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日喀则推荐文章1:拉萨以西,藏着一座被低估的宝藏之城

  ▲ 夕阳下的日喀则城 摄影/木里


  提到西藏,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拉萨。


  很少有人知道,现在我们说的西藏的“藏”,出现之初时其实是对一个地区的专称。


  这里曾是后藏首府,一度成为西藏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与拉萨并驾齐驱。


  ▲ 日喀则城区宗山古堡 摄影/木里


  静下心来感受,你会发现这座海拔近4000米的古城,自然之纵深、人文之丰富、历史之跌宕,不愧是与拉萨并驾的“西藏第二城”。


  这,就是日喀则。


  01


  与拉萨并驾的“西藏第二城”


  ▲ 《拉萨和西藏中部之旅》中所绘日喀则城市街区图


  Sarat Chandra Das,1902


  拉萨有拉萨河,日喀则有年楚河。


  韩红在歌中唱:“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其中“美丽的河”,即指年楚河。


  这里是西藏最大的粮仓,日喀则藏语意为“最富饶的庄园”,也全归功于这条河。


  ▲ 遍植青稞、大麦的年楚河谷 摄影/澍先生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立吐蕃政权后,确立了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腹地的格局,分为卫、藏两部分。


  公元8世纪时,藏王赤松德赞请藏传佛教奠基人莲花生进藏,经过日喀则时在此修行讲经,并预言吐蕃将拥有两大中心,首先是拉萨,其次是“年麦”,即现在的日喀则。


  ▲ 日喀则城区古老大院遍地 摄影/木里


  噶玛王朝统治年间,日喀则开始兴盛,一度成为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清朝时,成为了班禅额尔德尼驻地。


  发展到今日,日喀则市无论人口还是经济总量,都仅次于首府拉萨。


  02


  媲美故宫的扎什伦布寺


  ▲ 扎什伦布寺金顶 摄影/木里


  扎什伦布寺,是许多人去日喀则的理由。


  即使是一个人,也可以慢悠悠地从拉萨坐上火车,3小时之后就能到达这座足以媲美故宫的后藏最大寺庙。


  ▲ 转经道上俯瞰扎寺 摄影/木里


  扎什伦布寺藏语全称“扎什伦布拜吉德钦却勒纳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山寺。


  这座古寺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而在寺庙墙外转经的人们用脚步丈量出,这里的墙垣有3000多米长。


  ▲ 扎什伦布红白墙 摄影/木里


  这里是历代班禅的驻地,巍峨高耸的弥勒佛殿内供奉高26.2米的鎏金铸铜弥勒佛塑像,堪称铜佛世界之最。


  从一尊佛像到殿堂林立,历经500多年风雨洗礼,扎什伦布寺静静守候在这方水土,诉说着关于历史、信仰、文化艺术、百姓生活的一个个丰厚故事。


  Tips:


  门票价格:淡季55元,旺季100元(5.1-10.31),藏族免费


  开放时间:09:00-17:00;12:00-15:30佛殿不开放


  地址:市桑珠孜区几吉朗卡路1号


  03


  一条转经道,半座日喀则城


  ▲ 转经道上的阿妈啦们 摄影/木里


  沿着扎寺的外墙,从平地到后山,数百年来,被人们用脚踩出了一条数公里长的转经道来。


  无论是日光初升,抑或是夕阳西下,这条转经道上永远都有人在安静地行走着,很显然,这条与扎寺相伴相生的转经道,也早已长进了日喀则城人的日常生活里。


  ▲ 转经道上俯瞰日喀则城 摄影/木里


  黄昏时,沿着转经筒走到制高点,路上只有经筒的声音在回响。


  太阳从扎寺背后的山上缓缓落下,余晖穿过金顶温柔地洒在城市间,受到加持与祝福的夕阳日复一日地光照着这座城市的人。


  ▲ 转经道上休息的人们 摄影/木里


  ▲ 转经道上的朝拜 摄影/木里


  这条转经道上,不仅能俯瞰整个日喀则城,也能看见人生百态。


  无论是日复一日转经的老人,磕着长头一步一扣的朝拜者,还是天真无邪的小孩,都能让你“看见”自己。


  Tips:


