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时期2012
冰河时期2012推荐文章1:跨万年的高分辨率模拟显示 格陵兰三大冰川冰量损失远超预期
:科技日
科技日讯 (记者张梦然)格陵兰岛冰川的冰损失正在引起世人广泛关注。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1月17日发表的一项气候变化研究告称,1880年至2012年,仅格陵兰岛三个大冰川,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就达8.1毫米。研究显示,在目前关于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的最坏场景下(RCP 8.5)这三个最大冰川损失的冰量将会远大于此前预期。
格陵兰冰盖的消融,是近几十年来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已引起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但此地冰盖融化范围和速率一直难以量化。2019年末《自然》杂志发表一项研究称,格陵兰冰盖自1992年至2018年损失了近4万亿吨冰,融化的水已经让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10.6毫米。此外,今年10月份发布的告中,在基于高碳排情景对格陵兰冰盖建立了跨万年的最高分辨率的模拟后显示,格陵兰冰川在本世纪的质量损失预计可能超过过去1.2万年里的任何时期。
而格陵兰岛的雅各布港冰河、康克鲁斯瓦格冰川和黑尔海姆冰川,所包含的冰足以使海平面上升1.3米左右。过去已有研究估算了这三大冰川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损失的冰量,但是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发生的变化却不甚明了。
有鉴于此,丹麦技术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团队试图让观测估计不再仅限于最近几十年。他们利用历史图片,计算了1880年至2012年这些冰川所损失的冰量,估计雅各布港冰河在这一时期总计损失了约15180亿吨,而1900年至2012年间,康克鲁斯瓦格冰川和黑尔海姆冰川分别损失了13810亿吨和310亿吨。研究团队计算得出,这相当于使海平面上升8.1毫米。
在RCP 8.5场景下,模型显示这三个冰川的冰损量可使海平面到2100年上升9.1毫米至14.9毫米。但是,鉴于在RCP 8.5场景下,全球气温到2100年预计将额外上升3.7摄氏度,这一数字约是1880年以来升温幅度的4倍,研究团队认为,这三个冰川的冰损量很可能超出当前对于这个场景的预估。
冰河时期2012推荐文章2:严寒停电,冰川断裂,《后天》里的未来离我们有多远?严寒停电,冰川断裂,《后天》里的未来离我们有多远?
版权归原所有,如有,请联系我们“或许现在,我们的哭声终于可以被听到了吧。”近日,在经历因寒潮与暴风雪袭击所导致的停电后,美国得克萨斯州宣布其电力系统恢复正常。但严寒停电期间,一名11岁男孩因体温过低不幸去世的悲剧仍然令人记忆犹新。在这之前,一则题为“印度北部发生冰川断裂”的新闻也引起了关注——当地时间2月7日,印度北阿坎德邦楠达德维国家公园境内的一处冰川(约北纬30°,东经80°)发生断裂,坠入陶利根河后引发洪水,冲毁了水电站、桥梁、道路和村庄民房。截至2月15日,事故已造成54人遇难,另有约179人失踪,数千民众被迫撤离。无论是严寒停电,还是洪水奔涌,都使人不禁想起电影《后天》里所描绘的场景。气候危机导致的大型灾难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与我们“比邻而居”的青藏高原冰川,是否会尽数融化,形成滔天洪水?造就江南水乡的“亚洲水塔”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大量的冰川,是除南北极外冰川储量最丰富的地区,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冰川不仅是宝贵的景观资源,同时其季节性融水也书写着生命和文化的起源。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众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亚洲大型河流都蜿蜒自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也因此获得了“亚洲水塔”的美誉。在2300万年前的中新世,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的隆升阻挡了干冷的冬季风,来自东南沿海的暖湿空气增加了我国东南部的冬季降水,变得更加湿润的冬季气候使得东亚植被从以落叶阔叶林为主的干旱、半干旱植被类型转变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湿润、半湿润植被类型,此后,逐渐形成了物种多样、嘉木富饶的江南水乡。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片:百度图片)然而,除了作为“生命摇篮”一面,近几年的青藏高原冰冻圈却呈现出另一幅面孔,并不太平。2018年10月,雅鲁藏布江流域色东普沟发生冰崩灾害,快速运动的冰崩体进入雅鲁藏布江形成堰塞湖。2016年7月和9月,青藏高原西部的阿鲁错湖附近先后发生两次冰崩事件,其中第一次冰崩造成了9人死亡和数百头牲畜丧生。一项最新发表的研究显示,此次冰崩导致的冰雪融水一直在填充下游湖泊,可能会导致原本分离的两个湖泊在未来十年内合并。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正在快速消融中,且这一现象在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一带尤为显著。
