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打了多久推荐文章1:毛主席说抗美援朝战争,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让人铭记,总有一些英雄让人敬仰。1952年的深秋,上甘岭的烽火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与无畏,也铸就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那是一个炮火连天的年代,上甘岭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战士们的鲜血与汗水。10月30日,当第15军的炮火在133门重型火炮与30门重型迫击炮的轰鸣中响起,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们仿佛听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高呼着:“让炮火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我们的战斗号角,是胜利的序曲!”


   在炮火的掩护下,志愿军战士们如同脱缰的野马,展开了殊死的冲锋。他们不畏生死,不惧艰难,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经过一夜的激战,终于在10月31日凌晨三点多,他们成功攻占了上甘岭的主峰,并牢牢守住了这片阵地。那一刻,战士们的欢呼声与炮火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胜利的凯歌。


   然而,胜利并非一蹴而就。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敌军多次发起反扑,企图夺回失去的阵地。但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用生命捍卫着每一寸土地,用鲜血书写着忠诚与担当。最终,在11月25日这一天,志愿军完全收复了上甘岭两个高地上的所有阵地,宣告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随着战役的结束,杜鲁门的总统生涯也在上甘岭的炮声中画上了句号。接任的艾森豪威尔以结束朝鲜战争的承诺当选为美国第34任总统。1952年12月,艾森豪威尔当选后亲临朝鲜战场前线视察,回国后他狂妄地表示:“要以行动而非言语来打破僵局。”


  面对艾森豪威尔的挑衅,毛主席给予了坚定的回应:“战争要打多久,不是由我们来决定。过去是杜鲁门决定,现在是艾森豪威尔或者将来的什么总统决定。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陪他们打多久!直到我们取得完全胜利!”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写照,也是他们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投入了4.3万兵力,虽然付出了1.15万人的伤亡代价,但他们成功抵御了敌军6万余人的进攻,并造成敌军2.5万人的伤亡。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精神上的胜利。


   在这场战役中,涌现出了无数英勇无畏的战斗英雄。他们中,有人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人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留下了姓名的烈士就有三十八位之多。特等英雄黄继光更是成为了这场战役中的标志性人物,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然而,胜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尽的艰辛与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无数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遗体被掩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成为了永远的丰碑。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象征。


   如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仅要铭记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更要传承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当今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里,我们同样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我们前行。只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上甘岭烽火已逝,但英雄之魂永存。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的烈士们,让他们的精神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抗美援朝打了多久推荐文章2:朝鲜战争始于三八线、又止于三八线,所以志愿军并没有获胜吗

  毫无疑问,我国是抗美援朝的获胜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取得了无可争议的伟大胜利。然而,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前,半岛双方是按三八线南北分立;而双方停战时,仍然是大致以三八线作为停火线。这场战争始于三八线、又止于三八线的状况,就给很多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这场战争并没有谁胜利了,双方战成了平手。


  而且一直以来西方国家牢牢掌握世界舆论的话语权,致使其关于朝鲜战争的评价上始终大力宣传是“联合国军挫败了对手占领整个半岛的企图,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就更让很多人感到疑惑,质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胜利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说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胜利是无可争议的。


  上图_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评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标准有很多,但最直观的考量指标无疑是双方人员和财物的损失与消耗对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战损比或交换比。所以,我们首先就从这一方面来做比较。


  从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抗美援朝的第一枪,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订,志愿军一共歼敌(包括毙、伤、俘三种情况)共计71.2万余人,其中美军29.4万余人,韩军39.6万余人,其余国家军队2.2万余人。


  而根据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于1953年8月编纂的《有关志愿军减员的几个统计》,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共计阵亡(包括重伤不治及因战场意外或事故死亡)11.57万人,负伤(包括战伤、病伤、事故负伤)22.1万人,失踪和被俘2.9万人,合计36.57万人,敌我双方战损比为1.9:1。


  上图_ 朝鲜人民军俘虏了躲藏在地堡中的美军


  而从朝鲜战争整体情况上看,志愿军、朝军一共损失62.8万,美联社1953年10月23日公中表示联合国军在朝伤亡为147万;


