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渣滓洞刽子手推荐文章1:江姐在渣滓洞遇害,黄茂才被认定为凶手,为何33年后成了功臣?

  1949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的重庆组织重要人物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年仅29岁。


  江竹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姐”,曾为新中国的解放工作做出过巨大贡献,后被国民政府军统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


  面对军统的酷刑,江姐咬紧牙关,从未透露出一丝关于中共地下党的情。她的精神可歌可颂,一直传颂至今,是人人敬仰的女英雄。


  江竹筠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开始着手搜捕在曾经屠杀、残害我党人员的国民党反动派,抓获了一位名叫黄茂才的人,并且认定他就是杀害江姐的凶手。


  但事情的进展有些微妙,当时政府判定黄茂才有罪之后,对其处以死刑。但当时并没有立即执行,黄茂才坐了几年牢之后,顺利出狱。1982年,黄茂才又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功臣。


  一个是不可饶恕的刽子手,一个是人人敬仰的革命功臣,黄茂才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在长达30余年的时间里,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


家境贫困,为谋生当了看守员

  1923年,黄茂才出生于四川省的自贡荣县,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有见过大世面,也没有这么多花花肠子。


  家里的人祖祖辈辈都是给地主家打工,虽然不富裕,但也还是想办法让黄茂才上了学,认识一些字,知道一些人生的大道理。


  正是由于从小生活在一个质朴的家庭中,加上文化知识的熏陶,黄茂才虽然没有太大的志向,但也懂得是非曲直。


  在黄茂才的字典里,从来没有“玩心眼”、“耍心机”之类的字眼,就是一个憨厚的农民。“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是黄茂才的处世风格。


  民国时期穷苦人家的孩子


  在黄茂才的少年时期,正处于中国风雨飘摇之际,解放战争一触即发。当时的国民党已经处于颓势,只能开始四处抓壮丁强大队伍。家家户户都十分害怕,毕竟一旦被抓走,基本等于去送命。


  像黄茂才这样的年轻人,正是“壮丁”的好人选,黄家人自然也十分担忧。思来想去,黄茂才的母亲觉得,只有给黄茂才找份工作,让黄茂才有了“靠山”,才能避免儿子被抓壮丁情况的发生。


  国民党抓捕男丁


  黄家母亲虽然不是个喜欢跟人张口,求人办事的人,但一想到儿子的前途和命运,黄母还是找到了地主家的大儿子刘重威,舍上了自己的几分薄面,请求这位大少爷能够看在自己的面子上,给儿子谋份差事。


  刘重威当时是川康绥靖公署二处副处长兼通讯队队长,对他来说安排一份多么好的工作不太现实,但解决个温饱,让黄茂才躲过一劫的能力还是有的。


  加上这刘重威见到黄母张口,怜悯她为人母的一颗慈爱之心,动力恻隐之心,于是开了后门,把黄茂才带到了他的特务机关,还特别提拔成了少尉文书。


  1945年5月,当时22岁的黄茂才在刘重威的安排下,进入了渣滓洞当看守管理员。正是这次的工作调动,开启了黄茂才这起起落落的人生。


  渣滓洞集中营外景


一件毛衣的缘分

  渣滓洞关押的,大部分都是国民党反动派抓捕的地下党组织的成员。为了能够从这些战士口中打听到想要的情,军统动用了各种酷刑,却始终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正所谓“上行下效”,看到上级都这么“不待见”这些“犯人”,很多看守员也跟着态度蛮横,动辄打骂。


  然而,黄茂才却跟他们不一样,他跟“犯人”们说话非常温柔,语气也很平和,这令不少“犯人”对黄茂才非常有好感。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江姐、江竹筠。


  出身贫寒的黄茂才来到这里当看守员,不是为了建功立业,更非出去耀武扬威,只是寻找一个栖身之所,解决温饱问题罢了。


  和其他人的想法不同,黄茂才始终认为,看守员不过是份工作,没必要借机为难“犯人”。


  当时的渣滓洞一共有五个看守员,每个人的分工都不同,黄茂才主要负责放风和收风,这也为后来黄茂才为革命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了机会和可能性。


