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太阳神鸟推荐文章1:从地底到太空,揭秘太阳神鸟的三次翱翔|我看金沙考古发掘20年①

  乘坐飞机来到天府国际机场,闪耀在机场外的太阳神鸟图案驮日飞翔,引无数游客打卡留念,古蜀文明的文化特质成为来到成都的第一印象;


  天府国际机场


  乘车穿梭在城市中轴线,天府立交桥上太阳神鸟图案背负红日,闪耀的金色光芒能让人立刻沉浸于这座城市的包容中;


  天府立交


  漫步在世界大运公园,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场馆上方,万块彩釉玻璃拼装出约27000平方米的太阳神鸟图案,仿佛旋转向上般,即将让全世界看到来自成都的金色力量。


  世界大运公园夜景


  太阳神鸟金饰出土于金沙遗址。


  2001年2月8日,一座沉睡了3000年的王国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金沙村一处施工现场横空出世。经勘探发掘,金沙遗址的分布范围约为5平方公里,存在大型祭祀活动区、建筑基址区、居址区、墓地等重要遗存,出土珍贵文物数万件。


  考古现场


  千载遗珍中,太阳神鸟金饰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


  在这件厚度仅0.02厘米的薄薄金箔上,承载着3000年的厚重文明与成都人对于太阳永恒的热爱。


  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四只展翅的神鸟围绕着太阳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地飞翔,寓意深远。自此,太阳神鸟开启了它的翱翔之路。


  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纪念LOGO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和成都城市形象标识,它不仅穿梭在祖国的上空,还被绣成蜀绣品,于2005年更是随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115小时32分后,回到了金沙遗址。


  尘封千年的古蜀文明,随太阳神鸟遨游于世。古蜀与现代的对话,科技与未来的接轨,随着太阳神鸟的不停飞翔,古蜀人的飞天梦,在今天终实现。


  唤醒|沉睡3000年的太阳神鸟


  在微博上搜索成都热门打卡地,年轻男女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拍摄的照片,仿若大片般令人神往。冷艳的乌木林、趣玩的鹿园、神秘的遗迹馆、沉浸的文物展览区……这座博物馆的存在,早已超越文物社教的功能,令游客如寻宝般充满探索欲。


  其中,和镇馆之宝太阳神鸟的相遇,成为每位游客必不可少的一环。


  2001年2月8日,刚刚过完大年,在成都西郊五公里处,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金沙村,因为一次施工,意外挖出大量珍贵文物。


  考古现场


  时任成都市考古队、金沙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现任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到现场,朱章义回忆那时的心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我们在去的路上和车上,并没有感觉这将会是一场重大的考古发现,当晚,大雾弥漫的时候,赶到了现场。看到那里的场景,我只能用三个字形容‘惊呆了’。”


  那时,地面上被挖掘机挖出了两条深深的沟渠,沟渠的周边堆放着大量泥土,在土堆上,在地底下,都堆满了白花花的象牙残渣。


  考古现场


  朱章义激动地不停来回走动观察,他发现不仅仅有象牙堆积,地下、泥土中还有很多玉璋、玉钩和玉璧的残片,“我那时非常激动,因为当年参加过三星堆两个祭祀坑的发掘,一看就知道这和三星堆有关系。”朱章义说,他首先想到的是确保文物的安全,随后对挖掘机挖出的泥土,进行清理,“在这个清理的过程中,可以称为‘捡’文物,数量非常的多。”他表示,当时有一台越野车不停地从工地到库房,来回运送文物。最后通过两个多月的清理,从泥土中清理出的文物就有1400多件。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


  “悬!”这是对太阳神鸟发掘过程最精确的形容。要知道,这件惊世的国宝级文物几乎差点就要失踪或是损坏。


  “因为最初施工时,曾使用挖掘机挖土,有部分文物还因此受到破坏。太阳神鸟金饰品连同泥土被挖掘机挖出来后,堆放在沟边风吹日晒几十天,都没有被人发现。”朱章义回忆道,等到水泥管埋好之后,工人们把堆在沟边上的土又填了回去,而太阳神鸟在回填的过程当中也仍然没有被发现。同时,回填的泥土并不平整,需要人工进行压平,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太阳神鸟依旧没有被发现。“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土堆回填需要隔几天夯实一次,每一层都是先人工踩,然后振动机振动压实。无法想象太阳神鸟在这种高压力下,还能毫发未损,怎能不让人拍案称奇!”