  转经可从扎寺正门左手边开始,跟着转经人潮就可上山,完整一圈约耗时1小时,只去转经道的话不需要购买扎寺门票。转经道全天开放,但是晚上上山要注意安全哦。


  04


  宗山古堡


  喜格孜的“小布达拉宫”


  ▲ 夕阳里的宗山古堡 摄影/木里


  走过转经道的制高点,慢慢往下,转个弯,日喀则的又一个地标“桑珠孜宗堡”就出现在了眼前。


  即使是常年生活在布宫脚下的醍醐君,乍见时还是觉得与布宫也太像了,难怪被称为喜格孜(日喀则藏语发音,又译为“喜格孜”,听着就让人感觉开心)的“小布达拉宫”。


  ▲ 日喀则宗山古堡的台阶 摄影/木里


  所谓“宗”,是藏语里的一种建筑样式,大意为“碉堡”、“堡垒”,。


  14世纪至15世纪,统治西藏的乃东王朝共修建了13个宗堡,日喀则市区内的桑珠孜宗堡是最后一个,建筑技巧更为纯熟,规模也最大最漂亮。


  桑珠孜宗堡落成时,当时的“大司徒”绛曲坚赞满意地认为“完成了自己理想中的一切夙愿” 。


  ▲ 僧人下宗山 摄影/木里


  现在的桑珠孜宗堡被改造成了日喀则市博物馆,积淀了数百年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的古老建筑,退下旧的使命,重新担负起了新的使命。


  是传承,也是新生。


  Tips:


  门票价格: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09:00-17:00;12:00-15:30佛殿不开放


  地址:市桑珠孜区雪强北路西侧宗山之上


  05


  老市场里的后藏烟火


  ▲市场内的摊位 摄影/木里


  老市场里聚集了一个城市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走在日喀则街上,还能看见一个个老市场,因为游客稀少,在这里可以看到他们生活本来的样子。


  ▲市场内的摊位 摄影/木里


  ▲买大鼓的阿尼拉 摄影/木里


  家家户户必备的经幡和藏靴,刚打出来的新藏式木箱,藏戏脸谱背包,男女老少都爱戴的“天珠”、“绿松石”、“珊瑚”……


  熙熙攘攘的步行街,坐在商品间埋头坐着手边事儿的摊主,街边聊天喝酒的壮汉,扛着大鼓准备过马路的阿尼啦,抱着两岁女儿排队打疫苗的年轻妈妈……


  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一个真实又迷人的喜格孜。


  ▲街边拿着气球的老人与小孩 摄影/木里


  如果你从未来过日喀则,那么请来吧!这里远比你印象中更丰盛、更耐人寻味。


  如果你曾来过日喀则,那么请再来吧!这里一定拥有值得你一来再来的理由!


  TIPS:


  关于海拔:


  1、日喀则城区的海拔比拉萨略高,约3900米左右,气温偏低,紫外线强,过去旅游需注意防晒保暖。


  关于交通:


  1、拉萨往返日喀则可乘坐火车,每天两个班次,耗时3小时,舒适度较高;


  2、从拉萨自驾到日喀则市区,全程约270公里,耗时4.5小时,沿途也可经过羊湖、江孜等旅游景点;


  3、日喀则市区交通可使用打车软件,的士一律10元。


  :醍醐


  编辑:日喀则旅游


  【主编:谭其露丨编辑:郭云辉】


  珠峰之乡·吉祥日喀则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推荐文章2: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推荐文章3:相约世界青稞之乡 来日喀则赴一场高原奇“愈”之旅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我们美丽的家乡,就是日喀则呀”……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构成了我们对于日喀则这座西藏第二大城市的最初印象。在藏语里,日喀则意为“如愿以偿的庄园”。这里有举世闻名的高峰群落,世界上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座位于日喀则,其中就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里是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温暖的河谷地带为青稞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日喀则也被誉为“世界青稞之乡”;这里与尼泊尔、不丹、印度三国接壤,拥有着5个陆路口岸,是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这里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是西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10月20日至10月23日,大型融媒体活动“跨越山海 格桑花开——乘着大巴看中国·西藏行”将离开昌都,走进日喀则。总台大巴车将在4天4夜的时间里,从桑珠孜区到吉隆镇,探寻这里的自然风光、非遗文化、特色物产,享受一场高原治愈之旅。


