——认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子鼎,是假货!那个“龙”字,仅从凿铭方式看,就暴露出作伪痕迹!


  图:子龙鼎铭文中的“龙”字


  理由是,子龙鼎的造型,完全突破或违背了旧有的宗教思维想象。殷商人认为四方八向就是天,祖先神“昊”就是天,为昊天,为天父;四季八节(或二十四节)就是地,祖先神“娲皇”就是地,为大帝,为地母。所以,商鼎都是方形。


   “后母戊”、“司母辛”鼎是方形的,既代表了天又代表了地,既代表了男祖先神又代表了女祖先神。殷商礼器鼎是殷商人的宇宙模型,是殷商人世界观的反映,所以出现子龙鼎这种圆形鼎令人意外。


  “子龙鼎”到底是不是假的?没有定论。有人认为,不只子龙鼎是假的,与之有时代关联的“商玉版甲子表”、“清华简”等也都是假的。


  图:现代仿青铜器,将之人工做旧或埋到地下一定年份,便成了“古鼎”


  想想如此贵重的鼎,当初流落日本时随便放在门口,也令人生疑。收藏者并未将之当回事,或许知道有假,中外收藏界奸商串通好,有意在日本“埋地雷”,让中国专家“发现”,将之回购。这种说也只是一种推理,并拿不出证据来。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微信公众号jsnjnfl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推荐文章2:从青铜器“宅兹中国”铭文,看“中国”的最早出处

  【“了不起的中国汉文字”系列——词语“中国”】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探古追昔,何以中国?


  “中国”一词,你知道是从何而来的吗?在几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它已然出现。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内,展出了三个特别的词汇,分别是“中国”“河南”“安阳”。


  据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随着古文字文化受到社会的关注增加,越来越多的观众想要走近并了解数千年前的甲骨文。


  中国文字博物馆立足自身定位,响应广大参观者提议,选取了上述六个字,用以单独阐释陈列。其中,“中国”一词取自于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而河南安阳这四个字的字形则来自于甲骨文。


  1963年,现存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器何尊被发现。当考古学家除去器物上覆盖的铜锈时,在其内底122个字的铭文中发现了“宅兹中国”四个字,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一个埋藏千年的谜底,这是关于“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何尊铭文,记述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等西周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与《尚书》之《洛诰》《召诰》中的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铭文还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周成王迁都于洛邑作为天下的中心,即“宅兹中国”的功绩。


  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中论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见到最早的证据,就是何尊内底所铸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这是“中国”二字,首次以词组的形式出现。


  那么,何尊里的“中国”为何意呢?


  讲解员介绍,“中”为象形字,其像旗杆上下有飘带的旌旗。在甲骨卜辞中有旌旗、中间等义,指一定范围内居中的位置。而“或”是“国”的本字,属会意字,始建于西周金文,表示以武器守卫疆域领土之义。


  何尊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


  三千多年前,一抔黄土封住了一件青铜器的光芒,而“中国”这个根植于华夏儿女心中的字符,却不仅只被镌刻于方寸之间,还随历史文脉不断流淌,永葆生机。


  :光明网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推荐文章3:骄傲!宝鸡出土的这件文物里,竟然发现了最早的“中国”

  每一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


  都记录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传奇


  你知道吗


  按照目前所知


  咱们引以为傲的国家的名字—中国


  最早以词组的形式出现


  就是在一件青铜器的铭文当中


  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


  这件青铜器就是——何尊


  更让人骄傲的是


  它的出土地就在咱们陕西


  何尊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贾村镇贾村


  也因此


  它成为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馆员腾晓华:“何尊的造型非常的漂亮,它是一个椭方形的造型,通体对称分布有四道扉棱,然后上面的纹饰从上到下依次有芭蕉叶、蛇纹,还有饕餮的纹饰。”


