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推荐文章1:姹紫嫣红开遍首都大学校园

  本讯(记者 雷嘉)11月10日晚,北京京剧院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亮相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11日晚,昆曲经典剧目《牡丹亭》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这也是北方昆曲剧院与百年讲堂自2006年合作开启“经典剧目进北大”系列演出以来的第一百场演出。


  作为“‘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暨“文艺行”的重要活动,北京的这两所传统戏曲剧院走进大学校园,与师生分享感悟传统戏曲和非遗艺术之美,带领师生度过了一个“阳春白雪”的艺术周末。这两场演出也是“戏聚高校佳作有约”优秀演出进高校项目的重要活动。


  11日晚的北大百年讲堂里座无虚席。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和邵峥等艺术家登台,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演出。师生观众们沉浸在昆曲这种“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艺术形式之美中,也被《牡丹亭》缠绵悱恻、亦真亦幻的艺术氛围深深打动。北京青年记者注意到,虽然舞台旁边打出了双语字幕,但很多观众没有时时看字幕,似乎对唱词颇为熟悉。当台上生旦唱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等经典唱词时,台下的年轻观众也沉醉地跟着水磨腔小声吟唱。


  “我从小就喜欢昆曲,也盼着能自己登台演出我们北大版的《牡丹亭》。”北大学生京昆社社长、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大二学生邓思源在台下看得如痴如醉。他告诉北京青年记者,在北大和北京其他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爱上昆曲这种承载了中国人传统审美意趣的艺术,他们不止满足于欣赏,更热衷于学习、交流和传承。


  据了解,北方昆曲剧院与北大结对共建以来,积极开展“大团小团手拉手”活动。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来到大学校园的排练厅,为北大学生京昆社孵化经典剧目《牡丹亭》。邓思源和同学们从拍曲、念白、表演等最基础的技艺学起,在此过程中也学习和感悟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经过一个半月的排演,由北大京昆社学生主演的《牡丹亭》下个月即将上演。


  在清华大学,北京京剧院受邀参加该校第七届“戏曲进校园”的开幕演出,持续打磨提升的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亮相新清华学堂。作为一出为传承弘扬京剧程派艺术而“量身定制”的戏,《石评梅》描绘了“京华才女”石评梅面对现实与理想、功名与爱情、命运与信仰时的抉择,和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以京剧形式再现峥嵘岁月、播撒新风正气、挖掘革命文化,用先进的文化形式鼓舞青年。


  这场演出由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青年程派名家郭玮,优秀青年武生演员周恩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叶派小生名家李宏图主演。高水平的表演和有感染力的主题赢得了师生观众的热烈掌声。10日演出结束后,主演团队还与清华大学京剧队代表成员及观众开展演后谈活动。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推荐文章2:善读滕州|拾取一路温暖

  

——读迟子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春天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翻开《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我们明白:真正的温暖,是从苍凉和苦难中生成的,能在浮华的人世间,拾取这一路的温暖,生命依旧灿烂如花。


  此书是迟子建的散文自选集,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斯人独憔悴”“是谁扼杀了哀愁”和“假如鱼也生有翅膀”四辑构成。第一辑收入极北天气、时光流逝、童年记忆相关散文;第二辑收入读书、文字、文学、艺术、创作相关散文;第三辑收入带有反思或者批评性质的散杂文;第四辑收入人生感悟、生命遐思类散杂文,足球评论相关散文。那些来自极北寒冷中的温情文字,明亮晶莹、丰厚典雅,展现极地的风情之美,温暖的伤怀之美,诗画的意境之美。


  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极北的寒冷,在迟子建笔下充满温情。在她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风刮起来,它裹挟着寒气,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方听不清。“东北人的大嗓门,就是寒风吹打的吧。”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


  迟子建说:“书籍是无声的音乐、是绚丽的绘画、是巍峨的建筑,只有它才能纳百川于一海,才能包罗万象,才能将历史活生生地再现在人们面前。”于是,我们静静地读着那些文字。它让我们感受到已逝世纪的灯火、黄昏、繁荣和颓败,告诉大家这个世界正在发展的我们无法涉足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它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了我们,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悲伤、烦闷、绝望、矛盾种种复杂心理启示给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无法离开书。