  时隔多年,当时负责金沙遗址所有回库文物整理工作(现任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的王方回想起发现太阳神鸟的时刻,依然忍不住后怕,“幸好它没有被挖土机损坏。”在承受了施工现场的多次挖掘、回填再经夯打的过程后,直到考古人员正式展开发掘工作,神隐多日的太阳神鸟才露出金光一角,被工作人员拾起。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


  考古学家们用竹片和油漆刷小心翼翼地剥落了泥块外层的松土,泥块包裹的金块终于全部清理出来,在阳光下显得尤其耀眼。只是它已被揉成一团,不能辨识器型。经过文物保护人员进一步的清理工作及药水浸泡后,随着镊子轻轻地展开金箔,它才终于露出了真面貌,闪耀世界。


  现如今,已经对太阳神鸟金饰熟悉到如同自己孩子般的王方,仍旧感叹,“我从事文博工作近40年,从来没见过这么精美的文物!”


  展翅|中华文化遗产标志


  但凡以任何形式见过太阳神鸟,一定会被它独特的造型所吸引。整体为圆形的金饰,用镂空的表现形式分内外两层,中间呈旋转的太阳,四周等距分布着十二道光芒,外面则是四只神鸟。“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表达了古蜀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古蜀生活概念图


  经测量,这枚金饰重20克,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仅0.02厘米,只有一张纸那么薄,相当于人的两三根头发丝。其含金量高达94.2%,是金沙遗址所有金器中含量最高的。


  精美绝伦的太阳神鸟金箔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它不仅是古代先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想象力的体现,更是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是古蜀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


  太阳神鸟


  那么,3000多年前,在没有现代工具加持的背景下,古蜀人是怎样完成这件绝美金饰的呢?


  经过对金饰残留痕迹的分析,专家们发现,它至少采用了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工艺。先用自然金热锻成圆形,然后经过反复的锤揲,使金箔的厚薄基本一致,再剪切去掉外表参差不齐的部分,使其成为一个较为标准的圆形。在圆形的金箔片表面画出整个图形,最后根据已画的纹样反复刻划切割形成镂空。


  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说,由于当时的切割工具不太锋利,工人必须反复刻划,凑近了看,还可以看到金箔上太阳的光芒、鸟的四周都留下了大量多次刻划的痕迹与细小的褶皱。


  考古现场


  “金沙遗址是天府文化之根,天府文化的一些精神内核,可以在金沙遗址找到源头。”王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金沙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有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本土文化的元素,以那时的文化交流中可以看出,金沙人开放包容的思想与如今天府文化中“开放包容”遥相呼应。同时,造型独特的太阳神鸟与“创新创造”的天府文化一脉相承,“所以,我认为它作为成都城市形象标识很有说服力。”


  不仅如此,2005年8月,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评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不过,太阳神鸟在评选之初,曾一度被淘汰。后来,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力荐下,太阳神鸟又被重新认定。


  单霁翔回忆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评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过程


  “当时评审的时候有1600多个方案,最初挑选出来的方案里面没有太阳神鸟,但初期的推荐方案我们又觉得不太满意,不太适合制成标志,在后期宣传的画、印或者放在其他地方不太合适。我们又才从被淘汰掉的方案中重新筛选来看。”单霁翔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起初,大家比较看好形象为一条鱼的文化遗产标志,但来过四川40余次,对太阳神鸟形象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厚重文化十分了解的单霁翔,极力推荐了太阳神鸟。


  他形容出土于2001年的太阳神鸟,是新世纪的曙光第一次照耀中华大地时所露出的光芒,是21世纪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同时,这也是来自三千年前先人的智慧,如此精美的图案,贵重的金属能够制作出来,是一个奇迹。此外,单霁翔还认为端庄、大气,同时又富有动感的太阳神鸟图案,有利于给人美感和记忆,“今天可能还没有看到第二个能取代它的。”


  翱翔|距离地球350公里的外太空


  太阳神鸟去过最远的地方,是距离地球约350公里的外太空。2005年,10月17日,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飞行115小时32分后,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蜀绣品回到了地球。宇航员从返回舱走出来时,手捧的就是蜀绣的太阳神鸟。


