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活了多少岁
李清照活了多少岁推荐文章1:清朝第一女科学家:只活了29岁,冲破禁忌,在国外爆火200年
提起古代女性,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貂蝉、西施这样的美人。
或者是武则天、李清照这样的著名古代女性代表。
却很少人会记得,古代有哪些女科学家。
毕竟,她们不见于史书,甚至能被记为“赵夫人”、“黄道婆”,已经算是“恩德”。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几乎可以说是古代唯一一个,有名有姓、影响力巨大的女科学家。
我们可以在仰望星空时,看到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金星陨石坑、小行星。
我们可以在国外最热门的畅销书上,看到她改变世界的故事。
我们甚至可以在国外的明信片上,看到她拿着望远镜的样子。
她的一生,仿若开了挂一般,冲破禁忌无数,自由自在地走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
只是到头来我们才发现,一切都是假象。
她的生,她的死,无不受困于那个时代。
甚至到最后,在年仅29岁,正是人生最灿烂的时候,溘然长逝。
她,就是王贞仪,独一无二的清朝理科女学霸、天文学家,一个名副其实的奇女子。
-1-
王贞仪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走在了无拘无束的道路上。
生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个正常女子应该活成什么模样?
小户人家学的是家务、女工;大户人家则是读书。
读的却不是一般男子读的四书五经,而是所谓的《女四书》——《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
内容不外乎在家如何做个好女儿、嫁了如何做个好妻子、生了如何做个好妈妈。
对于大多数女子而言,可以读几本圣贤书,写几句诗词在闺蜜之间互相传抄,就已经称得上“离经叛道”。
王贞仪却不止于此。
她生下来了的那天起,就注定要走上一条与天下间任何男子、女子都不一样的道路。
这得益于她那“不务正业”的家庭。
祖父身居市长之位,却不热衷政务、升官发财,而是沉迷天文学、算学。
父亲身为官宦之后,却不图功名,而是一心钻研医学,他人生最得意的事之一,就是为上门求诊的人开方治病。
生在如此家庭,王贞仪的路早就走“偏”了。
她也读书,却既不读“女四书”,也不读“圣贤书”,读的是世上大多数人都不屑一顾的天文学与算学。
每天在家,“咬文嚼字”,不懂就缠着父亲、祖父问东问西。
到了晚上,便跟着祖父观星,看着祖父在一本本记录星象。
兴趣日渐浓厚的同时,王贞仪甚至在心底藏下了一个疑问:何为日食?何为月食?难道真是天狗食日?
概因当时,一旦碰到日食、月食,民众都会惊恐万分。
乾隆皇帝,更是得率领着文武百官,行“救护礼”——身着常服,三跪九叩,对天击鼓。
目睹这一切的王贞仪,小小的脑袋有着大大的疑惑。
俗语有云,“三岁定八十,七岁定终生”。
每个人刚来到世上时,都是一张未染色的白布,你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往往决定了你人生的走向。这本就与身为男子,还是身为女子,没有太大的关系。
只不过,此时无论是王贞仪,还是她的家人,都不可能会想象得到,一个不被束缚的女孩子,将会在往后,绽放出多大的光芒。
▲图片:Instagram :@ongweiting
-2-
自小无拘无束的王贞仪,就这样长成了一个不为自己设限的人。
十一岁那年,祖父在吉林去世,父亲带着王贞仪前往奔丧,一待就是五年。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女性的“缠足”,在此时早已成为时尚。
从四五岁开始缠足,随着足部发育的畸形,最大的问题就是行动不便。
而南京到吉林,全程接近两千公里,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便是天涯与海角。
无论采取何种交通方式,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来说都必然是个折磨。
更不要说,对于到郊外踏青都是难得的时代,一个女子要出远门,会面对多少非议。
对于王贞仪为何被允许出门,我们不得而知。
最可能的推测是,王贞仪的心里,从未想过不能远行这件事。更何况,那是她最爱的祖父,哪怕踏过万水千山,她也要见他的最后一面。
父亲也成全了她。
▲《国家宝藏》中 张子枫饰演“王贞仪”, 得益于近期播出的《国家宝藏》第三季,更多国人知道了王贞仪
在吉林的那段时间,王贞仪的路,越走越“偏”。
她把爷爷的藏书,当成了自己思念的寄托。
西汉刘歆的《三统历》、郭守敬的《授时历》、张衡、祖冲之......
