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推荐文章1:中国古典名著百部总目

  1、《诗经》、《楚辞》


  2、《论语》、《孟子》


  3、《尚书》、《老子》、《庄子》、《大学》、《中庸》


  4、《春秋左传》(上)、(下)


  5、《吕氏春秋》


  6、《六韬》、《三略》、《鬼谷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7、《经世奇谋》


  8、《周易》、《黄帝宅经》、《冰鉴》、《摄养枕中书》


  9、《黄帝内经》(上)、(下)


  10、《战国策》


  11、《史记》


  12、《山海经》


  13、《说文解字》(上)、(下)


  14、《渊海子平》


  15、《诗品》、《花间集》、《人间词话》


  16、《帝鉴图说》、《臣轨》、《三事忠告》、《资政要览》


  17、《唐宋八大字文钞》


  18、《资治通鉴》


  19、《容斋随笔》(上)、(下)


  20、《呻吟语》、《增广贤文》


  21、《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2、《焚书》


  23、《阅微草堂笔记》(上)、(下)


  24、《古文观止》


  25、《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26、《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27、《三国演义》(上)、(下)


  28、《西游记》(上)、(下)


  29、《水浒传》(上)、(下)


  30、《封神演义》(上)、(下)


  31、《东周列国志》(上)、(下)


  32、《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33、《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34、《聊斋志异》


  35、《红楼梦》(上)、(下)


  36、《儒林外史》


  37、《官场现形记》(上)、(下)


  38、《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下)


  39、《孽海花》、《老残游记》


  40、《包公图判百家公案》、《狄公案》、《于公案》


  41、《荡寇志》(上)、(下)、《说唐》


  42、《梼杌闲评》、《三侠五义》


  43、《五鼠闹东京》


  44、《七剑十三侠》


  45、《型世言》


  46、《情史》(上)、(下)、《剪灯余话》


  47、《乾隆游江南》


  48、《儿女英雄传》(上)、(下)


  49、《五美缘》、《好逑传》


  50、《玉娇梨》、《林兰香》


  51、《禅真逸史》


  52、《花月痕》、《蝴蝶缘》、《绣球缘》


  53、《锦香亭》、《雪月梅》


  54、《十二楼》、《金石缘》、《双合欢》


  55、《剪灯新话》、《子不语》


  56、《绿野仙踪》(上)、(下)


  57、《活着》余华著


  58、《白鹿原》陈忠实著


  59、《围城》钱钟书著


  60、《长恨歌》王安忆著


  61、《尘埃落定》阿成著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推荐文章2:古典小说原来有“七大名著”,有3部被砍掉,这是为何?

  文·段宏刚


  中国古典小说是文人对传奇故事、评书话本、戏剧剧本经过加工、润色后而形成。明清时期,“市井文化”进一步繁荣,由此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巅峰。


  此时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小说,比如,妇孺皆知的“四大名著”,分别是明初施耐庵创作的100万字的章回体小说《水浒传》、明初罗贯中创作的64万字的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明朝中期吴承恩创作的87万字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清朝康乾时期曹雪芹创作的100万字的章回体人情小说《红楼梦》。


  这四部小说在中国文学史小说领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曾被国内外拍摄成多个版本的影视剧,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研究它们的学会。比如,研究《红楼梦》的专家称作“红学”专家,一部《红楼梦》养活了许多学者。


  除了“四大名著”之外,明朝隆庆到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的70万字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明朝万历年间兰陵笑笑生创作的100万字的章回体世情小说《金瓶梅》,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3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三言”,明末清初周西生创作的80万字的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清朝初期蒲松龄创作的70万字的狐仙小说集《聊斋志异》,清朝康乾时期吴敬梓创作的36万字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都是中国文学史里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们跟“四大名著”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冯梦龙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在文学界提出了“四大奇书”的说法,他把《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部长篇小说列为“四大奇书”,他的依据是:


  《金瓶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也是世情小说的代表。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用白话文写作的长篇小说,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


  冯梦龙“四大奇书”的观点提出后,在文学界影响很大,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尤其在几十年后,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李渔肯定了冯梦龙的观点,从此,“四大奇书”的说法约定俗成,被后世延续下来。


