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一大城市
内蒙古第一大城市推荐文章1:没想到吧?最有东北味的城市,不在黑吉但“通”辽!
如今内蒙古最出圈的城市,毫无疑问是被整活出一个宇宙的通辽,这座面积59535平方千米,人口285.31万的城市,在介绍世界各国的网络视频里,变成了领土和人口的“计量单位”,梗背后是凭借东北味儿幽默解说迅速走红的UP主小约翰可汗,和赋予他特质的家乡——比东北更东北的通辽。
通辽霍林河大街:鸟瞰西城全景图。
摄影/牙医韩东
相比于视频里的幽默通辽宇宙,真实通辽的宝藏特质也毫不逊色。这里有森林、煤矿和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有冬季与辽宁北部无异的寒冷与干燥;有无数闯关东移民的后代;也有杀猪菜、锅包肉以及吃早饭都恨不得来两盅的惊人酒量。
通辽也是东北地区最特别的地级市。
在通辽广袤的草原与沙地之上,近半数人口由蒙古族构成,是中国蒙古族比例最高的地级市。全世界每五个蒙古族,就有一个来自通辽。清宫剧中孝庄皇后心心念念的科尔沁草原便是这里。这里是蒙古族艺术形式潮尔与乌力格尔的故乡,也是中国蒙餐之都。
“协和飞机”所在位置。
制图/孙璐
位于内蒙古与东三省之间过渡地带,赋予了通辽带有几分魔幻色彩的复杂性。连她独特的轮廓,都被小约翰可汗深情誉为“协和飞机”。通辽,这个名字就是这里最好的注释。
嵌入内蒙古内部的东北城市
提到内蒙古,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内蒙古高原。其实内蒙古东部区已经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的过渡带。随着地势逐渐下降,内蒙古高原逐渐靠近海洋,来自太平洋的季风送来更多水汽,形成神似东三省的气候,让这里变得更加宜农宜牧。
作为冬牧场的沙地与农田仅有一线之隔。
图/视觉中国
宜牧的代表是大部分辖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宜农的代表便是大部分辖区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通辽。
从北向南,通辽浓缩了大兴安岭并不高耸却分外庄严的余脉,与锡林郭勒相接的辉特扎哈诺尔草原,神似东北平原的西辽河平原,沙地边缘胡杨般坚韧的怪柳,生机勃勃的科尔沁沙地与如同“沙漠绿洲”的大青沟。
科尔沁沙地并不是沙漠,
而像是更干燥的草原。
摄影/邱会宁
通辽是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海拔最低的地级市,制高点吞特尔山也仅有1444.2米,7成以上的土地位于西辽河平原,海拔只有200米左右。西辽河平原与辽宁最核心的土地辽河平原一衣带水。河流有支流干流之分,河流冲积出来的平原却没有明显的地理分界线。换句话说,通辽是地形条件最像东三省的内蒙古城市。
西辽河不但是灌溉水源,顺流而下也是进入东三省的天然的交通路线。通辽连通东北的交通优势延续至今。网友调侃道“罗马正统在通辽”,实际上的通辽,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通辽汇集六条铁路,连接东北、华北与西北,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北方少数民族的母亲河——西辽河,穿通辽而过。
摄影/牙医韩东
潜伏在内蒙古的东北人
交通通达不仅仅意味着商品交换,更意味人口与文化的交流。
蒙古族兴起后,箭法精湛的科尔沁部逐渐从呼伦贝尔草原迁移至此。正因为这里远离明代中后期以来的蒙古族政治中心呼和浩特,而靠近满、汉聚居的辽宁,科尔沁部不但最早与满族联合,还与满清宗室世代联姻,在文化上受满族与汉族文化的更多影响。
可汗山便位于通辽北部。
图/视觉中国
从在清初政权脆弱时,在幕后维持了朝政稳定的孝庄皇后,到清末见证清朝衰亡,死于捻军之手的名将僧格林沁。出自通辽的科尔沁蒙古人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自然也被历史进程裹挟,深入参与到民族融合的潮流中。
马是数百年来蒙古族克服地理障碍的伙伴。
摄影/宝音
而清末,清政府逐渐放松了农民前往开垦关外荒地的禁令,让闯关东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事件。从赤峰、通辽到兴安盟、呼伦贝尔的内蒙古东部区与东三省一同接纳了关内移民,共同形成了内蒙古的东北味。