祖父的七十五橱藏书,被她疯魔一般,阅读、吸收、思考。
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女,便是在这些如山如海的著作中,完成了自己对于天文学大厦的奠基。
在吉林,她还做了一件,同时代的女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骑马、射箭、练武。
边疆苦寒地区,风俗与中原大不相同,更不要说烟雨江南了。
王贞仪认识了一位蒙古的夫人,看着夫人骑马扬鞭,王贞仪亦心生艳羡。
这些,原本都是“妇道人家”应该要敬而远之的事。
但一早就已经“离经叛道”的王贞仪哪管这些啊,她一提出要学,便与夫人一拍即合了。
每天清晨起来,吃完早饭便找夫人练武、骑马、射箭。
傍晚到家,便继续啃书柜里浩如烟海的书。
一年复一年,王贞仪成为了“跨马横戟,往来如飞,百发百中”的武林高手。
也成为了,一个默默无名却又前无古人的理科学霸。
这简直拿的就是穿越剧女主剧本!
-3-
年复一年,王贞仪人生最闪闪发光的日子,即将到来。十六岁,她从吉林回到了南京。女十四,男十六,王贞仪早已过了合法结婚年龄。
当代“大龄”男女青年都经历的“催婚”,也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她如何面对,我们无从知晓。但从结果上我们可以得知,在往后的九年里,王贞仪顶住了来自外人的风言风语,也顶住了来自家人的压力。
这段人生最宝贵的时间里,她只做了一件事——搞科研。
有这样的一件轶事:
有一天,王贞仪的母亲在饭桌前左等右等,又让仆人喊了几回,都还是没见王贞仪。
她气冲冲地走到了王贞仪的闺房之外,再次拍门,王贞仪也只是虚应几声。
待到有人强行打开门才发现,王贞仪竟在里面做实验......
用水晶灯挂在房梁上当作太阳,小圆桌当作地球,一面圆镜代表月亮。
王贞仪便在其中不断变换三者间的相对位置,研究“日食”、“月食”的原理。
撇开一旁气不打一处来母亲的不说,王贞仪在这日以继夜的实验中,做出了超越时代的成就。
▲月食示意图(图1网络)
写出《月食解》的那一年,她还只有二十岁,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准确的月食成因解释之一。
▲图片:Instagram :@crowandmoonpress
每天晚上,当别人都沉迷于诗会、夜市的时候,王贞仪却在庭院里,观测、记录着星空。
她翻着张衡写的《灵宪》,对着自己的观测记录苦思冥想,写出了《经星辩》,正确推导出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方向。
但仅有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还不足以让她超脱这个时代。她更让人仰慕的,是她对真理的信仰,以及不受束缚的思想。
当时,随着传教士的增多,西方的天文学知识也流传到了国内。
但突然之间接触新思想的人,更容易出现的是抵触。
正如乾隆对于英国人上供的天文学仪器不屑一顾,时人对于“地圆说"、“日心说”这些理论往往是轻视的,他们更信奉天圆地方、日月星辰绕着地球转的答案。
王贞仪却不是这样的人——是真是假,试试便知。
又是一次次的观测、实验,让她写出了《地圆说》,对“天圆地方论”做出了彻底的颠覆。
先哲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才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态度与坚持。当所有人都被自己的眼光所限制的时候,王贞仪决定挺身而出。
-4-
很多人知道王贞仪,是在前段时间热播的《国家宝藏》上,里面提到了她的故事。
▲《国家宝藏》中 张子枫饰演的“王贞仪”
故事里,她对着认为东方的天文学落后西方几百年的外国人,讲出了掷地有声的一番话:
“你们那些新词,不过是我们早就知道的理论罢了。你们所谓的“最高加减”。不过就是我们所说的“盈缩迟疾”。你们所谓的“行星东行”,其实不过是“岁差”。还有我们的“五星迟留逆伏”,和你们的“本轮均轮说”,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我告诉你们,在我们这,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好一番话,将这个“狗眼看人低”的外国人,说得哑口无言。
可惜的是,故事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她可能是当时唯二有资格讲出这番话的人(另一位是天文学家梅文鼎)。
在那个时代,对男子而言,读书考试做官方是正道;对女子而言,“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相夫教子方是正途。
对于一个女子而言,成为一个仰望星空的天文学家,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两千年来,唯独王贞仪一人而已。
最可惜的是,如此开挂的人生,如此自由的灵魂,王贞仪终究也难以摆脱命运的桎梏。
25岁那年,她嫁给了一位相爱的落魄儒生詹枚。
两人之间时常有诗词的唱和,婚后也算得上相亲相爱。
只是詹枚家庭并不富裕,又盼着功名仕途,王贞仪只好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千金小姐,变成了日夜操持家务的妻子。
数年之间,书笔半废,只能是撑着疲惫的身体,继续自己的研究。
到了29岁那年,王贞仪不堪劳累,溘然长逝。
临死之前,她在病床上告诉詹枚:死后,请将我的手稿交与好友蒯夫人,让她代为出版,“彰我于身后”。
原来,当时王贞仪所有的成就,都只能收录在手稿之中。
她在生之时,哪怕她这样一个无惧流俗的人,也没办法把自己的著作公诸于众。