  腹微鼓,高圈足,立体动感的浮雕纹饰错落有致、繁缛华丽,整个器形方圆相继,凝重而富有变化,让人惊叹于青铜时代的恢宏与厚重。然而在我们赞叹于何尊巧夺天工技艺的同时,却不能不提出一一个疑问:生长于热带的芭蕉叶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件青铜器之上呢??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馆员腾晓华:“就比如说在宝鸡地区的青铜器,除了有芭蕉叶这种植物的纹饰出现,我们还发现有一些类似于貘尊、象尊这样的一些动物造型的青铜器出现,所有这些其实都能反映出3000年前,宝鸡当地的这个气候环境,应该是属于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尊,商周时期的盛酒器或礼器,同时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从何尊内底部发现的铭文中,考古专家推断出这件青铜酒器的铸造者正是西周的宗室贵族何,而他铸造这件器物是为了颂扬祖先的丰功伟绩。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馆员腾晓华:“因为这个文字中它就提到了三件事情,就是周文王接受了黄天大命去治理天下,而周武王灭掉了大邑商,周成王遵照祖先的训诰营建了成周洛邑这三件事情。”


  “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义民。”何尊铭文中这寥寥数语,不仅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也是3000年前周人对治国理念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部主任 王兹:“当然这个‘中国’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 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的‘中国’是国家的概念,当时的‘中国’是地域概念。所谓‘宅兹中国’,意思就是什么呢?那便是要在天下的中心,建立一个城。”


  古据国之中央,治理人民,号令天下,周成王遵照祖辈训诰,将国家长治久安、昌盛不衰的美好期许,通过励精图治,孜孜不倦地贯彻在了他治国的理念之中,也开创了那个时代国泰民安的繁荣盛世,更深刻地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当我们跨越时空,重新站在这件珍宝的面前,在崇拜祖先们开创不朽功业的同时,更怀描了一份对祖国繁柴富强、 地立于世界之巅的美好梦想。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推荐文章4:“中国”最早在哪出现、武王伐纣是哪天,143件青铜器穿越商周秦汉

  【“中国”最早在哪出现、武王伐纣是哪天,143件青铜器穿越商周秦汉】哪里最早出现“中国”一词?何尊。武王伐纣准确时间是哪一天?利簋知道。还有记录周王世系、承载家族荣宠的墙盘、逑盘,能够证经补史且具有高度历史研究价值的乐器秦公镈……“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今天上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宝鸡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青铜重器143件,时代涵盖商周秦汉,其中一级品65件。你要来看看吗?(记者 蒋肖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推荐文章5:最早记载“中国”一词青铜器亮相国家博物馆

  8月18日,市民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参观西周早期著名青铜礼器——何尊,何尊内底铭文里包含了“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览8月14日起在国家博物馆举办,143件重器讲述青铜记忆,邀观众品读金文精华。展览将持续至10月13日。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8月18日,一位小朋友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临摹西周早期著名青铜礼器——何尊,何尊内底铭文里包含了“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览8月14日起在国家博物馆举办,143件重器讲述青铜记忆,邀观众品读金文精华。展览将持续至10月13日。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8月18日,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家长在给孩子讲解著名的西周青铜器“利簋”,该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具体时间是在甲子日。《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览8月14日起在国家博物馆举办,143件重器讲述青铜记忆,邀观众品读金文精华。展览将持续至10月13日。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8月18日,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一名小朋友用自己的智能手表拍摄西周著名青铜器“作册折觥”,该青铜器是西周时期铭文最长的觥。《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览8月14日起在国家博物馆举办,143件重器讲述青铜记忆,邀观众品读金文精华。展览将持续至10月13日。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8月18日,家长带着孩子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参观古代金文展示。《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览8月14日起在国家博物馆举办,143件重器讲述青铜记忆,邀观众品读金文精华。展览将持续至10月13日。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8月18日,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一名小朋友在临摹展示的西周青铜器。《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览8月14日起在国家博物馆举办,143件重器讲述青铜记忆,邀观众品读金文精华。展览将持续至10月13日。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推荐搜索词:

  

  1.中国最早的青铜器距今多少年

  

  2.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土于哪里

  

  3.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文物

  

本文标题:中国最早的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