  渣滓洞监狱


  江姐等人发现,黄茂才思想开明,善于接纳新鲜事物,而且为人正直,能够明辨是非,同情广大穷苦人民。


  虽然黄茂才没有投身革命事业的一腔热血,但在黄茂才的心中,也有自己的一杆秤。


  黄茂才也明白,军统并不能给中国的老百姓带来幸福和希望,这也是为何黄茂才善待渣滓洞内“犯人”们的原因。


  所以江姐等人想趁机策反黄茂才,让他转变阵营,为我党所用,更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时天气转冷,黄茂才一个男人也不懂得照顾自己,身上只穿了一件很薄的衣服。江姐看到后便对黄茂才说:“黄先生,我看现在的天气很冷,你的衣服也很少,你称一斤毛线回来,我给你打一件毛线衣服。”


  黄茂才的心里打起了鼓,她为什么要主动提出帮我织毛衣?但没什么心眼的黄茂才还是去街上买了点毛线,并且交到了江姐的手中。


  黄茂才本来以为江姐可能是戏耍自己,毕竟无亲无故的,人家凭什么给自己织毛衣?所以,黄茂才也就没放在心上。


  结果,没几天江姐就把一件毛衣交到了黄茂才的手中,这让黄茂才有些意外。但随之而来的情绪,更多的是感动和温暖。


  女同志正在织毛衣


  有了这次的经历,黄茂才和江姐日渐熟络起来。工作不忙的时候,黄茂才也会和江姐等人聊聊家常,说说自己家里的那些事儿。


  有时候,黄茂才的衣服破了个洞,或者扣子掉了,江姐她们几个人也会主动帮黄茂才缝补,这让黄茂才打心眼里感动。加上年龄相仿,平常又常常照顾自己,黄茂才早就把这些“女犯人”,当成了自己的姐姐和妹妹。


  渣滓洞中的女犯人


重要联络员

  江姐看到黄茂才的变化,认为是时候“行动”了。而这次的行动,也是黄茂才在1982年被表彰为革命功臣的关键原因。


  在日常的闲话中,江姐经常对黄茂才进行思想革命教育,给黄茂才渗透了一些共产党的思想,让黄茂才接受党性的照耀,逐渐迷途知返,开始帮助江姐等人办事。


  出于安全考虑,也为了对黄茂才进行测试,江姐等人曾经试探性地让黄茂才带一些信件出去。当然,信的内容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黄茂才出色地完成了江姐安排的任务,不仅没有被军统的人发现,而且信息也得到了有效传递。由此,黄茂才得到了江姐等人的信任,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


  此后,应江姐等人的要求,黄茂才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经常从外面购入一些纸、书刊,让她们能够及时了解外界的信息,明白时局的变化。


  黄茂才为了帮江姐送信,先后多次化名,将多封重要信件带出渣滓洞,间接搭起了党组织和渣滓洞牢房内的联系。


  1949年4月,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共产党胜利在望,国民党败局已定。看到形势一片大好,江姐等人决定开始寻找机会“越狱”。


  按照江姐的计划,渣滓洞内的各个牢房秘密行动,在黄茂才的帮助下,里应外合,武装越狱的成功率很大。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江姐等人秘密筹备越狱一事时,渣滓洞的管理却越来越严。


  江姐等人想要找到适合越狱用的武器,却发现鲜有搜集工具的机会和时间。而且当时的国民党为了避免男女牢房之间联系,还把女牢搬离,刻意减少了“犯人们”外出放风的时间。


  想要整合信息,秘密组织行动,主要的机会就是难得的“放风时间”。如今时间竟然被削减至此,想要合理安排行动,已经变得困难重重。


“示儿信”

  本来黄茂才不过芝麻大点的小官,根本没人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但是黄茂才和江姐等人联系太过紧密,而且经常借着职务之便外出,次数多了,也就引发了军统的关注和怀疑。