甚至在死前,她还要把那些过于“惊世骇俗”的文章,焚毁、删除。
没有人会接受一个女子做出这样的成就。
除非,我们把时间线拉到两百年后,她才终于可以扬名海外,也终于被人们重新想起。
王贞仪曾经写过一句诗,“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
这就是对于她一生的最好注解。
一个不被社会设限的人生,一个不被自我设限的人生,她的征途,也可以是星辰大海。
文章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李清照活了多少岁推荐文章2:画说李清照:身世凄苦却活到73岁,长寿奥妙在哪里?
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词人,她的诗词文章清远俊逸,才思流露。成为后世公认的“婉约之宗”,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位才女,她的一生可真够坎坷的。
李清照是山东章丘人,文学家李格非之女,金石家赵明诚之妻,其母乃状元王拱辰之女。家教甚善,耳濡目染,遂成就文气纵横、诗词洒落之才女。
李清照不仅是一代词宗,也是颇有建树的书画家。其书法笔势清真可喜,亦能绘画。她曾按唐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创作图画并题写书法,时人叹为佳品。
明代的莫是龙曾藏其画作《墨竹》,视为稀世之宝。
《才妇集》评云:“易安居士能书,能画,又能词,而尤长于文藻。迄今学士每读《金石后序》,顿令心神开爽,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大奇!大奇!”
李清照虽然是名门闺秀,但1岁丧母,46岁丧夫,生逢金兵南犯、北宋灭亡的乱世,晚年遭遇盗贼,财富散尽,且膝下无子,一生可谓是凄苦无依。
看她的婉约词,无论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还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字里行间里,让人读出一个落寞悲情的李清照来。要说这样一个苦命女子,是不太可能活得太久的。为什么呢?《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纵观李清照一生,可谓遍历“亡国之怒、身世之忧、怀夫之思、流离之恐”,其心肝脾肾当是伤痕累累。按理说,她应该像林黛玉一样,早早的便香消玉殒了。
然而,李清照的生命力不是一般的强。这位高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山东奇女子,非但没有红颜薄命、怀悲早夭,反而活到了73岁。
要知道,这可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宋代,实在算一大奇迹。
身世如此不幸,又这么多愁善感,却得养天年,李清照的生命力如此倔强怒放的奥秘何在?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她潜心研究金石书画的别样人生,也许能从她超然淡泊、从容自娱的一生中得出答案:情倾金石养天年。
原来秘密在这里,李清照是个真正的艺术收藏家。
作为一代才女,她博学多才,“经史子集”广泛涉猎,除精工诗词之外,一生最主要的精力,都投身于金石书画之中。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收藏大家,他们夫妻志趣相投,虽然家境并不富裕,甚至到了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当铺中质押衣物的贫寒境地,但仍然努力搜求碑文拓片、青铜器皿、书画金石的志趣。这两口子玩收藏,简直到了一定境界。
据说,李清照夫妇一生收罗的石刻、青铜器、古籍残本、金石拓本堆满了整整10间屋子。赵明诚病逝之后,李清照晚年潜心整理著述丈夫的未竟之作《金石录》,并撰《金石录后序》一文,成为中国金石学的重要奠基文献。
时至今日,《金石录》仍是文物鉴定、文史考索领域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在金石学领域享有尊崇地位。
李清照之所以长寿,原因就在于她不为外界所累,始终保持着专注探求的心态,在金石书画的丰饶世界里,浸润其中,颐养性情。
在李清照的金石生涯中,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得到了最忠实的实践。研究书画金石,需要一颗无丝毫躁动的心灵,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专注精神。
正因为寄情金石,心无旁骛、全神贯注,让李清照能化解坎坷命运的悲凄和内心的愁苦。她的精神世界从现实生活的悲苦中走出来,离苦得乐,臻于圆通自化的曼妙境界。
古代养生诗云:“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有病来时。”
意思是说,心安就是养生长寿的一剂良方。
李清照的一生虽然无比坎坷,但她几十年专注于金石书画的收藏与研究,让她做到了“身虽不安而心安”,故能远离病痛烦恼,最终得享天年。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这“易安”两个字,很值得仔细求索玩味,或许这二字,已经传神地道出了这位千古词人的长寿奥秘。
………………… 华丽的分割线 …………………
神笔书生,专注于艺术市场评论,艺术出版策划。
可以把你的作品信息、藏品信息,发布在我的自媒体平台上。
现在面向艺术家、艺术机构免费服务,每天名额仅限5人!
