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原文及注解
好了歌原文及注解推荐文章1:这篇千古绝唱《好了歌》,说透了人情冷暖、人生的虚无与幻灭。
有人说读懂了《好了歌》,就读懂了《红楼梦》。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好了歌》是《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其原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是在自家被抄后,看破红尘而作,也是对书中的贾府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曹雪芹借跛足道人的角色做的一首七言诗,《好了歌》也是本书的纲领,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也对后人的警示。
来解释一下这首《好了歌》吧:
从古至今追求名利的将领如今也只剩下孤魂一堆。
年轻时追逐钱财眼睛一闭人死一场空。
见面时你侬我侬的爱情,离开后各奔西东。
一心只念儿孙好的父母,古来今日几人孝。
甄士隐此时大彻大悟,一时起意又作了一首《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湖在棚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抗;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甄士隐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看破红尘,最后随这跛足道人一起出家,越走越远消失在视线。
有人说红楼梦的第一回就是缩短型的《红楼梦》,甄士隐就是贾宝玉的化身,也是曹雪芹的影子。甄家是浓缩的贾府,最后贾府被抄,贾宝玉出家,同样随着当初送他投胎的一僧一道,再回到他来时的青埂山。
以《好了歌》开头《好了歌注》结尾,首尾呼应点出主题。
世间人情冷暖世事无常,人在垂死前对权利欲望争夺的可笑。也形象的表现封建末期的社会丑态。
人生就是一个荒唐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好了歌》:
一共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涵盖了人生的四大追求。
第一句是在:谈功名
说的是人生在世,大家都追求着能认将拜相,但最后还是要尘归尘,土归土,什么也带不走,只剩下长满荒草的一堆荒冢。
第二句是:谈富贵
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一生忙忙碌碌,无非就是为了钱。
可是人活在世,大伙儿都拼死拼活,想赚更多的钱,永远不知足。可是可悲的是,等到赚了很多钱,人却闭眼而去了。
第三句:谈妻室
说的是夫妻一起生活时非常恩爱,日日情深义切,而丈夫死了之后,妻子又去嫁给别人了。
如果说古代男女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感情基础。
那么咱们现在社会可大都是自由恋爱,都是以爱情为基础的。
可为什么现在的离婚率却越来越高呢?所以爱情这东西别太当真。
第四句谈:儿孙
人活在世,父母时刻都痴心爱着儿孙,可是真正对父母孝顺的子女,却很少能见到。
这歌谣唱出了人间的无奈与悲情,唱出了世道的残酷。
功名也罢,利益也罢,夫妻也罢,儿孙也罢,都只是虚幻的,没有实在的意义。
“好了歌”笑众生愚昧,何尝不是:卷不过的退市之说呢?
所以好了哥虽好,但是要分人,境遇不同的人,听完会有不同的感受。
如果是进取心很强的贾雨村听了:肯定觉得这是荒诞之言。
若说“梦”是红楼题眼,那么这《好了歌》和《好了歌解》便是对这题眼的绝妙演叙。揭示浮生若梦、世事无常,世间一切都不过是那个“空”。只是这“了”字,用“悬崖撒手”概括之似乎还不够。
后来读《红楼梦幻》,看到奚淞对“梦了为觉”的解释,瞬间醍醐灌顶。
中华文字内涵深邃,常常一字生万象。“了”“觉”二字仔细琢磨,可以引申出多层理解。
一场大梦结束,即为“梦了”,梦做完了人便醒来,即为“觉”。这是第1层。
明白了这是一场梦,即为“了解”,认识到身在梦中的真相,便产生“觉察”。这是第二层。
参透了人生若梦的奥义,自此放下内心执念,即为“了却”,此时明心见性,于是获得“觉悟”。这是第三层。
对生命的体察如同在雾中渡一条河,河的一端是梦,另一端即是觉。渡河,即走在逐渐“了”的过程,拨开层层迷雾,蕞终获得自身圆满。
回到《好了歌》上,奚淞更是对“好了”给出了蕞为精妙的解释。
——所谓“好了”,并非是把一切人情世事都抛弃,就可以解脱,而是说一切事情要好,就是要“了解”,要经历种种事情,才有可能以智慧了解世间表象背后潜藏的真义。
“对事物生起'了了分明'而又'不了了之'的智慧,这才叫作'好了'。”