冰川退缩速率(单位:米/年),红点表示冰川退缩,蓝点表示冰川增长。(Yao et al., 2012, Nature Climate Change)喜马拉雅冰川,这座滋养万物的生命“水塔”,为何会面临如此境况?来自冰河时代的雪花,又因何“哭泣”,不得不远离常居之所?增温:被擦除的远古记忆冰川融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全球变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正以更快的速率增温。气象台站记录显示,1961年至2014年期间,青藏高原气温增幅约为0.5°C/十年。此外,青藏高原的变暖速度还显示出冬季快于夏季、夜间快于日间的特征,因而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呈现减小的趋势。雪上加霜的是,通过分析气象站、卫星等观测数据,研究者们发现青藏高原还呈现出一种名为“海拔依赖性增暖”的现象(Elevation dependent warming),即海拔越高的地方增暖速率越快。这一现象在全球高海拔地区均有发现,青藏高原尤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一现象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不再存在,可能和青藏高原山区雪线的位置及“冰雪-反照率”的正反馈过程有关。夏季青藏高原山区的平均雪线位置约为海拔5000米处,气候变暖使雪线位置不断上移,原本常年被积雪覆盖的山地变得裸露,地表反照率减小,地面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增暖也进一步加剧。
不同时期拍摄的青藏高原冰川影像(Yao et al., 2012, Nature Climate Change)那么,在喜马拉雅冰川融化的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角色?其实,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不是影响喜马拉雅冰川的唯一途径。多项研究指出,在青藏高原冰冻圈内发现了由人类活动产生(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气溶胶痕迹,而其中对冰川消融影响最大的,是黑碳、沙尘等一类吸收性气溶胶粒子。这类气溶胶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由周边地区输送至青藏高原后,附着于冰川和积雪之上,降低地表反照率,进一步加速了积雪融化和冰川消融。不断变暖的喜马拉雅,不再是冰川得以偏安的良隅,那些关于地球远古时期的记忆,正在被悄无声息地擦除。变干:后继无“雪”的冰川危机引起喜马拉雅冰川衰退的另一个原因是当地降水的减少。虽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主体呈现“暖湿化”特征,但大自然的甘霖并非“雨露均沾”,与青藏高原中部及北部增多的降水不同,1979年以来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一带的降水呈减少趋势。
1979-2010年间青藏高原降水变化趋势,红色表示降水减少,蓝色表示降水增加。(Yao et al., 2012, Nature Climate Change)固态降水是形成冰川的原材料,快速增温导致了原有冰川的不断消融,而变干的喜马拉雅山脉也使得新的冰川在短期内难以累积形成。近期一项研究指出,青藏高原南部的降水变化以年代际内部变率为主,即主要由周期为十年至几十年的气候系统自身变化控制,而非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或许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意味着也许等到某几个十年之后,遥远海洋温度结构的变化会让喜马拉雅山脉的降水重新增多。只是,人类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消融了累积万年的冰川,在仍旧越来越暖的气候背景下,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时间,还剩多少个十年呢?正如电影《后天》里那句经典台词所言:“有时做出艰难的选择是有必要的。”只有每个人团结协作,摒弃偏见,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减缓气候变化的活动中,才能给未来留下一个“清澈的地球”。尾声:遥远的哭声我是一片来自冰河时代的雪花,自空中纷扬洒落,和同伴一起降在这颗星球最高的山峰上。我曾观星河壮阔,望浩瀚苍穹;也曾抚格桑花朵,看藏民匆匆。时光抹去了我们的棱角,我们变得坚硬而紧密,透着天蓝色的光,像是古老的封印。好景不长,渐渐地,空气灼热,降水式微。我看到同伴们或流向山脚,或氤氲在虚无的天空中。我开始无声地哭泣,可这哭声太过遥远,无人听闻。我看着自己孕育的儿女们,这颗星球上最闪耀的生命,他们总是很忙碌,我不知道他们匆忙的身影究竟要去向何方。终于有一天,我也无力支撑,蓝色的冰龙拦腰断裂,我闭上眼,任由自己和身边的伙伴们失重下落……或许现在,我们的哭声终于可以被听到了吧。参考文献:[1]Cai, D., You, Q., Fraedrich, K., & Guan, Y. (2017). Spatiotemporal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ltitudinal Dependence Associated with the Global Warming Hiatus, Journal of Climate, 30(3), 969-984.