  但好在黄茂才为人谨慎小心,所以没有留下太多的证据,军统在经过一番调查后,也没有发现黄茂才的实际“罪行”。但出于小心考虑,军统还是将黄茂才进行了遣散。


  当时黄茂才的老家寄来了一封信,上面只有寥寥数语:“母亲病重,速回。”


  于是,半是因为母亲病重,半是因为军统遣散,黄茂才只得和江姐分别。


  临行前,黄茂才找到了江姐,看看有什么需要带出去的东西没。当时解放战争已经接近了尾声,国民党反动派正在大肆屠杀狱中的革命战士。


  江姐心里明白,国民党是不会让他们活着出去的,思来想去,于是江姐就给自己的孩子写下了一封信,让黄茂才帮忙带出去。


  国民党大肆屠杀我党人士


这封信就是大家熟知的“示儿信”

  黄茂才离开渣滓洞监狱后,几经周转,终于找到了江姐的表弟,并且把这封遗信交到了他的手上。


  黄茂才完成江姐的任务后,迅速回到家乡看望病重的母亲。就在返乡的途中,黄茂才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原来,穷途末路的国民党对渣滓洞内的革命战士进行了大屠杀,江姐等革命烈士纷纷遇害。悲痛之余,黄茂才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再次返回渣滓洞。


被捕入狱

  解放军占领重庆后,开始解救被困人士,也全城搜捕国民党。因为黄茂才有过国民党任职的经历,还是渣滓洞的看守员。重庆解放后,黄茂才被公安局抓捕归案。


  公安方认为,黄茂才作为渣滓洞的国民党看守员,是杀害江姐等革命战士的凶手,被判处了死刑。


  解放时期抓捕罪犯


  为了请求宽大处理,也为了保住自己一条性命,黄茂才主动讲述了自己和江姐的故事,还刻意提到了自己“送信”的经过。


  当黄茂才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很怀疑。毕竟黄茂才是渣滓洞的看守员,怎么可能会如此善待“犯人”?国民党做事一向心狠手辣,黄茂才不虐待江姐等人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还会帮助江姐?


  考虑到黄茂才有可能是被江姐等人转化,接受过党性教育,并且被江姐带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公安方耐心听完黄茂才的故事,并且让黄茂才提供相关的证据。


  为了力证清白,黄茂才一口气说出了多个人名。但就在黄茂才离开渣滓洞后,这几个人早就惨死在国民党的屠刀之下,已经牺牲的人自然没办法成为黄茂才的人证。


  关于物证方面,由于当时调查方式有限,一时间很难找到相关的物证,所以黄茂才送信一事是否属实,也就成了一个谜局。


  黄茂才最终被判了无期徒刑,一方面接受改造,一方面慢慢寻找黄茂才为江姐等人送信的证据。


  民国时期公安局审讯犯人


  1951年,28岁的黄茂才走到了人生的第二个低谷期,以“杀害共产党的军统旧部”身份,被捕入狱。


  在狱中,黄茂才表现特别好,从来不捣乱,也从来不寻衅滋事。狱警让他做什么,黄茂才也都积极响应,是个听从指挥的好“同志”。


  加上黄茂才本身一副忠厚的面相,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他是杀害江姐的凶手。


  不过,正是由于黄茂才在狱中的良好表现,本来应该在狱中了结余生的黄茂才,得到了宽大处理。1964年,黄茂才终于结束了13的牢狱生活,被释放出狱,迎来了人生的自由。


特殊来信

  黄茂才本来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也想回到乡下,过上平平淡淡普通人的生活。1964年的中国,正处于国家经济大步发展的阶段。随后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国内局势再度变化。


  黄茂才没有想到,这场国内大变动后,原来的是自己的人生变化。


  20年后,已经58岁的黄茂才过上了自己希望的普通生活。在乡下,很少有人问到他的过去,他也不愿意主动提及。


  有时候,他也会想念和江姐在一起的日子,那样的温暖、亲和。人老了,也就觉得很多事都能放下了。但命运的齿轮正在慢慢转动,为人民解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怎么能就这样了此余生呢?