  现代人常说“四大名著”,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对冯梦龙“四大奇书”的现代称谓,只不过把《金瓶梅》替换成了《红楼梦》。


  《金瓶梅》之所以被替换,源于此书里边对物欲横流的腐化生活描述得过多,跟性有关的章节也很多,不符合主流的审美取向,从清朝顺治年间开始,此书被列为禁书,到现在,文学界对它的评价也是以偏概全,忽略了它真实的文学价值。


  因此,当《红楼梦》问世之后,它被取代了。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部长篇放到一起出版,其他出版社跟风效仿,再加上众多著名评论家的介绍和点评,“四大名著”的说法被固定下来。


  实际上,在“四大名著”的说法产生之前,文学圈一直有“七大名著”的观点。是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的基础上,再加上《金瓶梅》、《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部而构成。后三部的文学价值不亚于人们常说的“四大名著”。


  那么,明明是“七大名著”,它们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不同的类型和风格,却被砍掉3部只剩下4部,这是为什么呢?


  前边已经说过,《金瓶梅》被砍掉主要是源于它的内容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被去掉,也跟它们的价值取向有很大关系。


  《聊斋志异》是蒲松林耗费40多年心血完成的巨著,他从22岁开始写作,期间断断续续一直写到60多岁,里边总共收录了他创作的近500篇文言文短篇小说,多一半是鬼怪狐仙故事,每个故事都凝注了强烈的批判精神,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礼教文化的腐朽,抨击了科举制度的腐败。


  蒲松龄从19岁考中秀才,之后一直考到65岁,每次都名落孙山,秀才身份再也没有改变过。


  逐渐看清科举制度的腐败后,在65岁那一年,蒲松龄放弃科举考试,安心修改和润色自己的小说,读者才有幸看到了《聊斋志异》。


  每创作一篇小说,蒲松龄都会把自己的喜怒和爱憎融入到文字和故事里,可以说,《聊斋志异》是一部暗讽朝廷,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的书,对现实讽刺得很辛辣,当权者当然不允许这样的书在民间流传。


  另一个原因是,《聊斋志异》毕竟是用文言文写成,读起来有些晦涩,古文造诣不高的读者很难读懂它。


  鉴于这两个原因,《聊斋志异》被踢出了“四大名著”之外。


  《儒林外史》被排除“四大名著”的原因跟《聊斋志异》很相似,成书时间比《聊斋志异》晚30多年,基本上算同一个时代的作品。只不过,《儒林外史》不像《聊斋志异》那样拐弯抹角、含沙射影,而是直接进行讽刺和抨击。


  读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里的一个片段。范进出身寒门却迷恋功名和官场,连续考试20多次,直到54岁,他才考中秀才,但他仍不满足,还想考中举人。


  考举人时,家里甚至揭不开锅,他衣不遮体,也阻碍不了他参加科举考试的热情。为了完成心愿,他四处借钱去赶考。后来,他终于考中举人,然而,这个巨大的喜讯让他过于激动,竟然发疯了。


  《范进中举》的故事说明,科举考试对读书人的摧残和荼毒如同杀人不见血的刀,让读书人孤注一掷,把青春乃至生命都搭了进去,到头来未必能得到好。


  《儒林外史》由于对封建制度的腐败、虚伪和丑恶抨击得过于直接和深刻,让当权者把这部书看作是肉中刺,尤其在“儒家思想”盛行的社会,这部书不利于人们的价值观取向,所以被踢出了“四大名著”之列。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推荐文章3: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

  :苗怀明


  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小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特殊存在。它是文学作品,以栩栩如生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精密严整的结构、惟妙惟肖的语言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一代又一代读者提供审美享受,丰富着他们的生活,滋润着他们的心灵; 同时,它又是文化典籍,在构建文化传统、铸造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深远,特别是像《世说新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之作,承载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因此,可以将中国古典小说作为透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绝佳窗口。


  《观世相:古典小说里的浮生与世情》 苗怀明 主编 后浪·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4年11月版