[2] Kang, S., Zhang, Q., Qian, Y., et al. Linking atmospheric pollution to cryospheric change in the Third Pole region: 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Volume 6, Issue 4, July 2019, Pages 796–809, Qian, Y., and Coauthors, 2015: Light-absorbing particles in snow and ice: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of climatic and hydrological impact. Adv. Atmos. Sci., 32(1), 64–91, doi: 10.1007/s00376-014-0010-0. Sarangi, C., Qian, Y., Rittger, K. et al. Dust dominates high-altitude snow darkening and melt over high-mountain Asia. Nat. Clim. Chang. (2020). Yao, T. , Thompson, L. , & Yang, W. 2012. Different glacier status with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in tibetan plateau and surroundings. Nature Climate Change, 1580, 1-5.doi:10.1038/nclimate1580[6] Yao, T., et al. (2019). Recent Third Pole’s Rapid Warming Accompanies Cryospheric Melt and Water Cycle Intensification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Monsoon and Environment: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with Observations, Modeling, and Analysi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00(3): 423-444.[7] You, Q., S. Kang, E. Aguilar, and Y. Yan 2008b. Changes in daily climate extremes i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during 1961–2005, J. Geophys. Res., 113, D07101, doi:10.1029/2007JD009389.[8] You, Q., Chen, D., Wu, F., et al. Elevation dependent warm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Patterns, mechanisms and perspectives[J]. Earth-Science Reviews, 2020, 210.[9] Yue, S., Wang, B., Yang, K., et al. 2020, Mechanisms of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of Monsoon Rainfall in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Environ. Res. Lett. 百度百科:第四纪冰川( 研究道:Collapsed Glaciers Increase Third Pole Uncertainties: Downstream Lakes May Merge within a Decade ( 地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最新发布:2018年10月17日西藏雅鲁藏布江色东普沟冰崩—碎屑流—堰塞堵江事件的初步分析成果( 喜马拉雅山上的雪,化得要比往年早一些( 印度冰川破裂,只是全球冰冻圈告急的缩影( 青藏高原如何“创造”江南水乡?(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学大院
冰河时期2012推荐文章3:中国互联网20年 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的尖峰时刻
2003年,正在网上浏览购物的年轻人。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2007年,美国旧金山,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斯蒂夫·乔布斯推出iPhone手机。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将世界比特化,成了20世纪留给21世纪的初始条件。