  美国国防部1954年6月公布的《美国武装力量在朝军事行动》记载美军(这里面只算美籍官兵,美军中编入的韩籍官兵则未计算在内)伤亡、失踪、被俘共计14.2万,同期韩国国防部出版的《大韩民国战争史》记载韩军伤亡、失踪、被俘共计98.84万,两者相加为113万(这还不包括其余国家军队的损失情况),比中朝所公布的歼敌数(109.3万)还要多。


  可见就人员损失对比而言,无论怎么说志愿军都是胜者。


  上图_ 被击毁的美军坦克


  再看财物损失的对比。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联合国军共损失(包括被击毁、缴获、遗弃、事故损失及因故障而自毁)坦克和自行火炮1492辆,军用飞机4268架,装甲车92辆,汽车7949辆,各种炮4037门,消耗、损失各类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志愿军损失军用飞机231架,坦克9辆,汽车6060辆,各种炮4371门,消耗、损失各类作战物资560万吨。


  这么比较下来,志愿者也是当之无愧的胜者。


  上图_ 志愿军在汉江南岸地区阻击美军


  当然,评定战争的胜负自然不能唯伤亡论。是否达成了战略目的、是否有效控制了交战区域、是否保持了战略主动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甚至是比伤亡对比更为重要的指标。就双方的战略目的而言。志愿军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保家卫国,避免敌对势力将其武装力量推进到家门口,以便为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在战争最初,志愿军只计划在平壤以北山区一带建立起一块较稳固的根据地,待到空军、防空兵及装甲部队入朝,技术装备水平与敌人尽量拉平差距时再视情反攻。然而,志愿军仅打了两个战役,就实现了上述方针,并在随后通过两年的拉锯挫败了敌人继续向北推进的企图,越战越强、越战越主动,通过挤占中间地带和实施积极的战术反攻巩固了半岛北部的安全,最终迫使对手同意大致以三八线为界停火,可以说是既全面实现了既定战略目的,又始终保持着战争的主动权。


  上图_ 朝鲜战争时的三八线示意图


  反观联军,其在越过三八线后,便将战争目标定为在1950年圣诞节之前打到鸭绿江边,占领整个半岛。但是因为志愿军入朝参战,不仅没有实现,反而被打回到三八线以南。


  此后,联军调整政策,又确定了力争以平壤-元山这一半岛蜂腰部为分界线实现停火的企图,最后也被志愿军粉碎。在志愿军入朝后,联军先后提出的两个战略目标一个也没达成,而且在后期越打越被动,足见其是彻头彻尾失败了。


  上图_ 长津湖战役前,志愿军第9兵团将士誓师出战


  我们再看双方对交战区域的控制情况。


  志愿军入朝时,联军各部已大举越过清川江-长津湖一线,部分前锋甚至抵近至鸭绿江。而志愿军经过第一、二连续两个战役,将对手全部击退回三八线,并攻占了三八线以南的延安半岛、翁津半岛。第三次战役中,中朝军队攻克汉城,前锋一度推进到三七线附近。而第四、五次战役后,双方形成了大致沿三八线南北拉锯的局面。此后直到停战协定签订,两军战线再无较大改动。这样算来,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战线从鸭绿江向南净推了213公里(此处及下文皆为直线距离,战场距离则为400余公里),这其中的交战区域最后皆为中朝军队所控制。而联军则是从鸭绿江向南净退了213公里,这其中本来由其控制的交战区域全部被中朝军队夺取。


  因此,就对交战区域控制情况的对比而言,志愿军的控制区域总的来说不断扩大,联军总的来说不断萎缩,谁胜谁负高下立判。


  上图_ 美军炮兵在开炮射击


  最后,必须明确的是,志愿军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击败了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动用了除原子弹之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包括生物、化学武器,动用强大的海空力量对中朝后方实施毁灭性轰炸,在半岛北部及我国东北边境不到13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投弹69万吨,火力密度超过了二战中的最高水平。志愿军不仅装备落后,更无法威胁美军后方。这就好比两个人在擂台上比武,一个是明显的强者,一个是明显的弱者。这样的比赛,对弱者来说,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不被打倒,而且还能打上对方几拳,让强者来几个踉跄,那绝对就是胜利。


  志愿军就是在这种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不仅将武装到牙齿的敌军从鸭绿江击退到三八线,还与对手大致沿三八线进行了两年的反复较量,稳定了战线,这难道还不是胜利吗?