  01


  在世界青稞之乡感受慢生活别样滋味


  △明珠湖公园


  由总台主持人马笑舒、总台外籍记者王慕林、歌手左卓组成的探访团第一站将来到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坐落于此的明珠湖公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活动而闻名,是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场所。节目中,大家可以欣赏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藏戏,以及来自日喀则的国家级非遗传统舞蹈斯玛卓舞。极具地方特色的表演也让大家迅速领略到日喀则的文化魅力。


  作为青稞之乡,日喀则的美食也是别具风味。特产白朗糌粑以本地盛产的优质青稞为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保留了青稞的全谷物籽粒,香气浓郁,且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创新推出的青稞蛋挞,将青稞面与藏鸡蛋、牦牛奶创意结合在一起,传统食物焕发出新活力。此外,朋必、江孜奶渣等日喀则特色小吃也是不容错过。也许听到这些名字大家并不了解这些食物到底是什么,那么快来锁定10月20日的直播,答案就在节目中揭晓。


  △日喀则藏式美食


  02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动听的歌舞在等你


  离开桑珠孜区,大巴车一路向西开往拉孜县。拉孜县素有“堆谐之乡”的美誉。堆谐是藏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歌舞艺术,融歌舞、说唱、弹奏为一体,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网红打卡点318国道5000公里纪念碑前,探访团就将欣赏到一场别开生面的拉孜堆谐表演,并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基础舞步,体验这一 “藏式踢踏舞”的独特魅力。


  △拉孜堆谐表演


  在拉孜县,同样历史悠久的还有扎念琴制作。“扎念”意为“悦耳动听之声”,扎念琴是堆谐中最常用的弹拨乐器,它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六弦琴最为普遍。其声音悦耳柔和,制作工艺复杂,用料也颇为讲究。2014年,“扎念琴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探访团将在扎念琴体验馆近距离感受这一乐器的制作过程,并尝试学习基础音阶弹奏。


  △扎念琴


  03


  有一种浪漫 是一山一湖一草原的守望


  第三站大巴车将抵达聂拉木县,在这里可以看到珠峰保护区内最大的内陆湖泊——佩枯错。佩枯错形态呈现“哑铃”型,湖水四季碧蓝如玉,南边的湖水为淡水,而北边的湖水为咸水。清澈的湖水与远处的雪山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佩枯错


  在佩枯错希峰观景台向远处轻眺,天高云淡秋意渐浓,希夏邦马峰就静静矗立于天地间,无垠的翠绿草原也在丝丝凉意中染上墨绿与麦黄,而佩枯错正宛如一块蓝宝石在闪闪发光。雪染山顶,草色渐浓,湖面微漾,还有什么比这“一山一湖一草原”同时入画更浪漫的景象吗?


  离观景台不远,还有一个新晋的网红打卡点——拉普村。村子三面环山,一面正对着佩枯错。从一排排白色的房屋穿过,在道路尽头豁然开朗,眼前佩枯错与希夏邦马峰同框,随手一拍都是风景大片,也难怪拉普村被很多网友称为观看佩枯错的最佳点位之一。


  拉普村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这里能品尝到很多原生态美食。穿过湖边栈道,探访团在栈道凉亭,品尝了人参果、风干牦牛肉、藏鸡、霍尔巴羊……仿佛只用味蕾,就能描摹出这片土地的质朴。


  最后再在湖边观看一场藏族传统服饰秀,在白山碧水的映衬下,大家一起静静感受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永恒。


