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孙悟空
为什么喜欢孙悟空推荐文章1:王者荣耀:有猴选猴,无猴乱投,为什么孙悟空的人气会这么高呢
文/静海君
不管皮肤什么时候出的,不管实际质量如何,只要和孙悟空相关,那就必定可以收获一大批的支持者。为什么孙悟空在王者荣耀里的人气会这么高呢?光是靠西游记吗?
孙悟空现在的数据
看到孙悟空的数据,你就会发现什么叫真爱。
在全段位,孙悟空现在的胜率是46.7%,该数据在所有英雄中排名倒数第十;在巅峰赛,孙悟空现在的胜率是45.9%,该数据在所有英雄中排名倒数第五;在顶端局,孙悟空现在的胜率是45%,该数据在所有英雄中排名倒数第五。即便孙悟空的胜率低的惨不忍睹,他的出场率依旧非常出色,这是因为爱,还是因为孙悟空难度太大,导致大家都玩的不好呢?
孙悟空现在的强度
关于孙悟空的强度,我来简单说下我的看法。
先说结论吧,我认为孙悟空现在的强度是有些不足的,这么说的依据是:
● 虽然之前策划加强了孙悟空二技能的效果(所有单位都可以借力腾空、增加了真伤效果),增加了基础攻速成长,但在连续两次所谓前后期平调后,孙悟空现在变得有些不伦不类。
对了,两次具体的调整是降低孙悟空的基础攻击力加成,和调整强化普攻伤害结构(从原先的425+9×英雄技能+100%ad加成→475+100%ad加成)。
都说孙悟空是前期弱,后期强,但多次伤害调整后,孙悟空的后期已经没有那么强了,所以我才判断他的胜率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强度不够。
孙悟空的魅力在哪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孙悟空呢?我斗胆来说几个原因。
⑴技能帅气
为什么孙悟空胜率不高依旧备受喜爱呢?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孙悟空的技能确实华丽。
以最简单的方式给大家温习一下孙悟空的四个技能:
● 被动:释放技能后,下次普攻变为强力敲击。另外,孙悟空天生拥有20%暴击率。
● 一技能:开启一技能可以抵挡一次敌方技能,若成功可以获得无敌+护盾效果。
● 二技能:孙悟空向指定方向冲锋,若路径上有目标可以借力腾空。在位移期间对触碰到的野怪造成真实伤害,并且直接斩杀生命值低于15%的野怪。
● 三技能:开启大招可以对范围内目标造成伤害和击飞效果,孙悟空攻击范围内的敌人时可以造成额外伤害。
所以,对于会玩的孙悟空玩家来说,什么踏板跳、折返跳、空跳棍、一秒四棍等操作都是手到捏来的事情,我之前还遇到过不少孙悟空玩家就是喜欢直接莽上去,然后用一技能来“调戏”部分手速慢的玩家,恶趣味十足。
说完孙悟空的上限部分,如果单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之前成迷孙悟空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他的暴击实在太有感觉了(现在玩起来和当初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新玩家可能感觉不到)。
⑵皮肤优质
有一说一,策划对孙悟空的偏爱有些过于明目张胆了,但那又如何,难道我猴哥不值得么?
