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煮火锅什么原理
自煮火锅什么原理推荐文章1:吃网红“自热火锅”竟然这么危险?
:扬子晚
不用火、不用电,只需要加一瓶水,就能享受热腾腾的火锅……如今,号称“懒人自煮自热火锅”悄悄走红,一些品牌还纷纷推出米饭、面条、粉丝等自热食品。可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自热方便火锅虽然美味、快捷,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自热食品的发热包属于易燃易爆品,消费者在使用时要非常小心,且坐火车和飞机都不允许携带。
什么是自热火锅
自热火锅不用火也不插电,它主要是由食材、食材锅、锅盖、外锅和发热包组成。其加热原理是利用发热包内的物质与水接触,释放出热量,从而使得上层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除“自热火锅”外,它也被称为“微火锅”“清煮火锅”“自煮火锅”等。
这个最初出现在微商朋友圈的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餐饮和食品公司加入。从做火锅底料的到做连锁火锅店的,许多公司做起了自热小火锅生意。就连做零食的良品铺子,也在自家天猫旗舰店里卖上了自热火锅。现在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搜索“自热火锅”,至少会出现近30个品牌。
吃个火锅还警了!
但这种方便食用的热食中隐含着不小的安全风险。记者注意到,网上有不少关于自发热火锅使用时警器会警的道,还有消费者将使用自热火锅时,引发燃气警器持续警的视频发到了短视频平台上。
消费者小陈自从一次在家吃自热火锅导致燃气警器警后,就不敢再吃了。据介绍,她当时按照使用说明的步骤在厨房操作,盖子开始冒热气后打算回屋待会,可还没离开厨房,燃气警器就突然响了。
“当时吓了一跳,害怕燃气泄漏特意给燃气公司打了电话,对方上门检查后说燃气并未泄漏。”检查人员称可能是自热火锅惹的祸,因为燃气警器只有检测到一氧化碳超标时才会警,可能是自热火锅加热时释放的气体触发了警。
此外,消费者小李告诉记者,有一次在家里玻璃茶几上吃自热米饭,盒盖上的排气孔刚冒气,就听到“嘭”的一声玻璃茶几的一角炸裂了,弄得米饭撒了一地。
记者随机购买了一盒自热火锅,拆开包装后,先将火锅底料和所有食材放入餐盒,并加入冷水。随后撕掉加热包外袋放入底层盒子,加凉水没过加热包。将食材盒置于加热包上,打开密闭盖上的透气孔将火锅盖严。几秒钟后便有蒸气喷出透气孔,几分钟后盒子中传出“咕噜咕噜”水沸腾的声音,盒体受热膨胀变形,靠近饭盒能感受到高温。过了10多分钟,盒子发出“嘭”的一声,然后记者家中的燃气警器响了起来。关掉燃气警器又等了几分钟,打开密闭盖,高温蒸汽扑面而来。在食用过程中,自热火锅一直保持较高温度。食用完一个小时后,饭盒外部仍感觉烫手。
厂家这样说
警器为什么会持续警?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燃气警器持续警呢?记者拨通了发热包生产厂家的电话。“发热包发热的时候,会产生微量的氢气,因为氢气导致烟感器警。”某发热包生产厂家负责人表示。氢气是一种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气体,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而不纯的氢气在燃烧时可能产生爆炸。
发热包产生氢气有没有危险?
不过,针对发热包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生产厂家的人员对记者声称“绝对没有安全隐患”。
某发热包生产厂家负责人告诉记者:“是没关系的,如果说那个东西很危险的话,它在市场上也不可能会这么火,你不要想得那么危险,没那么危险,大企业都在做。”
安全测试
1 在密闭空间里,发热包有爆燃风险
发热包的厂家说绝对没有安全隐患,可是,关于自热食品使用过程中警器警的道却不时出现。那么,发热包遇水反应后究竟存不存在安全隐患?
