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建立的王朝
契丹族建立的王朝推荐文章1:曾威震俄罗斯的契丹族,后来就这么消失了?契丹人的后裔是谁?
在俄语中,“中国”的称呼为:“Китай”,其发音很像“契丹”,“Китай”是俄罗斯人根据“契丹”这个词直译过来的。在中世纪从中亚到东欧,“契丹”一直是对古代中国的一个通称。在他们眼里认为契丹就是中国。可见,在他们祖先最早接触中国的时候,“契丹”族应该是他们首先的见到的中国人。
其实,真正的契丹族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并不一样。他们曾经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
按照《魏书》记载,契丹出自鲜卑别支,生活在库莫奚动。登国三年,亦即公元三八八年,北魏打败库莫奚,契丹便从库莫奚分离出去,退居到潢水,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赤峰的西拉木伦河以南、土河以北的地区。经过数十年的时间,休养生息,部落逐渐恢复和发展。契丹开始通过“朝献”、“岁贡”等方式同北魏进行贸易活动,与中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契丹人在初期,分为八个部落,当时各个部落之间并不隶属,尚未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到了隋唐时期,契丹的势力开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唐贞观二年,契丹的首领大贺氏摸会率领各部依附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还把旗鼓赐给摩会,表示承认其部落联盟长的地位。
随着部落联盟的不断发展壮大,契丹有了背唐之心,在开元年间,时常同唐王朝发生冲突。大贺氏其后逐渐衰落,但紧接着遥辇氏部落联盟取而代之,并且逐渐强大起来。世代为遥辇氏军事首领的耶律家族成为重要的一支政治力量。在公元九一六年,也就是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耶律阿保机在今天的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建立起著名的契丹国,其后改国号为“大辽”。
被中国史书称之为辽朝的契丹国,一共存续了二百多年,后来在天祚帝时期,被金朝所灭,辽被灭亡后,耶律大石率领部落西迁,跑到现在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建立起西辽。但是一百年后,西辽又被蒙古大军的铁骑攻破,契丹从此销声匿迹,成为历史遗迹的一部分。
不过,契丹虽然消失,但是它曾经建立的国家,疆域广阔,影响深远,以至于现在俄国人称呼中国还用“契丹”一词。当时的辽朝按照史书的记载,“东自海,西至流沙,北绝大漠”,也就是东部到达现在鄂霍茨克海、日本海,西部边疆接壤阿尔泰山,北部达到外兴安岭,南部直抵现在新闻中大谈的“雄安新区”一带,可见其国土面积之广。
虽然契丹族一直与中原王朝有接触,但是,始终还是保持自己的“国俗”,一些传统的风俗,终辽之世都予以保留和传承。譬如,“祭山仪”、“拜日仪”、“柴册仪”、“再生仪”、“瑟瑟仪”、“射鬼箭”等等,从契丹早期部落,一直到辽朝后期,都在保持着、遵守着。当然,契丹建立的辽朝,在与中原汉族的对抗中,还是有限度的借鉴了一些汉族的礼仪风俗。
辽太宗耶律德光打败后晋,攻陷“汴京”,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市,生擒后晋皇帝,中原的文物、制度、法驾、乐器、乐工等大量进入辽国,于是辽国开始“稍用汉礼”。譬如应历元年,穆宗重申“朝会依嗣圣皇帝(太宗)故事,用汉礼”,一些本来盛行在中原的伦理道德观念习俗,经过辽朝的皇帝贵族倡导下,也在开始在辽国里流行开来。孔庙、佛寺、道观也开始在辽国境内建立起来,耶律阿保机还亲自参拜孔子庙,命令皇后、皇太子分谒寺庙和道观。
不过,虽然与中原文化有借鉴的地方,但是,契丹族的饮食风俗始终未曾有大的改变,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例如“生食”。契丹族是从事渔猎、畜牧业的民族,肉食是身体所需能量的主要,而其中“生食”是最原始简易的方法。
