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来历和习俗推荐文章1:(图表)春节·年俗丨除夕的来历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1月27日


  新华社发 秦迎 编制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推荐文章2:明天就是除夕了,关于除夕来历、风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吗?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那么你知道关于除夕来历、风俗和禁忌吗?


  

1、除夕来历

  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年),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年)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烟花,来驱除夕(年)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2、除夕风俗

  ①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②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除夕之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③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④贴窗花


  在我们大山西,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④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在我们山西的一些农村,大年三十傍晚时分,会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⑤发压岁钱


  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⑥踩岁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⑦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⑧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⑨挂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3、除夕禁忌

  ①福字不能倒贴,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


  ②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要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


  ③忌倒污水、倒垃圾、丢弃杂物、扫地、洒水、随地便溺。据说这样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就会降祸于人。


  ④除夕晚上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⑤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


  ⑥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忌说不吉利的字眼,否则一年都要倒霉。


  ⑦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推荐文章3:除夕到啦!最全除夕习俗大盘点,你知道几个?

  除夕


  除夕终于在翘首期盼中到来!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


  又叫年三十


  有一种传说


  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


  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


  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


  于是年三十晚上


  家家户户贴红春联


  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


  以求新的一年安宁


  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


  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关于除夕习俗你知多少?


  除


  夕


  年


  俗


  贴 对 联


  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对于每家每户来说,别的门饰可以忽略不计,但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春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也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


  包 饺 子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大年三十这天一定要吃饺子,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早起包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年 夜 饭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团圆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每家每户的年夜饭都置办得非常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看 春 晚


  全家团圆最少不了的就是收看每年一次的春节晚会,春节晚会已经逐渐成为大年三十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全家老小聚集在电视前收看春节晚会,这种喜乐融融的氛围可是任何节日都难以比拟的。


  放 鞭 炮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迎接未来一年新的开始,大年三十晚跨年的那一刻就会响起“隆隆”的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红红火火。


  守 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 岁 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


  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


  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


  都要说吉祥话


  不可说晦气话和不敬之语


  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


  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长春晚微信综合整理


  : 长春晚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推荐文章4:年俗|腊月二十九·除夕

  除夕到 新年到


  除夕是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


  是新一岁的前夕


  这一天


  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


  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


  称为“馈岁”


  到唐朝初期


  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


  一家老小


  边吃边乐


  谈笑畅叙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之夜还有一项重要活动


  就是发压岁钱


  也称发“红包”


  过年给压岁钱


  体现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今日除夕


  感谢您一年来的陪伴


  我们在这里给您拜个年


  祝您


  生龙活虎!龙腾虎跃!


  新春快乐!虎年大吉!


  资料:中国文明网 草原客户端百度百科等图片于网络


  文案、新媒体呈现:杨文娟


  : 内蒙古日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推荐文章5:除夕的来历与习俗,你知道吗?

  恭贺新春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福


  福


  年夜饭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这么重要的时刻,怎么会没有皇家窖藏12年呢?斟上一杯敬爱你的父母、长辈......


  贺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恭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倒(到)”。中国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新年挥春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


  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恭 喜


  发 财


  本期编辑:屈 音


  投稿邮箱: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事业


  卢氏微扶贫


  瞄准贫困群众实施精准扶贫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魅力卢氏


  打造全域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心系三农


  关心农村 关爱农民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推荐搜索词:

  

  1.除夕的来历你知道多少

  

  2.除夕的来历和传说简介

  

  3.除夕的来历与风俗

  

本文标题:除夕的来历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