  文化大革命爆发


  1981年,正在乡下的黄茂才收到了一封从重庆发出来的信。黄茂才心中有些疑虑,自己在重庆也没有什么朋友和亲人,谁会给自己写信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黄茂才拆开了信封,里面的内容让黄茂才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原来,有人在整理解放时期的资料时,意外发现了一些证据。而这些证据,直指黄茂才在渣滓洞帮江姐等人送信的事实。为了确保信息的可靠性,来信人希望能够和黄茂才进行核实。


  抱着这封信,黄茂才的内心情绪有些复杂。一方面,黄茂才再次想起了和江姐她们在一起的时光,那些闲话家常、如同亲姐妹一样照料自己的日子。一方面,黄茂才想起江姐等人已经慷慨就义,内心又十分难过、思念。


  当然更多的情绪,是黄茂才终于可以“力证清白”,不用再顶着“杀人凶手”的帽子,可以坦坦荡荡立足天地间,并且告诉大家,自己也曾为革命解放事业做出过一些贡献。


真相重见天日

  很快,黄茂才和来信人取得了联系。黄茂才的内心有些激动,自己含冤入狱13载,终于等到了可以为自己平凡的这一天。


  1982年,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后,黄茂才立功一事确凿的证据渐渐浮出了水面。


  黄茂才的身份特殊,仅仅依靠物证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人证,证明黄茂才确实曾经帮助过江姐送信,不然的话,黄茂才一事还是没有定论。


  黄茂才当时有些颓废,认为这一次可能又要空欢喜一场。毕竟在黄茂才离开渣滓洞后,和他熟悉的几名战士要么已经牺牲,要么音讯全无。


  而且现在距离自己离开渣滓洞,已经过去了33年,时间会掩埋很多事,黄茂才有些不抱希望了。


  曾紫霞


  可就在这个时候,公安找到了一个重要的证人——曾紫霞,听到这个名字,黄茂才眼中闪过了一丝光芒。


  当初江姐能够注意到黄茂才,也是因为曾紫霞的一句话:“他是这里面唯一一个不会对我们打骂的人,还愿意帮助我们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的事情。”


  江姐帮黄茂才织毛衣一事,也是曾紫霞代为传话。最初的几次“测验”,让黄茂才送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信,也都是曾紫霞联系的黄茂才。对于黄茂才做出的贡献,曾紫霞十分清楚。


  江竹筠


  于是在曾紫霞等数人的力证之下,黄茂才“革命功臣”的身份终于得到了确定。这一刻,黄茂才等了足足33年。


  不过,黄茂才却没有丝毫不平,只是淡淡一笑。虽然曾经含冤入狱,但能够沉冤得雪,黄茂才心中已经非常高兴。


  不逐名利,也不为向人吹嘘,纵然被冤枉也只是付诸一笑。虽然黄茂才没有做出多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却能“独善其身”,明辨是非,亦是有他伟大之处!


  追捕渣滓洞刽子手推荐文章2:渣滓洞特务被判死刑,临刑前一句话保住了命,28年后成革命功臣

  1953年,在广场中间一个中年男人低着头,脖子上挂着一个用黑色毛笔,写着“特务”两个大字的牌子。


  这个男人是渣滓洞特务黄茂才,他即将被执行死刑,广场上到处都是人。


  “打死这个特务”;“他们最坏了”;“江姐就是他们害死的”现场上都是乡民的议论声。


  听到江姐的名字,黄茂才突然大声喊道:“我没有害江姐,我给江姐送过信,我为江姐做了很多事情,她还给我织过毛衣。”


  听到这么说,乡民们的议论声更多了,审查员也只好先取消这次行刑。


  黄茂才一个将死之人为什么提到江姐会那么激动,江姐怎么会给特务织毛衣呢?