据《燕北杂记》中记载,辽代风俗,九月九日打围,宴饮,“出兔肝生切,以鹿舌酱拌食之”,即以鹿舌酱拌生兔肝。胡峤是后晋时期的一个小县令,契丹人攻打后晋,他被俘虏在契丹七年,后来回到中原写了一本回忆录,名叫《陷虏记》,不仅让后人知道了“西瓜”在中国的最早来历,也使得人们对当时以契丹族为主的大辽,普通人的生活习俗有了深入了解。他在书中说,当地人常模仿鹿的叫唤声,把鹿引来后,将其射杀,接着便“食其生肉”。其实,当时的契丹人早已学会了用火,可是依旧吃生肉,具体原因除了有长期形成饮食文化,类如现代日本人嗜好吃生鱼片,可能也有身处寒冷北方,水果蔬菜不足,补充身体急需的维生素的缘故。
契丹人虽然生食肉类,但也不排斥用汤烹煮的食物。这种食物称之为“濡”,也称作“腼”。“濡”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加工食物的方法。有点像开水煮白肉。与现在人们吃的“清汤火锅”应该类似。在《辽史》中记载,太祖七年,士兵长时间在外作战,后勤供应不上,士兵们便开始“煮马驹、采野菜以为食”。宋朝人路振出使辽国时,受到了主人热情招待,席间就有“熊肪羊雉兔之肉为濡肉”。可见,当时的契丹人不仅在战时紧急情况下如此饮食,而且,也是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几种,契丹人也爱吃烧烤。《辽史》中有“燔胙”,“大臣、命妇以次燔胙,四拜。”“燔胙”,又称“燔肉”,也就是用烧烤祭祀用的肉。“燔胙”既然作为祭祀的形式被记录下来,想必也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加工肉类的方法之一。
干肉当时也是契丹人的日常生活的必备。干肉也叫腊、脯,也就是将各种野兽、家禽乃至鱼雁等做成肉干,肉干不仅保质期长,还食用方便。契丹人对于肉干还是很看重的。当时如果欢迎重要宾客,筵席之中,必须要有牛、鹿、雁、熊等肉做成的肉干,放置中间大盘之中,以供客人享用。辽国人甚至还把野兽肉干,作为馈赠邻国的“国礼”。大安五年秋天九月,辽曾经专门派遣使者拿着鹿干出使宋朝。宋朝听说辽国皇帝过生日,专门拿上生辰贺礼出使到辽,契丹皇帝还特别赐给使者肉干若干,以表示感激。
宋朝人的笔记中对于辽代契丹人饮食记载颇多的,还有一种野生小动物,名叫“貔狸”,并且对其鲜美的味道多有赞誉。例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貔狸,形如鼠而大,穴居,食果谷,嗜好肉,狄人为珍膳,味如?子而脆”。王闢之在《渑水燕谈录》中也写道:“契丹国产毘貍,形类大鼠而足短,极肥,其国以为殊味,穴地取之,以供国主之膳,自公、相下,不可得而尝。常以羊乳饲之。顷年虏使携至京,烹以进御。今朝臣奉使其国者皆得食之,然中国人亦不嗜其味也。”
可见当时,这种野生小动物,极受契丹人上层人物喜欢。但是关于这种穴居小动物,到底是何动物,一直有不同说法。宋朝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认为,“貔狸”是“獾狸”一类的动物。明朝时,李时珍认为所谓“貔狸”就是黄鼠,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旱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黄鼠,晴暖则出坐穴口,见人则交其前足,拱而如揖,乃穿入穴。即《诗》所谓‘相鼠有礼,人而无礼’,韩文所谓‘鼠拱而立’者也。古文谓之鼲鼠。辽人呼为貔狸,或以貔狸为竹犭留者非,胡人亦名令邦。”
清朝见多识广的大官纪昀纪晓岚也称“貔狸”为黄鼠,“辽重貔狸,亦曰毗令邦,即宣化黄鼠,明人尚重之,今不食矣。”纪晓岚说“今不食”,可能在清朝时不多。
不过,就在几年前,见某一国外描述蒙古国的纪录片中,蒙古国牧民还在捕食旱獭,野味烤熟后,互相客气的撕吃,现代科学早已证实旱獭是鼠疫杆菌的携带和传播者,但是看到牧民脸上露出憨憨的喜色,显然他们并不在乎。而旱獭腹中填入烧红石头的烹饪方法,很有点古代北疆少数民族的风貌,似乎也是辽代留下的遗俗。
契丹族建立的王朝推荐文章2:辽朝历史:契丹人建立的辽朝,为何能统治北方二百多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辽朝是一个拥有特殊地位的朝代,这是契丹族建立的首个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曾统治北方长达两个多世纪。
作为东亚历史上的著名强国,辽朝拥有广阔的领土,其版图从库页岛一直延伸至阿尔泰山,并且长期占据黄河以北的幽云十六州。而从历史影响来看,辽朝在鼎盛时期,其国际影响力甚至超过同时代的宋朝,以至于在许多民族的语言中,至今仍称呼中国为契丹。
