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哪一年拍的推荐文章1:谁能想到一部86版《西游记》竟然拍了整整8年时间

  确实,1986年版《西游记》在1982年开始拍摄,1986年春节期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前11集。这部电视剧由杨洁导演,六小龄童、马德华、闫怀礼、徐少华等主演,是根据明代吴承恩的同名古典小说改编而成。


  1982年7月3日,《西游记》的试集《除妖乌鸡国》在扬州开拍,标志着这部电视剧的制作正式开始。1982年至1985年间,该剧陆续完成了前十一集的拍摄,并于1984年2月3日播出了《计收猪八戒》、《三打白骨精》两集。1986年春节期间,央视连续播出了前十一集,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


  1986年,该剧继续拍摄,完成了《夺宝莲花洞》、《除妖乌鸡国》(重拍)、《大战红孩儿》、《斗法降三怪》、《趣经女儿国》、《三调芭蕉扇》、《扫塔辨奇冤》、《误入小雷音》、《孙猴巧行医》等九集。1987年,为了介绍《西游记》的拍摄情况,央视录制了名为《齐天乐》的晚会,于春节期间播出。


  1987年,该剧继续拍摄,完成了《错坠盘丝洞》、《四探无底洞》、《传艺玉华洲》、《天竺收玉兔》、《波升极乐天》等五集。1988年2月1日起,前25集全部播出。


  1998年7月,该剧开始拍摄补拍的十六集,1999年完成拍摄,2000年春节期间播出。这部电视剧自首播以来,一直受到好评,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头条看见彼此#?#爆料#?#


  西游记哪一年拍的推荐文章2:七王坟、戒台寺、香界寺……老版《西游记》里有哪些北京风景

  北京晚·五色土 | 杨征


  每到暑假,电视里会回响起经典的旋律:“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不知不觉,老版《西游记》(1982年拍摄、1986年播出)已陪伴了人们近四十年。


  这部电视剧在拍摄时,很多场景都是由剧组踏遍万水千山精选出来的。如唐太宗召见玄奘的皇宫,选在了浙江的大禹陵,花果山水帘洞和三打白骨精的“白骨洞”,选在了湖南冷水江的波月洞。除此之外,名胜古迹非常集中的北京,也成为剧组不错的选择。


  本期,不妨按图索骥,根据剧中的北京取景地,来一次“穿越之旅”。


  高效利用的七王坟


  熟悉这部电视剧的朋友知道,整部《西游记》(1986年播出版)一共25集,当时为了最大限度节约拍摄成本,有很多都是在海淀的七王坟取景,甚至有些西游记的“铁粉”将这里称为“万能的七王坟”。第十五集《斗法降三怪》是辨识度最高的一集,出镜的大量建筑让观众很容易判断其拍摄地点。


  这集故事一开场,师徒四人来到一所荒野古庙,悟空先去打探了一番。他一个箭步蹿上一段台阶,来到庙门前,只见山门上悬挂的匾额上写有“智渊寺”三个大字,孙悟空进来之后,镜头给了一座残破不堪的黄琉璃瓦建筑一个特写。虽然剧中故事发生的唐代,黄琉璃瓦还没有作为帝王的“专用符号”,不过正是黄琉璃瓦,“暴露”了这个取景地: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的陵园,老北京人称之为“七王坟”。剧中这座残破的黄琉璃瓦建筑,就是七王坟的碑亭。近年来,它得以修缮。


  剧中残破建筑特写


  七王坟碑亭


  在画面中,悟空看到破败的“智渊寺”庙门和两侧的残墙,是剧组为了拍摄临时搭建的,就在这个镜头中,一晃而过的还有一座残破建筑,它却是真正的古建筑,即七王坟园寝门外北侧的朝房。


  之后画面一转,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经过一座残破的建筑,猪八戒和沙僧甚至还在残破的建筑旁玩儿起了捉迷藏,这座建筑其实就是碑亭。师徒四人和白马经过一座小石桥,这座石桥就是七王坟园寝门前的神桥。