误入渣滓洞

  黄茂才出生在四川荣县杨家场乡,家里三代务农。家里都是本分老实,虽然不富裕但也勉强为生。


  父母期望黄茂才可以改变家里只做农民的现状,所以咬着牙送他去读书,一直上到初中。


  虽然不算有多大的学问,但他心里的基本做人准则和价值观却在学习中有了初步的形成。


  后来乡里闹饥荒,黄茂才不得不辍学帮助家里过活。


  后来国民党又在村里强抓壮丁去打战,黄茂才本来就厌恶战争,他只想过好自己的普通的生活。


  于是经人介绍去了地主刘重威那里做工,听过他和国民党有过接触,不会去他壮丁。


  工作期间黄茂才一直勤勤恳恳,重点是他读过书字也写得漂亮,于是深得东家欣赏。


  就这样黄茂才被介绍去了稽查处中做管理员,如果黄茂才抓住机会可能会在国民党内部谋个一官半职。


  但黄茂才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他只想有份工资过好生活,同时他也看不惯国民党内部的阿谀奉承,贪污腐败。


  就这样他在职场上混得并不好,一直被排挤,最后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狱警,1945年22岁的黄茂才调往渣滓洞工作。


  黄茂才刚进入渣滓洞,就受到了当时国民党特务的洗脑。


  黄茂才的上级领导每天都告诉他:“被关到监狱中的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们穷凶极恶。因此你不能和他们随意交谈,要对他们越凶狠、越严厉越好。”


  黄茂才本来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所以领导怎么说的,他就这么做。


  可他发现这里的犯人在牢房里,并没有什么特别暴力的行为,倒是国民党审讯的人,往往使用各种残暴的手段对待犯人。


  于是黄茂才慢慢地对待犯人的态度变得柔和起来,只是礼貌回应的他也会礼貌待之。


  有一天,黄茂才作为五大看守之一接到一位新犯人:曾紫霞,她长得眉清目秀,穿着光鲜亮丽,好像是个学生,根本不像穷凶极恶之人。


  黄茂才看见档案上曾紫霞和他是老乡于是说了一句:咱们是老乡,有什么需要可以和我说。


  曾紫霞刚刚遭遇叛变,所以对黄茂才的关心很是警惕。


  但随着接触越来越多,曾紫霞发现黄茂才上过学,有自己的思想,不像其他特务那么残暴,而且黄茂才是为了生活,被迫调到这里工作的。


  有一次,黄茂才偷偷给一个监狱中的爱国人士带了一份纸,结果被其他特务发现。


  黄茂才以为自己肯定会被供出来,但没有想到那个人被打得血肉模糊,就是不说出他的名字。


  剧照


  黄茂才内心被深深地感动和折服,于是他开始更加真心地帮助他们,给他们送一些生活所需,对待他们也像朋友一样。


弃暗投明

  不久,江姐被叛徒出卖也被关进了渣滓洞。


  江姐被特务施加了各种酷刑,但江姐就是咬紧牙关,不肯透露半点共产党的相关信息。


  审讯的徐远举暴跳如雷,他怎么都没想到,一个女人能坚持到这种地步。


  于是徐远举(原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决定从精神上击垮江姐,他要扒光江姐的衣服凌辱她,像江姐这种知识女性,肯定忍受不了这种精神羞辱。


  江姐听到徐远举为了撬开她的嘴,竟然会使出如此下三滥的手段。


  剧照


  于是怒斥这帮审讯的国民党特务:“你们想过自己的妻女、姐妹吗?都是女性你们就是在侮辱她们。”


  那些要动手的特务,在刹那间又想到自己的女性家人,要行动的手停顿了下来。


  徐远举见状只好让人把江姐重新押回了牢房。


  黄茂才正好来到牢房看到了身上已经血肉模糊的江姐,不禁被江姐为了保全自己的同志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的行为感到吃惊和钦佩。


  黄茂才不禁联想起自己,如果受到这样的酷刑是否有江姐的坚持,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什么样的信念才能让一个女性有如此大的力量。