  现代人一提“哀愁”,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卸下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有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哀愁不是颓废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生而为人,我们不能丢了哀愁。


  在没有人类之前,这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是动植物,是花鸟虫鱼、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我相信动物与植物之间也有语言的交流,只不过人类从诞生之日生就的‘智慧’与这种充满灵性的语言有着天然的隔膜,因而无法破译。”人类把语言最终变成纸张上的文字,本身就是一个冒险的不负责任的举动,因为纸会衰朽,它承受不了风雨雷电的袭击。如果人类有一天真的消亡了,这样的文字又怎会流传下去呢?“我们应该更多地与大自然亲近,与它对话和交流,它们也许会在我们已不在了的时候,把我们心底的话永存下来。”


  散文是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反映,是作家的两个世界。迟子建的文字让人共鸣,给人力量,让我们从中受益良多。在她对年货的回忆里,我们也找到一些相似的记忆——腊月的忙碌,除夕夜的欢腾,还有对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时光的怀想。对于过往,“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无奈和哀伤,在一路走来的磕碰中也多少感受到过。好在繁华落尽,我们心存余香和希望,像迟子建一样,便是身处极寒之地,也会勇敢地幻想春天。


   甘武进


  滕州融媒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推荐文章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逄小威中国昆曲摄影作品展”今日开展!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


  他致力于通过摄影的方式


  记录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他历经六年对昆曲潜心学习与广泛探访


  他的足迹遍布数十座城市


  

  他记录下“八大院团”中昆曲的经典瞬间


  他,就是摄影师逄小威


  逄小威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英国皇家摄影师协会会员


  著名人像摄影师


  美国国际职业认证协会国际注册高级摄影师


  获得微摄中国摄影终身成就奖


  2023年度最佳时尚摄影师奖


  2023年度(九州摄影)摄影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2024年度中国十佳摄影师


  

  个人作品展:《电影的面孔》《中国京剧》《中国农民》《光荣与梦想》《巴黎,2024》等


  作为迄今为止仍然坚持使用胶片拍摄的摄影师之一,逄小威将作品的底蕴藏匿于光影之间,他的作品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已有超过2000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国家大剧院、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奥林匹克塔、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和机构收藏。


  逄小威深深热爱着中国传统文化,而昆曲更是让他一眼着迷。于是他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用长时间,透过精湛的摄影技艺,将昆曲之美定格为永恒。


  

  正是他和昆曲的“双向奔赴”,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展览:《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逄小威中国昆曲摄影作品展》。走进展厅,穿过这位“匠人”摄影师的镜头,让越来越多的人“看见”“百戏之祖”——中国昆曲,“爱上”这流淌在中华民族文脉中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丹亭·游园》


  方莛玉 饰 杜丽娘


  闺门旦


  浙江京昆艺术中心


  2024年8月16日


  《长生殿》


  顾卫英 饰 杨贵妃


  闺门旦


  北方昆曲剧院


  2024年7月15日


  《离魂》


  贺欣悦 饰 杜丽娘


  闺门旦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


  2024年6月29日


  《长生殿》


  黎安 饰 唐明皇


  小生


  上海昆剧团


  2024年6月20日


  (点击查看大图)


   本次展览由国家大剧院主办,展览精选了逄小威近半年走访十余座城市拍摄的三百余幅摄影佳作,以彩色、黑白全景照、局部特写与虚焦拍摄等多种手法,全面展示了昆曲演员的台前与幕后风采。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更通过多元视角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


  我们不妨透过他的镜头,“窥见”昆曲艺术的独特底色与美学质感,叙论“良辰美景奈何天”含蓄婉转的东方寓意。


  青春版《牡丹亭》


  沈丰英 饰 杜丽娘


  闺门旦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2024年7月22日


   青春版《牡丹亭》


  俞玖林 饰 柳梦梅


  小生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2024年7月22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