  剧中师徒四人牵着白龙马走过小石桥


  七王坟的神桥


  在其他几集里,七王坟就不是很好辨识了。第三集《大圣闹天宫》中,二郎显圣真君前来向孙悟空挑战,几道“电光”便将齐天大圣的宝座捣毁,这处宝座,其实就是在七王坟西侧的山石上,它是由美工老师搭建起来的。


  第五集《猴王保唐僧》里,营救唐僧的猎户刘伯钦所居住的小木屋,也就是唐僧在遭遇猛虎劫难后留宿了一晚的地方,正是在七王坟的一棵歪脖树旁搭建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后面的第二十二集《四探无底洞》中,唐僧打坐的地方也选在了这棵歪脖树旁。甚至是若干年后拍摄的《西游记》续集中,都能看到这棵歪脖树。


  七王坟位于海淀区西北的苏家坨镇的山区,远离城市干道,可谓是一处幽静的好去处。早在唐代,这里便有了一处远离尘世的庙宇:法云寺。到了金代,这里更是成为章宗皇帝的“八大水院”之一——香水院。到了清末,这里被醇亲王选中为墓址,相继建成了园寝(陵园)和北侧的退潜别墅。2019年,七王坟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戒台寺斗法降妖魔


  除了七王坟,北京西山的部分古寺也吸引了《西游记》摄制组,剧中有不少镜头就是在这些古寺中拍摄的,戒台寺和西山八大处的香界寺便是比较集中的两处。


  戒台寺始建于唐代,明代英宗皇帝赐名“万寿禅寺”,因此得名“万寿寺”,因为寺庙中那座全国规模最大的佛教戒坛,让人们记住了它的俗名——戒坛寺或戒台寺。


  当年的《西游记》剧组正是看中了此处的清幽,在《斗法降三怪》一集开头,镜头切换到车迟国国王宴请三怪时,就能看到餐桌旁边是一片极大的绿色琉璃瓦面,它便是戒台寺的大雄宝殿。这一集中,最精彩的斗法这一情节也是在这一片区域拍摄的。剧组相中了戒台寺大雄宝殿后面的一大片空地,为此搭设了虎力大仙求雨的神坛以及鹿力大仙和唐僧坐禅的“高架”。说起这片空地,可是颇有些来头,此处本有一座巍峨高耸的楼阁:千佛阁,其面阔有21米,进深24米,总高度达到30余米,可谓是戒台寺的制高点。千佛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拆除。如今,千佛阁得以重建,再次成为戒台寺的重要建筑。


  从这集的画面中可以多次看到大雄宝殿的身影,比如,唐僧在孙悟空的帮助下,从坐禅的高台上腾云而下,镜头中能清楚地看到绿色琉璃瓦的大雄宝殿,隐约还可以看到剧组在平台上搭建的求雨神坛,平台上的石栏板也是清晰可见。唐僧从空中落地后,身前的台阶,就是千佛阁前的踏跺。


  剧中唐僧背后是戒台寺大雄宝殿屋顶


  戒台寺绿琉璃瓦屋顶


  作为环境清幽的一处胜境,戒台寺不仅在这一集中出镜。第十三集《除妖乌鸡国》开场之时,唐僧师徒四人来到“宝林禅寺”,从山门的造型、门口极具特色的石狮子以及进入寺庙后门上悬挂的“莲界香林”匾额就能够看出,这些场景也是在戒台寺拍摄的。


  剧中唐僧师徒所到的“宝林禅寺”


  戒台寺大雄宝殿


  香界寺里搭造“三清观”


  《斗法降三怪》这一集中,虽然有很多镜头在戒台寺拍摄,但是车迟国国王去三清观的场景,剧组没有图省事直接选用戒台寺,而是把拍摄地改在了八大处的香界寺。


  在《斗法降三怪》中,车迟国国君及随行人员由远及近,穿过层层殿门,来到三清观的镜头,便是剧组将机位架设在香界寺的天王殿拍摄的。车迟国国君等人先后穿过的正是山门殿和大乘门,天王殿后面的圆通宝殿就是剧中的三清观。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戏弄三位国师的场景也是取自于这里。