  这样的想法激起了黄茂才对江姐的好奇和关注。


  江姐和曾紫霞关押在一个女性牢房,也从曾紫霞的口中了解到了黄茂才这个人。


  江姐觉得黄茂才有希望被策反成功,决定和曾紫霞一起彻底打动黄茂才,让他弃暗投明。


  1948年冬天,本身就潮湿阴暗的监狱格外的冷,江姐对黄茂才说:“黄先生,天气很冷了,您平时对我们很好,您去称些毛线,我们给您打件毛衣。”


  黄茂才很吃惊,他本以为这些女犯人会很憎恶他,没有想到还会关心他。


  于是黄茂才和快称回了毛线,女牢里的犯人就一起给他织毛衣,很快就织好了。


  剧照


  黄茂才穿着由江姐等女犯人给织的蓝色毛衣,心里很暖但同时也很难受,想起这些日子和他们的接触,他不禁反问自己,他们真的是坏人,是犯人吗?


  江姐和黄茂才的互动越来越多,黄茂才平时一些衣服的织补都会找江姐她们。


  慢慢地,他开始在没有其他特务看守的时候,和她们聊一些家常,如果没有那身看守制服和栏杆,就像朋友聊天一样。


  江姐她们为黄茂才讲解了国民党特务的种种恶行,讲述了人民正在经受怎么样的水深火热,为了描绘了共产党的远大理想。


  黄茂才和她们说:“我想做个好人,想见你们口中的美好未来,没有压迫和战争。”


  江姐


  江姐和曾紫霞发现,黄茂才的语速变得慢了下来,语气也有了更多的温度,她们知道,黄茂才的心态和思想在变化。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接触后,她们决定让黄茂才把一封信送出去。


  要知道当时对于渣滓洞的特务来说,这些犯人十分重要,连根头发都不能从他们身上带出去。


  但黄茂才已经不再相信国民党特务对他的洗脑,他利用身份的特殊性,成功将那封信带了出去并送到了指定地点。


  自此之后,江姐和曾紫霞彻底信任了黄茂才,他也成为了渣滓洞里与外界共产党人士联系的第一和唯一联络人。


  剧照


  黄茂才当时的任务非常重要,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黄茂才的身份,对于他是共产党联络人的身份仅限江姐、曾紫霞和外部极少数人知道。


  在黄茂才的帮助下,各外界和监狱内建立了沟通的桥梁,有好几次紧急重要的信息,都是黄茂才传递出去的,挽救了中国党的很多潜伏人员。


  曾紫霞也在黄茂才和其他外部人士的帮助下顺利逃出渣滓洞。


  随着渣滓洞内部消息的不断流出,监狱长决定开展渣滓洞内部的内鬼清除计划。


  鉴于平时江姐等人对黄茂才的保护,平时有人的时候,犯人们对他冷言冷语还大骂他是汉奸、走狗,因此监狱长虽然有耳闻黄茂才在女性监狱出入频繁,但并没有怎么太怀疑他。


  随着开除的人越来越多,但消息依旧再流出,让监狱长不得不再次把怀疑的矛头指向黄茂才。


  恰巧此时黄茂才的家里送来书信,告知他家父病重可能时日不多了,盼望他回乡。


  黄茂才内心纠结不已,他如果走了渣滓洞就没有联络人了。


  此时的江姐知道,自己离就义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她劝告黄茂早些远离这个吃人的渣滓洞。


  江姐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这是她内心的软肋,她好久没有见到孩子了,可能以后再也看不见了。


  江姐缓缓说道:“黄先生再帮我一个忙吧,帮我把一封信送到重庆中山公园育才中学,交给谭竹安。”


  几天后江姐将写好的信小心翼翼地交给了黄茂才,很快谭竹安就收到了这封信。


  但令黄茂才没有想到的是,这封信成了江姐的诀别信。


  江姐留下的这封信就是《示儿信》成为了现在极其珍贵的革命材料,而这么珍贵的资料就是黄茂才拼死带出来的,现存放在重庆市博物馆。


  1949年11月14日,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眼看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便残忍杀害了江姐和其他31位革命志士,江姐为了共产主义奉献了她宝贵的一生,此时她年仅29岁。