我的个人微信号:zhshg666888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欢迎转载、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李清照活了多少岁推荐文章3:李清照:宋代“大女主”,喝酒赌博怼人样样行,活成900年顶流
李清照:喝酒、赌博、写诗,这才是斜杠青年的鼻祖
谁说古代才女只会绣花?
李清照第一个表示不服。
这位宋代顶流,不仅诗词写得惊艳,喝酒、赌博、收藏样样精通,放到现在妥妥的斜杠青年,比我们还会玩。
要说喝酒,李清照可是专业的。
年少时就敢“沉醉不知归路”,泛舟撞进荷花丛,惊起一滩鸥鹭,这豪迈劲儿,一般人真比不了。
更别提她那些带酒的诗词,读来都带着一股酒香。
赌博?
李清照也爱。
人家不光爱玩,还写了本《打马图经》,专门研究赌博攻略,这在当时可是独一份。
要是搁现在,估计各大棋牌游戏平台都得抢着请她代言。
收藏方面,李清照和老公赵明诚堪称“神雕侠侣”。
两人逛街,看到古董字画就挪不动步,哪怕钱包空空,也要当了衣服换宝贝。
这股收藏的热情,现在的“收藏博主”都得甘拜下风。
怼天怼地怼文豪,李清照的嘴比刀子还快
李清照不仅生活丰富多彩,怼起人来也是毫不留情。
苏轼、柳永、欧阳修这些文坛大佬,都被她“批评”过。
她说苏轼的词“不协音律”,像在歌厅跑调;柳永的词太俗,像网络流行的土味情话;秦观的词虽然美,但没内涵,就像“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李清照的“毒舌”可不是为了博眼球,而是她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她提出“词别是一家”,强调词要有自己的风格,这放到现在,就是“专业细分领域”的概念。
感情上,李清照也是敢爱敢恨的主儿。
赵明诚弃城逃跑,她直接写诗讽刺,一点面子都不给。
后来再嫁张汝舟,发现对方是个骗子,她直接一纸诉状告上衙门,即使要坐牢也不妥协。
这在当时可是惊世骇俗之举,毕竟按宋朝律法,妻子告丈夫要判两年。
但她是谁?
李清照!
最后只蹲了九天大牢就出来了。
这股子魄力,真是让人佩服。
从少女心事到人间清醒,李清照句句戳心
李清照的词,为什么能流传千年?因为她写的都是真情实感,句句戳心。
少女时代的娇羞,她写“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相思的苦闷,她写“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历经世事变迁后的人间清醒,她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些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难怪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
要是李清照活在现在,开个直播,估计粉丝得刷爆礼物。
李清照的一生,告诉我们:女性可以有很多面,可以喝酒、可以赌博、可以收藏、可以怼人,也可以写出流传千古的诗词。
最重要的是,要活出真我,不被定义,不被束缚。
活得通透,才是人生赢家。
李清照活了多少岁推荐文章4:李清照:49岁二婚嫁小白脸,50岁离婚蹲牢,妹夫秦桧为啥不管?