东三省并不都讲东北话,而讲东北话的地方不止东三省。
制图/孙璐
通辽恰恰是移民跨过山海关之后,遇到的第一片遍布未开垦土地的地方(辽河平原位于柳条边以内,开发程度较高),离开这里才会到达吉林、黑龙江。而当地的蒙古王公为了赚取地租,也主动招揽闯关东的汉族农民,将草甸、草原、林地开发为农田。当地的部分蒙古族也学习农业知识,转向定居,从牧民变成了农民。
为什么通辽一股“东北味儿”?因为通辽与东三省有相似的气候、物产,闯关东塑造了共同的祖先记忆与生活方式。包含了通辽等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东北,才是完整的东北。
通辽本就在东北
“东北粮仓”、“资源大城”、“自然水塔”,除了地理区位,通辽也拥有着东北的一切自然禀赋。经过闯关东移民一代代的耕耘,通辽不仅仅是一望无际的牧区,更是与东三省一样的中国粮仓!通辽每年收获超过160亿斤粮食,比浙江省的粮食年产量还要高。种植着一望无际黄玉米,点缀着大豆、高粱、水稻田的通辽与东北共享一种乡土情结。
青龙山上的梯田。
摄影/李鹏飞
通辽有类似于大庆、扶余等东北城市的地质构造,地下埋藏着煤炭、石油、稀土、麦饭石等矿产资源,其中霍林河煤矿是中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矿产资源带动了炼化、发电、金属等重工业的发展,为了运输这些原材料,通辽的城市类似东北城市那样沿铁路、公路分布,随着运力而持续发展。
霍林河煤矿区。
摄影/崔柳,图/图虫·创意
相较于东北三大平原,西辽河平原毕竟更靠近内陆,降水也更少。受到气候变化与过度开垦等原因的多重影响,通辽境内的科尔沁草原已经退化为科尔沁沙地,一度成为北京风沙的沙源之一。不过,在端稳饭碗的同时,通辽近年来也开始恢复森林、草原、沙地、湿地的生态,构筑华北与东北的生态屏障,组成东北水乡的上游。
通辽的东北味儿,为啥越来越浓?
地理上的联系最终转化为交通的通达与否,从通辽坐火车去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要经历漫长的18小时,去辽宁省省会沈阳通高铁只需要1.5个小时,也就是铁锅炖从点菜到炖好的时间。
由于通辽离东北太近,离呼和浩特太远,这里自然而然与东北产生了更多人口流动、贸易往来,带来更多经济与文化上的联系,最终生成文化认同的羁绊。换句话说,通辽的东北味儿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便利的交通带来城市繁荣,
城市繁荣又促进了交通的便利程度。
摄影/牙医韩东
随着时间推移,通辽的东北味儿还在变得越来越重,甚至连原本用酱油和大蒜调味的蒙东风格锅包肉,都逐渐被哈尔滨式浇白醋汁的锅包肉所取代。
在通辽,聚成一堆的老年人未必是在下象棋,也可能是在玩水浒牌。这种长条状的中国传统纸牌产于山东,兴于东北,是属于老年人的亚文化。没人能说清楚它究竟何时风靡通辽,它就像暗示通辽与山东、东三省联系的一个彩蛋。
通辽也共享着东北的忧愁。东北人口流失是互联网经久不衰的话题,而东三省的大城市,恰恰是内蒙古东部流失人口的重要去向。赤峰人、通辽人在东三省买房不仅仅为了投资,更为了有一天能住进去。近十年通辽人口减少8.47%。考虑到背井离乡者大多为求学、求职的年轻人,这样的流失速度不可谓不惊人。
虽然人口在减少,
通辽依旧充满了烟火气。
摄影/牙医韩东
往好的方面想,离开的人选择了更广阔的天地,而留下的人则拥有了更闲适的生活。毕竟有的人用一生追求诗和远方,而通辽人生来就在远方。
为什么说,通辽是最不一样的东北?
从早上的一碗离开通辽就吃不到的大骨头抻面开始,通辽人就会喝两杯小酒(52°的论杯,大绿棒子得论瓶),抵御一天的寒风;午间的东北菜、铁锅炖朴实而丰足,想吃得清淡些,则有来自“中国荞麦之乡”库伦盛产的荞麦;晚上鳞次栉比的澡堂子,足以洗去一天的疲惫。而闲下来的时候,周边便是中国最大的沙地,最典型的草原和最浓郁的蒙古风情。
向左滑动
豪横劲溢出屏幕的大骨头抻面,
牛肉馅饼配锅包肉。
图1摄影/赵子萱 图2摄影/庄梦华
正是草原生活,赋予了通辽卓尔不群的气质,使之成为最特别的东北城市。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科尔沁沙地是被误会为“草原”或“大沙漠”的打卡圣地;而对于通辽人来说,科尔沁沙地防风御寒,是牛羊过冬的冬牧场,是占据内蒙古牛肉鄙视链顶端的科尔沁黄牛的故乡。
向左滑动
如假包换的内蒙古牛肉干,
是如何制作的?