  1949年11月18日,黄茂才站在江姐曾经住过的监狱房前,默默流泪哀悼。


  此时监狱长也打算开启对黄茂才的调查,黄茂才提出家属盼他回乡一事,监狱长趁机将他遣返回乡。


  黄茂才临走前与监狱里的共产爱国人士一一告别,并把自己在渣滓洞里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回忆录,交给了当时的党组织。


  剧照


赎罪与清白

  重庆解放后,黄茂才本可以向党组织请功,但他觉得心中有愧。


  黄茂才觉得因为当时自己没有认清国民党的本质,在刚入渣滓洞的时候,虽然手上没有沾上鲜血,但依旧按照上级指示,间接做了很多迫害共产党人士的事情。


  而且黄茂才对江姐的死一直耿耿于怀,所以选择默默地回到老家,成为一名教师。


  但1952年,本已经身为教师的黄茂才,在一天下课后突然被很多公安围住,押着他就往学校外面走。


  原来黄茂才曾经在渣滓洞当特务的经历,被同村人举了,当地政府要把他抓捕入狱。


  黄茂才一下子慌了神,他最后选择了弃暗投明啊!


  还是共产党的地下联络人为什么还说他是特务。


  鉴于当时保护黄茂才身份的安全性,见证人少之又少,他到底要如何证实自己的清白?


  他一遍一遍和当地公安讲述自己在狱中与江姐、曾紫霞等人的事情,但因为没有证人,所以根本没有人相信他的话。


  当地政府经决定以“历史反革命罪”判处死刑。


  在行刑前黄茂才再次申诉激动地说:“我给江姐送过信,她还给我织过毛衣。”还讲述了很多的细节。


  黄茂才真诚地讲述很多的细节,让审查员也不得不再次审视这个案子,政府也不想错杀无辜,但黄茂才又实在找不出人证。


  于是当地政府改判黄茂才为无期徒刑,后又改判为有期徒刑15年。


  黄茂才只好是当自己在赎罪,但他从没有忘记要证明自己的内心,证明自己不是特务,所以在狱中这几年他一直积极表现,终于在1964年他被提前释放。


  走出监狱后,黄茂才完成了自己的赎罪,开始走上了证明自己的道路。


  1981年,重庆烈士陵园纪念馆馆长,找到黄茂才,希望他作为历史见证人,给后人讲述一下当时渣滓洞的所见所闻。


  黄茂才在和馆长的交流中,得知了曾紫霞的信息,他欣喜若狂。


  此时的曾紫霞正在成都华西医科大学教书。


  秋风瑟瑟,黄茂才身材显得非常瘦弱,但他却走得铿锵有力。


  黄茂才礼貌和门卫问道:“您好,我想找一下曾紫霞教授。”


  黄茂才跟着警卫走到一间办公室,他一眼就认出了曾紫霞。


  曾紫霞有些疑惑:“您是?”


  “是我,黄茂才当年的渣滓洞看守”黄茂才激动地说。


  曾紫霞也激动地握住老人的手:“是当时的小黄,当时多亏了你!”


  就这样他们谈论着当年的渣滓洞,讲述起自己得后半生近况。


  得知黄茂才被人举入狱后,曾紫霞潸然泪下:“老黄你受委屈了,我一定帮你证明你的清白。”


  黄茂才笑笑说:“就当赎罪了,我只想让大家、让后辈知道,我也是革命的一份子。”


  很快,曾紫霞就把一份有关黄茂才,当年在渣滓洞帮助共产人士做地下联络员的详细资料,交给了四川政府。


  当地政府收到材料后十分重视,1982年4月12日,黄茂才终于收到了荣县法院的无罪判决书。


  周边的乡邻知道了黄茂才的事情,都对他肃然起敬:“原来他不是渣滓洞的刽子手、他是革命人士。”黄茂才也成为了荣县政协委员。


  2011年7月7日下午3点30分,已经年近九旬的黄茂才在旁人的搀扶下,来到江姐故居。


  站在江姐的铜像前,黄茂才眼含热泪深深鞠下一躬:“我来看您了江姐,多亏了您才让我走上了现在的道路、正确的道路。”


