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月是怎么形成的
血月是怎么形成的推荐文章1:引人注目的“红月亮”,是如何形成的?
古往今来
那一轮明月
总是寄托着人们无限的情思
和浪漫想象
就在11月8日
月全食(红月亮)天象
会在天宇亮相
如果天气晴好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观测
资料图:“红月亮”亮相福州上空。王东明 摄
当日19时前后
是欣赏红月亮的好时机
有资料显示
11月8日的月全食
半影食始为16时01分
初亏为17时09分
食既为18时16分
复圆为20时49分
半影食终为21时58分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郑捷表示
古人口中的“天狗食月”
就是现代所说的月食
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
我们能看到月球
是因为月球反射阳光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时
月食就发生了
资料图:四川省叙永县上空现“红月亮”景观。姜永宁 摄
根据月球被地球阴影遮挡的程度
一般分为半影月食
月偏食、月全食等几个类型
当月球完全被地球遮挡时
就会发生月全食
一般来说
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
与太阳运行的视轨迹有夹角
所以很多时候
望月在地球阴影的上面或下面经过
因而不会出现月食
当太阳、地球和月亮
比较严格地成一直线时
才会发生月全食
资料图:雪后的丝绸之路名城甘肃敦煌,迎来持续约3个小时的月全食奇观,以“沙泉共生”的沙漠奇观闻名于世的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成为上佳的观看点。(多重曝光)王斌银 摄
月全食发生之时
月球会完全变暗
但阳光中波长最长的红光
可以穿透地球的大气层
折射、散射到地球本影的空间
所以人们会看到“红月亮”
需要注意的是
“红月亮”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
月全食大约每年都可能发生
只要天气条件许可
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的地方
几乎都能看到这个景象
当然也可以使用望远镜等工具
欣赏月全食时月球的细节
资料图:罕见的月全食“超级蓝血月全食”亮相南京夜空。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郑捷表示
对于在月球上工作的月球车来说
月全食也是一个考验
月球车通常依赖太阳能电池工作
在进入“夜间”的那段时间
月球车往往会休眠
而发生月食时
月球车接收到的太阳能大幅度降低
在月球车研制时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
难得一见的是
本次月全食过程中
在月球完全进入本影期间
还会发生月掩天王星的现象
格外引人注目
此时太阳、地球
月亮、天王星几乎位于一条直线上
进行观测需借助望远镜
据说中国可见全过程的月全食
上一次发生在2018年7月28日
下一次将出现在2025年9月8日
今晚,你看月亮了吗?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记者上官云)
血月是怎么形成的推荐文章2:"血月"是怎么形成的
据说今晚会出现天文奇观一一“血月”,可惜我们这里天气预下雨,怕是没有眼福了,还是有些许遗憾。
"血月"怎么回事?通常是指在月全食期间,月亮呈现暗红色或铜红色的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散射和折射作用有关。主要原理是:
月全食形成。当太阳、地球、月球几乎成一条直线,且地球位于中间时,月球会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地球完全遮挡太阳光的区域,此时发生月全食。与日食不同,月全食时月亮并不会完全变黑,而是呈现红色。
红光折射的原理。太阳光的散射,太阳光中蓝光等短波长的光容易被地球大气散射,类似天空呈现蓝色的原理,而红光等长波长光穿透力更强,能穿过大气层。地球大气层的折射,这些红光经过地球大气折射后,会“拐弯”照射到月球的表面,使被地球阴影覆盖的月球呈现红色。若地球大气中有较多火山灰、尘埃或污染物,红光散射更明显,可能导致血月颜色更深或更暗。
除以上,其他可能导致"红月亮"的现象主要有两种:一是大气现象,月亮接近地平线时,光线需穿过更厚的大气层,蓝光被散射,可能使月亮呈现橙红色,与日出日落原理类似;二是极端天气或污染,大型火山喷发或沙尘暴后,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可能增强红光的散射效应。
"血月"有什么文化与象征意义?在一些文化中,血月被视为神秘或预示变化的象征,但科学上它只是光学现象。古代玛雅人、犹太历法等曾记录血月,现代则成为天文爱好者观测的热点。
血月是怎么形成的推荐文章3:血月形成的原因
血月是指月亮呈现暗红色或铜红色的现象,最常见于**月全食**期间。其形成原因与地球大气对阳光的散射和折射作用有关,具体过程如下:
1. 月全食的发生
- 当太阳、地球、月球几乎成一条直线时(满月期间),地球会遮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本影),形成月全食。
- 此时,月球并非完全变黑,而是呈现红色,即“血月”。
2. 红光的折射与散射
地球大气层的过滤作用:尽管地球挡住了直射的阳光,但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会被地球大气中的分子和尘埃强烈散射(类似日出日落时天空发红的原理)。
红光穿透大气层:波长较长的红光不易被散射,可穿过地球大气层,并发生折射,绕过地球边缘投射到月球的表面。
月球反射红光:被红光照射的月球反射回地球,使人们看到暗红色的月亮。
3. 其他可能形成红月亮的情况
大气污染或尘埃:火山喷发、森林火灾或沙尘暴时,大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可能散射蓝光,使月亮呈现红色(非月食期间)。
低角度观测:月亮接近地平线时,光线需穿过更厚的大气层,也可能略微发红。
4. 文化与历史意义
-血月在历史上常被视为不祥之兆或神秘现象,如《圣经》记载的“末日征兆”,或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天狗食月”。
-现代科学已明确其天文原理,但血月仍是引人注目的自然奇观。
总结
血月是地球大气层将红光折射到月表的结果,本质上是光在不同波长下的散射效应与月全食结合的产物。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也体现了大气层对光的“雕琢”作用。
血月是怎么形成的推荐文章4:“血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古人会害怕看到?它是怎么形成的?
