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图片大全大图
高粱图片大全大图推荐文章1:细细的高粱,大大的宝藏
#三农高质量创作大赛第三季#
从小生活在农村。在我的印象当中,那个时候的小孩子,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都是家里长辈,学校的老师,言传身教得来的。
因为那时候农村里没有电话,电视,甚至是电,都是定时定点的送,中午大概一个小时,晚上七点之前来电,煤油灯和蜡烛是必备品。电器,更是没有听说过,信息很闭塞。
上了小学以后,知道我们住的地方是农村,种地的都是农民。至于农业这个词语,按当时的理解,那就是和农村、农民有关系的事情呗。
感觉土地是很神奇的,什么都能种,什么都能长,什么都能收获。才能有粮食,有饭吃。
当时家里也有土地,大多数都是种一些小麦,玉米,谷子,大豆,棉花,花生,红薯之类的吧。可是不记得专门去种过高粱。
(图片来自网络)
对高粱最初的记忆,大概是在小学二三年级的课本里学的,那首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
十年前,父亲从岗位上退休了。他和母亲住在老家,把租种出去的地收回来了一块,自己种点谷子,花生,还种了一些高粱。
对此,我们都不太理解,六十岁的人了,退休了,家里又不缺那点,还种什么地啊?
父亲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
到了秋天,他把高粱收割回来。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首先,用剪刀高粱穗剪下来,再拿一把木锨倒扣在地上,一只手攥紧高粱杆,另一只手轻轻扶在高粱穗上面,顺着木锨的刃,往回撤手,高粱粒就脱下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
然后高粱粒晒干了,就去加工面粉,里面再混合一定比例的小麦,磨出来的面粉,每次蒸馒头的时候,加一些,就是高粱面馒头了。现在的超市里有卖的。
脱完粒的高粱穗能做什么?父亲又买了一套工具, 可以用来做刷锅用的炊帚,尤其是刷油锅,非常好用,顺手。可以做炊帚,扫床用的短把笤帚,还有扫地的长把笤帚。
父亲做了好多,我家东屋的角落里面,堆满了长把笤帚,一直摞到了房顶,房顶有三米高吧。
有一次,我数了数,大概得有二百个左右。,我问他,你怎么退休了,又会了这么多手艺?
父亲说,这没什么难的啊,见得多了,自己愿意做,勤琢磨,慢慢的就会了。现在,我有时想想,大概这就是对自学成才这个成语最好的解释了吧?
父亲剪完了高粱穗,把余下的高粱杆,挑一些光滑干净的,让妈妈就把它做成了盖帘,放饺子。还做成了小筐子,用来盛馒头。听说以前的针线筐,也是这样做的。
做完这些了,还有余料,妈妈把它用细线穿起来,做成小篦子做饭的时候,放在蒸屉里,这样做,干粮就不会被哈汽水泡泛了。
留在地里的高粱根,也是不能丢弃的,等秋收忙完了,父亲就扛着撅头,去地里,把它撅出来,晒干了,偶尔烧个小柴火灶,冒烟很少的。
你看,这细细的高粱,从头到脚,全部都能充分利用,是不是大大的宝藏呢?
高粱图片大全大图推荐文章2:没错!这就是我们的巨型高粱,能达6米高,亩产15吨,牛羊都爱吃
高粱图片大全大图推荐文章3:四川泸州:盛夏又见高粱红
:中国新闻网
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有机高粱种植基地。 杨尚威 摄
高粱成熟,农人喜获丰收。 杨尚威 摄
高粱成熟,农人喜获丰收。 杨尚威 摄
沉甸甸的高粱。 杨尚威 摄
种植户们正在收割成熟的高粱。 杨尚威 摄
晾晒高粱。 杨尚威 摄
晾晒高粱。 杨尚威 摄
种植户们正在收割成熟的高粱。 杨尚威 摄 近日,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有机高粱种植基地内,成熟的糯红高粱染红了山野,沉甸甸得弯下腰来,一粒粒浅褐色的高粱米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晶莹与饱满。割穗、脱粒、晾晒。纵是骄阳,也挡不住种植户们收获的喜悦。 糯红高粱作为该地一项重要农业支柱产业,龙马潭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以“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大力推行“订单高粱”模式,在为当地企业提供优质酿造原料的同时,也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目前当地已发展订单有机高粱11000亩,年产值预计可达2450万元,种植户户均可增收4000余元。
高粱图片大全大图推荐文章4:酒城的高粱,为什么这样红?
如果要为八月的泸州选取一种代表性颜色,那一定是:
红色
酒城的高粱熟了!著名作家莫言在《红高粱》书中,以丰收高粱的意象描摹出了我国上世纪40年代一幅波澜壮阔的农村图景。这种朴实的作物,成熟的种子可供人食用,有些特别选育的甜高粱,茎杆中的汁液可以拿来产糖,制成甜滋滋的高粱饴。
泛着紫红色的糯红高粱。
而高粱在如今最重要的用途,自然非酿酒莫属。“风过泸州带酒香”,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重要发源地,泸州这座中国酒城的“香气密码”,就藏在红透漫山遍野的高粱地里。高粱为底,辅以得天独厚的山、水,氤氲出泸州上千年不变的醉人浓香。
红高粱,如何成为了“酒之肉”?
