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是哪三味
三味书屋是哪三味推荐文章1:“三味书屋”有哪三味?
“三味书屋”有哪三味?
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是绍兴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在此求学,塾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那么,“三味书屋”何为“三味”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语,是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关于“三味”的取义,寿镜吾的次子寿洙邻曾在回忆文章中说,“幼时听父兄传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但已忘其出于何书,至今查不着了”。
醯,音xī,本指醋;醢,音hǎi,本义为肉酱;醯醢,指用肉、鱼等制成的酱。因调制肉酱必用盐醋等作料,故称醯醢。从寿洙邻的回忆中可知,三个“味如”——“稻粱”“肴馔”“醯醢”,所指都是美食美味,即把经、史、诸子百家的书籍比作人所必需的粮食和美味佳肴。粱,本为粟的优良品种的统称,后也指精美的饭食。用“稻粱”比喻儒家经典著作,是合适的。肴馔、醯醢均指更精美的菜肴。
又一种说法是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也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其实这种说法最早还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序》:“无若诗书之味大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也。”其三,寿镜吾先生的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其赋予“三味”更为与时俱进的寓意,后成为三味书屋的馆训。
另外“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或许大概用此意吧。如今,“三昧”逐渐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精神意义的概括,有“个中三昧”、“得其三昧”等说法,用来比喻领悟学问的精确与深刻。
三味书屋是哪三味推荐文章2:鲁迅先生曾经上学的私塾“三味书屋”之“三味”究竟是哪三味?
记得我校语文老师中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写作文,的确是大多数学生头疼语文的地方;鲁迅的文章也比较难懂,因为深奥。虽然难懂,但我很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嬉笑怒骂,沉着痛快!
记得我上小学时,就学鲁迅的文章,比如,《给颜黎明的信》,还有关于鲁迅的故事和文章,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等。
上了中学,鲁迅的文章就更多了,有散文,有小说,还有杂文,每学期都有,而且不止一篇。
近年来,听说中小学课本中关于鲁迅的文章大幅削减,不知道为什么,个人猜测,估计是年代久远,有点跟不上时代吧。不管怎样,鲁迅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鲁迅的文章还要多读!
扯远了!回归主题。我上中学时,学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老师要求大篇幅背诵,但是有一个疑惑,老师没有讲过:那就是“三味书屋”之“三味”究竟是哪三味?
今天,我读到钱理群主编、刘发建编著的《小学生鲁迅读本》中这样注解“三味书屋”:
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种说法是寿镜吾的孙子寿宇提出的。“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老爷。“菜根香”是说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读书滋味长”是说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意味。
对于寿镜吾孙子寿宇对于“三味”的解读我是半信半疑。但我没有足够的材料质疑。对于“布衣暖”的解读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老爷。我完全持怀疑态度,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本性。古人皓首穷经,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参加科举,这没有什么不对。所以这个解读有点问题。
关于“菜根香”,查《菜根谭》的书名来历,有几种说法。我认为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中国宋代儒者任信民说:‘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明代洪自诚就是根据这句话来为《菜根谭》取名的。”参考这个解读,理解会更深刻。
然后,我又查百度百科,又有新的解释:
三味书屋是寿峰岚先生创立的私塾,原名三余书屋,是先生授意儿子寿韵桥把原购房时所带一块“三余书屋”匾上的余字改为味字,这才有了今天的三味书屋。改匾时先生就将这三句话作为私塾的办学方针,以此为世代相传的祖训家规。
关于“三余”,就是讲要惜时如金,所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这是三国时著名学者董遇的名言。
“三味书屋”的“三味”,是指前人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句子翻译为,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其二是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其实这种说法最早还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 序》:“无若诗书之味大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也。”
还有人解读“三味”成佛家的“三昧”。我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是又一想,未必那么深奥,有点牵强。
三味书屋是哪三味推荐文章3:
三味书屋是哪三味推荐文章4:世界读书日:鲁迅儿时读书的三味书屋人气旺
青年参观三味书屋。项菁 摄
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一早,位于浙江绍兴鲁迅故里的三味书屋迎来客流高峰,青年学子等组团“打卡”,了解鲁迅先生儿时的读书环境,在“世界文豪”的书房感受读书的意义、读书的力量。
鲁迅蜚声世界文坛,其写下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名中外。三味书屋所在的寿家台门,是鲁迅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的家,其坐东朝西、门临小河,与鲁迅故居隔街相望,如今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因为“一本书”,近些年,越来越多青年学子沿着迅哥儿的足迹,参观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沉浸式感受“文学巨匠”的童年轶事。
三味书屋前围满了人。项菁 摄
三味书屋一景。项菁 摄
青年学子参观寿家台门。项菁 摄
寿家台门的厅堂一景。项菁 摄
在三味书屋旁复刻的“三余书屋”,绍兴市鲁迅小学的十名小学生效仿古人研学。傅海鹰 供图
三味书屋门前,游客排队等候进入。项菁 摄
三味书屋门前。项菁 摄
三味书屋是哪三味推荐文章5:
三味书屋是哪三味推荐搜索词:
1.三味书屋是哪三味?
2.三味书屋是哪三味的正解
3.三味书屋是哪三味道
本文标题:三味书屋是哪三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