  等待了三千年,这个美丽的图案终于圆梦“飞天”。


  太阳神鸟蜀绣


  如今,蜀绣的太阳神鸟珍藏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而负责主要绣制的便是成都蜀绣博物馆馆长杨德全,“我记得那是一个秋天,我们三个绣工花了半个多月时间,轮流加班才绣制完成。”在蜀绣博物馆内,红星新闻记者看到了它的复制品,一比一蜀绣的太阳神鸟在灯光照射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散发出丝线的熠熠光芒,仿若太阳本身在发出动感的光亮。


  “在正式开始绣制前,我们试验了很多种针法,最终选择了车拧针。你仔细看,用这种方式绣出来的太阳神鸟图案,整个针线走向呈旋转状,且看不出针脚与断线,同时还能体现太阳本身的光泽。”随着杨德全的介绍,红星新闻记者也真切体会到这一特点,仅太阳12道光芒的呈现,就像是羽毛般顺滑且生动。


  杨德全与复制的太阳神鸟蜀绣


  再回望十多年来,太阳神鸟的文化内核与精神也早已烙印在杨德全内心,她的办公桌前就摆放了一副缩小版的太阳神鸟蜀绣,“古蜀文明太伟大了,这样的图案在今天看来依旧充满魅力。这一作品我送给过很多国内外的文化学者,他们直观感受到的不仅有蜀绣的精美,还有古蜀文明深厚的历史。”


  来自3000年前的太阳神鸟,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核与如今航空航天事业的“飞天梦”不谋而合,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朱章义说,“通过现代科技的运用,让古今的梦想变成现实,这是人类文明发展最伟大的地方。”他认为,如今的太阳神鸟早已自由飞翔,穿梭在成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停靠在祖国文化遗产的大地上,更前进在宇宙的无限可能里。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 曾琦


  编辑|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料有奖!)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推荐文章2:金沙太阳神鸟: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新华社成都8月3日电题:金沙太阳神鸟: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新华社记者童芳


  它来自三千年前的古蜀,从泥土中一波三折地被翻找出来,它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它就是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成都金沙遗址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太阳神鸟金饰就是从金沙遗址出土的“国宝重器”,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时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只有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才能欣赏到这件独一无二的国宝。它不过手掌大小,整体呈圆形,上面的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由四只首尾相连的飞鸟构成,朝逆时针方向飞行。被这四只飞鸟环绕着的,是12条弧形齿状芒饰,像是顺时针旋转着的太阳。两层图案均采用镂空的方式呈现,如同一幅技巧精妙的现代剪纸作品,令人联想起“金乌负日”的美丽传说。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介绍,对太阳和太阳鸟的崇拜是古蜀千百年传承的习俗,太阳神鸟是古蜀人早期部落的图腾,太阳神鸟金饰极有可能是古蜀王举行盛大祭祀典礼遗存下来的宝物。“神鸟绕日”表达了中华先民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2005年10月12日,太阳神鸟图案的蜀绣作品搭乘“神舟六号”遨游太空五天。


  太阳神鸟金饰为什么能从众多国宝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呢?朱章义介绍,太阳神鸟金饰造型精练,线条流畅,构图严谨,极富美感,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它有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太阳神鸟金饰的重量仅20克,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0.02厘米,含金量高达94.2%。这么一个小器物发现它真可谓一波三折。


  2001年2月8日下午,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成都金沙村施工,发现了成堆的象牙、玉片、青铜器,这就是金沙遗址的发现。考古队员很快来了,起初谁也不知道“太阳神鸟”就被裹在旁边的泥土里。金沙遗址发现以后,人们把那堆土回填到坑道里,再用机器把这一小块地面进行夯实打平。来回“折腾”中,“太阳神鸟”依然没有被发现。直到2月25日,一位工作人员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一个拳头大小的泥块一端,露出了一只金光闪闪的小角,这件稀世宝物才真正为人所知。(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推荐文章3:金沙太阳神鸟:一个有温度的城市符号

  新华社成都3月15日电 题:金沙太阳神鸟:一个有温度的城市符号


  新华社记者童芳


  历史文化遗产在哪里,博物馆、遗址公园、书本中?成都金沙遗址似乎提供了一种答案: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文明共生,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体育的火种在金沙遗址点燃