  如今香界寺天王殿里有弥勒佛的塑像,没法透过天王殿看到后面的建筑。


  香界寺还曾经在第二十四集《四探无底洞》中出现过,玉鼠精杀害两个僧人以及唐僧被玉鼠精施法术掳走的场景,都是在这里取景。当年《西游记》的摄像王崇秋老师也证实了这个说法。


  香界寺圆通宝殿后面,是该寺的大雄宝殿,它曾在第三集《大圣闹天宫》中作为二郎神的庙宇出镜,不过当年庙里的供桌,已经作为珍贵文物被保护起来,今天在大殿里看到的,是一件复制品。


  《西游记》在北京西山还有一处重要的取景地,这就是如今已经改名为国家植物园的原北京植物园。第二十二集《四探无底洞》众僧在镇海寺迎接师徒四人的镜头,就是在卧佛寺山门前的石桥以及琉璃牌楼前拍摄的。这座高大宏伟的琉璃牌楼给当年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剧中僧人走过石桥迎接唐僧师徒


  卧佛寺石桥


  植物园中的另一处取景地恐怕就不是那么好找了,这就是在最后一集出现的“晒经石”。经过“《西游记》迷”们的辨认,这块石头是从植物园中精心选出来的一块大石头。如今这块石头仍然静静地躺在植物园中,其位置在樱桃沟内的如笠亭附近。


  第二十五集《波生极乐天》片尾,伴随着“取来了真经,回返我华夏……”的音乐,出现了唐太宗李世民迎接唐僧师徒的场景。在第四集《困囚五行山》中,还有李世民送别唐僧的场景,当时,李世民为唐僧取法号为“三藏”。其实,这两个画面的拍摄地,剧组都选在了河北的清西陵。


  只不过,第四集送唐僧的场景,选在了清西陵的总入口——大红门,镜头中是辨识度极高的石牌坊。而第二十五集唐太宗迎接唐僧回来的场景,则选在了清西陵光绪皇帝的崇陵进行拍摄。师徒四人走过的小石桥,正是崇陵前面的神桥,身后的亭式建筑则是崇陵的神路碑亭。


  西游记哪一年拍的推荐文章3:82版《西游记》开机40年,神剧台前幕后故事多

  暑假到了,我们在荧屏上一定会看到《西游记》这部神剧的身影。回顾64年的中国电视剧史,热播40年的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算是其中的神剧之一。


  它在1986年播出了前11集,在1988年播出了全剧的25集,但这一版《西游记》开机的时间是1982年的7月3日,我们也可以叫它82版《西游记》。从开机到现在过去了整整40年的时间,82版《西游记》创下了89.4%的收视率,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能想象的。


  82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女士和她的丈夫,也就是西游记的摄像王崇秋先生曾经合著过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敢问路在何方》。


  北京文艺广播《打开文化之门》主持人米夏,带您翻阅这本书。米夏也采访到了《敢问路在何方》的、82版西游记的摄像王崇秋先生,一同了解神剧台前幕后的故事。


  为争一口气创作一部神剧


  说起来,拍这部剧也是为了争一口气。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电视剧《西游记》在国内播放,没播几集就被叫停,原因是胡编乱造,严重糟蹋古典名著形象。于是,拍一部中国自己的《西游记》作为“政治任务”提上日程。


  当年,杨洁还是央视戏曲部的导演,没拍过电视剧,也没先例可参考。


  “忠于原著,慎于翻新”,是杨洁的创作原则。杨洁淡化了原著中的迷信和虚无色彩,增加了人情味儿,她要拍成“具有中国民族气派、耐人寻味而又富有浓厚人情味的神话故事片”。


  她还在“游”字上做文章——各地采景,实景拍摄,以此呈现唐僧师徒的万里“取经路”。


  这样不停辗转拍摄也吃尽苦头,而且一拍就是六年,但正是这种笨办法,保证了电视剧的质量,带给观众山水画一样的视觉感受。


  杨洁理解的《西游记》主旨,是“不畏权势的抗争精神和不畏艰险的进取精神”,她本人凭着这股子精神在拍摄《西游记》。


  王崇秋说她“精神至上……但任劳不任怨,终其一生,棱角也没有磨平。”