#头条群星10月榜#
夜里,49岁李清照穿上薄纱衣,慵懒的躺在床上,微微眯着眼。不久,30岁的丈夫张汝舟悄悄的走进来,他偷偷看了看床头,忽的吹灭了蜡烛,蹑手蹑脚的走到一旁的衣柜边。
不久,传来争吵声。张汝舟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第2天,李清照冒着坐牢的风险,倾城一怒竟"休夫"!
提起李清照,我们总会联想到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女作家形象,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惊艳。
也会联想到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豪迈。
但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家族更是顶级,姐夫是蔡京,妹夫是秦桧,都是重臣。
但为啥明明家族显赫、才气无双的李清照,晚年这么凄惨。
投对胎,嫁对人,幸运的前半生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
早在宋朝,就有这样一个天才女子,十六七岁便写下轰动时代、流传千年的诗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没错,她就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在宋代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是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
不仅如此,李清照的父母都是开明人士,当时的封建礼教下,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要贤良淑德、娴熟针绣。而李家却不同,他为女儿买笔墨纸砚、任由她自由玩耍、发挥她的天赋,甚至允许她随意喝酒!
在她的诗词里,曾多次讲到喝酒喝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出去玩耍,喝醉了,差点迷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下雨天又喝多了,第二天还有酒气。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某天又醉了,没卸妆就睡着了。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在父母的呵护中,自由吐露芬芳、崭露才华。
出身好还不算,更大的幸运是:在恰好的年龄,遇到恰恰好的爱情。
十七岁的才女李清照,遇到二十一岁谦谦公子赵明诚,赵明诚同样出身官宦之家,喜爱诗词、爱收藏金石画书。
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志趣相投,简直是神仙眷侣。
新婚燕尔,小夫妻之间的亲密互动,简直甜死人。
饭后一起烹茶,也要来一次“赌书”游戏:互问对方典故处于何处,李清照记性好,每次都赢,兴致高时,不小心打翻茶杯,满屋茶香。
这就是纳兰容若曾感慨的:“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小别胜新婚,赵明诚出远门,李清照便把思念化为鸿雁传书,大胆又热烈地表达思念之情。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郎情妾意,羡煞旁人。
投对了胎,嫁对了人,李清照的前半生野蛮生长、事事遂意,她把生活过成了诗。
家国破落,爱人离世,何去何从?
生活就是这样,幸运和不幸总是交替而来。
甜蜜生活刚过不久,随着政治上新旧两党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李清照的父亲和赵明诚的父亲水火不容,在政治斗争中,李格非被罢官,李清照成为罪臣之女。李清照给公公写信求情,但官场内,只有输赢,哪有感情。
接着没几年,李清照公公也去世了,赵家没落,赵明诚被调往青州,李清照随他一起到青州农村生活。
好在,俩人不喜官场,乐得远离尘嚣。在青州十年,生活水平虽然下降了,但最起码精神还是富足的。
不过,这只是不幸的开头。
很快,金兵大举南下,叛军造反,皇帝潜逃、大宋陷入危机。
当时,赵明诚是江州太守,当战争打到江州时,赵明诚却弃城逃跑了!更讽刺的是,留下他患难与共的妻子李清照在城里。
李清照不敢想象,他深爱的丈夫,竟如此懦弱。但作为一个女人,她只能接受。
山河破碎、爱人潜逃,在无限的悲痛和失望中,她写下《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是对赵明诚的讽刺,也是对朝廷无能的讽刺。
没过多久,赵明诚背着贪生怕死的骂名,在去湖州上任的途中生病去世。赵明诚最后的遗言却是:让李清照保护好他们收藏的金石,写完《金石录》。
国破了,家没了,人走了,兵荒马乱之中,一个女人,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如何保护几箱承重的金石宝物!
雪上加霜的是,此时流言四起,到处传言,说赵明诚不仅弃城,还把上等玉壶献给了金兵,是卖国贼!
李清照听到流言后,又气又急,她知道,金人只是拿宝物给赵明诚品鉴,赵明诚虽贪生怕死,但绝不可能卖国。
士可杀不可辱,最重名誉的李清照为了自证清白,决定带着她仅剩的金石宝物,追着宋高宗去献宝。
在战火之中,她带着几箱珍宝,沿着皇帝逃跑的路线,从台州到杭州,追了几座城、几千里、一年多,也没能追上皇帝。
皇帝是逃命、东躲西藏,她一个妇人带着几箱金石,怎么可能追的上!