不久前,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通了对20件自热方便火锅类产品的测试情况。试验项目包括外观及包装标识检查、锅体表面温度、发热包遇水反应释放气体、发热包二次加水反应、发热包成分及含量等指标。测试结果显示,测试的发热包均属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
国家化学制品安全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商照聪告诉记者:“我们做了很多实验,基本上每包加热包大概能产生40升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是4%到75.6%,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条件,比方说车内,都会存在类似的风险。”
2 旅游大巴上一起吃火锅,也需当心
不光自热食品在密闭空间使用时,可能带来爆燃的风险, 在一些公共场合,密集大量地使用,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国家化学制品安全质检中心主任助理肖秋平说:“比如说旅游大巴、长途大巴行驶过程中,很多游客并不知道,这里面会产生氢气,大面积、大量地使用自热火锅,有可能导致氢气在车辆里面累积,特别是夏天,开着空调,整个车厢是密闭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达到了爆炸下限浓度,碰到一点点的火源,并不需要打火机这种火源,可能身上的一点静电,或是电路的一些火花,足以引发爆燃事故了。”
3 用完丢弃的发热包,仍存安全隐患
专家还告诉记者,不光自发热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达到氢气的爆燃极限值后,有可能带来爆燃的风险,使用完丢弃的发热包,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上海消保委此次试验中,还将反应过的20个样品发热包再次浸没于水中。结果表明,有14件样品的发热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持续放气现象。反应持续时间均超过3分钟,最长可达8分钟。
如果这样的加热包被丢弃后,在垃圾桶等密闭的空间里跟水相遇,再加入一点火源,就可能燃烧。
安全警示待规范 安全标准需出台
在产品标准方面,目前国内暂无自热方便火锅类产品和发热包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事实上,这种不可预知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在用户使用前进行明确地提醒。可是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没有一个自发热产品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警示。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费指导部主任蔡恩提出:“发热包的生产企业,首先应该是对它发热包所含的成分以及相关的比例,包括重量应该去做进一步完善的测试和分析,来保证这个发热包能够充分反应,并在消费者使用时能够保证到消费者使用的安全。”
本次测试中有18件样品的发热包标注了主要成分及对应企业标准代号。按标注的主要成分可分为两组:组别Ⅰ为氧化钙、铝粒、碳酸氢钠;组别Ⅱ是氧化钙、铝粉、碳酸钠、氢氧化钠。其余2件自热方便火锅样品的发热包未注明成分和企业标准代号。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十部委发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铝粉”属于危险化学品。在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中的危险货物一览表里,“未涂层”铝粉属于列明的4.3项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氢氧化钠属于列明的第8类腐蚀品。在航空运输时,氧化钙属于列表中列明的第8类腐蚀品。发热包属于列表中列明的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
基于发热包具有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危险性,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的分类标准,自热方便火锅产品在运输中属于危险货物。
因此,中国民航系统已经全面禁止携带自发热产品上飞机。广西出台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禁止在动车上使用自带加热的食品。
自煮火锅什么原理推荐文章2:自热火锅不能无标准“自嗨”
张涛
:检察日
在直播带货的风潮下,便利、个性化的自热方便类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除了海底捞、小龙坎等传统的火锅品牌推出旗下方便火锅产品,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休闲食品企业也积极布局,自热火锅行业呈井喷式发展的背后,最大的挑战是安全问题,发热包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的爆炸事件时有发生,引发消费者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进行投诉。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万物皆可自热”。从自热米饭、自热面到自热麻辣烫、自热酸菜鱼,近年来各种各样自热食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追求热气腾腾、现煮现吃氛围的自热火锅,自然最受追捧。眼下,自热火锅已经出现50多个相关品牌,即使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仍有多个自热火锅品牌完成融资。有行业人士预测,目前自热小火锅的市场规模超60亿元,产业乐观发展未来将达到百亿规模。