人生一世,我们被太多东西牵绊,追求功名、财富、情爱、儿孙,由此生出万千烦恼。
如果对一切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有深刻而清晰的洞察,参的透、看的破,而又不执着于结果,不纠结于得失,对万事万物不生执念,这种基于深刻理解后的自然放下,便是真正的大圆满了。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不了了之。”
了了分明,而又不了了之,的确是大智慧。共勉。
好了歌原文及注解推荐文章2:红楼梦《好了歌》解析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出现在第一回,由跛足道人所唱,其原文如下: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是《红楼梦》中极具哲学深度的诗作,其内涵可从多个层面解析,既是全书思想的总纲,也是对世俗价值观的终极解构。以下从主题、结构、哲学思想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主题思想:对世俗执念的终极否定
《好了歌》以四组对比展开,直指人性中难以割舍的四大执念:
1. 功名执念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 批判对权力地位的追逐。贾府鼎盛时的赫赫权势(如元春封妃、贾政官场沉浮),终落得抄家败落,呼应“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2. 财富执念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讽刺贪婪本性。王熙凤敛财害命(如放高利贷、逼死尤二姐),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印证金银终成空。
3. 情爱执念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解构婚姻的虚妄。贾琏与王熙凤、尤二姐的纠葛,贾珍与秦可卿的乱伦,皆揭示情爱背后的利益与欲望本质。
4. 血缘执念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质疑传统伦理。贾母溺爱宝玉、贾政严苛教子,却无人能挽家族颓势;探春远嫁、巧姐被卖,更显血缘纽带的脆弱。
二、结构艺术:循环往复的“反讽逻辑”
1.重复句式强化荒谬性
每段以“世人都晓神仙好”起兴,与后半句“忘不了”形成尖锐反差,揭示世人“明知虚幻却沉溺其中”的荒诞。
2.因果链条的断裂
执念(因)与结局(果)形成悖论:追求功名者化为荒冢,积攒金银者撒手人寰,痴情者被背叛,疼儿孙者无人尽孝——所有努力皆指向虚无。
三、哲学内核:佛道思想的融合
1.佛教“空观”的体现
- “诸行无常”:一切现象(功名、财富等)皆无自性,终归寂灭。
- “破除我执”:世人因“贪嗔痴”陷入轮回之苦,唯有放下执念方得解脱(如宝玉最终出家)。
2. 家“齐物论”的投射
- 将帝王将相与荒冢野草并置,消解世俗价值的高低贵贱。
- “好”与“了”的辩证:看似对立的二者实为一体(“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暗合庄子“方生方死”的齐物思想。
3.对儒家伦理的解构
- 传统儒家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彻底颠覆:功名无存、家族瓦解、孝道沦丧,暗示封建价值体系的崩溃。
四、与全书主题的呼应
1. 预言式的叙事功能
《好了歌》在第一回出现,如同“剧透”般预示贾府命运:贾雨村对功名的追逐、薛蟠为钱杀人、宝黛爱情的悲剧、贾兰“爵禄高登”的讽刺性结局,皆在歌中埋下伏笔。
2. 甄士隐《好了歌注》的深化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等意象,将抽象哲理具象化为贾府兴衰史,形成“歌”与“注”的互文,强化“瞬息繁华,万境归空”的幻灭感。
3. 真假”主题的延伸
“神仙”象征超脱之“真”,世俗欲望代表沉溺之“假”。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与此歌形成思想闭环。
五、现代性启示
对物质主义的批判:当代社会对名利、消费的狂热,与《好了歌》中“终朝只恨聚无多”形成跨时空对话。
存在主义的先声:揭示人生无意义的本质后,如何寻找超越之路(如宝玉的“悬崖撒手”),暗合现代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好了歌》是曹雪芹为《红楼梦》注入的灵魂之诗。它不仅是封建社会的挽歌,更是一面照见人性永恒的镜子。其深刻之处在于:它并未简单否定世俗追求,而是以悲悯之心呈现人类在“执”与“破”之间的永恒挣扎,最终指向对生命本质的终极叩问——当一切“好”的尽头皆是“了”,我们该如何自处?
