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推荐文章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青年毛泽东与胡适的历史交往
导语
胡适与毛泽东虽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走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彼此间却始终如一地十分珍视两人的那段早期友谊。《团结》文史e家(ID:wenshiyijia2016)原创,转载务必获取授权。
青年毛泽东,1919摄于长沙
胡适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社会上颇负盛誉,成为当时有志青年崇拜向往的偶像。毛泽东在北大工作和回湖南进行早期革命活动期间,都与胡适有过密切的历史交往。
1936年在延安毛泽东与斯诺的一次谈话时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楷模。"本文就略述胡适对青年毛泽东的一些早期历史交往和影响。
影响毛泽东
改变了去法国
勤工俭学的想法
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上涌现出留学国外的热潮,1918年4月新民学会成立后不久,一些会员抱着去法国寻求救国真理的目的,响应蔡元培、吴玉章在北京发出的号召,积极地组织去法国勤工俭学。
1919年11月26日新民学会在长沙合影。后排左起第四人为毛泽东。
毛泽东为了能使自己和大家一起到法国学习,在湖南和北京两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七、八个月来,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留学勤工俭学的宣传、组织和准备的工作上"。但在法国邮船将要从上海放洋的前几天,毛泽东却决定不去法国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毛泽东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留学法国的想法,而做出了影响自己乃至整个中国社会走向历史决定的呢?
1920年3月14日毛泽东在给周世钊的一封信中道破了其中的缘由。
信中说:
"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多数呢?仍旧是‘糊涂’;仍旧是‘莫名其妙’,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我曾以此问过胡适之和黎邵西两位,他们都以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
由此可见,青年毛泽东所以突然作出"决定不去法国",主要原因是由于他重在了解中国国情,研究国内问题,认为这对国家民族"更为有利",但也与胡适的赞同、支持很有关系的。
支持毛泽东主办
的《湘江评论》
1919年7月毛泽东决定回湖南老家去进行民主革命活动。离开北京的前夕,毛泽东去拜访了胡适,"想争取他支持湖南学生的斗争"。胡适当时不仅答应给予支持,而且实际上也这样做了。
1914年2月湖南第四师范职员及预科学生合影,第五排左二为毛泽东。
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民众大联合》这篇宏文,胡适看后便在《每周评论》第三十六期《新刊评价》中作了热情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他说:
"《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一篇重要文字。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运动,使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为意外的欢喜"。
胡适的这段文字,既是对湖南革命运动与《湘江评论》的支持和鼓舞,也是胡适本人的政治思想火花最明亮的闪烁,虽然这仅是一刹那的闪光而已。难怪当时有人说胡适是煽风点火的"过激主义"者。
值得指出的是,当时热烈欢迎《湘江评论》的人虽多,但恨《湘江评论》骂《湘江评论》的人也不少。
他们认为《湘江评论》提倡男女平权、劳工神圣、反对旧礼教、批判孔夫子,是邪说异端、大逆不道。
长沙有一家纸骂"《湘江评论》是怪论"。面对着社会上如此巨大的恶势力,胡适敢于这样肯定和支持《湘江评论》,热情赞扬毛泽东的文章,应该说是表现了一定勇气了!