自热火锅成新网红的另一面,却是发热包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自热火锅的加热原理是利用发热包内的物质与水接触,释放出热量,上层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这样的操作方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发热包发生破损,可能会喷出高温液体,一旦通气孔堵塞,甚至可能引发爆炸。加之,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擅自采用价格低廉但反应过程不稳定的发热剂,进一步加剧安全隐患。此前,成都、上海等地都发生过消费者食用自热食品过程中因操作不当等引发爆炸,伤及身体等事件。此外,发热包破损混入食材,消费者误食后被灼伤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作为新生事物,在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现行《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自热食品并未被列入方便食品类。自热火锅的核心技术是发热包,这一关键环节却缺乏统一规范的安全标准。虽然2017年底中国商业联合会曾发布《自热方便菜肴制品》团体标准,今年3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推出了《自热方便食品标准》团体标准,但根据规定,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并不具有强制力。目前,不少生产发热包原料的供应商并未遵循以上团体标准,仍然是各自为战,自行一套。有业内人士坦言,正规厂家出产的发热包要经过缝合、震动、旋转等多项检测,很多小工厂的产品未经任何检验,质量安全可想而知。
工作忙没时间吃饭、一个人不想做饭……一份热气腾腾的自热小火锅成为“懒人”福音,被形象地称为“自嗨锅”。不过,吃货们可以自嗨,生产企业却不能不受标准约束地“自嗨”。我国标准化法第10条明确规定,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自热火锅的发热技术良莠不齐,导致的爆炸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需要依法制定强制性国标予以规范。
一直以来,呼吁制定自热食品国家标准的呼声此起彼伏。今年以来自热火锅在疫情的推动下迅速走红,标准缺失的隐患也愈发凸显。是时候把规范自热食品事宜提上议程,通过出台标准给自热食品行业套上“笼头”,引导行业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
自煮火锅什么原理推荐文章3:自发热火锅的原理是什么?有安全隐患吗?
“一杯冷水吃火锅”的自发热小火锅,可以说是网红食品了。这种火锅不用火、不用电,只需一瓶水,15分钟左右就可以让人吃上香飘四溢的小火锅。因其操作方便、口味众多,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不过,这种自热方便火锅是否存在着安全隐患呢?
自热小火锅的发热原理
自热方便火锅主要是由食材、食材锅、锅盖、外锅和发热包组成。自热火锅的“自热关键”在于无火焰加热装置——利用自热包内的物质(主要成分有铁粉、铝粉、氧化钙、焦炭粉、活性炭和生石灰等)与水接触反应,释放的热量使得上层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
自热小火锅有安全隐患吗?
有人对自热火锅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其安全性。实验项目包括外观及包装标识检查、锅体表面温度、发热包遇水反应释放气体、发热包二次加水反应、发热包成分及含量等指标。
经加热,部分样品的初始反应比较剧烈,温度迅速上升。从各个点位的最高温度来看,外锅内部底面中心温度普遍比较高,均在70度以上,最高达到90度。测试还发现,在抽取测试的食盒中,有3成样品食盒在加热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食材锅底部变形。
结果显示,自热方便火锅产品具有自发热持续高温的特点,关于该类产品本身及其内含发热包的安全管理问题,我国尚未出台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予以规范,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测试组对发热包遇水反应时所释放的气体进行检测,发现含有氢气。按照实验模式判断,在密闭的小轿车里,自热方便火锅使用过程中释放的氢气,一旦遇上火源,如点烟、开空调、发动发动机等,都有爆燃隐患。
因此,在使用自热火锅前,须阅读产品使用说明,并严格按照提示内容操作,特别是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避免明火;自热火锅的盖子上有一个透气孔,如果透气孔堵塞的话,容易造成小型的爆炸,甚至烫伤人,大家一定要把透气孔给打开,一定让它有个泄压的地方;如果家里用的是玻璃餐桌,最好在自热食品下面加隔热垫,以免玻璃炸裂;千万不要放在儿童能接触到的地方。