而1998年堪称中国互联网破局元年。这一年张朝阳创办搜狐,门户勃兴,腾讯和京东诞生,次年百度开启搜索,电子商务不断萌芽,中国互联网从几十万台电脑萌动破局,从模仿到孕育内生力量,互联网从少数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08年中国成为世界互联网网民的第一人口大国,2012年,中国的手机网民第一次超过了PC网民。这期间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肆意成长,自成一体,本土企业接连击败了多个国际对手,属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觉醒。
这些历史的尖峰时刻,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将互联网推向下一个浪潮。
电子商务的蜕变往事
1998年,大型家电连锁卖场国美关闭了北京市中心的小型门店,确立了全新的选址标准和卖场规模,并在北三环开设了一家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型卖场。随后,苏宁、国美在全国迅速扩张门店,中国的零售业态呈现出从小而散的门店模式向专业的大型连锁模式发展的态势。
与此同时,一种全新的零售业态——电子商务,正在悄悄萌芽。
1998年3月6日15时30分,一位名叫王轲平的媒体人通过中国银行网站,从世纪互联公司成功购买到10小时的上网时间,完成了中国第一单网上电子交易的支付。
自此,卖家的商品和买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连接,“电子商务”这一在当时看来颇具未来感的概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1999年第一批国内电子商务网站先后创立,中国电商在这一年真正进入了实质化商业阶段。因此,1999年也被称为是中国电商元年。而后,在中国的互联网浪潮中,阿里巴巴、当当、京东等电子商务公司接连上场,并且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20年的风云激荡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章节。
1999年,中国一家名叫“阿里巴巴”的B2B电商公司创立,创始人是马云。阿里巴巴将中国外贸商家聚集在阿里巴巴的网站上,将全球买家的流量导向这些阿里巴巴商家,并通过提供搜索关键字竞价排名服务向商家收费获取利润。
同年6月,携程网诞生。11月,李国庆和妻子俞渝共同创办当当网,在网上售卖图书,复制了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的B2C模式。
仅在1999年底,国内就诞生了370多家从事B2C的电商平台。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则达到700家。而在随后的千禧年,受到2000年美国互联网行业的影响,国内资本开始逃离互联网行业,一批大电子商务企业倒闭,电子商务行业进入“冰河时期”。
熬过了2000年到2002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国互联网开始复苏,国外的电商巨头首先盯上了这个人口众多的巨大市场。2003年,国际电商巨头通过收购进入中国市场。eBay以1.5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易趣,亚马逊在2004年以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网后进入中国市场。
而在2003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推出个人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并紧接着在下半年推出了支付宝。
如果说此前电商行业以及中国互联网的风云变幻与刘强东无关,那么在2004年1月京东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后,京东的每一步仿佛都踩在了正确的节点上,实现了快速的成长。
此后,电子商务融资加速,京东于2007年获得今日资本第一笔千万美元融资,进入全品类扩张期。至此,京东、当当、亚马逊三家B2C电商对垒,eBay、淘宝、拍拍三家C2C电商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
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电子商务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让不少传统企业看到了新方向。中粮“我买网”、苏宁、国美纷纷布局电商领域。
群雄争霸下,号称要“3年干掉淘宝”的百度旗下电商平台“有啊”并无太大声响。以凡客为代表网络直销(PPG)平台由于盲目的扩张和无节制的营销后期也走向没落。
随后的2011年,团购网站迅猛发展,上演千团大战。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天猫”独立运营;特价电商唯品会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2012年度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00亿元。自2009年11月11日,“双十一”购物走上互联网历史舞台,该活动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随着聚美优品、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相继赴美上市,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已经成熟,并已经在就业、税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20年的发展,备受关注的《电子商务法》在历时五年的打磨后,于2018年8月31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在明年9月1日起施行。这也意味着,我国的电子商务领域进入有法可依的阶段。