文|奇趣科普知识
天象预测显示,11月将有几大天象连锁奇观:火星合月、天王星冲日、狮子座流星雨以及“超级血月”,这是继8月“五星连珠”后的又一次天象盛宴。
据悉,本次即将发生的血月比去年的“超级月亮+红月亮+月全食”更罕见,有人因此好奇、激动,也有人对此感到恐惧。
那么,“血月”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出现是否预示着什么?此次血月在哪里能够看得到呢?
11月“血月”再现,伴随“月掩天王星”的罕见现象,百年难遇!
据央视新闻道,11月8日将上演本年度第二次月全食,届时天空将出现红月亮奇观,即血月。
血月在5月份时就已经出现过一次,但我国彼时处于白天无法观测,大部分人并不知晓。
根据预测,此次血月预计于北京时间11月8日16时进入半影食始,17时09分迎来月全食初亏, 18时16分到达食既,18时59分进入食甚,19时42分生光,20时49分复圆,21:57半影食终,过程长达3小时40分钟!而且正值下班点,时间段非常好。
此次血月还将伴随着罕见的“月掩天王星”现象,即月球遮挡天王星。
有记录显示,月掩天王星上一次发生的时间是1999年11月15日,天文学家预测下一次发生的时间是2045年3月29日,但发生在白天,肉眼不可见,2068年2月27日才是肉眼可见的;
但是,下一次“血月”与“月掩天王星”同时出现的时间是4344年8月8日,百年难遇,相当于一辈子只能见一次!
本次月全食的食分为1.364,覆盖范围广泛,观看效果非常好,包括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西南部之外和南美洲极东部之外的地区,东亚、澳大利亚和南亚地区能够看见“带食月出”。
我国东北地区观测条件最佳,可以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其余地区能看到“带食而出”,华北、西北和华南等地可以看到初亏之后月全食和后半程半影月食;
根据天气预推测,11月8日我国大部分地区无降雨,但重庆、湖北等地可能会出现降雨,影响观测结果。
想要一睹此次天象奇观的朋友可以提前寻找最佳位置,以免错过。
“血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月亮变成了红色?
血月,即红月亮,通常只有在月全食的时候才会出现,二者相生相伴。
我们都说月光是“银白色”的,但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和地球一样,它的光源自太阳,月光实际上是太阳的反射光。
每当地、月、日三者处在同一条水平线或满月之时,地球处在月亮和太阳之间,月亮会进入地球的本影区;
当月亮完全被阴影遮挡时,无法反射太阳光,出现月全食现象。
但是,月全食并不代表月亮完全一片漆黑,因为太阳光的光线会随着外界环境而发生变化。
太阳光是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发生月食时,由于地球处在日月之间,波长较短的蓝、绿、紫、黄等光线经过地球时会被浓厚的大气层和大气分子吸收或分散过滤,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能够穿透大气层并折射到月球表面。
此时,月亮看上去就是血红色的,而红的程度,与大气层对其它光线的过滤效果、地月之间的角度和距离以及大气中的灰尘含量等有关。
每当月全食时,一个巨大的、血红色的月亮笼罩上空,犹如天空张开血盆大口,红色的月光也将整个天空变成血红色,许多人对此感到害怕恐惧,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有人会害怕见到“血月”?它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着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而在封建时期,古人会根据日月星辰的异动来判吉凶,若天空出现血月,则意味着大凶,会带来战争、疾病和灾难。
《京氏妖占》中记载道:
月若变色,将有灾殃。青为饥而忧,赤为争与兵,黄为德与喜,白为旱与丧,黑为水,人病且死。
意思是如果月亮变成血红色,将会天下大乱、战事四起,导致民生凋零、生灵涂炭、饿殍遍野。
民间也有“血月出,三年必有灾”、“血月当空,灾难将至”的传言,这些都与一些历史事件有关。
比如:
公元498年,齐明帝时期发生出现血月现象,不出三天,大司马王敬就起兵造反了;永元元年,萧遥光起兵夺位兵败被杀,兵败当日“有月蚀,显红色”。公元1644年,明崇祯帝时期,“月赤如血”,血月当夜,李自成率兵攻破京城,崇祯帝自缢,明朝覆灭,清军入关。公元1572年,即隆庆六年,天现血月,战争与天灾齐至,民不聊生、饿殍满地。2014年,血月出现第二天,韩国“世越号”沉船,死伤无数。在古人的印象中,血月往往伴随着战争、饥饿和死亡出现,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而在西方,血月也有同样的预示“凶兆”作用,具有助长黑暗和唤醒狼人或吸血鬼等恶魔的力量。
例如:
《圣经启示录》第六章第十二节中提到,人们在为基督殉难时,“日头变黑像毛布,满月变红像血”;血月出现即世界末日;血月当空之夜,罗马帝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1968年连续两年连环四血月后,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流民四处逃窜、食不果腹;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的逾越节和住棚节都出现了血月;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一些人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加上这些流传的历史事件或记录,主观上认为血月的出现预示着不详,会有灾难发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月亮对人类来说不再那么神秘,也了解月亮变红的真正原因,这种不科学的观念也逐渐被代替。
中科院首席研究员姜晓军表示:
月食的概率高于日全食,平均一两年发生一次,也有一年发生几次的情况,这些都是自然现象。
有数据显示,每世纪发生84次月偏食的概率很高,月全食也会出现,血月与之相伴相生,自然也会跟着出现。
假如真的有灾难,那地球估计已经被毁灭无数次了。
所以,对11月8日即将出现的血月,乃至以后的出现血月,都不必太过担忧,把它当成天空额外馈赠送给人类的风景安心欣赏就行。
——————THE END——————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请联系删除)
血月是怎么形成的推荐文章5:11月8日罕见“血月”再现,血月是如何形成的?月球为何会变红?