此外,使用后的方便火锅垃圾应避免大量堆积或与水直接接触,并按照生活垃圾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当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科普中国
自煮火锅什么原理推荐文章4:自加热食品操作不当有多危险?铁路公安亲自试验
自加热盒饭、自加热火锅是一种新型的方便快餐。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热剂和水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给食物加热。自加热食品食用方便,因此受到不少人的欢迎,有人还把它带上高铁动车。前不久,有网友爆料在乘坐高铁动车时,亲眼见到有乘客食用自加热食品,那热气腾腾景象挺叫人担心的。对此,铁路警方表示,并不建议乘客携带此类食品乘车。
自加热食品特别是自加热小火锅在使用发热包加热时,会产生大量水汽。有网友也承认,自己在高铁上使用自加热食品时,常常会引起其他乘客的恐慌。因此有人建议,铁路部门应该禁止自加热食品被带上高铁动车。今天(9月15日)中午,记者购买了一盒自加热小火锅,放进背包里带进了南京火车站。过安检时,工作人员并未阻止。铁路公安民警表示,目前禁止带上高铁动车的物品中,并不包括自加热食品。
不过民警表示,自加热食品所使用的发热包,里面的成分主要是生石灰。如果有乘客使用不当,撕破了发热包,导致里面的发热剂和水直接接触,发生反应,就很危险。对此,民警还做了现场演示。
民警将发热包撕开,将里面的发热剂全部倒在小火锅容器内,然后倒上适量的冷水。不到10秒钟,发热剂就和水产生了剧烈反应,水面冒出了大量气泡,继而飘起了滚滚烟雾。早在今年2月份,厦门开往昆明的一趟高铁上,就有乘客因为不小心撕破了自加热食品的加热包,导致自加热食品冒出浓烟,触发了列车上的警器。
民警还提醒,除了影响列车的烟雾警系统外,自加热食品使用不当还有可能引起爆炸。“自煮小火锅的锅盖上有一个通风口。如果通风口被堵塞,里面的气体加热后膨胀,就有可能发生爆炸。”民警表示,若发生爆炸,自加热食品中的热水很有可能烫伤乘客。因此,虽然没有明令禁止,但为了保障乘客和列车运行安全,仍然不建议乘客携带自加热食品乘坐高铁动车。
更多新闻视频,请关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9月15日18:30的《新闻360》栏目。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张清 编辑/赵梦琰)
自煮火锅什么原理推荐文章5:自发热火锅的原理是什么?有安全隐患吗?
“一杯冷水吃火锅”的自发热小火锅,可以说是网红食品了。这种火锅不用火、不用电,只需一瓶水,15分钟左右就可以让人吃上香飘四溢的小火锅。因其操作方便、口味众多,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不过,这种自热方便火锅是否存在着安全隐患呢?
自热小火锅的发热原理
自热方便火锅主要是由食材、食材锅、锅盖、外锅和发热包组成。自热火锅的“自热关键”在于无火焰加热装置——利用自热包内的物质(主要成分有铁粉、铝粉、氧化钙、焦炭粉、活性炭和生石灰等)与水接触反应,释放的热量使得上层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
自热小火锅有安全隐患吗?
有人对自热火锅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其安全性。实验项目包括外观及包装标识检查、锅体表面温度、发热包遇水反应释放气体、发热包二次加水反应、发热包成分及含量等指标。
经加热,部分样品的初始反应比较剧烈,温度迅速上升。从各个点位的最高温度来看,外锅内部底面中心温度普遍比较高,均在70度以上,最高达到90度。测试还发现,在抽取测试的食盒中,有3成样品食盒在加热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食材锅底部变形。
结果显示,自热方便火锅产品具有自发热持续高温的特点,关于该类产品本身及其内含发热包的安全管理问题,我国尚未出台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予以规范,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测试组对发热包遇水反应时所释放的气体进行检测,发现含有氢气。按照实验模式判断,在密闭的小轿车里,自热方便火锅使用过程中释放的氢气,一旦遇上火源,如点烟、开空调、发动发动机等,都有爆燃隐患。
因此,在使用自热火锅前,须阅读产品使用说明,并严格按照提示内容操作,特别是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避免明火;自热火锅的盖子上有一个透气孔,如果透气孔堵塞的话,容易造成小型的爆炸,甚至烫伤人,大家一定要把透气孔给打开,一定让它有个泄压的地方;如果家里用的是玻璃餐桌,最好在自热食品下面加隔热垫,以免玻璃炸裂;千万不要放在儿童能接触到的地方。
此外,使用后的方便火锅垃圾应避免大量堆积或与水直接接触,并按照生活垃圾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当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
:科普中国
自煮火锅什么原理推荐搜索词:
1.自煮火锅什么原理最好
2.自煮火锅什么原理发热
3.自煮火锅安全吗
本文标题:自煮火锅什么原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