帮助毛泽东
创办湖南自修大学
1920年初,毛泽东受胡适社会改良主义的影响,积极地筹备湖南"工读互助团"时,曾经把办学的目的和初步的计划,向胡适作了透露,并征求了胡适的意见。
1920年1月18日在北京同进步团体辅社成员合影,左4为毛泽东
他在给周世钊的信中说:
"我想我们在长沙要创办一种新的生活,可以邀合同志,租一所房子,办一个自修大学(这个名字是胡适之先生造的)。我们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这个组织,也可以叫做‘工读互助团’"。
由此可以看出,胡适对毛泽东等筹办"工读互助团"是赞成和支持的,并帮助毛泽东把"工读互助团"改名为"自修大学"。
1920年7月9日,毛泽东致胡适信
1924年4月,胡适在《工读主义试行的观察》一文中说:
"我是见惯半工半读的学生生活的,觉得‘工读主义’乃是极平平无奇的东西,用不着挂什么金字招牌。我当初对这种计划很表示赞成,因为中国学生向来瞧不起工作,社会上也瞧不起作工的人,故有了一种挂起招牌的组织也许可以容易得到工作,也许打破一点轻视工人的心理"。
这里讲的很清楚了,胡适之所以帮助毛泽东把"工读互助团"改名为"自修大学",目的是要改变那种"瞧不起作工的人"传统思想,"打破一点轻视工人的心理",还可以使学生方便找到自己的工作,实现半工半读的目的。
在胡适的支持和帮助下,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引起了社会上剧烈的反响。当时《新教育》、《教育新刊》、《新时代》等杂志都发表了评论。蔡元培不仅为自修大学题了词,还撰写了《湖南自修大学介绍说明》一文。他说:
"吾实在觉得他们自修大学的组织,可以为各省的模范;内部的组织法,当然可以随地变通;他们的主义,实在是颠扑不破的"。
显而易见,自修大学的创办,是与毛泽东不辞辛劳的筹建分不开的,同时也应看到胡适在其中所起的参谋作用。
1945年7月,傅斯年、黄炎培等曾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从重庆到延安"商谈两党团结、共建国内和平问题",毛泽东不忘旧谊,曾要傅斯年转达他对胡适的问候。
非常令人惋惜的是,胡适依然书生气十足幻想着依靠国民党政府来施舍给自己民主权利,于同年8月24日从纽约致电毛泽东,要求共产党"放弃武力","建立一个不靠武力的第二党",跟他一样从事议会活动。毛泽东接到这个电后并没有给胡适回电。对此,胡适后来为司徒雷登所著《在中国五十年》一书的序言中,也坦言自己给毛泽东的这封电,是一种"天真"的做法。
解放后,胡适流亡异国他乡,一贯强调言论和信仰自由的他并没有因与毛泽东的政见不同而诋毁两人的早期交往经历。在国外期间的一篇文章中,胡适谈到了毛泽东,称赞毛泽东是白话文写的最好的一位学生。无独有偶的是,1946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谈到新旧"红学"时,也曾明确地指出:
"蔡元培对《红楼梦》的观点是不对,胡适的看法比较对一点"。
由以上事实可知,胡适与毛泽东虽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走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彼此间却始终如一地十分珍视两人的那段早期友谊。
| 赵志峰
编辑 | 王富聪 杨镝霏
好文推荐:点击文字,立即查阅
喜欢今天的内容吗
请给我一个大大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推荐文章2:挥毫泼墨定江山:精选毛主席50句诗词佳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诗如其人”,毛泽东诗词中流淌着似海胸襟与崇山峻岭般的境界,彰显民族英魂与个人伟岸。其生平,恰似一部壮丽史诗,波澜壮阔,功勋卓著,震撼古今。
大文豪柳亚子盛赞其诗“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诗”,又言其词“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而“元帅诗人”之称的陈毅则直称其为“诗词大国推盟主”。
毛泽东诗词,字字铿锵,满载革命信仰与壮志凌云,既鼓舞志士仁人,亦启迪凡尘心灵。于当今浮躁之世,品读其诗,犹能感受到那份不屈不挠与坚定信念,激励我们克服迷茫,勇往直前。
让我们共同研习、传承这份精神财富,以其为动力,不懈追求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梦想!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祖国的江山如此美丽,引得无数英雄豪杰为之倾倒。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的艰难险阻,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歌颂了红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6、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今天我已将长绳紧握在手,什么时候能够捆住那残暴的苍龙?以“长缨”喻革命力量,以“苍龙”喻反动势力,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必胜决心。
7、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应当趁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像项羽那样在彭城之战胜利后没有对刘邦穷追猛打,以致留下后患,让刘邦卷土重来。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果敢决断的军事才能。
8、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水调歌头·游泳》
哪管得风吹浪涌,这样比在庭院中散步还舒服,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
9、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事物不断的向前发展更新和变化,这是必然的规律。既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又展现了对未来的信心。
10、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死后埋葬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骨的青山。
11、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以长城为象征,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自豪感。
1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显得格外香。
13、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14、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可以飞上九天摘月亮,可以潜下五洋捉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
1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下定决心去攀登就一定能成功。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于克服困难的重要性。
1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因为有众多的英烈牺牲,才换来了今日的壮志豪情,敢于让日月换新颜。
1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七律二首·送瘟神》
坐在地球上仿佛日行八万里,巡游天空时可以看到无数的河流。
18、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最好。
19、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四海翻腾,风云变幻,五洲震荡,形势诡谲。
20、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菩萨蛮·大柏地》
天空中出现彩虹,色彩斑斓,是谁拿着彩色的绸带在空中舞动?