△契丹人
契丹是一个发源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他们曾长期游牧于漠北草原,并且以盛产勇士而闻名,到了公元七世纪时,契丹人开始组成部落联盟,而辽朝的创建者耶律阿保机,便出身契丹八部之一的迭剌部。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此时的契丹人,在经过与周边民族的融合下,其经济和文化得到快速发展,其生活方式已经进入半游牧状态。
作为辽朝的创建者,耶律阿保机是一位能力非常突出的君主,他在成为可汗后不久,便卷入家族成员掀起的叛乱。
当“诸弟之乱”被平息后,其余契丹部落的贵族,也开始反对耶律阿保机的权威,此事导致耶律阿保机被迫退位,并且用以退为进的计策,在控制草原经济的同时,在一场宴会上屠尽反对者,使契丹诸部成功统一。
△耶律阿保机的画像
公元916年,在扫平内部的反对势力后,耶律阿保机在金铃岗正式称帝,他宣布建立契丹国,尊号为大圣大明天皇帝,此举标志着辽朝的正式诞生,耶律阿保机也从契丹人的可汗,转变为辽国的开国皇帝。
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治时期,曾积极任用有学识的汉臣为谋士,模仿中原的制度设立皇城和州县,并且下令创造契丹文字,使辽国从部落联盟转变成封建王朝,同时也为辽国的崛起打下良好基础。
公元917年,耶律阿保机率军南下中原,结果被后唐的开国君主李存勖击败,此战结束仅四年后,不服输的耶律阿保机再次南下,但是仍未取得成果,导致耶律阿保机决定将辽国的扩张方向,转移至西北和东北地区。
△契丹军队
公元924年,耶律阿保机发动西征,吐谷浑、党项、阻卜诸部被击败,辽国的版图扩张至阿尔泰山一带。
公元926年,已经灭亡渤海国的耶律阿保机,在凯旋而归时突然病逝,终年五十五岁,庙号为辽太祖,其次子耶律德光,随后便在述律皇后的拥护下继承皇位。
耶律德光即位后,便在母亲述律平的帮助下清洗前朝旧臣,其兄东丹王耶律倍也被迫逃往后唐,使耶律德光的统治得以稳固。
公元936年,后唐将领石敬瑭起兵反叛,由于担心自己的兵力不足,石敬瑭随后便向辽国求援,并且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耶律德光南下支援。
耶律德光在得知消息后,便立即率领五万精兵南下中原,围剿石敬瑭的后唐军队被击败,石敬瑭成为后晋的开国君主,他在即位后便按照之前的约定,将黄河以北的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并且称呼比自己年幼的耶律德光为父。
辽国在得到幽云十六州后,其国力变得更加强大,完成父亲遗愿的耶律德光,随后便采用南北面官的制度,对境内的契丹人和汉人因俗而治,此举也对辽国的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公元942年,石敬瑭患病去世,其养子石重贵即位,而年仅二十八岁的石重贵,则对养父向辽国称臣的行为感到不满,并且试图摆脱辽国对后晋的控制。
而石重贵的不服,则让耶律德光找到再次南下的借口。他在公元944年再次率军南下,经过三年的苦战,后晋在辽军的打击下宣告灭亡,耶律德光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汴梁,并且改国号为大辽,试图长期统治中原地区。
不过由于辽军在行军时经常劫掠,因此也引起中原百姓的不满,当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后,后晋诸将也纷纷起兵反抗辽军,自知无法在中原地区维持的耶律德光,便在947年的春天率军北返,结果却在归途中突然病逝,终年四十六岁,庙号为辽太宗。
随着耶律德光的去世,契丹诸将开始担心太后述律平会再次清洗旧臣,他们随后便拥护东丹王之子耶律阮为帝,并且与述律平的派系爆发激烈冲突。
述律平得知耶律阮即位后,便立即命其子耶律李胡率军讨伐,结果却在泰德泉被击败,导致述律平被迫承认耶律阮的帝位。
在辽世宗耶律阮统治时期,他与祖母述律平的矛盾仍然尖锐,当时的述律平,仍不甘心让耶律阮稳坐皇位,最终导致耶律阮先下手为强,他将祖母和叔父囚禁在祖州一带,并且尊其母萧氏为皇太后。
不过述律平被囚禁后,其他反对耶律阮的贵族仍然存在,而喜欢娱乐的耶律阮,也未能有效压制这些不服的贵族,最终导致年仅三十四岁的耶律阮,在公元951年,被泰宁王耶律察割暗杀。
耶律阮遇刺身亡后,辽太宗的长子耶律璟便立即起兵,他将弑君的策划者耶律察割击杀,并且在将领的拥护下继承皇位,史称为辽穆宗。