  上图_ 向敌人发起冲锋的志愿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部队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过那场战争的美国人,没有一个人说他们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坛老手艾夫里尔·哈里曼称朝鲜战争是“一场苦涩的战争”(《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


  美国著名军史作家贝文·亚历山大说:“美国人不但没有实现半岛的统一,而且因误读红色中国保护家园免遭侵犯的信心和勇气,造成了军事、政治上的重大损失。”(《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而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克拉克上将的一段话则最为被大众熟知:“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一一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这些来自对手的话说明了什么?说明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无可争议的伟大胜利!


  :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贝文?亚历山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2]马克?克拉克 《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3]约瑟夫?古尔登 《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


  [4]齐德学 《你不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


  [5]徐焰 《第一次较量》


  [6]军科院军事历史研究所 《抗美援朝战争史》


  *注:文中有关志愿军及中朝军队的损失、消耗数字摘自《你不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参见(志愿军司令部)《有关志愿军减员的几个统计》、《周恩来与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军2000年10月16日第11版《丹东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刘升瑜同志提供的有关数据》;有关联合国军一方损失及消耗数字,参见《五角大楼文件,美国武装力量在朝军事行动, 1945–1959》,韩国国防部编著《大韩民国战争史》(中文译名《朝鲜战争》)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所有


  抗美援朝打了多久推荐文章3:抗美援朝战争结束53年,志愿军却持续至94年,1973年仍有烈士牺牲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在许多人看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历史在此刻已算完结,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后来应朝鲜的邀请,志愿军的作战部队在朝鲜还待了5年,直到1958年才回国。到了1959年,志愿军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机构也都撤销了。


  这时候,志愿军的存在还在继续,直到1994年才正式结束。奇怪的是,甚至在1973年这个没有作战的年份,也出现了一位志愿军烈士,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一、停战后,志愿军为什么还留在朝鲜?


  1953年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彭德怀、朝鲜人民军的金日成,还有“联合国军”的克拉克在板门店签下了《朝鲜停战协定》。


  这个协定的全名是“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三方共同签署的,性质上是停战,而不是终结战争。


  所以说,不管是为了后续的谈判,还是为了防备南边的突然袭击,志愿军在朝鲜的驻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李承晚其实一直不想停战,要不是金城战役狠狠打击了他,估计协议还真没那么容易达成。要是那时候志愿军撤了,李承晚可能会有其他打算,结果半岛再度动荡,那我们这些年的付出就全成泡影了。


  志愿军留在朝鲜,威慑力真心不小。就算边境偶尔有点小冲突,基本上都能通过谈判搞定。


  二、五年间,志愿军在朝鲜的行动主要是展开战斗,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同时,他们还进行援助和训练,为当地的恢复与建设提供支持。


  战后朝鲜的情况真是一片狼藉,缺人、缺兵、缺劳动力、缺技术工种…几乎所有方面都不够。中国和志愿军及时给予了他们支持。


  据王平上将回忆,当时志愿军可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帮朝鲜修建了881座公共场所,还有4.5万多间民房,重新建和修复了4260座桥梁;堤坝修建了4096条,大小水渠也有2295条,真是做了不少好事儿。


  还有很多中国的教授和大学生也积极响应号召,前往朝鲜传授知识和技术。至于物资方面,那可真是数不胜数,连志愿军在那儿搭建营地用的木材,都是从国内运过去的呢。


  不仅是驱赶了入侵者,还全力支持战后重建。看看全球,唯有中国能做到这一点,这份用鲜血浇灌的友谊,真是宝贵啊!