关于孙悟空的皮肤,优秀及以上的有孙行者、至尊宝、大圣娶亲和全息碎影,剩下的齐天大圣、美猴王也都是经典。如果没有这些优势皮肤的支撑,我相信孙悟空肯定也没办法在胜率这么低的情况下获得如此出场率。
“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咽喉就只有0.01公分”
“要不要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啊”
月光宝盒大家肯定都看过,其他的经典台词大家想必也都知道,我就不一一重复了,真挺感谢策划让我们能在游戏里重拾曾经的美好。
现在,我只关心一件事情,在86版西游记、大话西游的活都已经整完后,接下来孙悟空应该怎么出皮肤呢?西游记后传吗?O(∩_∩)O哈哈~
以上,我是静海君,江湖不大,有缘下次再见ヾ( ̄▽ ̄)Bye~Bye~
为什么喜欢孙悟空推荐文章2:为何中国人都爱“孙悟空”?你心中的孙悟空是什么样的
孙悟空,这个出自《西游记》的传奇角色,早已超越了书本上的叙述,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何中国人对他如此青睐?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孙悟空的魅力及其代表的深刻意义。
孙悟空的故事充满了逆袭与奋斗。从一只石猴变成拥有无数神通的齐天大圣,他的经历象征着个人从弱小到强大的成长过程。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这种奋斗精神是深具激励性的。
孙悟空是反叛的象征。他不满足于天界的束缚,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对抗权威。这种反叛精神在当今社会中依然激励人们追求自由与自我表达。孙悟空的勇气和不屈,使得他不仅是孩子们的偶像,更是成年人心中的英雄。
尽管孙悟空拥有无与伦比的能力,但在取经的过程中,他始终与唐僧、猪八戒、沙僧团结协作。这种团队精神和不可或缺的友情,体现出人生态度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尤为珍贵。
在取经的旅途中,孙悟空经历了无数挑战,但他从未放弃。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能坚持不懈,追寻自己的目标。
在我心中,孙悟空不仅仅是一个神话角色,更是勇气、智慧和团结的化身。他的无畏与执着始终激励着我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孙悟空的精神都成为了我的指引。
孙悟空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角色,承载着热情、勇气和智慧。他不仅是一个神话英雄,也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精神符号。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学习他的精神,做更勇敢、更坚韧的自己。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孙悟空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也欢迎分享你心中的孙悟空!
为什么喜欢孙悟空推荐文章3:为什么人人都爱「孙悟空」?
近来,《黑神话·悟空》大火,像我这种不玩单机游戏的人,也被撩拨得一阵心动。不过,由于我没有高配置的电脑,因此,我主要是找些直播,看别人玩。
我私以为,《黑神话·悟空》如此火爆,除了其他客观因素,我想“悟空”也功不可没吧。
应该没有哪个文学人物,可以替代“悟空”的“偶像”地位,他也被多次改编,被赋予各种不同的使命。
在小孩子眼中,他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
在少年眼中,他是不畏权威,大闹天宫的“反叛者”;
在中年眼中,他是那个为了生活妥协的“斗战胜佛”,但他心中始终有一团火,随时都可能“燃”起来。
几乎不同年龄段,都有其对孙悟空的独特解读,他们把孙悟空想象成理想中的自己,成为一种精神符号。
其实,以上解读,大致我个人经验,并没有数据统计,我只能以己推人,也就是说,不管他人如何,孙悟空在我心中的形象转变大致就如上。
“孙悟空”可以说,就是另一个“我”,我幻想中的“我”。
小时候,我幻想成为英雄,孙悟空就是那个“英雄”。青少年时期,我对周遭的许多事物怀抱质疑、不满,但我其实没啥特别表示,我只能按部就班成长,孙悟空成为我幻想中的“叛逆者”。中年,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但我不相信自己真是一个普通人,我觉得,我只是被这不公的世界区别对待,满身本领使不出来,我还是孙悟空,只不过是那只招安的猴子,暂时妥协,迟早还会出来大干一场,我美化了“失败”,我不是被世界干碎了,我是主动“投降”的。
不管何时,我心中都住着一只“猴子”。
如果,我的感受,和大多数人一样,那么,这种感受或许就能解释,为什么“人人都爱孙悟空”,人当然爱那个幻想中的自己呀,况且,那个“自己”,随着成长,越来越血肉丰满,他不只是有一腔热血,他还有满身遗憾,满身伤痕,他不止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悲剧”英雄。
孙悟空这一形象完美地诠释了大多数人或失败或普通的一生,不是孙悟空不行,是这世界太破、太脏!毕竟强大如孙悟空,也能被磨平棱角。
不是“我”失败了,是世界的问题。
提及“悟空”,又不得不聊聊周星驰先生的《大话西游》。
我认为,《大话西游》里“悟空”,更多的是,一种对于“爱情”的美化。
细细想来,至尊宝在爱情里,其实地位挺高的,他一直是一个被“追求者”,白晶晶爱他,铁扇公主爱他,紫霞爱他。我搞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自己是至尊宝呢,这世上有这么多被爱的男人吗?一般“渣男”不会以至尊宝自居,往往是那些“备胎”以至尊宝自居。
不过,这反而能解释了,因为,备胎会美化自己的爱情,他们会觉得,不是女神不爱自己,而是由于某些现实的不可抗因素,他不能和女神在一起。
其实,在爱情里,大多数人,不是那只猴子,而是那条“狗”。
你看,“悟空”多好,不仅能美化人生的失败,也能掩饰爱情的落魄。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自嘲,或者嘲弄如我一般普通的人,我希望,咱们继续幻想自己是那只猴子,我觉得挺好,为什么要认命,就是要憋着那股劲儿,就是要欺骗自己还是那个英雄,万一有一天,咱们真的和世界大干一场了呢。
所谓成长,实在太残酷了,感谢这只猴子,给予了我那丝丝慰藉。
为什么喜欢孙悟空推荐文章4:中国人为何唯爱孙悟空?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它所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是无数人从小看到大的经典作品。这些年来,《西游记》始终未曾远离人们的视线,它是我们接触中国传统神魔故事的重要起点。
但是,我们熟悉故事中的师徒四人,熟悉根据《西游记》而衍生的电影和剧集,却未必知道原著中,孙悟空是如何成为“孙悟空”的,他如何学得本领,身上又背负着怎样的预言?