在辽穆宗统治时期,曾因酗酒和打猎而荒废朝政,他经常饮酒至凌晨,酒宴结束后一直睡到中午才醒,导致国人常将其称呼为睡王。
公元969年,对辽国没有太大贡献的耶律璟,在醉酒后被侍从弑杀,由于耶律璟没有子嗣,辽世宗次子耶律贤继承皇位,史称为辽景宗。
△萧太后的画像
在辽景宗统治初期,中原地区即将结束五代十国的乱局,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已经建立宋朝,而勤于政事的辽景宗,则重用室昉和郭袭等贤臣,并且对契丹贵族采用宽容政策,使辽国的内政逐渐稳定。
也就是在辽景宗统治时期,辽军曾与崛起的宋朝爆发多次战争,双方军队互有胜负,不过由于辽景宗体弱多病,其国家事务多由皇后萧绰处理,这位契丹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则为辽朝的兴盛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公元982年,时年三十四岁的辽景宗病逝,其长子耶律隆绪继承皇位,史称为辽圣宗,由于当时耶律隆绪只有十二岁,其母萧绰则以皇太后的身份进行摄政。
△檀渊之盟
耶律隆绪即位后,由于其母萧绰没有兄弟,耶律隆绪无法依托外戚增强势力,导致辽国的宗室开始拥兵自重。
而精明能干的萧绰,则重用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等大臣,她对旧臣的势力进行清洗,并且解除各路宗王的兵权,使耶律隆绪的皇位得以稳固。
在耶律隆绪统治时期,辽朝已经进入鼎盛阶段,辽军在与宋军的战争中屡获胜利,宋朝名将杨继业也被俘虏。而在辽国的东部,经过耶律隆绪的多次用兵,曾与宋朝关系亲密的高丽也被降服。
公元1004年,在王继忠等人的斡旋下,耶律隆绪和宋国订立“澶渊之盟”,宋国每年向辽输送岁币和丝绸,以此来换取与辽国的和平,长达二十多年的辽宋战争宣告结束,宋辽两国也成为“兄弟之国”,并且与西夏组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1031年,统治辽国49年的耶律隆绪去世,其长子耶律宗真即位,史称为辽兴宗,而辽兴宗的母亲萧耨斤,也是一位强势的人物,她在兴宗即位后便自立为皇太后,并且开始干预朝政,导致母子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
公元1034年,辽兴宗在与母亲的斗争中胜出,已经成年的辽兴宗开始亲政,而此时的辽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辽兴宗曾多次对西夏用兵,并且趁西夏与宋军交战时,提高宋国向辽国交纳的岁币,此举虽然让辽国得到更多的岁币,但是也让辽宋两国的关系开始恶化。
公元1055年,辽兴宗患病去世,其子耶律洪基继承皇位,史称为辽道宗,不过在辽兴宗在世的时候,曾在酒醉之后,许诺将皇位传给弟弟耶律重元,因此当辽道宗即位仅八年后,耶律重元便率领部下试图夺位,但不久后便被辽道宗派兵平息。
在辽道宗统治时期,曾无比强大的辽国已经日渐衰落,贵族们不断吞并土地来换取利益,外戚干政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使辽国的百姓也苦不堪言。
公元1101年,辽道宗耶律洪基病逝,其孙耶律延禧继承皇位,尊号为天祚皇帝,而此时的辽国已经陷入内忧外患之中,耶律延禧也成为辽朝的末代皇帝。
在天祚帝统治时期,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开始崛起。早在耶律阿保机统治时期,这位开国君主便已经意识到女真人的强悍,可是当辽国传至第九位皇帝时,辽太祖的后裔却对女真人疏于防备,从而给辽国带领一场灭顶之灾。
△完颜阿骨打
公元1114年,女真人的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并且在第二年的护步达冈之战中,率领率领两万金国士兵,击败号称七十万大军的辽国军队,而而贪图享乐的天祚帝,并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随着金国军队的不断南下,耶律阿保机当年的预言也即将实现。
公元1125年,天祚帝在应州被金军俘虏,崛起于漠北草原的辽朝,就这样在金国军队的打击下宣告灭亡。而与天祚帝同宗的耶律大石,则在国破家亡后率军西进,他们在中亚建立西辽王朝,使辽国的国祚得以延续。
参考资料:《辽史》《草原帝国》
契丹族建立的王朝推荐文章3:三分钟盘点辽帝国百年九帝:都是汉化惹的祸?