  一台摄像机拍出一部剧


  王崇秋先生是82版《西游记》唯一的摄像 ,而且他用的还是一台只有标准镜头,没有长焦距镜头,没有广角镜头的摄像机。就是这样一台摄像机,却拍出了各种奇幻的特效。


  “天河牧马”一节中,为了呈现万马奔腾的场景,王崇秋把自己埋进土坑里仰拍,因为马蝇的叮咬,他一度得了白癜风。


  《智激美猴王》中,有个镜头是百花羞公主打猎,追兔子。那个时候的摄像机还不是摄录一体,兔子一跑,王崇秋扛起摄像机跟着跑,有人抬着录像机、杨洁盯着监视器,几个人一起追兔子。


  老版《西游记》中珊瑚的布置原来有这么多奥妙


  “神秘的龙宫”是怎样做成的?王崇秋介绍,珊瑚礁在海底是必不可少的,美工师就把泡沫板,烫成各种各样珊瑚礁的形状,再涂上颜色。光有颜色不行,还得闪闪发光,怎么让它发光呢?这就必须要粘亮片。除了亮片以外,又搞了一些镜子的碎片镶上,这才做成了闪闪发光的珊瑚礁。


  神仙妖怪上天入地,需要很多快速移动的镜头。每到坐长途车,王崇秋一瞄到路边没有现代化的电线杆,就赶紧拍点活动背景,飞机上拍云海,汽车上拍夜景,轮船上拍大海……


  没有拍摄所需的移动轨,王崇秋就上树、爬山,利用自行车、三轮车……还有的时候,跑到了大巴车车顶上,只为了取一个俯视角度。


  当然,82版《西游记》也并不完美,比如特技,简直土味十足。在孙悟空升空的一刹那,甚至能看到脚下有个蹦床。某些画面中,“吊威亚”也看得很清楚。


  50年“妇唱夫随”


  杨洁和王崇秋早在结婚前,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就是心有灵犀的,她的观点,他能理解;她的牢骚,他有同感;她感到恐惧时,他来相伴;加上工作上的默契,他们越走越近。


  别看杨洁导演在艺术上才华横溢、精明能干,可生活中非常地单纯善良,也不会照顾自己,更不会做家务,而王崇秋心甘情愿的杨洁的医生、护士、司机、保姆、秘书、厨师……


  晚年杨洁导演身体状况又不好,几度病危,也是王崇秋与她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她。


  在《敢问路在何方》一书中的最后一章《精神至上的杨洁导演》,王崇秋写道:


  “每一个人都会被这个社会打上一个标签,尽管做了一辈子电视人,拍过无数个电视节目电视剧,但对于杨洁来说,《西游记》导演这个称谓几乎成了他一生唯一的标签。


  拍摄前25集时,她是53岁;拍摄续集时,她已经是70岁的人了,不过在现场她始终都是健步如飞,你看不出来她有丝毫的迟疑。


  她就是那种精神至上的人,只要有那股精气神在,她就一直充满了活力。


  我敬佩她,我心疼她,共同经历了50年的风风雨雨,我珍惜和她在一起生活过的每一天。”


  这本书的最后有王崇秋写给爱人的两封信,王崇秋先生在节目中为大家朗读了其中一段:


  “就在你走的前些日子,我们每天晚上还聊天呢,你有些悲观,认为有很多人和事让你失望,你感到有些孤独。我说你应该知足,你不孤独,不是有你的老伴陪伴着你嘛。


  你说我这一生最大的资本,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个好老伴。你还说我怎么觉得人越来越老,我们的感情却越来越浓呢?是啊,我们已经共同生活了快50年,已经融为一体了,可是现在你这个大梁倒了。


  我想很多人喜欢你,热爱你,就是因为喜欢你拍的《西游记》,那个作品是那个时代的代表, 您也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之一。那个时代的人努力拼搏, 为的不是金钱和名利,而是追求真正的艺术。为了坚持正确的方向,绝不屈服,在艰苦的条件下绝不退缩。现在的社会应该有这样的正气,也应该有这样的精神。