2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一万年的时间太久了,我们要珍惜现在,争分夺秒。
22、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
高兴地看到金黄的稻穗千重浪起,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23、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菩萨蛮·黄鹤楼》
举杯将酒洒向滔滔江水,心中的浪潮随着波浪越来越高涨。
24、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七律二首·送瘟神》
春风吹拂杨柳新绿,新中国一片春意盎然,六亿人民意气风发,个个都像古代的尧舜一样。
25、忽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答李淑一》
忽然传来消息说人间已经降服了猛虎(指反动势力),我的眼泪顿时像倾盆大雨一样流下来。
26、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中华儿女志向不凡,不爱红艳美丽的装扮,而爱革命的武装。
27、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念奴娇·昆仑》
仿佛有无数条玉龙飞起,搅动得整个天空都寒冷彻骨。
28、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谁敢横刀立马在这里?只有我彭大将军。
29、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蝶恋花·答李淑一》
寂寞的嫦娥舒展起宽大的衣袖,在万里长空中为忠诚的灵魂起舞。
30、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金猴(指孙悟空)奋起举起千钧重的金箍棒,打散了天空中的万里尘埃。
31、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七律·登庐山》
昔日的陶潜已不知道去哪里了,桃花源里现在可以耕田劳动了吗?
32、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敌军将我们重重包围,但我军却像大山一样岿然不动。
33、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雄鸡一唱天下大白,各民族在祖国的生日大典上奏起欢乐的乐章,这其中包括新疆儿女的甜美歌声,诗人们欣喜唱和兴致无边。
34、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到处人山人海,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35、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七律·答友人》
她们的眼泪洒在青青野竹上,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
36、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发牢骚太多会伤身体,看待事物应该放长眼光。劝诫人们不要过于计较眼前的得失与烦恼,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
37、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翱翔,凭着旋风的力量,翻动翅膀,飞上九万里高空。
38、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七绝·屈原》
屈原当时写下名篇离骚,手中没有刀却发挥了战斗作用。
39、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深秋时节,万木经霜后红得灿烂,红军战士的怒气直冲云霄。
40、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七绝·贾谊》
贾生的才情在当时无人能相提并论,他以极其哀伤悲痛的心情写下吊屈原的千古文章。
41、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七律·冬云》
大雪压住了冬日的云层,白絮般的雪花纷飞,万紫千红的花儿纷纷凋零。
42、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念奴娇·井冈山》
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烽火连天的日子,九死一生的经历仿佛就在昨天。
43、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七律·忆重庆谈判》
纵便哀鸿遍地血流满地,这无非是想拯救天下苍生。
44、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秦始皇虽死,但他的基业仍存;孔子的学说名声虽高,但其中也有不少糟粕。
45、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花儿凋落了自然会有再次绽放的时候,我们要积蓄芬芳等待来年的春天。
46、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蝶恋花·向板仓》
悲壮的哭声与激昂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敲响催征的战鼓,激发了战士们内心深处的豪情与斗志。
47、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五律·喜闻捷》
秋风瑟瑟,拂过宽阔的河面,带着几分凉意与萧瑟,穿越其上,无拘无束。广袤的原野仿佛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那遥远而深邃的天穹之中,与天地相接,融为一体。
48、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七律·咏贾谊》