  中国古典小说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文学化反映,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江湖恶斗,无论是降妖除魔还是家族兴衰,都通过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直观地呈现出来, 有着极为丰富的认识价值。中国古代的史书特别是正史往往采用宏大叙事,记载的大多是帝王将相主导的军国大事、政治外交,至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则不屑记载。事实上,日常生活与军国大事同样重要,细节展示与宏大叙事同样精彩,要了解中国古代市井细民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乃至喜怒哀乐,必须从小说作品中去寻找材料。在以书写日常生活为特色的微观史学层面,小说比历史典籍更有史料价值,也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小说也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例,其影响早已超出文学欣赏的层面,明代中期之后逐渐成为军事教科书,它们参与并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在商业经营、人才管理等方面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特别是那些经典名著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节庆民俗、语言表达,这种影响和改变是全方位的,也是非常深入的。毫不夸张地说,认识传统中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离不开中国古典小说。


  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描述中国古典小说特别是那些经典名著的影响一点都不为过,经过千百年的陶冶浸润,中国古典小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直到今天仍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特别是那些传世经典比如四大名著,尽管所写为农业时代的生活场景,但它们在数字化的时代里并没有过时,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滋润和启迪。


  对在无休止的内卷中焦头烂额、身心俱疲的现代人来说, 阅读古典小说可以获得其他样式文学作品无法替代的愉悦和收获。这里有丰富的人性探索、有深刻的社会洞察、有睿智的人生分享,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寻曾经模糊的文化记忆,也可以为自己难以释怀的文化乡愁找到归宿。中国古典小说中那些永恒的话题,比如英雄、勇气、规则、自由、生命、爱情、名利、女性、正义、青春等等,这也是当下每个读者都要面对的人生关键词。这些古典小说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不同侧面,发出了直面灵魂的拷问,也提供了极具启示性的思考。


  在《三国演义》中,拯救苍生的英雄情怀中夹杂着利己主义;在《水浒传》中,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背后是凄凉落寞的末路悲歌;在《西游记》中, 上天入地的自由沉重且代价巨大;在《红楼梦》中,凄美的青春挽歌掩饰不住家族使命的庄严复调。那些出没于俗世边缘的侠客,在唐传奇和公案小说中,坚守内心的正义和归依体制的诱惑让他们的内心不断纠结;在《世说新语》中,最黑暗的时代开出了最明艳的生命之花;当《封神演义》上演神界与人间的权力大战时,《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却讲述着读书人在那个时代里最严肃的无厘头闹剧。


  本书从中国古典小说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着眼,选择十一部古典小说进行精心解读,或一部经典名著,或一类小说作品,揭示这些作品背后的丰富内涵,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本书皆为在学界崭露头角、卓有建树的中青年学人,他们选取自己素有研究的作品,深入探讨,是一次有趣的尝试。(苗怀明)


  : 深圳特区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推荐文章4: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推荐文章5:中国古典文学十大名著 中国十大名著盘点 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中国名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你读过哪些名著?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又有哪些了解呢?


  中国古典文学十大名著


  1、《红楼梦》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2、《三国演义》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3、《水浒传》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4、《西游记》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署名,鲁迅、胡适等人从《天启淮安府志》所载断定淮安府人吴承恩即是章回小说《西游记》 。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言。


  5、《论语》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6、《孙子兵法》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前,被誉为“兵学圣典”。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7、《聊斋志异》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理想的爱情。


  8、《官场现形记》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文学家李伯元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最早在陈所发行的《世界繁华》上连载,共五编60回,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在刊上连载并取得社会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下至佐杂小吏等,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鲁迅将《官场现形记》与其他三部小说并称之为谴责小说,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1998年,香港《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文学作品,《官场现形记》排列前10名。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评选20世纪100部优秀小说,《官场现形记》被列为排行榜第一名。


  9、《阅微草堂笔记》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集各种狐鬼神仙、因果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谈,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崇文书局有限公司2018年7月出版的《阅微草堂笔记》入选2019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第二批。


  10、《三国志》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书》相互混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推荐搜索词:

  

  1.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00部

  

  2.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本文标题:中国古典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