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布达拉宫图片推荐文章2:地理中国:布达拉宫

  中国网5月19日讯 “在阳光闪耀的雪域高原上,在西藏的神奇土地上,有一座接近天空的殿堂,它是藏汉人民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缔造出的‘一座信仰的丰碑’—它的名字叫布达拉宫。”


  布达拉在藏语里意思为“普陀罗”,翻译成汉语就是菩萨居住的地方,就是圣地的意思。


  布达拉宫坐落于拉萨西北方向的红山上,总建筑面积138025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2000余间,主体建筑高达115.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堡式建筑群,整个建筑群自下而上分为雪城、白宫和红宫,他们暗合了佛经中关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学说,雪城是指山前的方城这里是世俗的场所,白宫是举行政教活动的地方,红宫则是由各类佛殿组成,布达拉宫的墙体色彩,同样蕴含独特的寓意,白色代表慈悲,红色象征智慧,金色则预示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布达拉宫不仅仅是西藏的政教中心,更是信徒心中神圣的场所。历经千百年沧海桑田,虔诚的信仰从未中断。这里是信仰之城,朝拜的时间多是在上午八点到下午一点半之间,那天,前往布达拉宫时,高原的阳光如佛光普照,虔诚的信徒们在布达拉宫脚下朝拜转经,他们三五成群或一人手持转经筒和念珠,微屈的身子,踏实的脚步,偶有眼光的接触,那是一种笃定的眼神,一步步汇聚成一股强大的信仰力量,它无形却如磐石,托起布达拉宫高高矗立在阳光下,在红山之巅,令人肃然起敬。


  布达拉宫的建筑布达拉宫建筑历经1300年,几经修葺建设,但整体布局和谐统一,导游多吉说从建到现在,整个建筑群中除了通电和装上了摄像头,现代设施基本没有,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都是古老而科学的,多吉导游指着红宫中的地面让我们猜测这是什么做的,所有人都以为是大理石,光滑坚硬的表面如大理石,而实际是一种叫做阿嘎土的土壤,经过参与修建的男女工人可以称得上“千锤百炼”的夯筑得以如此,由此还产生了藏族著名的一个歌舞形式:阿尔谢(音)。土坯需要反复不停的捶打,为了令这种无聊的反复变得有趣,藏族同胞们在劳作时通过男女问答的形式进行一些有趣的问答式歌唱,节奏感便是一次次的夯筑,后面便形成了一种舞蹈。


  布达拉宫选址红山,依山而建,层叠的建筑气势雄伟,基础色为白,配以黄、红、以及黑色,无处不透着藏族古建筑典型特征。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皆采用佛教法器式八宝图案,具有浓郁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房梁上以彩色图案及雕饰装饰,华丽异常。内部结构复杂,令空间布局曲折莫测,充满神秘色彩。


  布达拉宫的宝藏达拉宫位列世界级文化遗产,其宫内珍藏着万千价值连城的文物珍宝。有人说,布达拉宫是一座用金子堆起来的宫殿,用多吉导游的话叫做:“在布达拉宫里最不值钱的就是黄金”,且因年代久远、牵涉到众多西藏当时数一数二的重量级人物、以及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它的价值早已超出了金钱衡论的范围,布达拉宫是无价的,布达拉宫里的文物也是无价的。


  在布达拉宫里收藏着佛像、壁画、唐卡、灵塔、佛教器物等文物珍宝约有几十万件,据说光清点一下,都得花上好几年。


  布达拉宫红宫内有八座用纯金包裹的灵塔,不仅外壁遍镶宝石,塔内也收藏着众多珍宝,这些灵塔以五世活佛灵塔最为宏大。 五世活佛的灵塔,是用黄金最多的灵塔,高14米多,用黄金3700多公斤,镶嵌绿宝石、绿松耳石、珊瑚、猫眼石、祖母绿、海螺、鱼骨、琉璃、钻石等珠宝约20000颗,整座灵塔金光闪闪,镶嵌的珠宝如繁星闪耀,灵塔内放有释迦牟尼的一节大指骨等重要珍贵佛教遗物,藏族同胞称这座灵塔为赞木林耶夏,意思是灵塔的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此灵塔名字也译作“世界第一庄严”,它是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


  布达拉宫内的壁画约2500平米,这些壁画都是用黄金、白银、宝石等天然珍贵矿物质原料绘制而成,不仅是装饰作用,同时也是一种记录历史的重要方式,很多壁画均以叙事的画面记录着历史中重要的时刻。坐落在红宫六层的黎玛拉康——合金佛像殿,则被人们称为无价之宝。殿内藏有3700多尊佛像、佛塔。据多吉导游介绍,3700多尊佛像、佛塔全部用一种罕见的合金炼制而成,合金包含了7种稀有金属,为世间绝无仅有。作品多出自印度、尼泊尔,也有西藏本土炼制,堪称佛像和佛塔的精品荟萃。多吉导游打比方说一座佛像或佛塔的价值是一个人一辈子都花不完。他还提到,一个四川的喇嘛捐的合金佛塔价值就上千亿。