古往今来无数人痛惜贾谊的遭遇,徒然地说贾谊是步了屈原的后尘。通过咏叹贾谊的遭遇,表达了对有才之士未能得到重用的同情与惋惜。
49、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他拥有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胆识,无惧任何挑战与困难。即便置身于刀光剑影、危机四伏的环境之中,他也能自如地翱翔盘旋,以超凡的智慧和勇气应对一切,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与战斗精神。
50、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西风吹过孤城,城头上的红旗,正在夕阳映照下随风飘扬。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推荐文章3:《沁园春》中“挥斥方遒”何意?仅这4字就能体现毛主席文字功底
用一首词写红一个词牌,这是一种能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都达到了这样的水平。而近现代也有一首词有这样的实力,这就是《沁园春.雪》,仅这一首词就写红了无数文人没写红的词牌《沁园春》。
对于这首词,想必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了,毕竟年年入选课本。但事实上,在这个词牌下毛主席还曾写过一首同样大气磅礴的作品,这就是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很多诗迷读这首词时,都觉得此时的伟人肯定处于人生的顺境中,不然怎么能写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么豪情的字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此词的创作时间是在1925年晚秋,早前他曾带着妻儿回到韶山组织农民运动。到8月底,当时的军阀省长赵恒惕下密令捉拿他,他不得不与妻儿分头悄悄离开韶山。到写这首词时他刚从韶山到达长沙,此时的他自己是被通缉的对象,处于危境中,心里又十分挂念妻儿的安全。
但站在美丽的湘江边上时,他并没有消沉。忆起当年在湖南一师与众多好友们一起努力的时光,种种感慨涌上心头,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豪情之作。有人的遇到困难会消沉,而伟人注定不一样,遇到困难后他会更加奋进。
这首词遣词是比较接地气的,所以笔者就不逐句解释了,只说诗词大会上一道颇有意思的考题。这道题问的是“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万户侯指的是谁?有3个选项:高官显贵、清代王侯、大户人家。
这道题的答案是选A,共有18名选手答错,当时场上的导师都表示不理解。很显然,这些选手是没有弄明白伟人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1925年这个时候,他需要对付的人显然已经不是清代那些王侯了,也显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而是当局的那些军阀显贵,伟人用词是十分精准的。
其实关于这首词,还有一个词是非常有意思的,这就是:挥斥方遒。仅这4个字,其实就能体现毛主席的文字功底。
大家可以翻看《全唐诗》、《全宋词》等古籍,会发现古代没有任何文人把这4个字放在一起使用,可以说这4个字就是毛主席写红的。
“挥斥”二字出自《庄子.田子方》,原句是“挥斥八极,神气不变”。这里的“斥”不是指排斥,而是一个连绵副词,形容“挥”的动作之豪迈。“方遒”二字中的“方”指的是正当、正在,“遒”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强健有力。
所以这4个字合起来的意思是指当年伟人和那些年轻的同学们,一个个热情豪迈、一个个劲头足得很。这4个字用在这儿与前一句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完美融合,颇为霸气。不管是从格律上来看还是从字句的意思来看,都一字不可改。
现代人写诗词时,都比较喜欢化用前人典故,但往往化用不出自己的风格来。伟人这“挥斥方遒”4个字,化用庄子句式,写出了自己的风格,确实是极高明的。
这首《沁园春.长沙》里,像这种近乎完美的字眼还有很多。比如上阕描写景物时,看起来是眼睛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其实是经过了精心布局的。整首词是先写“层林尽染”的整体,再由远及近,由上至下来描写,一幅宏大壮丽之景被寥寥几句话就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首词里大家最喜欢的是哪句呢?欢迎讨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推荐文章4: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推荐文章5:佳句偶得五十二:毛主席诗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方:正。遒,强劲有力。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中流击水: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游泳。
在自述中提到: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引用祖逖(tì)的“中流击楫”典故。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这里指游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推荐搜索词: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思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挥斥方遒什么意思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后面一句
本文标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