俗话说“粮为酒之肉”,甘醇美酒的酿造,与其最主要的原材料:粮食,自然密不可分。而对于泸州代表性的浓香型白酒而言,其中举足轻重的粮食就只有一种:
高粱
泸州本地高粱。
供图/视觉中国
最迟至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高粱就已经在我国被普遍种植。不过,当时的高粱并不是专为酿酒所用,而是作为主食。
鲜少有一种作物能像高粱这样,既抗旱又耐涝,甚至在盐碱滩上都能茁壮成长。正因如此,在那个人民曾饱受饥馑之苦的年代,从黑龙江直至广东,高粱这种朴实的作物被广泛种植于我国大江南北。上世纪20年代时,高粱的种植面积一度占据了我国耕地总面积的约17%——几乎每六块地就有一块在种高粱,这种种植比例仅次于水稻与小麦。
正在收割的高粱地。
供图/视觉中国
而泸州,在高粱的种植上可谓是别有心得。在古时,高粱曾被叫做“蜀黍”,可见高粱自古以来就与四川有密切的关系。的确,高粱最早很可能就是从印度传入我国,扎根于泸州所在的西南地区。
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得泸州人在伺候高粱上颇有一分独到的见解与经验。首先是品种,北方高粱多为白、黄高粱,属粳高粱;而用于酿酒的泸州高粱则属于糯高粱,加上成熟时颜色紫红,因此泸州百姓和酿酒师傅习惯称其为糯红高粱,是川南独有的作物品种。
泛着紫红色的糯红高粱。
每年三月的惊蛰时分,糯红高粱开始了每年的播种。经过130余天的茁壮生长后,于八月份成熟收获,将这片土地染上了一抹红色。为了保证对于品质的把控,泸州的许多高粱田中都严格使用有机方式种植,绝不使用化肥与农药。由于标准严苛,有机食品的产量非常少,目前全国有机作物的耕地面积也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
颗粒饱满的糯红高粱。
可以说,从选种到种植,泸州人将人为控制的因素做到了极致。而泸州适宜的自然条件,更是为高粱生长提供了一方得天独厚的土地。
酒城山水,勾勒出中国酿酒的“龙脉”
在中国版图上,很难再找到一片像四川盆地这样气候适宜的天府之国了。这里四面环山,西面青藏高原,东面巫山,北面秦岭,南面云贵高原。按照当地人“接地气儿”的说法,就好比是一桌麻将,将以成都为核心的四川主要城市围了个严实。
泸州城市全貌。
供图/视觉中国
位于四川盆地南沿的泸州,处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这西南四省份的交界位置,使得泸州兼具了四省间的气候优点: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春秋季暖和,冬天也不太冷。加之丰沛的降水与日照资源,这些独到的自然环境因素,让泸州成为了荔枝、龙眼等南国嘉果所能自然生长的最北端,自然也是高粱生存的“乐土”。
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土”二字。四川盆地,是中国紫土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这种紫色的土壤土质肥沃,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四川成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的农业根基,也是高粱最为青睐的种植环境。
泸州“斑鸠沙”紫红土。
供图/视觉中国
在水的层面,泸州的优势也不可忽视。长江与沱江在泸州交汇,为泸州带来了“江阳”的古称。还有赤水河、古蔺河等90余条河流流经泸州境内,编织起密集的水网。而在地面以下,更有着以龙泉井为代表的灵动泉水,共同组成了一座立体的“水泸州”。
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高粱的成长,同时对于酿酒行业来说,水的作用也格外重要。对白酒稍有了解的朋友,一定对这三个地方不会陌生:四川的泸州市、宜宾市,以及贵州的仁怀市。
泸州叙永县,位于云贵川交界处的鸡鸣三省大峡谷。
供图/视觉中国
这三大“酿酒重镇”以水系联结,集中在四川南部到贵州西北的区域范围之内,共同组成了中国白酒的“黄金三角”。这一小片地区的酿酒业产值足足占到了全国的40%以上,撑起了中国白酒行业的半壁江山。
中国白酒的“黄金三角”
制图/刘耘硕
泸州人,不仅会酿酒,更会喝酒。这里是得到过权威认证的中国“酒城”,朱德元帅在1916年驻节泸州时曾写下这样一首诗:“护国军兴事变迁,烽烟交警振阗阗;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
早在汉朝时,泸州人就已经把喝酒玩出了花样。通过考古,我们发现了当时人使用的一种特制陶角杯。这种杯子就像是冰淇淋的蛋筒,底下是尖的根本立不住,所以不喝完就根本不能放下杯子。
明代麒麟温酒器,藏于泸州市博物馆。
供图/视觉中国
而到了明朝时,泸州人更用上了全国独一份的麒麟形温酒器。麒麟的腹腔就是一个炉膛,在里面生起火来,两侧圆鼓中盛放的水就会被不断温热,在鼓桶中盛酒壶里的酒也随之升温。当水开始沸腾之后,水汽顺着麒麟的“鼻孔”中袅袅喷出,堪称当时的“黑科技”。如今,这尊丑萌丑萌的麒麟,更是成为了代表泸州“酒城”的城市标志。
明朝四川唯一的状元、大才子杨慎在被流放云南路过泸州时,写下千古名作《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有着“天下第三桥”美誉的龙脑桥。
供图/视觉中国
泸州,这座以酒而闻名的城市,自古以来就带给了我们数不尽的惊喜。如果要在氤氲泸州全城的酒香之中找寻一种代表性的味道,那答案一定是:泸州老窖。在八月丰收时节红彤彤的高粱,正是泸州老窖成就甘醇浓香滋味必不可少的一环。
白酒什么味,高粱要“当家”!