门户时代消逝,社交崛起
电商悄然生长的同时,1998年还发生了什么?这一年是门户元年,搜狐、新浪、腾讯以及前一年已成立的网易,四大门户网站的落地成为互联网二十年的起点。
张朝阳和搜狐是门户时代的佼佼者。1995年,与马云同龄的张朝阳从美国归来,并于次年成立爱特信——这是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两年后爱特信变成搜狐,此后搜狐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张朝阳的个人成功——搜狐让张朝阳成为中国互联网舞台上最耀眼的存在。
张朝阳成为中国的互联网布道者,他和搜狐的成功激发了一批同期创业者的热情,其中包括当时28岁的马化腾。不过,他错过了马化腾向他售卖自己软件的机会。
马化腾当时做的OICQ,是一款仿照ICQ开发的聊天工具。当时,为了吸引用户注册,马化腾曾假装女用户在线聊天。当时QQ用户增长速度飞快,高昂的服务器托管费一度让腾讯发不出工资。
正如多年后他放弃投资张一鸣的机会一样,搜狐因此错失了其他赛道的可能性。
而马化腾则幸运得多,PC在中国市场日渐普及,QQ带来的网络效应比门户更为明显,在新浪、网易、搜狐的多番夹击下成功突围。2004年马化腾带着腾讯到香港上市。十四年过后,腾讯的股价一度攀登至450港元的高位,升幅以千倍计,无愧港交所“股王”的称号。
然而,腾讯一直被调侃为一家游戏公司而非科技公司。实际上,在中国游戏行业的历史上,第一款让广大未成年人沉迷网吧的游戏并非来自腾讯,而是盛大游戏。《传奇》,这款由陈天桥从韩国引入的网游,在中国掀起一阵狂潮,火爆程度堪比十二年后的另一款国民游戏《王者荣耀》。
游戏这条赛道之广阔,在中国诞生出腾讯、网易、完美世界、巨人等游戏巨头。从此,游戏成为众多互联网公司在广告以外的另一个变现方式,直至互联网在这个国度落地生根20年之后,游戏产业的势头才因政策收紧有所放缓。
对于马化腾“男扮女装”的体验,马云可谓是深有体会。最初淘宝成立时没有人在上面卖货,于是马云和其他创始人各自拿出十件东西放到淘宝上交易。那是1999年,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目标是要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务网站。
在被38个投资者拒绝后,马云遇到了蔡崇信。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经济学院和法学院的蔡崇信,彼时是Investor AB亚洲总裁,年薪580万的他愿意接受每个月500元人民币的工资进入阿里,成为公司的第19号人物。
如今,马云可以到处宣传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理念,甚至提前公布他将在阿里二十周岁时正式退休,将位置传给张勇。
看到马云退休,李彦宏或许会感慨自己过于孤立无援,特别是陆奇宣布辞职后,百度再次回到李彦宏一人主政的寡头时代。
曾几何时,李彦宏也拥有多位帮手。那是2001年,正当网易深陷互联网泡沫破灭影响之时,李彦宏和另外六个创始人创立百度,此后一度让百度成为国内最好的搜索引擎。
曾几何时,百度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最强大的存在,BAT的说法印证了这一点。2005年,成立仅四年的百度带着“中国谷歌”的光环来到纳斯达克,一举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最高的公司。
2010年谷歌离开中国市场,广告业务的稳定增长让百度进入躺赚阶段。然而,“中国谷歌”与硅谷谷歌渐行渐远。魏则西事件的影响,让即使“硅谷最具有权势华人”陆奇的到来仍于事无补。
智能手机的指尖战争
2018年9月20日,香港,王兴和外卖女骑手仇雪雪敲响了港交所的锣,标志着八周岁的美团成为中国互联网梯队里仅次于BAT的第四极。
意外的是,王兴在感谢用户和投资者的支持后,特别提到了乔布斯。“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美团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兴实际所指的,是由乔布斯重新定义手机的iPhone 1。区别于传统的手机,iPhone 1的最大卖点是电容屏幕和多点触控技术,虽然不支持第三方应用也没有应用商店,但乔布斯设计的iPhone 1集美学和实用性于一身,是智能手机的雏形。
随着3G网络、应用商店等功能的加入,苹果生态快速构建并为日后的移动互联网奠定了软硬件基础,后来者纷纷向乔布斯学习。
张小龙也是乔布斯的学徒,这个曾被人民日认为的“悲剧人物”的产品经理,在苹果手机上看到了颠覆QQ的机会。
2011年,他写给马化腾一封的邮件,成为微信横空出世的契机。张小龙凭着对人性的洞察,带领微信在7年后获得了超过10亿的月活,成为仅次于Facebook的全球第二大社交平台。
乔布斯是张小龙的偶像,但他不盲崇偶像。在iPhone 1发布十周年的纪念日当天,张小龙选择在这一日发布微信小程序,向乔布斯“致敬”——他在看完《乔布斯传》后曾评价道,“乔布斯传讲的是一个色盲终其一生对色彩孜孜以求的故事。”
要感谢乔布斯的不仅仅是王兴,包括黄章、雷军、贾跃亭、罗永浩等人前赴后继,誓要成为中国的乔布斯。凭借着中国强大的元器件供应链和出色代工水平,以及多路资本的踊跃相助,他们先是成功逼退HTC,其后将诺基亚、摩托罗拉甚至三星等国外品牌逐一击败。
