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推荐文章1: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推荐文章2: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孟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3月2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
习近平指出,中孟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古老的丝绸之路把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建交以来,双方始终相互支持、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今年是中孟建交50周年和中孟人文交流年。中方愿同孟方一道努力,推动中孟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尤努斯说:“我愿向您转达孟加拉国人民及孟加拉国政府诚挚的问候。您刚刚的讲话体现了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孟加拉国人民高度重视中国,认为中国是一个可靠的伙伴和值得信赖的朋友,孟中两国友谊源远流长,感谢中国支持孟加拉国临时政府。”
监制丨申勇记者丨史伟 邢彬 杨紫童 潘毅摄像丨李铮 程铖 杨波 李增仁 陆泓宇 闫耀东录音丨程爱华翻译丨谢丽华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推荐文章3: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推荐文章4:国际著名犹太人6:基辛格,国际外交家,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曾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是一位犹太人,国际外交家,也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有关基辛格的人物传记故事,那可老精彩了。
20世纪上半叶,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全球陷入战争泥潭。战后,国际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对立的冷战局面,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大国之间的博弈和竞争激烈。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众多殖民地国家纷纷争取独立,世界政治版图面临着重大调整。
### 成长过程
基辛格1923年5月27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正统犹太家庭,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家庭主妇,他还有一个弟弟。青少年时代,他经历了针对犹太人的歧视和欺凌。1938年,为逃避纳粹德军迫害,15岁的基辛格随家人移居美国。他凭借自身才智取得奖学金入读哈佛大学,毕业后在哈佛担任教授,并成为国际关系中心的助理主任。
### 主要成就
-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7月,基辛格由巴基斯坦转道秘密访问中国,在两次访华过程中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为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做了铺垫,奠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 **促成越南战争停战**:1970年开始,基辛格为结束越战进行外交斡旋,与越共及北越代表举行秘密会谈。1973年1月,他与北越代表黎德寿签订旨在结束越战、恢复和平的《巴黎和平协定》,并因此在197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 **缓和美苏关系**:推进缓和美苏关系的政策,1972年美苏签署《第一阶段战略武器限制条约》,旨在阻止增强弹道导弹力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和紧张局势。
- **呼吁废除核武器**:2007年1月,基辛格与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前国务卿舒尔茨等人一道,在美国《华尔街日》发表联名文章,呼吁实现“无核世界”,并直接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建议,为防止核恐怖袭击,应以废除核武器为目标,对美国的核政策产生了影响。
### 人物形象
基辛格为人精明能干,灵活机智,擅长沟通。他才智过人,在学术和政治领域都展现出卓越的能力。在工作中,他对工作近乎狂热,即便百岁高龄仍保持着极高强度的工作,思维敏捷。
### 生活故事
基辛格结过两次婚,育有一子一女。1968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与当时的纽约州长洛克菲勒竞逐美国总统宝座时,基辛格是洛克菲勒的顾问,曾对尼克松极尽攻击之能事,但尼克松胜选后知人善任,招揽基辛格加入他的核心幕僚团队,基辛格接受邀请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自1969年任职至1975年。1977年卸任国务卿后,他成立了咨询公司,作为外交评论家继续活跃在政界。
### 社会评价
基辛格是二战后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外交战略家之一,是一个在人类智力世界和权力世界都达到鲜有高度的强者,声名显赫且历久不衰。然而,他或许也是当今世界政坛泰斗中评价最为复杂的人物。他为美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外交成就得到广泛认可,但也有人对他的一些外交策略和行为存在不同看法。在中国,他被亲切地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 后世影响
基辛格的外交理念和战略思想对美国乃至世界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所倡导的兼顾大国平衡的外交战略,为后来的外交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他长期扮演着分析世界局势的“直谏者”角色,即便卸任后,仍在外交政策方面向多位美国总统提供建议,其观点和见解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的经历和智慧也成为人们研究国际关系和外交历史的重要素材。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推荐文章5:“现在终于有住的地方了,感谢中国朋友”
原“现在终于有住的地方了,感谢中国朋友”在缅甸震后国际救援中,中方建成首个临时安置点
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4月2日发布消息称,截至目前,缅甸强震已导致2886人遇难,4639人受伤,373人失踪。震中曼德勒地区严重受损,灾后余震频繁。当地断水断电、通信瘫痪,加之近40摄氏度的酷热环境和蚊虫侵扰,给灾民生活带来很多困难。仰光至曼德勒高速公路受损严重,阻碍物资运输,令灾后救援更加艰巨。中方各界第一时间向缅甸灾区伸出援手,合力展开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中国红十字会首批援助缅甸物资2日经云南省临沧市孟定清水河口岸进入缅甸境内后运抵震中曼德勒市区。当日,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第二梯队先遣队9人抵达仰光,并在休整后赶往曼德勒震区,开展灾后赈济、供水和大众卫生、防疫消杀等工作。
2日下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当地力量,利用中国捐赠的救灾物资搭建灾民临时安置点(见图,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供图)。这是地震后国际救援中由中国社会组织捐助建成的首个临时安置点,后续将由缅方负责运营管理工作。“现在终于有住的地方了,感谢中国朋友。”一位缅甸灾民双手合十,感激地说道。
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驻缅甸办事处积极联系当地社会组织开展救援行动,与中缅经济合作发展促进会共同筹集物资,在中国一汽解放集团国际汽车有限公司帮助下将物资运送到内比都、曼德勒。缅甸教育部常务秘书长昂觉表示,感谢中方积极伸出援手,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缅甸人民的深厚情谊。
地震发生后,中国工商银行仰光分行和中国银行(香港)仰光分行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出台相关金融服务举措,开通绿色通道,为抗震救灾善款划转和赴缅救援团队做好金融后勤保障,同时强化境内外机构协作联动,全力为受灾中企生产经营提供金融支持。中信缅甸在内比都和曼德勒两地向受灾民众发放救灾帐篷、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为灾区送去温暖。
(:人民日)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推荐搜索词:
1.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名单
2.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都是些什么货色
3.中国人民的老朋友601人
本文标题: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