  1957年11月,半岛局势逐渐平稳,朝鲜在中国军民的支持下,国力得以恢复。


  金将军认为自己已经具备抵御外敌入侵的能力,于是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聚集莫斯科的时刻,开始和中国领导人讨论志愿军撤军的问题。


  毛主席同意把志愿军撤回国内,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对西方施加压力,促使美国从朝鲜半岛撤军。没过多久,朝鲜发声明,希望中美两国都能撤军,我国立马响应,开始单方面撤出,希望美国能跟上。


  从1958年3月到10月,志愿军的最后五个军级单位分成三批撤离,所有物资也都交给了朝鲜方面。没想到的是,美国一直没做出回应,至今依旧驻扎在韩国。


  作战单位回国后,后勤、通讯等保障部队在1959年也开始陆续撤离,志愿军的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组织相继解散。不过,“志愿军”这个名号可没这么快就结束。


  部队撤离后,为啥还要保留志愿军这个番号呢?其实,主要是为了保持国家的军队传统和历史记忆。同时,这个番号也代表着当年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荣光与牺牲,具有深厚的情感和象征意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抹去的。


  根据《朝鲜停战协定》,在志愿军大部队回国后,仍然留下了100人的代表团在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里工作,专门负责监督和协商处理任何违反停战协定的情况。之后,这个代表团的人数逐渐减少到7人。


  到了60年代初期,中国国内发生了许多事情,实在顾不上国际事务,那7位代表也就回国了。从那以后,许久没再参与板门店的谈判了。


  可到了60年代末,半岛的局势突然紧张起来,甚至还发生了青瓦台袭击这样的刺杀事件,真是一不小心就可能引发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总理觉得长时间不参与一线事务对我国可不太有利,再说有啥动静还是提前知道比较好,于是决定重新派代表去板门店。


  这时候,志愿军代表的衣服有点变化,虽然左胸上还贴着志愿军的标签,但样式已经换成了国内的“一颗红星、两面红旗”。除了去掉了“八一”军徽,其余的看起来和国内的军装差不多。


  那个时候板门店的谈判真是有趣,大家都不想开战,又都觉得不能丢了面子,于是就变成了一些小细节上的争斗。


  就像今天你把凳子放得高了,或者多挂了一面旗帜,那我明天必须把你超越。双方都抱着这种心态,结果除了把所有物品都统一之外,啥实质内容都没能谈出来。


  后面就没啥好争的了,大家开始比耐力,干坐那儿瞪眼,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长的话甚至能超过十个小时。中间可不能走,否者会被认为是退场抗议,这可影响到国家的面子。


  这种斗争真是对身体素质的挑战啊。志愿军最后一位烈士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对抗中牺牲的,他的名字叫何渠若。


  何渠若可真是一位老八路,他在1939年从抗大毕业后,就一直扎根在人民军队里,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史。


  在最后一次谈判之前,何渠若已经去过朝鲜两趟。第一次是在1951年4月,那时他以16军教导团政委的身份参与战斗,不过因为身体状况不佳,经常咳血,没多久就被调回国治疗了。


  在1952年,他再次踏上朝鲜的土地,虽然身体依然没有恢复,但他并没有大肆宣扬。直到战争胜利、撤军到1958年,他都是坚持着在前线。


  1971年2月,何渠若当时担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被选为志愿军的首席谈判代表,再次踏上了朝鲜的土地。


  那时候,他身患肠粘连、胃病、小肠疝气、心脏病等多种病症,随身都带着药,照这样的身体状况,只要他一声说,中央肯定不会强求他。


  不过,何渠若却觉得这是组织对他的重视和信任,必须要完成任务,所以大家根本不晓得他的健康问题已经那么严重。


  当时大家谈判都有了经验,为了避免上厕所,从前一晚开始就不吃不喝,这对肠胃不好的何渠若来说,简直就是个巨大的打击。


  后来,工作人员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在日记里反复提到“心脏病又犯了”、“凌晨一时才睡,人真累”等话。可惜,他一直没向人表露这些。