辽朝是由游牧民族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强盛时其势力范围涵盖西域地区,唐朝以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是将辽朝看作是中国的代表称谓。
辽朝具有游牧民族的各种特性,保持着本民族的独有文化,为有区别于农业民族,创出了两院制政治体制,还创造出了契丹文字。
辽朝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个陌生的存在,毕竟地,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种外来文明,然而,也正是在这种与外来民族的融合中,中华民族才得以强大。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926)
耶律阿保机,汉姓刘亿,契丹名啜里只,京临潢府(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人,契丹族迭剌部, 出身贵族,自幼聪慧过人,擅长骑射,得到掌权的伯父耶律释鲁栽培,得以崛起。
耶律释鲁死后,耶律阿保机继承其于越职务,多处征战后,先后兼并契丹诸多部落,被国人誉为“阿主沙里”,已经是部落联盟的实际领袖。天祐三年(906年),原先的痕德堇可汗病逝,耶律阿保机被拥立为可汗。
开平元年(907年),耶律阿保机为契丹大首领,按照契丹人习俗,可汗实行是家族世选制,耶律阿保机霸占可汗位不动,曾引起本家族的兄弟们的攻击,经过三次平定,他才得以稳固在家族中的势力。
平定本部后,耶律阿保机又先后兼并了其他七部。贞明二年(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称帝。在位时期,他制定法律和官至,改革契丹习俗,创立契丹文字,促进了契丹族的发展。
天显元年(926年),耶律阿保机带领兵马东征渤海国,统一了渤海全境。同年,耶律阿保机在回归途中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辽太宗耶律德光(902―947年)
耶律德光,字德谨,小字尧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秉性宽厚仁慈,从小受到耶律阿保机的关注及宠爱,跟随着耶律阿保机四处征战,战功显赫。
天显元年(926年),耶律阿保机去世后,述律皇后称制,在其支持下,耶律德光得以登基继位。天显十一年(936年),耶律德光以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协助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灭亡后唐建立后晋。
收取燕云十六州后,耶律德光采用南北两面官制度,治理汉人和契丹人。他同时整订赋税,奖励耕战,发展生产,为辽朝积蓄实力。
会同九年(946年),耶律德光出征后晋,俘虏后晋出帝石重贵,灭后晋。同年,他将国号“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第二年,因契丹军众的暴行,中原民众奋起反抗,契丹军队损失惨重,耶律德光不得不率军返还。
返还途中,耶律德光病逝于栾城(今河北栾城县),享年四十六岁。按习俗,他的尸体被制成“帝羓”(一种类似于木乃伊的操作),运送回都城。
辽世宗耶律阮(917-951年)
耶律阮,字兀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孙,辽太宗耶律德光侄子,东丹王耶律倍长子,仪表壮实魁梧,擅长骑射,曾跟随耶律德光四处征战,受耶律德光器重。
大同元年(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去世,耶律阮在诸位将领的拥戴下,登基继位。刚上位,耶律阮的军队击败述律后与耶律李胡(耶律德光的弟弟)的军队,得以将帝位稳固。
耶律阮在位期间,内部统治极为不稳定,契丹贵族们的叛乱不断,但他又没有极好地防范措施及平定方式。天禄五年(951年),耶律阮决心联合北汉刘崇攻打后周,他强令有不满的心各部落首领出征。
之后,耶律阮率领军队到达归化州的祥古山,驻扎于火神淀。当天晚上,燕王耶律察割和伟王的儿子耶律呕里僧率领部落酋长,将耶律阮杀死在帐中,时年三十四岁。
辽穆宗耶律璟(931—969年)
耶律璟,字述律,辽太宗耶律德光长子,辽世宗耶律阮在火神淀被耶律察哥杀害后,随征军中的耶律璟趁机平定叛乱,夺得帝位。