  你一辈子性格的倔强,吃了好多亏,你认为是对的,就坚持,你也不管顶撞的是不是领导,不过啊你要是这个圆滑的人,也就干不了艺术这个行当了。”


  节目最后,王崇秋先生说,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他将继续讲述西游故事,讲述西游精神。


  转自:北京文艺广播《打开文化之门》


  : 北京文艺广播


  西游记哪一年拍的推荐文章4:82版《西游记》龙套演员惊喜重聚,重温那些苏州取景地

  7月10日,82版电视剧《西游记》主摄像师王崇秋的助理于维明,从山东赶到苏州,和当年的群众演员周瑶、张云青、何惠琴来到狮子林。这里是《西游记》的取景地之一,故地重游,他们有聊不完的话,随即登上热搜。


  电视剧经典之作《西游记》在1982年开拍,于1986年春节首播。为了区别于之后拍摄的其他版本,人们习惯将其称之为“86版《西游记》”,而在杨洁导演和其他剧组人员之中,他们更习惯于称之为“82版”。


  这一版《西游记》持续霸屏30多年,尤其是在寒暑假时,不少电视台都会重播,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成长,也成为无数观众心中一段美好的童年回忆。82版《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除了因为无数深入人心的台词,更不得不提各位演员的精湛演绎和制作人员的精益求精。


  2023年5月,82版《西游记》摄像师,也是杨洁导演的丈夫王崇秋在微博发布消息表示,在《西游记》开拍四十年之际想寻找当年的群众演员。“今年是《西游记》开拍开播四十周年,我将制作一本“西游记四十年人物纪念画册”,但剧中有很多的龙套演员,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姓名,无法记录进书中。为此,我发动全网帮我寻找这些人,有线索的可私信我,谢谢大家。今年是《西游记》开拍的41周年,《西游记》的工作人员和粉丝纷纷以不同方式纪念这部经典剧作。


  5月底,王崇秋宣布在历经近三年的努力,与几个《西游记》铁杆影迷收集整理了很多当时拍摄中的材料,即将出版一本名为《永不凋落的记忆——1982西游图鉴》的纪念画册,在画册中会介绍主角配角以及群众演员和拍摄时的花絮小故事,还会提及当时在各地取景的景点和景点背后的历史价值。


  此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表示支持, “太好了,非常感谢王崇秋老师,1982版西游记是我们的世外桃源,是我们的精神乐园,永远喜欢杨洁导演,永远热爱西游记剧组全体演职工作的老师们。热切期待纪念西游记四十周年画册。”


  今年6月,82版《西游记》主摄像师王崇秋的助理于维明代表《西游记》主创团队向媒体求助,称想要找到当年参演的苏州群众演员,因为王崇秋老师想编辑一个最全的《西游记》演员表。7月10日,在各方帮助下,辗转找到几位苏州群众演员,为此于维明特地从山东赶到苏州,和当年的群众演员周瑶、张云青、何惠琴来到苏州狮子林故地重游。


  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周瑶老师当年饰演《趣经女儿国》里的女官。她回忆说,当时她还是一名高中生。60岁退休女教师张云青也是当年参演的群众演员,60岁何惠琴在《西游记之除妖乌鸡国》中出演宫女,她的丈夫黄敬曦也是参演的群众演员,还是剧组的驾驶员。当年拍完《西游记》后,这些群众演员几乎没有联系过,但是时隔40年再相聚,感觉很亲切,有聊不完的话题。


  7月11日,#82版西游记主创和群众演员再相聚#的词条冲上热搜,网友们纷纷表示“爷青回”,“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老版《西游记》有多好看,那是童年惦记着要在寒暑假享受的快乐。”也有网友留言表示现在才知道狮子林是《西游记》的取景地,“狮子林!几年前去狮子林玩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这里是西游记的一个取景地!景区也没有宣传这一点诶” 。


