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糖是哪里的特产
麻糖是哪里的特产推荐文章1:
麻糖是哪里的特产推荐文章2:形似玉梳薄如蝉翼,孝感麻糖绵甜千年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10月14日,第三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决赛在恩施市落幕,孝感麻糖斩获金奖。“形似玉梳白似璧,薄如蝉翼甜如蜜。”这一片薄薄的麻糖,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让人入口难忘。
“一河两岸八埠口,两块麻糖一杯酒。”孝感八埠口作为麻糖的发源地,原为河湖交错的沼泽地带,地势低洼,经长期淤积和逐年建垸围垦而成田垸,土肥水丰,出产的糯米、大麦和芝麻品质优良,闻名乡里,尤其是芝麻香味浓郁,白里透光,色泽艳丽,为他乡所不及。澴河绕城而过,至孝感西门外城隍庙回复游弋形成深潭,南流直下八埠口,潭水经沉淀后,清亮甘甜,为孝感麻糖制作技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优质的原材料。
麻糖之所以能够成为孝感人的骄傲,和它加工方式不无关系。孝感麻糖在2013年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名录。其中,较为独特的环节是,芝麻去皮、扯糖、拌麻、揉糖、切片等一共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所有工艺里最需要技术的就是拌糖和切片。如今,孝感麻糖早已脱离了手工小作坊,但整个流程中,仍有30%左右是纯手工操作。
10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刚进厂区,扑鼻的香气隔着口罩都能闻到,到了这里,空气都变成了甜蜜的味道。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制作麻糖,熬糖、扯糖、拌麻、分拣,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而让记者感触最深的,是制作过程中对卫生的要求,近乎苛刻。记者进去参观,必须穿特制的工作服,戴工作帽,接触食品,必须要佩戴一次性手套。
拌麻的师傅介绍,孝感麻糖的白芝麻其实都是去皮的,这样做出来的麻糖吃起来才能香而不腻。产自孝感本地的白芝麻,粒小皮薄。实现机械化之前的做法是,把浸泡过的白芝麻放进石碓,用木槌捶打,反复捶打下,芝麻之间摩擦生热,表皮变软,逐渐剥离,再放入水中淘洗。芝麻皮浮在水面,芝麻仁沉入水底,反复几次,得到芝麻仁。“用芝麻仁做出来的孝感麻糖入口无渣,吃起来不油腻。”
据介绍,这也是孝感麻糖“形似玉梳白如璧”的秘诀。去皮后的芝麻在焙炒时,少量入锅,分几次炒熟,让每一粒芝麻均匀受热,色泽不黄不焦。
在保持至今的制作流程上,扯糖、拌糖、揉糖也是非遗技艺。据介绍,尽管大部分加工环节都已改成机械化,但扯糖、拌糖、揉糖仍保持手工操作。
扯糖是将熬制好的麦芽糖进行反复拉扯,过程中,琥珀色的麦芽糖逐渐转为莹莹的白玉色。白芝麻仁倒入转色后的麦芽糖,进行调拌。拌好的糖还要经过手工揉糖。一块20斤左右的糖块放在案子上,温度仍在100℃上下,工人戴着手套趁热搓揉,让芝麻仁和麦芽糖充分粘合,揉到一定硬度,塑形成条,搓成直径在10厘米左右的糖条后,送到下一个环节——切片。
孝感麻糖香甜了千年,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为了保证传统口味,始终坚持选用本地原料。师傅们介绍,用于制取麦芽糖的糯米,产自孝感市孝南区的朱湖,这里出产的糯米,米粒大、扁长,饱满;而芝麻也产自孝感本地。在种植端,企业采用订单保底收购,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确保原料供应。
孝感麻糖人觉得,在麻糖制作的老手艺里,能让人品尝出坚守的味道,因为在保持传统口味的路上,传承的不仅是技艺,还有一份对老味道的执着,而这份独有的香酥绵甜,融进了当地乡土文化绵延至今的惦念和孝道亲情。
“我们保留古法工艺的同时,创新融合现代生物工程及生产技术,开发出20多个品种。”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肖端武介绍,近年来,孝感麻糖通过不断研发,不仅使产品的营养更全面、质量更稳定,还开发出了一系列迎合年轻消费群体、休闲零食产品。肖端武介绍,尽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冲击非常大,但公司仍实现年销售7700万元,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公司研发的糖果型麻糖带来的特别收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酬。24小时料热线027-86777777。