  人不应该沉溺于过去,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历史。


  人生很多的选择,偶尔会有人走错路,但只要有一颗悔改的心,善良的心,终究是会走上正道。


  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真相永远会浮出水面,因为正义永远不会缺席。


  追捕渣滓洞刽子手推荐文章3:渣滓洞刽子手张界:伪装成烟贩子逃回老家,被妻子的出轨对象揭发

  #头条深一度#


贫苦小吏到心狠特务

  张界出身贫寒,在国民党的官僚体系中,他最初只是江浦县区党部的一名普通干事。那个年代,没有背景、没有学历的基层人员要想往上爬,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择手段地讨好上级。张界深谙此道,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察言观色,投其所好


  在江浦县时期,张界就展现出了令人不安的特质。他善于察言观色,对上级阿谀奉承,对下属则毫不留情。这种性格特征让他在后来的特务生涯中如鱼得水。通过不断地溜须拍马,他逐渐获得了上级的赏识,最终被调任到了国民党第32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界混到了32师军法处长的位置。讽刺的是,在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危急时刻,他却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迫害抗日力量上。当时,蒋介石下令在江浙一带对新四军进行打压,张界立即看准了这个机会。他深知,只要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就能获得更大的提拔机会。


  一次,32师在与新四军的遭遇战中俘虏了二十多名战士。张界认为这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机会,立即对这些俘虏展开了疯狂的审讯。他采用威逼利诱的手段,企图瓦解这些战士的意志。


  面对折磨,这些新四军战士始终坚贞不屈。恼羞成怒的张界最终下令将这些俘虏全部处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向上级表忠心。


  这种丧心病狂的行为很快就引起了特务头子徐远举的注意。作为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的高级军官,徐远举在军统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与沈醉、周养浩并称"军统三剑客",是戴笠最器重的心腹之一。徐远举看中了张界在审讯方面的"才能",很快就将其调到了自己的麾下。


  1945年后,张界被任命为西南长官公署二处的中校侦讯股长,主要负责渣滓洞监狱的审讯工作。在这个位置上,他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残暴本性。每当有重要的犯人需要审讯时,徐远举都会点名要张界协助。张界也没有辜负上级的期望,在审讯室里施展着各种令人发指的酷刑。


夜访重庆

  1947年夏天,重庆地下党组织创办了《挺进》,这份秘密刊物不仅在党内传阅,还定期寄给国民党高层,揭露其腐败和罪行。当西南最高军官朱绍良收到这份纸时,勃然大怒,责令徐远举限期破案。徐远举随即调动军警特各方力量,在重庆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


  经过特务们的秘密侦查,文诚书店店员陈柏林成为了突破口。特务们发现他每天都会阅读《挺进》,于是派出一名特务假扮进步青年接近他。这个计策奏效了,很快陈柏林和他的上级任达哉就落入了法网。张界立即对任达哉展开审讯,在他的酷刑之下,任达哉叛变了,供出了更多同志。


  通过任达哉的供述,许建业被捕;通过许建业写给同志的一封求助信,重庆地下党委书记刘国定和副书记冉益智也相继落网。张界在审讯室里如同魔鬼附体,不断用各种酷刑折磨这些革命志士。在这场大破坏中,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受了重创,连上海、宁波、南京的党组织也受到波及。


  在这些被捕的革命志士中,有一个人的坚贞不屈给张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就是江竹筠。1948年6月,江竹筠在万县被捕,押送到了渣滓洞。当徐远举得知她是我党重要干部彭咏梧的妻子后,亲自主持审讯。面对徐远举的威逼利诱,江竹筠不仅不为所动,还予以痛斥。


  恼羞成怒的徐远举让张界接手审讯。张界先是令人将江竹筠绑在老虎凳上,又在她的伤口处浇上辣椒水。每当江竹筠因剧痛昏死过去

本文标题:追捕渣滓洞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