摄影/牙医韩东
沙地与草原赋予了通辽畜牧业发达的传统,漫山遍野的黄玉米又为通辽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条件。如今通辽盛产的肉类中,牛肉高达4成,比猪肉占比还高。这既不同于东三省猪肉的强势地位,也不同于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盛产羊肉的情况。
强势的畜牧业毫无疑问传承自通辽蒙古族的专长牧业的传统。通辽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祖居的牧场,如今,生活在通辽的近半人口是蒙古族。蒙古族与汉族的日常交流,深刻影响了通辽的文化与城市气质。
通辽科尔沁草原风光。
图/视觉中国
一方面,身在中国蒙餐之都的通辽汉族大都喜欢蒙餐,爱吃羊肉;另一方面,通辽蒙餐中的牛肉馅饼、蒙古火锅、拔丝奶皮子等创新菜中,总能看到些许东北菜的影子。科尔沁蒙古人的乌力格尔艺术,最能说明在民族融合的背景下,通辽为什么如此特殊。乌力格尔艺人们拉着四弦胡琴,说着蒙语说唱,讲的却是三国故事,隋唐故事。
正值冬季,农区快乐的猫冬生活已然开始,牧区也准备好了盛大的冬季那达慕,通辽人的生活,还将继续生龙活虎地过下去。现实中的通辽宇宙,同样值得探寻。
冬季那达慕是更少为游客所知的盛会。
摄影/苏日特
编辑 | 毕拙林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设计 | 鱼一条、九阳
地图编辑 | 孙璐
头图、封图 | 李鹏飞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内蒙古第一大城市推荐文章2:内蒙古第一!赤峰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创历史最好成绩
:【草原云】
赤峰中心城区景色。(资料图)
1月5日,记者从赤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日前,国家公布最新一期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结果,在261个地级市中,赤峰市位列全国第37,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
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规范、有序的“基石”。“信用赤峰”全国排名靠前、内蒙古排名第一的背后,是赤峰市坚定不移推动城市信用体系建设作出的努力。2024年以来,赤峰市锚定加快建设“全方位覆盖、全流程监管、全社会共享”城市信用体系总目标,不断优化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推动城市综合信用水平显著提升。
赤峰市建立健全工作推进体系,制发《赤峰市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重点任务分工安排》,详细列出33个市直有关部门和12个旗县区的指标任务、得分情况、工作建议、进展情况等5大类10项具体内容,组织业务骨干前往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投资担保集团等部门及企业进行面对面对接,确保各项信用监测指标持续改善提升。与此同时,赤峰市多维发力拓宽信用应用场景,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档案43.2万户,累计选树诚信典型企业2.8万家,向“信易贷”平台共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和国家公共综合信用评价结果250余万条,帮助企业获得信用贷款241亿元,同比增长239%,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创历史最好成绩。
内蒙古日·草原云记者:王塔娜
新闻编辑:徐跃
本文来自【草原云】,仅代表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内蒙古第一大城市推荐文章3:包头在内蒙古到底算第几大城市,呼和浩特与之相比确实有点逊色!
我们从以下这五个维度一起来评估下:
1. 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国际影响力;2. 经济能力:GDP总量、产业结构、增长潜力;3. 消费能力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 人口数量:常住人口规模与增长趋势;5. 交通水平:立体交通网络、物流枢纽地位。
第一:鄂尔多斯市
经济能力:2024年GDP 6363亿元(内蒙古第一),人均GDP 28.7万元,能源产业(煤炭、天然气、新能源)贡献超70%。
消费能力:高人均GDP支撑高端消费,但人口基数小(约220万),社会消费品总额低于呼和浩特。
人口数量:常住人口约220万,增速平缓(依赖产业工人流入)。
交通水平:能源运输通道发达(中欧班列12条线路),但民用交通网络密度较低。
第二:包头市
经济能力:2024年GDP 4575亿元(第二),稀土、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驱动增长(实际增速8.1%全区最高)。
城市建设:呼包鄂城市群核心,工业基地配套完善,但老工业区转型压力大。
消费能力:制造业人口密集,消费市场活跃,但人均收入低于鄂尔多斯。
人口数量:常住人口约290万(内蒙古第二),人口吸引力较强。
交通水平:华北西北交通枢纽,拥有京包、包兰铁路干线,公路网密度全区领先。
第三 :呼和浩特市
经济能力:2024年GDP 4107亿元(第三),第三产业占比64.5%(首府经济特征显著)。
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立体交通网(“一横两纵四环三枢纽”)、智慧城市试点。
国际声誉:与8个国际城市结为友城,获“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
消费能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首,首府商业集聚效应显著。
人口数量:常住人口约360万(内蒙古第一),人口增速稳定(年均1.2%)。
交通水平:中欧班列枢纽,航空(白塔国际机场)、铁路、公路综合交通体系完善。
第四:赤峰市
经济能力:2024年GDP 2322亿元(第四),农牧业与资源型工业为主,增长潜力受限。
城市建设:内蒙古东部中心城市,但基础设施水平较中西部城市差距明显。
消费能力:人均消费偏低(农牧人口占比高),消费市场以基础需求为主。
人口数量:常住人口约400万(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但人口外流趋势显著。
-交通水平:公路网覆盖较广,但高铁与航空枢纽建设滞后。
第五:呼伦贝尔市
经济能力:2024年GDP 1730亿元(第五),依赖畜牧业与旅游业,实际增速仅3.5%(全区最低)。