麻糖是哪里的特产推荐文章3:重庆特产传说(191) | 用500多年的历史,熬出纯天然的黔江官村麻糖
重庆市黔江区的阿蓬江,是乌江的第一大支流。“阿蓬”是土家语,意为雄奇秀美。在美丽的阿蓬江边,有一个村子名叫官村坝,所有村民几乎都姓谢。500多年前,谢氏祖辈来到这里,并在这里兴起了麻糖产业,是有名的麻糖村。
据谢氏族谱记载和老人们讲述,官村坝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做麻糖,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个家庭作坊。而谢家的祖传手工麻糖在这里已经传承了5代,谢世发就是官村麻糖第五代传承人。
谢世发于1973年9月25日出生在阿蓬江边,虽然当时的饮食条件有限,但他与许多孩子不同,那就是不缺糖吃。在他上学的时候,官村谢氏家家户户都开办了麻糖作坊,让他的童年天天都过着甜蜜的生活。
但由于父亲早逝,12岁的谢世发就跟母亲学习制作麻糖,不到15岁,就能独立地完成制作麻糖的所有工艺。那时候,由于不通水电,他们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去井里挑水回来,点着煤油灯制作麻糖。麻糖生产出来后,再挑着几十斤重的担子一路沿途叫卖。经过一天的走村串户,晚上谢世发基本上都是挑着空担子回家。看到卖麻糖得到了一点点收入,虽然辛苦,谢世发还是干得特别有劲。
随着时间的推移,麻糖产业不再红火,人们纷纷关掉作坊,停止生产,官村一下子寂静下来,只有两户人家顽强地撑着,谢世发家就是其中之一。好在近年来,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统工艺的传承,官村麻糖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因谢世发一直坚持麻糖制作,在任何困难时期都不曾放弃,是官村坝谢氏家族传统麻糖制作的最后一个坚守者,他被指定为官村坝麻糖传统制作工艺的第五代传人。
官村麻糖以玉米、红薯等为原料,基本制作流程分为发芽、煮糊、发酵、过滤、熬糖、扯糖等六个步骤,每一步都必须认真仔细,特别是在时间掌握上要达到精准控制,哪一步出现差池,就会前功尽弃,宣告失败。
制作出的官村麻糖呈浅黄、米黄等颜色,“形似玉梳白似璧,薄如蝉翼甜如蜜”就是官村麻糖的典型特征。色泽淡雅、酥脆香甜、口感细腻、风味独特,无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传承也需要创新,谢世发在谢氏家族世代秘制手工麻糖工艺制作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当地及周边地区先进制作技艺,逐渐淘汰了繁琐的步骤辅以现代技术,并在配方上大胆尝试,通过多次试验,不仅增加了口味品种,也增强了口感变化。
现在,谢世发一年制作十多吨玉米的麻糖,销往黔江本地多个乡镇以及彭水、酉阳等周边区县,各地都有固定的客户找他订货。他打算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兴建一个规范的生产作坊,扩大规模,争取把谢氏祖传麻糖制作工艺传承下去。
:看点快、优酷视频
麻糖是哪里的特产推荐文章4:你见过可以喝的孝感麻糖吗?
湖北日讯(记者刘宇、通讯员江车)吃过孝感麻糖,但你见过可以喝的孝感麻糖吗?6月11日,孝感“液体麻糖”产品研讨会上,由湖北工程学院教授李纪亮团队研发的五款“液体麻糖”首次与大家见面。
“液体麻糖”,就是将麻糖的制作原料,比如大麦芽、糯米等作为基质,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与嗜酸乳秆菌、酵母、酒花等混合而成的饮料。
当天发布的五款“液体麻糖”主要分为无醇型和微醺型两种。无醇型有燕麦、可可两种口味;微醺型酒精度数低于3.8%,分为百果香、青稞白、浑浊3种口味。
记者现场打开一瓶青稞白“液体麻糖”尝鲜,一股麦乳和酒花发酵的香味扑鼻而来。喝上一口,味道有点像啤酒,但又有碳酸饮料的气泡口感。
为何要将麻糖做成液体?李纪亮介绍,孝感麻糖作为当地传统特色小吃,一直是孝感的城市名片。“逢年过节看爹娘,莫忘带几盒好麻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孝感麻糖曾作为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声名远播,供不应求。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健康养身,对甜食热情下降,国内麻糖的市场规模逐渐呈萎缩之势,扩大麻糖消费场景迫在眉睫。