对于高粱最大的“尊重”,不外乎以它为主角去酿造美酒。在泸州老窖酿造过程中,除了制曲时会使用小麦之外,高粱是唯一会使用到的粮食原料。无独有偶,国外的六大烈酒之中,诸如威士忌、白兰地、龙舌兰等,绝大多数也都会用到单粮酿造的工艺。
香飘数百年的泸州老窖窖池。
譬如在威士忌最为核心的产区苏格兰,这里所出产的威士忌大多采用单一麦芽作为酿造原料。高粱之于中国白酒,就像是大麦芽之于苏格兰威士忌。可是,粮食品种极大富足的今天,为什么不选用玉米、土豆、红薯这些餐桌上更常见的作物,而唯独要用高粱酿酒呢?
这背后的原理并不复杂,简单来说主要与三种物质相关:淀粉,单宁,以及蛋白质、脂肪等“杂质”。
千年老窖万年糟。
酿酒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靠着种种微生物的“努力工作”。毛霉、根霉等将谷物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再由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要想让它们干活,就得给口饭吃,淀粉,就是它们的饭。高粱中淀粉含量高,为这些酿酒所用“干饭菌”的生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不仅如此,高粱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杂质较少,最大限度避免了异味的产生。
而泸州糯红高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富含的淀粉绝大多数又属于支链淀粉。在显微镜的微观视角下,这些淀粉支链仿佛编织起了一张大网,将水分子牢牢锁在其中。既有饭“吃”,还有水“喝”,酿酒用的微生物又怎能不干劲十足呢?
泸州老窖起窖。
不过,要说起高粱与其他粮食之间的根本性不同,还得是高粱皮中一种特别的化学成分:单宁。
如今,高粱已经极少出现在我们餐桌之上。如果去向家里老一辈人家询问高粱到底是个什么滋味的话,他们大抵会是皱着眉头,回答说又苦又涩。没错,涩,正是单宁味道的直观体现。高粱皮中含有丰富的单宁,本是植物为了防备被虫子和食草动物吃掉的保护措施,所以直接拿它当饭吃的话自然味道与口感不佳。但若是拿它来酿酒,这些不受人待见的单宁却足以“化腐朽为神奇”。
白酒里不同的酯类都对应什么味道。
制图/鱼一条
在葡萄酒中,单宁被誉为是赋予了酒液“灵魂与骨架”,以适当的苦涩味撑起了酒体的味觉框架。而在泸州老窖浓香型白酒之中,单宁的作用则更为重要。适量单宁的存在,使得高粱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之下能够产生丰富的酯类物质。比如己酸乙酯,在食品工业中常用来模拟菠萝的味道。它们为浓香型白酒赋予了水果般的香味,同时又使得酒液带有一丝甘美的甜味。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传承699年,至今仍保留着创始自明朝万历元年、不间断连续酿造已达450年的老窖池群,于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所代表的,是一份450年不变的历史积淀与厚重风土。让我们回到泸州老窖的最初本源:高粱,它们生长于泸州这方得天独厚的土地上。用高粱酿造的泸州老窖,正是酒与酒城水乳交融的最直观体现。
用于酿造泸州老窖的糯红高粱正在摊晾。
年年岁岁,高粱如约染红了泸州田间地头,而后在数百年时光滋育的老窖池中酝酿,化作一汩甘醇的酒液,氤氲着风过酒城带起的酒香。
文字编辑 | 青月
图片编辑 | 陈金鱼
地图编辑 | 刘耘硕
设计 | 鱼一条
未标注的图片供图 | 泸州老窖
封图 | 视觉中国
头图 | 泸州老窖
高粱图片大全大图推荐文章5:高粱,你知道多少?
【高粱,你知道多少?】民生视角高粱在浙江种植面积有8.02万亩,主要分布在诸暨、开化等地。高粱成熟后,将籽粒脱壳加工后即成为高粱米。高粱米有益脾温中、涩肠止泻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便溏腹泻的小伙伴食用。高粱还有哪些用途?了解一下@浙江农业农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高粱图片大全大图推荐搜索词:
1.高粱图片大全大图 实物图片
2.高粱图片大全大图黑色高清
3.高粱图片大全大图片
本文标题:高粱图片大全大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