  1972年冬天的一次例行谈判上,双方几句话说完就开始僵持不下,眼瞪眼地对峙着,谁也不想退场。偏偏这个时候,何渠的心脏病发作了,脸色苍白,呼吸也急促得厉害。


  为了不让国家丢脸,何渠还是咬紧牙关撑到谈判结束,才被送去急救。结果这一遭对他的身体影响极大,回国治疗可惜没啥效果,从那以后他的身体状况一直没好转。


  1973年9月,何渠因病去世,被安葬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成了最后一位志愿军烈士。


  此后的谈判还是时断时续地进行着,一些志愿军代表继续在朝鲜停战委员会忙活,直到1994年局势一稳定,最后一批志愿军才终于回国,从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荣耀的名字就成了历史。


  抗美援朝打了多久推荐文章4:向英雄致敬 | 一图了解抗美援朝历史

  抗美援朝打了多久推荐文章5:抗美援朝纪念日|整整72年了,我们永远铭记

  今天,又到10月25日


  这是一个值得


  每一个中国人铭记的日子


  今天,是抗美援朝纪念日


  72年前的今天——


  1950年10月25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赴朝后首战


  这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


  也是19万余名志愿军烈士


  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


  今天


  让我们一起缅怀197653名


  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最可爱的人”


  更愿英雄赞歌代代传唱


  那年今日


  他们没有暖和的冬装


  没有先进的武器


  临危受命奔赴战场


  而对手


  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那年今日


  他们用铮铮铁骨向霸权主义表明


  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


  那年今日


  他们告诉西方


  凭几门大炮


  就想指手划脚征服中国的年代


  一去不复返了


  那年今日


  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


  中国人绝不惧怕任何威胁


  什么威胁也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那年今日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


  为了下一代的无忧无虑


  为了世界和平


  前辈们义无反顾


  那年今日


  面对美帝国主义赤裸裸的侵略行径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出国作战


  虽然


  敌人是如此强大


  拥有先进坦克、战机、榴弹炮


  但为了身后的祖国


  他们义无反顾、勇猛冲锋


  虽然


  战争是如此惨烈


  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战斗


  但他们没有退缩


  人在阵地在


  虽然


  环境是如此恶劣


  严寒、饥饿


  但打不倒他们


  为了胜利他们舍生忘死


  两年零九个月


  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在异国他乡拿着简陋的武器


  吃着“一把炒面一把雪”


  迎着漫天倾泻的“炮弹雨”


  硬生生地把全副武装起来的


  不可一世的对手


  打到谈判桌前


  打回到三八线


  震惊了全世界


  我们不会忘记


  他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


  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


  纵横驰骋、浴血奋战


  他们在上甘岭


  阵地被敌人炮火削低两米的情况下


  仍在坚守,决不后退一步


  他们在敌人密集轰炸


  严密封锁下


  建成打不断、炸不烂的


  钢铁运输线


  他们搏击长空


  以“空中拼刺刀”的勇气


  创造出世界空战史的奇迹


  他们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英勇战斗,顽强拼搏


  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


  最终


  他们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


  让他们第一次


  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


  用热血铸就了正义的胜利、


  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


  这一伟大胜利


  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


  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


  重要里程碑


  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一战


  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


  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这一战


  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


  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


  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这一战


  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


  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这一战


  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


  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钢筋铁骨


  这一战


  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


  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今天,我们国家一片安宁


  人民安享幸福


  我们应该铭记


  没有前辈的砥砺前行浴血奋战


  哪有今日岁月静好国泰安宁


  我们应当铭记


  和平是争出来、拼出来的


  不是忍出来、等出来、熬出来的


  更不是靠别人的恩赐


  我们更应相信


  72年前


  中国很弱,敌人很强


  那时,对手都赢不了中国


  72年后


  中国早已不是当初的中国


  如果再有谁无端挑起战事


  我们必定战而胜之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东部战区 | 浪淘沙


  编辑 曾佳佳


  流程编辑 马晓双


  抗美援朝打了多久推荐搜索词:

  

  1.抗美援朝打了多久,哪年开始打的

  

  2.抗美援朝打了多久?

  

  3.抗美援朝打了多久的战役

  

本文标题:抗美援朝打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