根据预测,今年11月8日天空上将会出现“血月”,也就是月亮变成红色。如果按照古代术士们的说法,血月出,将会是不祥之兆。
那事实究竟如何呢?
“血月”如何形成?
血月听起来很唬人,但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每当出现月全食时,月球就会变成红色,也就是“血月”。
如果我们把地球看作是中心的话,月亮和太阳都围绕着地球转动,只是它们并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转动,所以平时很少有交际。
但是当月球、太阳和地球位于同一平面,并且相互遮挡时,就会发生日食或者月食,其中月食又分为月半食和月全食,而当月全食发生时,月球颜色就会变成红色。
这和地球上的大气层有关。
牛顿用三棱镜实验证明了,太阳并不是单一一种颜色,而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复合光,其中在可见光范围表现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光子颜色的不同,其实是波长的不同。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而是将太阳的光线反射到地球表面,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月球。可是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地球就会阻挡太阳光子进入月球,此时就会形成月全食。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光子都无法到达月球,因为地球有大气层,大气层会将一部分光子折射到月球表面,其中红色光子的频率最低,波长最长,穿透力也更强,能够穿过大气层到达月球表面,而月球又会把红色光子反射回地表,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红色月亮,也就是“血月”。
血月形成的原因不止月全食一种,山火和火山爆发也会引发血月,原理也是因为红光穿透能力强。
2020年,美国加州天空出现了一轮血月,血月的产生就是因为当地发生大规模山火,山火产生的大量烟尘飘散到高层大气中,导致蓝紫色光等遇到烟尘被散射,只有红光等暖色光可以穿透,以至于地面上的人观测月亮时,就会发现月亮变红。
“血月”是不祥之兆吗?
历史上,人们将血月当作是不祥之兆,而且从史书上真的能找到很多案例,传说崇祯皇帝上吊的时候,天空就是一轮血月。
那这就能证明血月是不祥之兆吗?
显然不能!
就拿最近这段时间来说吧,国际上也发生过很多悲剧,比如: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刚果(金)踩踏事故,印度吊桥垮塌事故等,之所以国际上发生多起悲剧,并不是因为“妖孽”出现,而是全球那么大,又生活着60亿人口,每天总会发生点什么事情。
另外,其实古人还将很多其他的东西当作是不祥之兆,比如:蝗虫过境认为是天降惩罚,古代民众面临蝗灾时,只敢焚香求神,而不敢捕杀蝗虫,甚至还有一些皇帝,每逢蝗灾时,就会下发“罪己诏”,向全天下人承认自己在治理国家时犯错,希望上天不要惩罚无辜的灾民。
那这种方法有效吗?
在灾民看来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蝗虫真的走了,但是蝗虫消失并不是真的因为灾民焚香祷告,皇帝颁布罪己诏,而是这里的植物被吃光了,它们飞到其他地方去啃粮食了。
唐朝名相姚崇就意识到蝗虫不是上天的惩罚,而是自然现象,所以就撤销祭坛,大规模捕杀蝗虫,将蝗灾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站在如今的角度来看,蝗灾完全和“上天的惩罚”无关,古人是过于联想;其实“血月”也一样,它的出现也是自然现象,至于为啥在它发生前后都会发生灾难事件,只能说世界之大,每天都在发生灾难事故,只不过大多数事故没有被我们关注,而发生在血月前两天的事故被人们放大,然后和血月扯上关系,以至于人们认为血月是不祥之兆。
其实,11月8日这天是非常好的观测月全食的机会,我国东部的人们都能看到带食月出,以及月全食的景象,有条件的可以准备起来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血月是怎么形成的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血月是怎么形成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