今天的文章,作家张怡微将结合原著细细讲解孙悟空背后的故事,或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取经之路。
讲述|张怡微
01 拜师赐名,名字作为礼物
孙悟空本来是一个没有性别的石猴,也没有名字。他从众猴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胆子大,敢于第一个跳入水帘洞,出来之后就成了“美猴王”。但是,“美猴王”并不是一个名字,孙悟空之所以叫孙悟空,“悟空”显然是一个佛教的名字,孙悟空的这个佛教名字是他第一个师父菩提祖师给的,这就是所谓的“赐名”。
唐代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叫“悟空”的高僧,比玄奘去天竺国的时间要晚一点。他也曾在印度那烂陀寺学习取经、翻译佛经,是唐代最后一位去印度取经的僧人。
从命名者或赐名者的角度来看,名字是一个“期望函数”,就好像我们父母给我们起名字,会意味着一种发展方向、一种愿景。我的博士论文导师高桂惠曾经在《礼物书写探析》文章当中,讲到《西游记》中“命名”的赠与和身份取得之间的关系。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五圣中最先获得赐名的人。“‘命名’作为一种‘礼物’,实际上意味着一个生命个体进入人文秩序的社会框架之中……‘名字’是一种礼物,却也是证明悟空‘成人’之历程的开展,然而‘名字’的获得并不代表成人的终结,反而是一种开始,意谓成人的苦难。”
而孙悟空学本领,仿佛我们义务教育时段那么漫长。在学的科目上,他挑三拣四。小说里写道,孙悟空是“术字门中之道不学,流字门中之道不学,静字门中之道不学,动字门中之道不学”。
菩提祖师想要教给孙悟空的,基本就是所谓的道教内丹术。道教讲炼丹,《西游记》故事里的太上老君就很像是一个科研人员,一直在拿铅和汞做实验。这些物质都是重金属,现在的人看起来有毒,但在宋代炼丹就被很多人提倡,到了明代嘉靖皇帝也痴迷炼丹修道。在祖师看来,这是正宗的道法,目的是长生。在孙悟空心里呢?他只想直接学习长生不老之道。
菩提祖师传授道法的所谓“术字门”指的是占卜、算卦,“流字门”指的是诸子百家、博采众长的学问,“静字门”主修修良守古、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或者辟谷之类的,“动字门”指的是采阴补阳、房中术,特别是旁门左道的那些东西。
术、流、静、动,都遭到了孙悟空嫌弃。但他难免还是会受到这些教育的影响,我们可以在《西游记》后来的故事里,看到孙悟空学习这些旁门知识的痕迹。
内丹术秉承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讲究精气神、讲究修炼,尤其是修心。孙悟空此时都不肯学,菩提祖师于是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我们看孙悟空听课的样子,抓耳挠腮、眉花眼笑。他这样癫狂,终于引起了师父的注意。这个时期的孙悟空,对宗教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给什么就是什么,看到什么就相信什么。比如,在后来的情节当中,孙悟空一会儿说《论语》里的话,一会儿说《孝经》里的话,这是儒家的东西。
看书中描述,他去拜师的环境是一个道教圣地。但他的名字却是个佛教的名字。他学习知识的方式,或者说他的老师教他本领的机制,有时候内容是道教的,形式是佛教的。孙悟空始终处在这样融合的教育状态里。
那么,“悟空”这个名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孙悟空的赐名那么值得注意呢?