  其实除了本次于维明和群众演员相聚的狮子林,苏州作为《西游记》主要外景地之一,还有多处景点都是《西游记》的主要取景点,不妨就跟着记者一起来盘点一下吧。


  1、狮子林


  本次《西游记》团队相聚的地方也是第十六集《趣经女儿国》中女儿国的宫殿就是狮子林海棠门西侧的指柏轩。


  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2、盘门


  《趣经女儿国》中,唐僧师徒乘船进入女儿国城门,充当女儿国城门的便是苏州盘门景区中的水城门盘门,古称蟠门,为吴都八门之一。


  因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名。


  3、网师园


  第十三集《除妖乌鸡国》中乌鸡国国王被妖道国师推入井底害死前,两人走过的九曲桥,就在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旁边。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至清乾隆年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


  4、怡园


  第八集《受阻流沙河》中,猪八戒撞天婚娶老婆的内景是在苏州天平山和怡园,苏州的古典园林。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园分东、西两部分,园西旧为祠堂,园南可通住宅。


  因建园较晚,吸收了诸园所长,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


  5、太平山


  第八集《困囚五行山》中唐僧得知自己的身世并呈上母亲当年写下的血书,于是母子相认,这一情景就是在天平山庄高义园取景。


  天平山庄位于城西8.5公里天平山东南麓,天平山庄主要由咒钵庵、来燕榭、范参议祠、高义园和白云古刹五个部分组成,还应包括“高义园”石坊、接架亭、御碑亭等附属建筑,以及十景塘、宛转桥和古枫林。


  数十年间,82版《西游记》在国内外播出了3000多次,横跨几代人的回忆,或许我们不再年轻,但这份美好和童年回忆将永远驻扎在我们心中,到苏州旅游的话,不妨到这些取景地走走吧。


  实习生 徐咏欣


  扬子晚/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盛媛媛


  西游记哪一年拍的推荐文章5:1982年7月3日《西游记》刚开机,就传来一个坏消息,杨洁:我来扛

  82版《西游记》开机第一天,就传来一个坏消息。


  1982年6月28日,西游记剧组出发前往扬州,准备开拍西游记第一集《除妖乌鸡国》,这一集也叫试集,但是杨洁导演刚下火车,就接到了一个坏消息,从中国京剧院借来的两位副导演任凤坡与荀皓告诉杨导,饰演乌鸡国王后的演员李维康不能来了,因为京剧院的院长张东川不同意,杨导感到很意外,马上就要开拍了,第一场戏就是要抢拍国王与王后相遇时的戏,这可怎么办?他们二人还说,原来张东川也不让他们两人来,是他们自己偷跑出来的,任凤坡与荀浩于是跟杨洁导演商量,说您要是能敲定,能做主呢?我们就跟您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杨导您要是能扛事,能挡住这个雷,那我们就敢留下,关键要看杨导的态度。杨导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这事儿我来扛,你们留下,有什么事拍完再说!这件事为后面杨导被张东川上告埋下了伏笔。


  李维康没有到场,大家都十分着急,只有一天时间,于是剧务李诚儒,与表演顾问董行佶和他的夫人,一起到处找演员,这使得原定的开机时间,从于7月1号推迟到了7月3号,杨导决定先拍其它的戏份,因为国王的演员雷鸣同时还担任着另一部电影《非常的岁月》里的重要角色,他只能抽空来西游记剧组,他今天还在剧组,第二天就必须走,要抢拍他的戏份,所以在扬州个园,剧组拍摄了《西游记》第一集的第一个镜头:太子拜见国王。


  为了赶拍国王的戏份,剧组人员一直工作了23个小时,到第二天上午9点,才收工,大伙都被折磨得精疲力尽,苦不堪言。7月份正是夏天炎热的时候,再加上晚上打灯光时散发的热量,演员们又穿着一层又一层的衣服,实在是闷热难熬,汗流夹背,旁边的工作人员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穿着少,但是露在外面的皮肤被蚊虫叮咬的也是疼痛难忍,一身红疙瘩,好在第二天制片部门给大家发了驱蚊药。经过这次通宵赶戏的事件后,杨导就说,以后不允许再发生这样的事,特殊情况除外,一般情况下坚决不能这么搞,所以杨导以后也是尽量不选跨戏的演员。