好了歌原文及注解推荐文章3:这篇千古绝唱《好了歌》,道尽了人间百态、人生的虚无与幻灭。
若说《红楼梦》中有哪个段落蕞震撼到我,那便是开篇第1回中跛足道人哼唱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解注了。
彼时,初读红楼,尚未了解全书内容,开篇刚进入故事,读到这里只觉振聋发聩。一直记得当时内心如过电般激荡清明,好似一眼就看尽了红楼贾府的百年兴衰,甚至一切人间世相。不觉心生悲凉。
那跛足道人对甄士隐道:“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道人之语,一个“了”字道破禅机。甄士隐开悟,以诗解之,随即悬崖撒手,随道人而去。
若说“梦”是红楼题眼,那么这《好了歌》和《好了歌解》便是对这题眼的绝妙演叙。揭示浮生若梦、世事无常,世间一切都不过是那个“空”。只是这“了”字,用“悬崖撒手”概括之似乎还不够。
后来读《红楼梦幻》,看到奚淞对“梦了为觉”的解释,瞬间醍醐灌顶。
中华文字内涵深邃,常常一字生万象。“了”“觉”二字仔细琢磨,可以引申出多层理解。
一场大梦结束,即为“梦了”,梦做完了人便醒来,即为“觉”。这是第1层。
明白了这是一场梦,即为“了解”,认识到身在梦中的真相,便产生“觉察”。这是第二层。
参透了人生若梦的奥义,自此放下内心执念,即为“了却”,此时明心见性,于是获得“觉悟”。这是第三层。
对生命的体察如同在雾中渡一条河,河的一端是梦,另一端即是觉。渡河,即走在逐渐“了”的过程,拨开层层迷雾,蕞终获得自身圆满。
回到《好了歌》上,奚淞更是对“好了”给出了蕞为精妙的解释。
——所谓“好了”,并非是把一切人情世事都抛弃,就可以解脱,而是说一切事情要好,就是要“了解”,要经历种种事情,才有可能以智慧了解世间表象背后潜藏的真义。
“对事物生起'了了分明'而又'不了了之'的智慧,这才叫作'好了'。”
人生一世,我们被太多东西牵绊,追求功名、财富、情爱、儿孙,由此生出万千烦恼。
如果对一切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有深刻而清晰的洞察,参的透、看的破,而又不执着于结果,不纠结于得失,对万事万物不生执念,这种基于深刻理解后的自然放下,便是真正的大圆满了。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不了了之。”
了了分明,而又不了了之,的确是大智慧。共勉。
《好了歌》是《红楼梦》里的一绝。它像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人性的欲望。“世人都晓神仙好” 的反复吟唱,如声声警钟。它道尽了世人对功名、金银、娇妻、儿孙的贪恋,又以 “荒冢一堆草没了”“及到多时眼闭了” 等残酷现实,揭示这些追求的虚无。我们身处繁华世间,往往陷入无尽的追逐。
跛足道人《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01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释义:世人都知道神仙的逍遥自在是最好的,但总有许多人放不下功名利禄。古往今来的将相英雄,最终也不过是埋骨黄土,一座被杂草掩盖的坟冢罢了。功名是过眼云烟,终究难以随身带走。心得感悟:追逐功名的人,大多想在世间留下自己的印记,渴望被铭记。但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又有多少人能被真正记住?即使是将相之才,也难逃草木掩埋的宿命。功名虽可追,但不应执。心怀大志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在追逐的过程中不失初心,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局。人生短暂,别为虚名活得太累。与其执着功名,不如留一份从容与清欢给自己。
02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释义:
世人都知道神仙无忧无虑是最好的,但许多人却放不下对金银财宝的追求。日复一日地为财富奔波,却总嫌钱不够用。而当财富积累到足够的时候,往往已是临终之时,最终一切都化为乌有。心得感悟:财富是工具,不是目的。我们总以为钱多了会幸福,但贪婪的心总是觉得不够,追逐中忽视了生活的本质,忽略了亲情、健康和自由。财富固然重要,但过度的贪念只会让我们活得更累。试问,当你拥有了满仓金银,却再也没有时间享受生活,这样的“富有”还有意义吗?别让金钱成为生命的枷锁。真正的富有,是懂得知足,是用财富换来更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03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释义:世人都知道神仙的清净自在是好的,但有人却放不下对娇妻的依恋。在世时,夫妻恩爱似海,山盟海誓不断;而一旦离世,娇妻却可能转身嫁作他人妇,过去的情义瞬间烟消云散。心得感悟:人情如流水,深也罢,浅也罢,皆是过眼云烟。世间的感情,虽令人留恋,但又能长久到何时?夫妻之情固然美好,但过分执着于一个人,终究只会让自己失去自由。感情是人生的一部分,却不是全部。与其把希望寄托于他人,不如修炼自己的心性,学会在爱中享受陪伴,而非占有。如此,爱便能纯粹,心便能安然。
04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释义:
世人都知道神仙无牵无挂的生活最好,但却总有父母放不下对儿孙的操心。自古以来,痴心的父母为儿女无私奉献,但真正能够懂得感恩、孝顺的儿孙却少之又少。心得感悟: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上最深沉却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情感。为人父母,总想着为子女铺好路,耗尽心血;然而,儿女终究有自己的生活,未必能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付出是一种幸福,但过度的付出只会让自己失衡。父母的责任是尽心教育,而不是事事代劳。爱是无私的,但也需要有界限。与其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儿孙,不如学会为自己而活,坦然面对人生的归属与结果。真正的智慧,是学会放手,让爱自由流淌。