然而如今幸存者只有雷军,其余曾经的佼佼者已几近被市场淘汰出局:黄章复出后的魅族仍一蹶不振,近年屡陷裁员危机;贾跃亭的乐视生态最终因手机业务而拖垮,其重心押注的法拉第未来已命悬一线;罗永浩和他的手机几乎沦为业务笑话,成都总部的裁员昭示着败局已定。
不过,雷军和小米仍未彻底赢下这场战争,因为另一个超级“果粉”段永平创立的OPPO和Vivo比上述对手更加难缠。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OPPO超越小米,成为仅次于华为的第二大中国手机品牌。
段永平的一生相当传奇,从上世纪90年代的小霸王学习机起步,到后来创立步步高集团,他称得上是国内最早的连续创业者。2006年夏天,段永平获得与股神巴菲特吃饭的机会,他由此形成了“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投资观。在他的投资生涯中,既有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际出手拯救网易的抄底,也有投资茅台、拼多多的妙着。
从昔日的“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到如今小米、华为等七国大战,得益于此,智能手机在国内迅速普及。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首次超过PC网民,这预示着互联网行业即将进入全新的阶段。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
媒介即人的延伸,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用户“在线”时间大幅提高,针对特定场景和时间的App层出不穷。
例如,程维和他的滴滴。从阿里离职后,程维受到英国打车软件Hailo的启发,决定将其移植到中国市场里。但是,当时几乎没有司机相信网约车,滴滴刚上线的第一天只有16个司机。幸好2012年北京的一场大雪拯救了弹尽粮绝的滴滴,风雪交加下乘客和司机通过滴滴完成出行的在线化和共享化,网约车行业由此迅速市场教育,并在短短6年里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未上市企业之一。
看准移动互联网机会的不止是程维,从王兴手下离职的张一鸣也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中。无人料到的是,没有任何BAT背景的今日头条竟然成功跑出,甚至已经对百度形成压制,迫使李彦宏亲手抓起信息流业务。
张一鸣有着自己一套的算法价值观,这是头条崛起乃至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原因。不过一时领先并不代表已经获胜,接二连三的监管风暴让内涵段子夭折,今日头条也遭到空前的整顿。
同时,张一鸣也是幸运的。他未曾料到的是,在内部孵化的众多短视频产品中,迟迟未见起色的抖音最终却反超火山小视频和西瓜视频,带火了短视频这条新赛道,并因此引发了“头腾大战”。
与2010年那场3Q大战相似的是,腾讯虽然没有被对手冲垮,却再次陷入到舆论危机中——无论是青少年沉沉迷游戏还是公司投行化,“腾讯没有梦想”似乎成了事实。
张旭豪永远不会忘记2009年的夏天。为了熟悉传统外卖行业的情况,当时他和饿了么的其他创始人承包一家餐饮店的外卖业务,亲自当起配送员。
在做外卖这件事上,王兴有着与张旭豪相同的看法。由于团购市场大局已定,王兴为美团寻找下一级火箭时留意到餐饮行业的空间, 于是美团迅速切入外卖行业,与饿了么正面对撞。
仅仅三年后,王兴就提出互联网“下半场”理论,他认为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接近天花板,未来互联网需要拓宽用户的服务范围。于是在接下来三年时间里,美团不断扩张业务的边界,围绕餐饮向酒旅、网约车等新业务试探,试图形成类似亚马逊的超级平台。
王兴的理论获得不少互联网大佬的普遍认可,但面对“下半场”企业之间的战略判断各有差异。马云早已留意到电商增速放缓的隐忧,新零售成为阿里重点发展的方向。腾讯一直希望将微信打造成国际级的社交网络,因为有Facebook做对手,微信在海外局限于华人圈子,转而在游戏业务上不断投资和并购海外优秀公司。
事实上,出海并不是唯一的选择。2016年,黄峥将拼好货和拼多多合并,随后开始了一场“五环外”的电商运动——各种拼购、杀价的链接在微信里实现病毒式传播,这让那些被天猫“消费升级”所逼走的商家看到新的希望。曾经一度式微的“9.9元包邮”重出江湖,一直以来没有注册成为淘宝的用户终于因拼多多完成电商市场的第一次培育。
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浪潮是什么?又会产生怎样的群星闪耀?世界滚滚向前,让我们拭目以待。
【互联网大事记】
1998年 门户元年
网易进入门户领域,搜狐、新浪,腾讯成立。
1999年 电商元年
当当、阿里成立。
2000年 门户上市年
网易、搜狐、新浪登陆纳斯达克。百度成立。
2001年
互联网泡沫破灭。
2004年
腾讯、盛大上市。
2007年
京东转型自营电商,凡客成立。
2008年
苹果发布iPhone3G手机。
2009年
新浪微博成立,淘宝首次举办双十一。
2010年
美团成立,千团大战,3Q大战。
2011年
小米手机发布,
微信诞生。
2013年
微信发布公众号。
2014年
微信发布红包功能,京东、阿里上市,滴滴、快的大战。
2015年
滴滴、快的合并,美团、大众点评合并,阿里收购优土豆,阿里牵手苏宁。
2016年
滴滴、Uber中国合并,OfO、摩拜成立,魏则西事件,谷歌阿法狗战胜李世石。
2017年
电商进入新零售时代,360借壳回A
注册用户破2亿,陆奇加盟百度,微信小程序发布。
2018年
头腾大战,美团、小米、拼多多上市,滴滴遭遇整顿
新京记者 陆一夫 杨砺
冰河时期2012推荐文章4:火山接连喷发,已吞噬约800公顷土地!“冰河时期”或卷土重来?