小说里,当孙悟空见到菩提祖师之后,叩头,并且做了自我介绍,说自己“漂洋过海、登界游方,有数十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菩提祖师问他父母、问他来历,他都如实回答。小说里的菩提祖师花了挺长的篇幅,有理有据地为孙悟空找了一个姓氏,给了一个法名,就叫“孙悟空”。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西游记》
“给名字”这件事,在《西游记》成书之前的文本当中就有过具体的体现。在更早期的西游故事中,例如《大唐西域记》《三藏法师传》里面没有“孙悟空”形象。到了《取经诗话》的时候,猴行者的形象出现,但他并不叫“孙悟空”这个名字。
再往后,“孙悟空”的名号,出现在了平话、杂剧和小说里,但给名字的人,分别是唐僧、观音和菩提祖师。百回本《西游记》的故事虽然整合了平话和杂剧,但还是会留下一些矛盾之处,例如观音差点也要给孙悟空起名字,但孙悟空说,我已经有了名字。观音既然不知道他叫什么,为什么又会喊他“姓孙的,你认得我吗?”怎么会知道他的姓氏呢?
那么,在百回本《西游记》当中,给孙悟空名字的人为什么会变成须菩提呢?
《西游记》第二回的回目是“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菩提”,是佛教的概念,“元神”,是道教的说法。人的灵魂经过了修炼,叫做“元神”。成仙得道的人,他的元神就能离开肉体,自由来去。
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孙悟空是如何找到须菩提的。他漂洋过海,到了西牛贺洲,这里是佛土所在地。先是有一个樵夫引路,但小说的描述路径非常的道教。孙悟空见到了两个仙童。入门后,这位须菩提祖师的教学内容,也都是道教的课程,请仙扶鸾、问卜揲蓍,最后传授的长生之道,纯粹属于道教教理。菩提祖师虽然是照着道教仙人写的,可是他却给孙悟空起了一个典型的和尚名字。
在佛教史中,释迦牟尼成道之处有十大弟子,各具一特长。而须菩提的特长就是“解空”,“解空第一”,也就是说,他的这位徒弟对“空”的意义理解最深。徒弟名为“悟空”,师父为“解空第一”,显然是有关系的。小说还特地解释,“打破顽空须悟空”,点出“悟空”的佛理意涵。
所以,从小说成书的角度来说,有可能是杂剧或者平话里先有了其他人给的“悟空”这个名字,再从“悟空”二字联想到“解空第一”的释迦牟尼弟子须菩提之名,形成了这对师徒的联结。
02 三更授诀的教育程序
我们刚才讲到一个细节,菩提祖师想教给孙悟空的道法孙悟空都不肯学,菩提祖师于是跳下高台,手持戒尺,说:“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其他人还在担心孙悟空你怎么惹师父生气了,没想到孙悟空心领神会,须菩提把门留下了一道缝,悟空就懂了,半夜三点进了后门,发现老师正在等他。
这段故事出自一个著名的禅宗公案。
禅宗,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
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人,又称“机锋”,为的就是要让弟子们悟入真如法性。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修证,从日常生活中参究真理,直到最后悟道,也就是,真正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然而,“悟道”并非事毕,而是才刚刚踏入佛道的“无门之门”,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实义,由此“悟后起修”,一直到净除二障,也就是烦恼障与所知障之后,成就佛果。
北京大学的陆扬教授有一篇文章,从高僧传中道安的容貌书写谈起,一直谈到了禅宗祖师传对孙悟空求道故事的撰写的影响。
陆扬借用1994年黎惠伦的猴王研究当中悟空求道和慧能求法的细节相似性,增添了一笔慧能形象与孙悟空形象的衔接。因为在《坛经》中,弘忍禅师称慧能为獦獠,獦獠就是猴子的一种,并且带有佛性。
孙悟空的前身是以猴行者的形象出现的,而在禅宗典籍里,慧能的另一个经常出现的名字是卢行者。行者,它的意思就是带发修行、有从道意愿之人。正如许多学者注意到的,孙悟空成为了小说当中传达“修心”这个主题的寓言式的代表。
此外,陆扬在爬梳《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总结了孙悟空寻仙仿道的过程,只有在世德堂本《西游记》、朱鼎臣简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杨志和编的唐三藏出身全传(《四游记》中《西游记传》)等比较定型的西游记小说本子里才出现。
酝酿世德堂本《西游记》的过程,也是明代最流行的《六祖坛经》版本宗宝本里慧能求法叙述的形成时期。在《坛经》里,慧能是一个樵夫,遇到买薪客,送货到客店,听到另一客人在诵《金刚经》,受到启发,并且从客人那里得知在黄梅山的五祖弘忍。和《西游记》当中孙悟空路遇樵夫诵《黄庭经》很像。而且,慧能说自己家有老母难以求法的困境,和樵夫答案也一样。