长途跋涉之中,她用生命守护的金石也毁坏近半,加上乱贼官兵的偷抢掳掠,已经所剩无几了。
此时的李清照几乎到了穷途末路。
手撕渣男蹲监狱,一个人对抗整个时代
公元1132年,高宗跑到杭州,金兵暂时退军。四十九岁的李清照也被弟弟接到杭州定居。
经历了家国破碎、爱人离世,长途颠簸的煎熬。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太累了。年过半百的她只希望停下来,找个肩膀靠一靠、安度晚年。
刚好这时,一个叫张汝州的男人出现了。他表面衣着光鲜、态度诚恳。时不时还以借鉴赏古玩字画为由,向李清照请教,表达对她的仰慕,对她嘘寒问暖、体贴备至。
张汝州就像李清照在大雪天看到的一把火,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他取暖。
但在礼教盛行的宋代,女子二婚视为不贞,是伤风败俗的事。
只不过,李清照可不是传统礼教下的女子,她是敢爱敢恨的女词人,
不久、李清照嫁给了他。可惜,张汝州是个伪君子,结婚不到三个月便原形毕露。
他真正想要的不是李清照,爱慕的也不是她的才华,而是贪图她的家产和收藏的金石。
金石虽然所剩无几,却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半生的心血,是她在战火中拿命换来的,怎么可能给这种小人。
当张汝州多次巧言令色向李清照讨要财宝,却被坚决拒绝,恼羞成怒的张汝州开始日日对李清照辱骂诽谤、拳打脚踢,恨不得杀了她。
李清照曾在求救信中说,张汝州对她“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
李清照一生高傲,哪里受过这种耻辱。
此时,她很清楚地意识到:要马上离开这个渣男!
李清照和张汝州协商“和离”,但没达目的张汝州怎能放过她。
没办法,她只能状告他!这时候就显示出女性懂法律的重要性。
当时的律法规定,女人离婚,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丈夫失踪三年以上。
第二:丈夫犯了重罪,被流放。
即便她算上亲戚的妹夫秦桧,都无可奈何。并且,即使丈夫犯罪,妻子告丈夫也是要坐牢两年的!
坐牢也比被这个渣男打死好!
当李清照早已坚定了状告张汝州的信念,于是开始四处收集张汝州的犯罪证据。
好在张汝州品行恶略,很快就被李清照找到他作为官员,擅用职权、弄虚作假的证据。
最后,离婚案件成了政治犯罪案,张汝州被流放,李清照终于离婚了。
并且庆幸的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就被释放出来。
然而李清照从此落得 “不忠不贞”、“晚节不保”的恶名!但对她来说,比起自由地活着,恶名又算什么呢!
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
经历了半生磨难,李清照已到了古稀之年,晚年的李清照孤身一人、日子清贫,依然坚持完成她和赵明诚共同的梦想——完成《金石录》,她如冬日里最后一片落叶,静静等待着落叶归根。
此时,邻居孙家有个女孩,聪慧灵秀,像极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李清照曾幻想,如果有此女继承她一生所学,也少点遗憾。
她试探问:“我教你写词如何?”
没想到女孩却轻蔑地回答:“吟诗作赋,不是女孩该做的事!”
听到此话,李清照百感交集,哑口无言。
是呀,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才华于女子,到底是福是祸?
她李清照才华惊世、心怀家国、一身傲骨、不媚于世、不屈于俗,岂是平常女子可以复制的呢?
寻寻觅觅了大半生,七十多岁的李清照,凄凄惨惨离开了。
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是命运的无常,也是生活赐给她的礼物。
生活善待过她、摧毁过她、也成就了她。
才华无与伦比、生活充满遗憾。
《易经》中讲:“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
也不必遗憾,你看千年之后,她一生所求:山河无恙,想怎么活就怎么活的时代,到了!
图片于网络,侵删。
:清风
李清照活了多少岁推荐文章5:李清照晚年再婚差点名节不保,享年71岁,比岳飞还大20岁
李清照活了多少岁推荐搜索词:
1.李清照活了多少岁?
2.李清照活了多少岁用英语回答
3.李清照活了多少岁?她的丈夫是谁?
本文标题:李清照活了多少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