近日,日本熊本县阿苏山火山发生猛烈喷发,巨大的烟柱腾空而起,场面令人震撼。日本气象台立即发布预警,并时刻关注火山喷发状态。
据环球网综合日媒消息,现场可观测的烟柱高达3500米,火山口周围发生碎屑流现象,这意味着火山附近可能存在极高的风险。因此,日本气象厅将原本的二级预警升级到三级预警,禁止群众上山围观,呼吁火山附近的民众时刻关注喷发情况,以免被坠落的大型火山石砸中,同时避免陷入火山碎屑流。
与此同时,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火山也同样处于喷发状态。据央视新闻道,这次火山喷发同时伴随着地震,其中一次震感强烈,甚至达到里氏4.8级。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大大小小的地震已经发生超过20次,其中超过3级的地震就高达9次。目前,火山还在不断喷出大量岩浆,熔岩流已经吞噬接近800公顷土地,约2000栋建筑被毁,大量农作物也难逃厄运。当地居民被紧急疏散,当地气象厅仍在密切关注火山喷发情况。
近段时间,有关火山喷发的新闻不断传出,有网友开始担忧,这些火山的猛烈喷发,是否会导致“冰期时代”到来?此前,有专家表示,火山喷发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气候变暖”,因为大型火山爆发后,可能会使地球出现短暂的降温。
其原理是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尘埃上升至空中,在平流层形成气溶胶,从而挡住太阳照射过来的光和热,地球也会因此被“冷却”。因此,如果大型火山喷发,的确有可能会将地球带入“小冰河时期”。
所谓的“小冰河时期”,就是平均气温相比往年大幅下降,并频繁出现极端天气。在历史上,一旦出现“小冰河时期”,对人类来说称得上是“毁灭性打击”。而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小冰河时期”,外界普遍认为出现在2012年。那年严寒席卷整个欧洲,乌克兰、波兰、保加利亚等国成为重灾区,数百人因寒流失去生命,就连路边的柜员机也因为极端低温而失灵,柜内纸币结冰。此外,日本发生严重雪灾,就连韩国也出现55年来罕见低温。因此,“小冰河时期”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绝对不容小觑。
但如果说日本和西班牙的火山喷发能导致地球进入“冰期时代”,的确有点“杞人忧天”。因为这两座火山的规模远远达不到能对天气产生如此强大影响的标准。
冰河时期2012推荐文章5:地球将进入小冰河期?得做好最坏打算,或会出现短暂性断粮现象
文/行走天涯
地球将进入小冰河期?得做好最坏打算,或会出现短暂性断粮现象
全球气温上升早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然而据英国的《每日邮》的道,却称地球在未来很可能会进入一个小型的冰河时期。这是不是就和温室效应,站在了两个极端的对立面上呢?
可是科学家们也给出了合理的猜测原因,那就是太阳黑子的活动一直在不断减少。地球之所以气温升高,不仅仅因为温室效应气体一直在加剧,还因为太阳对于地球的光照程度也一直在不断地增加。但如果某一天太阳,减少了对于地球的光照程度,又或者太阳直接从宇宙中消失了,那么即便地球增加的温室效应气体再多,地球也不会变成一颗温暖的星球。
由此可见,太阳对于地球来说有多么重要了,而科学家就发现太阳的黑子活动,已经没有往常那么的肆意了。这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尤其是明朝时期,太阳黑子出现显著地减少之后,明朝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冰河时期,这甚至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明朝的百姓在那几年,也一直过着干旱疾苦的生活。
哪怕现如今看起来,地球的气温还在显著的升高,但是一旦冰河时期真正到来,地球上的气温绝对会呈现骤降。科学家则表示,地球很有可能在2050年的时候进入型冰河时期。不过科学家也给出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冰河时期持续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但是也希望全人类能够做好最坏的打算。在冰河时期,全球或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粮食短缺。
但也相信人类能够充分的应对好这段冰河时期,毕竟2012年被盛传世界末日。人类在那之前也储存了特别多的粮食,尤其是盐。不过依旧希望冰河时期不要到来。哪怕人类能够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但大自然界内的很多生物,也许会因此失去性命,严重的话还会灭绝。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这有可能会到来的冰河时期呢?
冰河时期2012推荐搜索词:
1.冰河时期2012在线播放
2.冰河时期2032年
3.冰河时期2021
本文标题:冰河时期2012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