  2022年2月25日,将于今年6月在成都开幕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种交接欢迎仪式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这天也是博物馆“镇馆之宝”——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出土21周年纪念日。来自意大利都灵的大运火种抵达成都后在一个遗址公园首次亮相,溯源成都历史,与太阳神鸟相互致意,即将共同谱写生命与运动、和谐与团结的乐章。


  “太阳神鸟金饰虽然是三千年前的文物,但它反映出来的内涵与‘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现代体育精神一脉相承。”参与了火种传递环节的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说。


  太阳神鸟金饰内层图案是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动感十足,外层四只展翅的神鸟围绕着太阳循环往复地飞翔。这件文物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与中国古代的“金乌负日”传说不谋而合,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光明的热爱,也彰显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


  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筹备中,太阳神鸟元素频繁出现,化身为成都大运会会徽、核心场馆凤凰山体育公园的标志,展现天府之国的深厚文化底蕴。主场馆东安湖体育场上方,上万块彩釉玻璃拼装出的太阳神鸟,迎接大地的仰望和天空的俯瞰。


  2021年8月31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发布活动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首次亮相的大运会火炬“蓉火”,将太阳神鸟图案置于火炬顶部,迎来世界关注的目光。


  21世纪我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作为21世纪我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位于成都市二环路边上的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出土了太阳神鸟金饰、黄金面具、十节玉琮、象牙等珍贵文物,在解答三星堆去向之谜的同时,为成都找到了历史根源。


  2月25日,也就是金沙遗址发掘的第18天,考古工再次筛查时,一个小金团从十厘米见方的小泥块中露了出来,在阳光下特别耀眼。考古人员把“泥块”外层的土用竹片和刷子剥掉之后,发现里头是已经被揉成一团的金器。在文保工手中,“太阳神鸟”重获新生,舒展旋转。


  2005年8月,太阳神鸟金饰从两千多件文物中脱颖而出,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10月,它搭载“神六”飞船遨游太空。


  现在,太阳神鸟金饰的原件陈列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展厅内,以它为灵感设计的博物馆穹顶,每当天清气朗的日子,阳光就会在巨大的弧形墙面上投下太阳神鸟跳动的光影。在这光影下的博物馆展厅内,不仅陈列着金沙遗址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还迎接过来自埃及、意大利、墨西哥、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文物交流对话。


  虽然是“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太阳神鸟金饰的形象也曾以彩灯、图片或3D打印品的形式,相继走入墨西哥、摩洛哥、英国与美国等多个国家,让远方的国际观众,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文化遗产与城市文明共生


  太阳神鸟对于成都人有特殊的意义,它生长于成都、深埋于成都、发掘于成都,已经印刻进这座城市的记忆里,它不仅是“过去”,更是“现在”,存在于市民生活中。


  位于城市中心的天府广场是成都的心脏,广场中心有太阳神鸟的形象;作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交通中枢之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建成了太阳神鸟的形状;新晋网红地标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台,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城市之眼”,太阳神鸟就是它的眼。自2009年以来,因太阳神鸟而打造的“金沙太阳节”,成了市民春节期间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地铁、公交、立交桥,街边的灯杆、脚下的井盖……成都随处可见太阳神鸟的“身影”。


  在成都,大街上有市民用银杏叶拼成太阳神鸟景观,田野里有农民创意的太阳神鸟油菜花田……太阳神鸟不是一件冰冷的文物,而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符号。


  : 新华网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推荐文章4: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推荐文章5:成都金沙遗址 太阳神鸟在这里展翅飞翔

  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有一件国宝级文物,这就是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太阳神鸟金箔。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金箔的美好寓意和艺术美感,无不让参观者深深折服。


  太阳神鸟金箔出土于金沙遗址,这座除三星堆遗址之外古蜀文明的又一都邑性遗址,延续了古蜀文明的哪些辉煌?10月29日,记者走进金沙遗址进行探访。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在这里诞生


  尽管是工作日,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展厅内依然熙来攘往。在太阳神鸟金箔展柜前,参观者纷纷感叹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


  2001年,太阳神鸟金箔在成都金沙村被发掘出土。经过清理以后的太阳神鸟金箔为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采用透空的表现形式。里面是一个旋转的太阳,四周等距分布着12道芒纹;外面则是四只振翅翩飞的鸟。经测量,金箔重20克,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仅0.02厘米,其含金量高达94.2%。精美绝伦的金箔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极大的想象空间。