城市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定位,但冬季经济活动受限,公共服务配套不足。
消费能力: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旅游旺季拉动),本地消费市场薄弱。
人口数量:常住人口约220万,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交通水平:满洲里陆路口岸(中俄贸易枢纽),但内部交通网络稀疏。
第六:通辽市
经济能力:2024年GDP 1686亿元(第六),以农牧产品加工和煤电产业为主,经济增速波动大。
城市建设:草原风情特色鲜明,但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
消费能力: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区中游,消费结构以生活必需品为主。
人口数量:常住人口约280万,蒙古族人口占比高(民族文化特色显著)。
交通水平:连接东北与华北的铁路节点,但高速公路覆盖率不足。
综合评述
包头可以说是内蒙古的额第二大城市
内蒙古第一大城市推荐文章4:
内蒙古第一大城市推荐文章5:包头未来将成为内蒙第一中国强二线城市
内蒙古首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落户包头,就在去年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开幕式上,包头市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颁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太阳能之父”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马丁格林亲自授牌。这说明包头虽然不是首府,但未来的定位不仅仅局限于内蒙第一城,而是象苏州、夏门、青岛一样成为中国实在意义上的强一流大城市。
2023年五月23日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开幕式上,包头市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颁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太阳能之父”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马丁格林亲自授牌。包头可谓是迎来了硅产业快速发展的高光时刻,你知道世界硅都这个称号到底有多重的含金量吗?随着煤炭石油资源的短缺太阳能逐渐走进人们视野,小到街边的路灯房屋,大到工厂沙漠太空站,都已经开始使用太阳能发电。而硅作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料之一,属于上游产业的前端,不但可以支持发电。还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建筑建材,汽车交通,电子电器,新能源电力,国防军工半导体。
最近两次重要会议都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指房地产的新的阶段,小城市向大城市集中这么一个阶段。
包头作为内蒙第一大城市,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十三个较大的城市,十多年没有好好发展。飞机场火车站老旧,地铁被叫停,城间轨道及高架桥没有实施建设,住置规划和其它基础设施落实迟缓,新科技新能源引进缓慢,创新无动力,就业岗位减少,导致大量年青人外出工作,大量务工人员回老家或又到别的地方谋生,人口流失极其严重。
自从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情况才有所好转,领导们开始四处奔波大胆引进,创新求强;文旅与工农业齐头并进,在草原钢城、世界稀土之都、鹿城的基础上又打造出世界绿色硅都、中国马城等货真价实的名片。
最近总理的组织告第三点是设备更新改造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又给包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包头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多年没有实实在在的建设,在国家的新政策下,会突飞猛进的发展,会有一个超乎想象的质的飞跃。当然包头的再次发展与辉煌离不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GDP50强就有包头,全国人口30强的城市,包头排名29位,稳居二线城市行列,它也是中国首批内陆唯一的文明城市。
由于包头是“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和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包头还是一座潜力之城,现四面八方的各省优秀人才纷纷定居这里,在内蒙古各市城市化率之中,包头把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城市大幅度拉开了差距。
包头已进入大发展的关键期,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沉淀多年又重新开启了造城模式。
包头还是一座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境内知名大学颇多,比如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包头师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等等。高级中学扎堆,包九中,包钢一中,一机一中,北重三中,包头回中等等升学率都在自治区名列前茅。
新政策时代下的包头,会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现代能源企业基地和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也注定会成为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乃至区域性中心城市。
包头作为内蒙古综合实力第一城,积极推动撤县设区设想的落实,这样会加快打造大城市的发展格局,会发展成为真正的内蒙古第一城,中国强二线城市。
内蒙古第一大城市推荐搜索词:
1.内蒙古第一大城市是哪个城市?
2.内蒙古第一大城市排名
3.内蒙古第一大城市是包头还是呼和浩特
本文标题:内蒙古第一大城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