陆扬又指出,须菩提赐名给孙悟空的过程,也和四祖道信和弘忍的对话很像。在第二回悟空学道过程当中,须菩提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和《坛经》里“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所谓“三更授诀”这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小说里须菩提模仿禅宗祖师套路的教育方式。
另外,须菩提和禅宗的中土初祖菩提达摩名字相近,都是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在《西游记》小说成书的年代,也被道教接受为一位有长生不老术的大师,产生了《达摩大师住世留形内真妙用诀》之类的道教经典。
陆杨的解释是,这位如来弟子、大觉金仙的须菩提,在和悟空短暂交往之后,就从小说里神秘地消失了,因为他的传灯使命已经完成。而孙悟空就是禅宗“教外别传”理念最极端的变型模式。禅宗这种不施设文字、不安立言句、直传佛祖心印,称为“教外别传”的理念,还延续到了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的故事当中。
从这些分析里,我们可以看出,须菩提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具有禅宗祖师故事的典型特征。须菩提为美猴王命名,这段情节合并了早期西游故事源流里唐僧、观音为孙悟空赐名的情节,使得孙悟空走出花果山学本领的过程更加生动。而且,这个教育的过程充满了佛道融合的神秘感。
03 孙悟空的本领
我们再往下读,跟着菩提祖师,孙悟空还学到了什么呢?
小说里写道,孙悟空还学习了如何“防备三灾厉害”。这次给孙悟空上课,看起来是祖师主动关照。我们刚才提到了,“三更授诀”的教育模式,其实是佛教的。到了另一门课,则是完全不同的系统了。
首先,什么是“三灾”?小说里菩提祖师说的答案非常抽象,他说:“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
孙悟空就算听不懂,也会害怕,这仿佛是一个对他未来的预言,而且这个预言充满了不好的事情,是奔着毁灭去的。
如果我们看过修仙小说的话,会对这个话感到很亲切,所谓的修炼者在层层飞升的过程当中,通过反复出现的考验,例如雷霆或者其他神秘力量的攻击,就是渡劫的内容。而神仙因为犯了错下凡,经历生生世世的劫难才能归位,在《西游记》故事里也很常见。“五圣”多多少少都是这样的过程。
事实上,前面提到的所谓“三灾”,在道教经典当中就是罡风、毒火、五雷,对应须菩提说的,风、火、雷三灾。那么,怎么能躲过三灾呢?道教经典《三品仙经》当中说:“究所用功,当问心君。所谓心君,具大解悟。”意思说的是什么呢?“躲三灾”归根结底还是要修心,和修心有关。
祖师教给了孙悟空七十二变。孙悟空会变化这件事情,《西游记杂剧》《朴通事谚解》等等文献当中都有,是一个古老的设定。可以说,孙悟空本来就会变化,又在求道时被问过,你是要学天罡三十六变还是要学地煞七十二变。这个法术,即使是在《西游记》原著里,好像也不是特别稀奇。二郎神也有七十二般变化,同时,牛魔王也会七十二变。变化之术只是修仙的人们躲避三灾的一个普遍方法。
学完变化之后呢,孙悟空又学了飞举腾云、驾筋斗云。和他一起学本领的人听到师父传授孙悟空筋斗云时感慨:“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这个说法也很逗,看起来是夸奖,但“铺兵”,就是递送公文的兵卒,至于“送文书、递单”,很像我们现在的快递。实际上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本领,神仙都会。
孙悟空真正惹怒菩提祖师,并被赶走,是因为他“好在人前卖弄”。卖弄什么呢?变松树,变化之法,本来也是师父教的。菩提祖师希望孙悟空以后不要提到自己,这就是我们网络上经常看到的那幅图片,“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但小说里,祖师的话带有很重的威胁,先前他似乎已经预判到了孙悟空后来会历经劫难,所以他还补充了一句:“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劫”这个字,在这里包含着佛经中的时间单位,也包含着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借用佛教词汇描绘末日景象的意义,到了现代的语境里,产生了许多新的故事类型。
总而言之,我们看到的《西游记》第二回,走出了第一回的宇宙初始设定,走出了上古神话设定,经由孙悟空和须菩提两个人物,呈现出了佛道融合的奇妙场景。