耶律璟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君和暴君,他在位时期,不理朝政,酗酒过度,醉了后常常大睡不醒,被国人称作为“睡王”。他为人沉迷酒色,不视朝政,荒淫无度,诛杀近臣,就连身边的服侍人员一不顺心就随意诛杀,从而就造就了辽朝政治罪黑暗时期之一。
应历十九年(969年),不堪忍受的近侍小哥、盥人花哥,联合庖人辛古等六人,在耶律璟喝得大醉时候,愤然下手,将他杀死,时年三十九岁。
辽景宗耶律贤(948-982年)
耶律贤,字贤宁,辽世宗耶律阮次子,耶律璟被近侍所杀后,他被契丹和汉族大臣们拥立为帝,是为辽景宗。
辽景宗在位时期,采取宽容政策,缓和了内部矛盾,建立嫡长继承制度,促进契丹社会封建化进程,任用贤臣良将,革除弊制,宽减刑法,与民休息,被称作为中兴之主。期间,辽军在高梁河之战打败宋军,以致使宋太宗负伤而归。
乾亨四年(982年),从小体弱多病的辽景宗在出狩时突发疾病而死,时年三十五岁。
辽圣宗耶律隆绪(972年-1031年)
耶律隆绪,契丹名文殊奴,辽景宗耶律贤长子,喜好诗书,为人文雅,辽景宗死后继位,改元统和,改国号契丹,当时年仅十二岁,由母亲萧绰太后摄政。
辽圣宗直到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正式亲政,在位时期,改革法制,发展经济,整顿吏治,提高军事,使得辽朝得以达到鼎盛。在与宋军的交锋中,辽军每次都不落下风,其他周边各部落也不得不臣服于辽人的强大,纷纷派遣使者进贡。宋朝更是与辽签订“澶渊之盟”,两朝至此百年内相安无事。
太平十一年(1031年),在位四十九年的辽圣宗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辽兴宗耶律宗真(1016-1055年)
耶律宗真,契丹名只骨,字夷不堇,辽圣宗耶律隆绪长子,自幼聪慧,体貌魁梧,擅长骑射,喜爱儒学,通晓音律,辽圣宗去世后登基继位。
辽兴宗执政初期,权力为生母萧耨斤掌控,重熙三年(1034),他乘着萧耨斤去行宫消暑的机会,率领近卫军将萧耨斤朝中势力一举铲除,得以亲政。他在位时期,政治上难以作为,军事上对宋施压,多次用兵西夏,使得辽朝衰弱。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辽兴宗出外巡幸病重而死,时年四十岁。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1101年)
耶律洪基,字涅邻,小字查刺,辽兴宗耶律宗真长子,性沉稳闲静、严厉刚毅,辽兴宗去世后登基继位,是为辽道宗。
辽道宗在位时期,内部斗争极为激烈,先有辽兴宗弟弟皇太叔耶律重元叛乱,后又有耶律乙辛专权,虽然前者被平定,后者被诛杀,朝政已经难以挽回,辽朝更是处于多事之秋中,败亡在即。
寿昌七年(1101年),耶律洪基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岁。
天祚帝耶律延禧(1075―1128年)
耶律延禧,字延宁,小字阿果,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孙子,昭怀太子耶律浚的儿子,父母均被耶律乙辛进谗言害死,直到大安七年(1091年),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
寿昌七年(1101年),辽道宗去世,耶律延禧奉遗诏登基继位。上位初期,他平反了当年受耶律乙辛迫害的人员,但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生活上更为腐败,面对局势,还只顾享乐,激起了各部首领的反抗。
期间,女真部落崛起,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酋长完颜阿骨打兴兵反辽,辽朝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后,女真逐渐壮大,辽军多次被打败,大部分土地为女真所占据,辽朝内部却又是纷乱不断,局势不容乐观。
保大五年(1125年),逃亡中的耶律延禧为女真人所杀(也有说是成了俘虏,后病死),时年五十四岁。
至此,历时二百一十年,历经九帝的辽朝正式寿终就寝,虽然之后还有史称的“北辽”、“西辽”、“东辽”,那也只是小打小闹式样的回光返照。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契丹族建立的王朝推荐文章4:
契丹族建立的王朝推荐文章5:契丹族曾经雄霸北方,建立辽国,他们后来是如何消失的?