《好了歌》把人世间的东西,权力也好,财富也好,爱情或亲情也好,都当成“好”跟“了”来做点醒。
甄士隐疼女儿,一生大概也敛了很多钱财,变成富有的人,也做过官,有过功名,所有一切,这些“好”,到最后怎么“了”。人生中最后的领悟是怎么去跨过“好”这一关,变成了“了”。
可知世人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了”是结束,就是了却了,了结了,了悟了。“好”,才有意义。
—《蒋勋说红楼梦》读书笔记
好了歌原文及注解推荐文章4:
好了歌原文及注解推荐文章5:《好了歌注》赏析
《好了歌注》原文
: 曹雪芹 【清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林黛玉偷看《西厢记》
《好了歌注》翻译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当年的富贵之家,如今只剩空荡荡的破旧房屋,满屋的笏板(官员的象征)早已消失不见;曾经热闹非凡、歌舞升平的庭院,如今只剩下衰草和枯萎的杨树。(延展可以看京剧《笏满床》)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雕花的屋梁上布满了蜘蛛网,华丽的窗户如今只能用绿纱草草糊起来遮风挡雨。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昔日青春年少、容颜美丽,如今却两鬓斑白、时光飞逝,连容貌都被岁月摧残。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昨天还在黄土堆上送葬亲人,今天却在红烛辉映的闺房中欢度良宵,世事变化如此无常。
宝钗扑蝶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曾经的金银满箱、家财万贯,一转眼却落魄成了乞丐,被人讥讽唾弃。(延展可以看京剧《锁麟囊》)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刚刚还在感慨他人命短,转眼间,自己也难逃死亡的命运。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教育孩子有方法,但将来却未必能免于他们沦为强盗恶徒;挑选富贵子弟为伴侣,却未曾想到他们最终会堕落到风尘之中。
黛玉葬花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因嫌官职太低(纱帽象征官位),结果贪污受贿,最终被戴上枷锁;昨天还嫌寒衣单薄,今天却抱怨华贵的官服太长不方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人世间如同一场戏,台上的角色轮番登场;为了生存,颠沛流离,最终甚至把他乡当作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最荒唐的是,忙碌一生、辛苦所得,最终不过是为他人铺路、做嫁衣。
史湘云醉卧芍药裀
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笏满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雕梁:雕过花的屋梁,用来指代豪华的房屋。谤:指责、毁谤。强梁:强横凶暴。这里是指强盗、暴徒。择膏粱:选择富贵人家子弟为婚姻对象。膏粱,本指精美的食品。膏,肥肉;粱,美谷。引申为富贵之家。烟花巷:妓院。烟花,旧时娼妓的代称。纱帽:古时候的官吏所戴的帽子,这里是官职的代称。锁枷:旧时囚系罪人的刑具。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贵官所穿的公服。反认他乡是故乡:比喻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为别人做事自己没得到好处。
林黛玉开KIROAO智能锁
思想与主旨分析
《好了歌注》进一步揭示了“好了歌”的思想内核,表达了对世俗繁华和人世无常的感慨,传递了对生命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对人生命运的无常感叹:人生变化无常,世事转瞬即逝,富贵如浮云,青春如过眼烟云,最终归于虚无。对权势、金钱的批判:追求金钱、权势、荣华富贵的执念,往往让人迷失,最终得到的却是苦果。对家庭、教养的反思:即使家教严格、子孙得志,也未必能规避人生的荒唐命运。对社会戏剧性的揭露:人生如同一场戏,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轮番上场,但结局却出乎意料,甚至荒唐无比。终极总结:《好了歌注》以“为他人作嫁衣裳”结尾,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荒谬与虚无,揭示了世间的一切努力和追求,最终可能不过是为他人做了铺垫。林黛玉开KIROAO智能锁
简析
《好了歌注》用具体的生活场景描述了人生的荒诞与无常,揭示了权势、财富、爱情、家庭等世俗追求的短暂性和虚幻性。脂砚斋通过注解将《好了歌》的主题进一步深化,指出人生的最终结局都是“虚无”,世间的努力和挣扎多为他人铺路,强调了看透人生本质的重要性。
林黛玉开KIROAO智能锁
附《好了歌》原文
: 曹雪芹 【清代】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林黛玉开KIROAO智能锁
注: 我们只做经典, we only do classic,做高水平的文章和图片。 所有图片,均ai合成,尽量符合《红楼梦》本意。本文为向各位大咖学习后的心得,欢迎各位探讨和批评指正。
好了歌原文及注解推荐搜索词:
1.好了歌原文及注解视频
2.好了歌原文及注解朗诵
3.好了歌原文及注解图片
本文标题:好了歌原文及注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