  布达拉宫的价值早已超出了以金钱来衡量的范围,它早已不是单纯的宫殿,而是一种信仰的化身、精神的象征。


  小贴士:一、参观布达拉宫需要遵循所有藏传佛教的禁忌: 1、不能戴帽子 2、不能戴墨镜 3、不能拍照(宫殿外可以拍一些“外景”) 4、不能踩踏门槛、 5、不能高声喧哗等等 6、所有游客都需在1小时内完成参观,因此在宫殿内任何地方都不允许停留,参观结束后从布达拉宫西门出来,经后山下山坡到可以走到布达拉宫正门来。二、购票:布达拉宫实行预售与限售结合的卖票制,每天参观人数限制2300人(散客票约700张),每天下午5时后预售次日以后门票,每人限买4张,必须提前一天排队领取购票凭证,而且必须提供身份证号码,根据排队的先后,购票证上标明次日的参观时间,在布达拉宫的正大门持身份证购买门票进入。


  (图文/尤紫璇)


  西藏布达拉宫图片推荐文章3:

  西藏布达拉宫图片推荐文章4:春游拉萨布达拉宫

  中新社拉萨3月19日电 题:春游拉萨布达拉宫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雪城,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有不少拉萨居民搬到这里来住。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实施保护,这里的居民就搬到了现在布达拉宫后面的雪新村。”3月18日,中新社记者到访布达拉宫时,藏族导游格桑桑旦为大家讲解道。


  3月中旬,海拔3600多米的古城拉萨桃李初绽,布达拉宫周边苍劲的古柳已是一片绿意。


  3月18日,游客在拉萨布达拉宫脚下雪城附近参观、游览。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3月16日起,布达拉宫门票执行淡季价格,其中参观点位更多的一号线路票价100元(人民币,下同),参观点位精简的二号线是50元,需提前在网上官方渠道预定。


  36岁的格桑桑旦是拉萨墨竹工卡县人,西藏大学旅游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导游工作,至今已经十多年了。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当时大规模的建筑主要集中在现在的雪城区域,吐蕃最后一位赞普朗达玛‘灭佛’后,最初的建筑基本被毁。”他介绍,现在的布达拉宫是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在清朝中央政府的扶持下重建,并经历几代达赖喇嘛扩建,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正式的参观从布达拉宫珍宝馆开始,在一楼入口两侧,分别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以及五世达赖喇嘛到北京觐见顺治皇帝的浮雕。在珍宝馆二楼,展示的是清代皇帝赐予的匾额复制品(原匾额悬挂在各殿),分别有乾隆皇帝亲书的“涌莲初地”,以及同治帝书写的“振锡绥疆”“福田妙果”等匾额。


  3月18日,游客在布达拉宫珍宝馆参观五世达赖喇嘛到北京觐见顺治皇帝的浮雕。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河谷的红山上。从珍宝馆出来后,游客便开始拾级而上。高原登高不比平原地区,游客们气喘吁吁。在东日光殿,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拉萨河对面的宝瓶山、南山等山顶还有薄薄的积雪,游客以及朝佛信众熙熙攘攘,僧人盘腿坐在藏式卡垫上,自顾自地翻读着藏文经书。


  来自日喀则岗巴县的朝佛信众达瓦多布杰说,自己是今年藏历新年后第一次来拉萨朝佛,“我们是开车来的,昨天先去了大昭寺朝佛、转经,今天就来布达拉宫了”。


  格桑桑旦介绍,春天朝佛信众开始少了,冬天农闲牧闲的时候才是朝佛高峰。


  3月18日,参观游客和朝佛信众等拾级而上,登高前往布达拉宫。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布达拉宫顶上各殿犹如迷宫,灯光昏暗,需要时时注意脚下。导游介绍说:“布达拉宫白宫、红宫是有很多窗户的,但大部分窗户是关闭状态,主要担心过强的光照会破坏殿里文物。”


  “布达拉宫的雄伟还有文物的丰富程度,让我非常震撼。”来自广西的游客汤园说,这是她首个西藏之旅,接下来一周左右,自己还计划去羊湖(羊卓雍错)、纳木错,前往林芝看桃花。


  参观流程持续两个多小时,从布达拉宫北面下山时,格桑桑旦介绍,自己非常热爱这份工作,依靠在拉萨为游客讲解,每年大概能获得6万至9万元收入。


  工作十多年,格桑桑旦已在拉萨安家,他说:“导游是让游客了解西藏的一扇窗口,除了蓝天白云、‘神山圣湖’,我们希望游客更了解西藏,了解这里的文化。”(完)


  西藏布达拉宫图片推荐文章5:壮美布达拉宫

  ↑ 这是1月18日拍摄的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至今西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古建筑群。因其独特的建筑、数量众多的宫藏文物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 这是1月18日拍摄的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 这是1月18日拍摄的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 1月18日,游人在拉萨市药王山观景台上拍照留影。


  ↑ 这是1月18日拍摄的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 这是1月18日拍摄的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 这是1月18日拍摄的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 新华社


  西藏布达拉宫图片推荐搜索词:

  

  1.西藏布达拉宫图片大全高清图片

  

  2.西藏布达拉宫图片 美景

  

  3.西藏布达拉宫图片简笔画

  

本文标题:西藏布达拉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