作为历史悠久的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和鲜卑、室韦、蒙古等族同属于东胡族系,崛起于四世纪中叶。他们曾雄霸中国北方数百年,武功所及,远涉亚欧,建立了幅员辽阔的辽朝政权,有着辉煌的历史。
然而,十四世纪中叶以后,契丹族销声匿迹,退出历史舞台,让人不得其解。曾经叱咤风云的契丹族为何会突然消失?如今的契丹族后裔又去了哪里?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个问题。
“契丹”一词最早见于北齐魏收的《魏书》中“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历史上的契丹也被称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从北魏时期开始,他们活跃于历史舞台。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称帝,创建了契丹国。在“儿皇帝”石敬瑭的帮助下,契丹夺得燕云十六州。从此,中原门户大开,契丹遂成中国北方的霸主,和宋、西夏成三足鼎立的局面。947年,耶律德光以契丹兴起于西辽河,改国号为辽。
辽朝共有九位皇帝,到第九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即位时,契丹内部政治斗争激烈,贵族的腐败,辽朝政权已是江河日下,风雨飘摇了。
当时的辽朝历经百年的统治,已经逐渐出现颓势。契丹贵族们常年沉浸于游猎、佛事之中,不理朝政,不修武备,“僧从纵恣,放债营利,侵夺小民,民甚苦之”。内部肌体出现麻烦,政治斗争日趋白热化,对外又残暴压迫各族人民。女真族不堪压迫,在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于1114年起兵反辽。于是,各族军民同仇敌忾,纷纷加入反辽的大军中。
111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率兵亲征女真,耶律延禧趁机拥立天祚帝的叔父耶律淳,想要废掉天祚帝,后来失败被处死。1116年三月,耶律大石、萧翰、李处温等人拥立又拥立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然而,北辽的存在时间还不到10个月,随着耶律淳病逝,内部发生分裂,在金兵的进攻下,耶律大石和萧德妃只能弃城率兵投靠天祚帝。在萧德妃被杀,耶律大石则率兵北上,自立门户。
1125年,天祚帝在逃亡西夏的途中被金兵俘虏,不久病死(也说被金人所杀),辽朝政权遂告覆灭。
辽朝灭亡后,耶律大石率领的部队离开漠北远迁到西域地区,征服了东、西喀喇王朝、高昌回鹘、花剌子模等国,建立了西到咸海,东至鄂尔浑、土兀拉河的哈喇契丹,称霸西亚,史称“西辽”。
西辽存在90多年,共历五主。到了耶律直鲁古时期,蒙古乃蛮部王子屈出律篡国。蒙古帝国崛起后,西辽最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所灭。
这时候,契丹人在西辽贵族八剌黑的带领下,于1224年在波斯的克尔曼(今伊朗克尔曼省)地区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史称“后西辽”。存在约80年的后西辽是契丹人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
在耶律大石带领下西迁的这部分契丹人,后来慢慢融入回鹘、蒙古和中亚当地人当中了。
随着辽朝政权的覆灭,契丹族四分五裂,大部分契丹人沦为金朝的臣民。金朝对契丹人始终怀有戒心,对他们先后采取了怀柔、分化、迁徙等策略。契丹人迁徙到现在的东北中部和北部地区,少部分被迁到中原地区,在和汉人杂居的过程中,逐渐被汉化。
成吉思汗崛起于漠北后,契丹人不堪忍受金朝女真族的压迫,多次起义失败后,纷纷投奔成吉思汗的军队。随着成吉思汗南征北战,契丹人的足迹也就遍布全中国,甚至远至朝鲜、中亚和西亚等地。在当地定居下来的契丹人,融入于蒙古族和当地人之中。
契丹族也就由一个独立的民族逐渐消亡融合到其他各族之中了。
关于契丹族的后裔,清代时就有学者提出“生活在大兴安岭、嫩江和呼伦贝尔草原交汇处的达斡尔族源于契丹族”。经过进一步的民族学调查和研究,如今云南地区还有很多契丹族的后裔,自称“本人”,约有15万人,这些契丹人主要是蒙元时期定居在云南的契丹族将士的后裔。
根据现代考古学的研究和DNA的检测,也证实了达斡尔族和契丹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是契丹人的后裔,而云南保山的阿、莽、蒋氏的“本人”和达斡尔人有近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人的后裔。
契丹族建立的王朝推荐搜索词:
1.契丹族建立的王朝首领
2.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叫什么
3.契丹族建立的王朝都城
本文标题:契丹族建立的王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