  04


  千年古道边关吉隆走进“珠峰后花园”感受淳朴民风


  大巴车在日喀则的最后一站将来到吉隆镇。作为一个边关重镇,吉隆镇西部、南部均与尼泊尔接壤,边境线长达65公里。


  “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自古以来,吉隆一直就是西藏对外友好交往和贸易通商的重要通道之一,见证了多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例如,尼泊尔赤尊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途经吉隆入藏,唐朝外交使节王玄策出使印度时也经过吉隆沟,留下了“大唐天竺使之铭”摩崖石刻。今天的吉隆口岸已升级成为国际性口岸,贸易量和出入境人数屡攀新高。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也于2022年获批设立,成为西藏第一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打卡国门,也是一次追寻历史文脉之旅。


  △吉隆镇全景


  从吉隆镇往南行驶,一路穿过群山,云雾缭绕。路边山崖上,由雪山冰川溶水形成的开热瀑布奔涌而下,周围群山滴翠,潮湿冷凉的空气让人倍感清爽,醉人的景色更令人心旷神怡。再向前行驶几分钟,吉甫吊桥呈现在眼前。吊桥为钢索桥,每走一步都会感受到桥面的起伏摇晃,非常刺激。走到桥上向下俯瞰,幽深的吉甫大峡谷蜿蜒向前,吉隆藏布隆隆的水声不绝于耳。吉甫大峡谷以深、奇、险、秀著称,不仅是自然爱好者的天堂,也是徒步探险者的乐园。


  △俯瞰吉甫吊桥和吉甫大峡谷


  走过吊桥,一座美丽的村落——吉甫村就出现在眼前。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光、乡村风貌,吉甫村已经成了吉隆镇观光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吉甫村也受到波及。不过很快,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项目让吉甫村焕发新生。2022年吉甫村民宿建设项目启动,39户家庭中有19户开办了民宿,同时村民们还经营着当地特产的销售,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景观、不断提升的旅游服务,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访。探访团在这里将深入了解灵芝、天麻、贝母等当地特产的特点,体验农产品制作。


  在吉隆镇,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村庄——达曼村。达曼,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骑兵的后代”。据达曼村的村民说他们的先祖是古代尼泊尔廓尔喀人,因为历史原因滞留边境,后代没有国籍,居无定所、生活贫困。2003年,中国政府敞开胸怀接纳了达曼人入籍。此后,中国政府为达曼人提供了大力扶持,达曼村的村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经济收入稳步提升。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开发,今天在达曼村,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巍峨群山的美景,还可以近距离体验到不一样的民风民情。


  △达曼村


  伴随着吉隆沟的民间舞蹈同甲拉,探访团也将结束整个日喀则之旅。下一站,大巴车还将驶向阿里。也请大家持续锁定央视频。去西藏,一路向上!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推荐文章4:龚春:跨越山海,情系高原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


  6月9日,龚春踏上了自己的援藏旅程,飞机降落时,年少耳熟能详的那支歌里所描述的“家乡”,便在脚下了。


  青岛市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


  一级检察官助理 龚春


  日喀则市地处西南边陲,平均海拔4000米,因“珠峰故里”而闻名,歌词里的年楚河蜿蜒流经,孕育了广袤富饶的西藏粮仓。但初来乍到的龚春无暇欣赏美景,从黄海之滨来到雪域高原,海拔落差大,他很快有了高原反应,血氧饱和度直降至90%以下,头痛、失眠、厌食等症状接续袭来。


  (资料图片,:日喀则检察)


  “


  周末过后,是此行的第一个工作日,援藏干部们集体参加了全院的升国旗仪式。这种仪式在内地并不多见——仅在重要节日时开展,却是日喀则市院的日常。升旗时全体人员高唱国歌,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后,各个党支部都会由支部书记擎着党旗,支部全体党员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旭日东升,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雪域高原湛蓝的天空时,国旗、党旗格外的红艳艳,耳畔是爱国爱党的铮铮誓词,龚春同在场的每一名检察人一样,感到干事创业、建设祖国边疆的豪情壮志涌动在心头,身体上的不适似乎也随之褪去。


  业务援助与工作交流是援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在案管部门工作了8年多的老队员,龚春经历过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历次升级,针对本地检察官对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掌握不熟练的问题,怀揣“传帮带”的使命初衷,他首先给全院干警上了一堂“解疑答惑”的培训课。


本文标题:我的家乡在日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