孝感麻糖的主要原料包括麦芽糖,与蔗糖相比,糖分低,甜度也更淡。如今,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基于孝感麻糖的低糖特性,李纪亮团队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喜爱的气泡型、低糖型饮料市场,通过改进孝感麻糖的生产工艺,将麻糖从“吃”变“喝”,并将总糖控制在每百克含3.6%至4.5%,创新研发出低糖型的“液体麻糖”。
据了解,一直以来,湖北工程学院都致力于孝感麻糖产品的创新升级。2008年之前,孝感麻糖都是采用薄膜袋包装,气密性差,保质期只有3个月。湖北工程学院与孝感麻糖米酒公司合作研究出“麻糖去湿保鲜技术”,将保质期延长到8个月,扩大了麻糖的消费半径,甚至远销海外。2017年,除了传统的芝麻、花生味麻糖,研发团队又迎合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研发出海苔、焦盐、葱香、薄荷等十多种口味,并将大包装的梳状麻糖变身糖果型包装麻糖,方便便携,随吃随取。
当天研讨会现场,多家麻糖生产企业负责人肯定了“液体麻糖”的创新性,但也从生产角度给出了产品意见,共同助力孝感“液体麻糖”早日正式入市。
湖北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麻糖是哪里的特产推荐文章5:七树庄里一段缘——寻访唐山麻糖诞生地
“麻糖”是唐山独一无二的特色糕点,也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册的传统手工技艺。唐山麻糖形如牡丹团花,片片薄如蝉翼,朵朵晶莹剔透。其制作主料为精粉白面、上等香油、天然蜂蜜、纯净蔗糖,并配以桂花饴糖,香、甜、酥、润,大名远扬,是唐山人颇为骄傲的地方特产。
史料记载,唐山麻糖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明万历四年,即公元1577年,从问世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但是四百多年前,唐山市尚不存在,这麻糖又是在哪里诞生的呢?
这个地方就是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笔者几年前曾专门探访麻糖这颇显神秘的起源地,还巧遇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人张金海老人,并因此与这个手艺家族有了一点缘分。今年我与张老的孙子通电话,意外得知老人已于五月去世,更觉应当将当时从张金海老人那里听过的一些“麻糖往事”,尽可能详细地记述下来,以使这数百年传统传承得更完整也更真实。
一
曾经繁华的七树庄
中小学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管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还乡河畔的抗日故事。“还乡河”,古称浭水,从燕山深处流出,弯弯曲曲流到丰润,然后折向西。流淌途中,它还向北拱起一个小腰背。
七树庄,就坐落在还乡河这个“腰背”的北岸。
七树庄的烧饼非常好吃,我一进庄就见到许多烧饼铺。做烧饼的炉子都建在临街明面儿上,炉子很独特,外观像一个泥土机器人。下面有半人高的“双腿”空间,中间安着炉箅子,炉箅子上点燃锯末,取其文火。炉膛其实是一只扣着的铁锅,外面糊了很厚的泥巴,像机器人的头盔。铁锅被烧热时,面点师傅把做好的烧饼“啪啪”拍进锅里,很快香气四溢。
据说,七树庄自古有村,为冀东原居民地。村东原有一座白马寺,传为唐将尉迟恭所监修,其寺中碑刻记:唐王征东路过此地,见当地庶民归顺忠义,遂赐名“齐恕庄”,免征赋税。至清道光年间,白马寺中七棵大树郁郁葱葱,颇为壮观,庄名便被改作“七树庄”。
历史上,冀东一带为边关要塞,七树庄地位愈显重要。它既是北京通往山海关的必经之地,又是唐山经丰润北去遵化、东陵和承德的必由之路,现在更有多条国道、高速和铁路从庄边通过。而且,七树庄还扼守还乡河北岸,过去是西出丰润的第一大镇和繁忙的水运码头。这些,都使得七树庄俨然是燕山与冀东平原的一个“十字路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关防古道,河岸古镇,造就了七树庄早年的繁华。听本地人讲,直到1945年之前,这里还管辖着67个村子。那时,鸦鸿桥也不过有几个警察,而七树庄镇的警察局就有100多号警卫。早年的七树庄,大小商家店铺多达七十余家,光制酒的烧锅铺就有两家,还有四家大饭店,三家点心铺……七树庄逢农历四、九为集,加上来办事的人多,每次集市都是商户云集,热闹非凡。其时,从滦县、丰润和唐山来的大口落子,长年不断在街头搭台演出。
也正是这样的商业繁华,孕育出七树庄“广盛老号”和四百年荣耀不衰的蜂蜜麻糖名点。与此同时,我也有点明白为什么七树庄会有那么多烧饼铺了——过去人们出行路上最好的干粮,莫过于烧饼,君不见丝绸之路上,多少烙烤的饼馍那么出名!