  “四只展翅飞翔的神鸟围绕着太阳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地飞翔,寓意深远,它不仅是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的体现,更是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是古蜀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介绍。


  太阳神鸟金箔出土几年以后,成功当选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当时,呼声很高的文物还包括红山文化的玉龙,河姆渡遗址陶器上的神鸟图案。相比之下,太阳神鸟金箔更有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且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


  十节玉琮是古代文化交流的生动见证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还有另一件镇馆之宝级别文物——十节玉琮。它带有典型的良渚文化烙印,却在被打造出来之后的1000多年,辗转来到遥远的金沙。玉琮从长江下游来到长江上游,同样证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古蜀人与外界交流之紧密,远远超出今人想象。


  王方介绍,玉琮最早在约5000年前流行于浙江、江苏等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中出现。在距今4300年左右,良渚文化消失了,但玉琮却在更多地方传播开来。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共有十节,高22.2厘米,从材料、工艺、造型、纹饰来看,和其他玉器不同,反而和良渚部分的玉器一样呈现青绿色且质地晶莹剔透,玉琮每个转角处还雕刻了人面形图案,全器共计40个,而良渚出土的文物中也曾发现相似图案。


  “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件十节玉琮不是金沙遗址的作品。”王方说,在良渚文化早期,玉琮较矮,并不分节,在晚期时候,玉琮才出现了分节,最高的可以达到40多节。“这件玉琮应该是良渚文化中距今4500年前后的作品,可能伴随着人群的迁徙、移动和定居,在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中,辗转来到成都平原。”


  中华文明从来都以开放之姿相互学习借鉴。这件十节玉琮跨越1000多年的时空从长江尾来到长江头,成为古代文化交流的生动见证。


  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


  作为三星堆遗址之外古蜀文明的又一都邑性遗址,金沙遗址自2001年被发现以来,一边加大研究阐释,一边坚持遗址与城市共生、传统与未来共融,探索出一条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结合的创新之路。


  2022年,《金沙遗址——祭祀区发掘告》出版。告以丰富翔实的材料,证实了金沙遗址拥有延续1000年的祭祀文化,为研究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的关系以及古蜀文明发展范式和动力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值得一提的是,该告首次建立了祭祀区完整的年代框架和分期体系,距今3500年前,金沙遗址开始祭祀的认识,将成都的建城史提前了上千年。


  作为一座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而兴建的考古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在研究阐释之外,还一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拓宽文物活化路径。


  一方面,博物馆里,AR、VR等高科技的运用,让观众可以穿越考古发掘现场,身临其境体验古蜀国。另一方面,通过多元跨界合作,“金沙太阳节”“夜游金沙”等活动,已成为成都知名文化品牌。


  博物馆外,从城市地标建筑装饰再到时尚潮玩游戏,承载古蜀先民极致浪漫和无尽想象的太阳神鸟无处不在。今年3月,金沙遗址博物馆携手竞技类手游《王者荣耀》发布联名皮肤“海月-金乌负日”,推出文物拟人短剧、CG动画等产品,让文化遗产在现代技术的助力下不断焕新。正是因为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的不断创新,“金沙遗址保护展示创新实践”项目获评了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


  如今,金沙遗址博物馆正携手三星堆博物馆积极走向海外。除在意大利、埃及、希腊等地举办古蜀文物精品展、数字文物展等展览以外,还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地的10余家知名博物馆与学术机构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以古代文明研究、交流展览、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开展长期深入的合作,不断擦亮古蜀文明的名片。


  镇馆之宝


  太阳神鸟金箔


  太阳神鸟金箔,中国文化遗产标志,2001年出土于成都市金沙村,现藏于金沙遗址博物馆。其外形为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采用透空的表现形式。里面是一个旋转的太阳,四周等距分布着12道芒纹,外面是四只振翅翩飞的鸟。经测量,该金箔重20克,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仅0.02厘米,含金量高达94.2%。(四川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推荐搜索词:

  

  1.金沙遗址太阳神鸟寓意

  

  2.金沙遗址太阳神鸟图片

  

  3.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饰

  

本文标题:金沙遗址太阳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