  本来以为赶拍完国王的戏后就不用熬夜通宵了,但是剧组又遇到了另一件麻烦事,原来个园在扬州电台的旁边,只要电台一广播,拍摄画面上就会出现许多网纹,干扰画面,为了避开广播时间,剧组只能白天在别处拍,等广播结束后再回到个园来拍戏,但是这一等就等到了后半夜,又要熬夜,幸好在个园的戏份熬了四个通宵就拍完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一集会有这么多“夜戏”的原因。


  另一边,王后的演员,首先找来的是演员巢萍,试妆照都拍好了,戏也拍了,但是最后却并不满意,后面又换成了从南京话剧团找来的临时演员郑楚琪,杨洁导演对郑楚琪的表演也不是很满意。但是已经没有时间再去找人了。


  除了以上这些麻烦事,演员的服装,造型,演技,群演都有遇到过麻烦,唐僧的衣服当时本应该穿观音赐予的锦斓袈裟,但是服装和道具还没有赶出来,所以只好借用当时大明寺主持的僧衣,这件僧衣是鉴真纪念堂落成时特制的,上面的金线用的是真金,唐僧后面穿的袈裟戏服就是按照这件僧衣制作的。旁边迎接他们的和尚也都是大明寺和扬州城内的真和尚。


  杨导对于孙悟空和猪八戒的造型也不是很满意,不够美观,太像野猴和野猪了,而且六小龄童的演技太生硬,没有猴气,但是时间紧迫,已经没有时间去整改了。领导要求这一集要赶在国庆节当天播出。


  在扬州拍了二十多天后,剧组回到了北京,这时杨导又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台领导告诉杨导,中国京剧院的院长张东川把她告了,理由是没有经过他同意就拐走了他们的演员任凤坡和荀皓。他把告送到了中宣部,文化部,广电部,还散发了传单。杨导一听也很生气,借人是经过三团团长夏虎臣亲自同意的,一切条件都谈好了,而且借人一向都是团里管,什么时候由院里管了?杨导马上去团里找夏虎臣问清原因,但是夏虎臣只是摇头叹气,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杨导向台领导汇:如果张东川与夏虎臣有什么矛盾,不要弄到我身上。当时中国京剧院的演出并不多,借用这两个人,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拍摄《西游记》是中央的精神,张东川不仅不支持,而且还要刁难,还振振有词的告杨导。


  杨导马上也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反映问题,信中提到,李维康原本计划只借用半个月,但是院里不放人,半个月过去了,院里其实并没有什么离不开她的工作,而任凤坡,杨导希望京剧院不要处分他,并让他继续留在西游记剧组,同时肯请文化部给全国各单位发通知,以便得到各单位的大力支持,让借用演员这事能畅通无阻。因为拍好《西游记》不是个人的事,而是我们祖国的一项有意义的事。杨导当时也宣称要打告告张东川,要打到中宣部,文化部和广电部,但是央视领导劝住了杨导:让她不要管这件事了,由领导去解决,让她专心做西游记后期工作,这时杨导才停住了手。


  虽然这一集试集遇到的麻烦事不少,但是好在最后还是准时播出了,领导和专家们在看完后,都很满意,就只是对唐僧的扮演者汪粤不太满意,觉得他一脸苦相,比较寒酸,要求换人,但是在杨导的极力争取下,还是留下了汪粤。


  杨洁导演是个精益求精之人,多年后,她又重拍了这一集,这一次王后的演员,她原本想找顾永菲来演,但是顾永菲正在拍戏,没有时间,后面杨洁导演又想到了向梅,最后终于在机场等到了刚回国的向梅,剧组花了三天时间就拍完了向梅的戏份,这个王后前后找了5个演员,才最终达到了杨导想要的效果,这时的唐僧也由汪粤换成了迟重瑞。这一集真是一波三折啊,好在最后的效果很不错,总算是没有辜负杨导这份用心。大家觉得这集拍得怎么样呢?


  西游记哪一年拍的推荐搜索词:

  

  1.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哪一年拍的

  

  2.第一版西游记哪一年拍的

  

  3.西游记哪一年拍的电视剧

  

本文标题:西游记哪一年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