二
走进“广盛号”老宅
当时,我在七树庄南大街上访问得知:七树庄麻糖糕点的生意始终未断,较大的麻糖企业就有好几家呢!
大约从南大街东口向西行走一百米,猛然看到路北一面白墙上有一行红色大字:“广盛号麻糖厂欢迎您”。路边电线杆上也高高竖着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广盛号蜂蜜麻糖,始创于1577年”。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广盛号”吗?我匆匆向大门走去。但是,“悲剧”发生了:老板不在。员工小古帮我拨通了老板的电话,但是他人在外地,没办法回来,由于互不熟悉,也就恕难接待了。
正在踌躇间,有个人走过来询问,我把想要了解唐山麻糖起源的想法如实相告,奇迹出现了:原来来者不是别人,恰是“广盛号”厂长的父亲!
真是天有机缘,一分钟前我还大失所望,现在又峰回路转。但是他也有事不能停留,只能引我去寻“厂长”的爷爷、他的老父亲——要拉过去的事情,老人更清楚。他还提醒我:老人家年事已高,见见可以,切莫久谈。
我大喜过望,连连称谢。
张家老宅的北门,正与现在的“广盛号”厂房南北相对。门牌上写着“南街13-01”。
这是一座典型的冀东“糖葫芦串”式的连宅院,里面有三层,老旧的瓦顶上长满不知名的草,院子里树梢上的叶子已经落光,却挂满了红色的柿子。墙壁斑驳,门窗古旧,还有老水缸、锅灶、风匣、木桶,地上踩得溜光的石板,以及满院子青苔……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
颇有特点的烧饼炉。
主人说,这座宅子才是“广盛号”的旧址。只不过几十年不做店,早已改作居住用所。当时张家小辈都已经搬出去了,宅院只剩下老父亲和父亲的老弟弟哥俩,各住一头。
走进屋,墙上挂满了不同人不同年代的照片,密密麻麻。端坐在炕边椅子上的老先生名叫张金海,是“广盛号”第16代传人。领我进屋的,是他的儿子张国荣,第17代传人。现在“广盛号”厂长则是他的孙子张杰,已是“广盛号”第18代传人了!
三
听传承人讲述麻糖往事
张金海老先生生于1926年。我访他时,他已年近九旬,仍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他说,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张迎新学艺,父亲跟着爷爷学艺,祖辈相传。新中国成立后麻糖厂归了县供销社,他本人也被安排到供销社工作,直到退休。
史料记载,四百年前,张家祖先从深州(今衡水深州市)王西河头村逃荒关东,走到丰润七树庄时,看到这里地肥水美易于生存,便留住下来。张家在原籍素以制作糕点为业,到七树庄依然如此,待有了一些积蓄后,便在七树庄开设了一家“广盛号”糕点铺。
冀东人逢年过节爱吃一种油炸食品,叫“排叉”。排叉的做法是用白面加盐或白糖,擀片儿,网花油炸,吃着香脆可口。张家迎合需求,在工艺上又进行了改良:他们选上好面粉,先上笼蒸,然后把面片擀到薄如蝉翼,再重叠多层,以刀工剁块网花,过香油炸,经蜂蜜浸泡,并配以芝麻、桂花等辅料,就成了看着晶莹剔透,吃着醇香酥甜,入口即化的这样一种奇特美食——蜂蜜麻糖。
七树庄的蜂蜜麻糖一经问世,广受称赞,除本地人争相购买外,更成为南来北往旅途过客必须停留捎带的特产。张金海老人说,到他爷爷那一辈,“广盛号”分为四家股东,都是本家的哥们儿。他父亲这一股一直留在七树庄,并且也没有放弃“广盛号”这个老招牌。
关于徐冠洲先生重金聘请麻糖师傅,开创“新新麻糖”品牌的故事,资料较为丰富。特别是在他获得“麻糖大王”称号后,“新新麻糖”几经发展,最终成为唐山市第一特产。因此,在介绍唐山麻糖的资料中,人们自然而然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新新麻糖厂”这个标签上。但是,对于七树庄这个唐山麻糖的起源地,我们似乎也不能仅仅将其作为历史背景,只用“始创于明万历初年”这样概括之语一笔带过。为了历史的真实,也为了传承的可持续,还是应该记住七树庄与唐山麻糖这一段非凡的缘分,努力保护它难能可贵的传统魅力。
(本特约 葛士林 文/图)
麻糖是哪里的特产推荐搜索词:
1.湖北麻糖是哪里的特产
2.蜂蜜麻糖是哪里的特产
3.麻糖是哪里的特产?
本文标题:麻糖是哪里的特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