文字的展现总是不那么直观,但文字也有自己的修辞。例如,斜月三星洞和灵台方寸山是?《西游记》当中的地名?,分别位于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上。斜月三星洞是菩提祖师隐居的洞府,而灵台方寸山是菩提祖师隐居的灵山。??斜月三星洞实际上是一个字谜,斜月三星合起来就是一个“心”字,暗指这里是修养身心、悟道修真的地方。
又比如到了《西游补》当中,为《西游记》里没有经历过情难的孙行者补充了情难,里面有一个新的妖怪,叫小月王,小月王用的也是拆字法,三个字合起来,就是一个“情”。
回到花果山之后的孙悟空,将迎接接下来的命运。
微信内容编辑:汁儿
策划:看理想新媒体部
配图、封面图:《西游记续集》
【搬运自公众号】
为什么喜欢孙悟空推荐文章5: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孙悟空?
在《西游记》及类似题材的作品中,例如《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等,孙悟空的最深入人心,是绝对大多数人都喜欢的角色。而他之所以深受大家喜爱,是因为他集合了多种令人向往的特质于一身,不仅是个英雄,也是一个有着普通人情感的生动角色,跨越时间和地域,成为了跨越年龄、文化和时代的全民偶像。
首先,重情重义是孙悟空最重要的个性特点。尽管表面上看似玩世不恭,但对师傅唐僧和师兄弟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便遭遇误解或被惩罚,他对师傅的忠诚和对团队的责任感从未改变。犹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喜欢重情重义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值得信赖、托付的,能带给我们很强的安全感。
其次,我们再看孙悟空的成长与转变。整个西游记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所有角色的成长与转变,从神到人,再到妖怪。而孙悟空从一个顽皮倔强的石猴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英雄,最终成了斗战胜佛。他的成长历程反映了个人奋斗和自我超越的精神,激励着大家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在《大话西游》中,他的成长也是主线也很明确:从一个势利山贼最终成为一个超越个人利益诉求,肩负起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教化世人的重大使命。
再次,孙悟空的能力强大,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让读者(特别是未成年人)对他充满了崇拜和向往。而且他身上具有着普世价值认可的反叛精神以及正义感,能对抗不公正待遇,并且在取经途中,能多次识破妖魔鬼怪的诡计,一如既往地保护唐僧西行取经。
还有,孙悟空也是大多数人儿时幻想的投射。孙悟空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英雄侠义的幻想,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他能飞天遁地、变化无穷的能力,以及充满正义和担当的品格,是大多数人童年游戏和想象中的终极化身,激发了无数孩童的冒险梦想。
最后,我们说一下文化认同的心理。作为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核心角色,孙悟空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代表着勇气、智慧和抗争,激发了大多数人的文化自豪感。孙悟空的形象跨越时空,融合了神性、猴性、人性,既代表了人们对于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又反映了对于现实与梦想之间冲突的深刻理解,触动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
另外,特别是《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集神性、猴性、人性于一身,他的形象触及了人们心中的痛点和梦想,既展现了兽性与魔性,也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这种复杂而深刻的象征意义让很多人产生共鸣,相信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因共情而落泪。
#春日生活打卡季##梦幻西游##西游记##西游记中的启发##孙悟空#
为什么喜欢孙悟空推荐搜索词:
1.为什么喜欢孙悟空的理由50字
2.为什么喜欢孙悟空的理由
3.为什么喜欢孙悟空20个字
本文标题:为什么喜欢孙悟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