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是哪个朝代的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推荐文章1:袁枚的长寿之道
清代著名才子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他活跃于诗坛60余年,享年82岁,是古今文坛中的寿星。他处世积极,其养生之道,值得今人去学习。
喜好美食重营养
袁枚在吃的方面很有研究。他深入研究我国的饮食文化,为后人留下著作《随园食单》。在袁枚的诗歌、著作中,也蕴含了不少的养生之道。袁枚好美食,讲究“不时不食”。袁枚的《随园食单》开创了我国古代饮食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先河。在《随园食单》中,袁枚非常强调应季养生的重要性。他写道:“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袁枚认为,时令不同,适宜食用的食物也不同,即“不时不食”的道理。袁枚非常喜欢食用豆腐,在他的《随园食单》中,提得最多的美食便是豆腐,如“芙蓉豆腐”“冻豆腐”“虾油豆腐”等。豆腐不仅富含蛋白质,而且还能帮助减肥,并有防癌的功效。豆腐、鱼、海带和白菜,是最好的搭档,用这些食材一起做菜、熬汤,能让营养加倍。
爱好旅游动身体
袁枚爱好旅游,游山玩水不知老。他从少年时期,就热爱大自然,常在风光秀丽之处构思诗文。中年辞官后,袁枚便过着逍遥自在、游山玩水的生活。袁枚视旅游为很好的养生术。他认为,游山玩水是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他在《老行》诗中说:“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总觉名山似名士,不蒙一见不甘休。”他把“名山”比作“名士”,总是想要一睹为快,为此不惜“老行千里”。晚年的袁枚,很喜欢爬山,领略“万山随我同奔腾”的乐趣。在七十七岁时,他曾两次游历天台山。他在《二月二十八日出门重游天台》诗中这样写道:“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重携灵寿杖,直渡大江春。柳絮飞如雪,桃花吹满身。亲朋齐莞尔,此老越精神。”正是这种旅游热情,使他越老越精神。
乐观积极好心态
袁枚处世积极。他说自己“八十不知老”,晚年更富闲情逸致。袁枚辞官后,在南京的小仓山筑园造林,怡情养性。晚年他总结自己一生的最大乐趣是“好花进一觞”。而在众多的花里,袁枚最喜欢的是兰花。他曾在《偶成》诗中写道:“幽兰花里熏三日,只觉身轻欲上升。”意思是说,当他置身于兰花丛中,便有飘飘欲仙、爽心惬意的感觉。袁枚退隐乡间,主要忙于读书、写作,但在脑力劳动之余,也注意活动筋骨,做到有动有静,他每天除了散步、练拳、舞剑之外,还喜欢修剪果木、躬耕垄田。这些活动,使他劳而不疲,疲而不衰。袁枚坦然面对生死。他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用害怕。他在《喜老》诗中这样写道:“一起百事生,一眠万事了。”这种静心从容的气度,令人钦佩。
找记者、求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料!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推荐文章2:袁枚不愧是清代文坛首富,他赚钱有三个渠道,每个都赚的盆满钵满
33岁那年,老爸去世后,袁枚就辞官了,在江宁买了一处隋姓人家废弃的园子,重新装修之后,命名为“随园”, 整天喝酒洗脚唱K,吟诗作画兼桑拿,日子过得逍遥。
?袁枚是个喜欢热闹的人,曾经多次举办派对,参加的知名人士有时竟多达五百人。举办这样的豪华派对,还请来明星戏班兴舞作歌,与烧钱无异。而且,请人来家里耍,全都是免费,临走时还要送份纪念品,花费是惊人的。袁枚只当过时间不长的几任县长,官声不错,即使有灰色收入,也不可能太多。想要大把烧钱,只有一种可能,袁枚辞职后在随园里不是坐吃山空,而是致富有门路。
以文生钱是袁枚发家致富的第一个渠道。任何年代,知名作家的文章都是能卖钱的,而且价格不菲。袁枚本身就很有实力,再加上他宣传有道,身价一路飙升,那些附庸风雅的暴发户就捧着银子求袁大作家给自己脸上贴金。袁枚曾经给一富豪的老爸写了篇墓志铭,润笔费是纹银1000两。在袁枚的《小仓山房文集》里,碑传、墓志铭、行状、书事一类的文章就有一百五十多篇,占文集的10%以上,涉及到部长级以上官员的有五十多篇,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袁枚的题字也很值钱。盐商安麓村刻谱,请袁枚题跋,一共22个字,竟给了袁枚白银2000两。这样的高收入,袁枚想不发财都难。
?其次,袁枚还是个很成功的书商。为了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同时也使自己的文章流传后世,袁枚将自己的各种著作刻印发行。袁枚曾提到在《随园诗话》出版过程中,有不少朋友和富豪“赞助”他,希望将自己写的诗也编进去。仅此一项,袁枚就赚了个盆满钵满。另外一本《袁枚全集》出版后也卖得很火,连日本和朝鲜的出版商都前来购买版权。这本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以至于后来供不应求,还出现盗版现象。
袁枚的第三项收入是授课费。袁枚名气大,又是文坛资深教授,想拜他为师的人不计其数。袁枚也就响应广大文学爱好者的要求,在随园里开班授徒,办起了文学补习班。而他收的学生大多是名门闺秀和富家子弟,学费不低。据说一个女学生为了交昂贵的补习费,不得不典当首饰。
?另外,不动产也能为他赚钱。袁枚买了不少土地,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乾隆十六年,袁枚又在安徽滁州添置了不少田产,这些田地出租后,租金也是一笔固定的收入。
袁枚致富有道,到晚年时资产达到“田产万余金,银二万”,坐上了清代文坛富豪榜的头把交椅。
有趣,有料,有深度|郝金红|《百家讲坛》杂志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推荐文章3:袁枚:清代文学巨匠与美食家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生活方式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今天,我们要聊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美食家——袁枚。
一、才子与诗人的双重身份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号随园,晚号洒落堂主人,是清代乾隆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他以诗词闻名,尤其是他的《随园诗话》,不仅是文学评论的经典之作,也是后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袁枚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他的作品中有一种亲切的生活气息,打破了当时文人诗歌的拘谨,使得他的诗歌更接地气。
二、美食家的另一面
除了文学成就,袁枚还是一位热爱美食的生活家。他的《随园食单》是中国美食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详细记录了当时的美食风俗和烹饪技巧。袁枚在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菜肴的制作方法,还分享了自己对食材的独到见解和对饮食文化的思考。他提倡“食之有味,养之有道”,认为饮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的体现。
三、袁枚的生活哲学
袁枚的生活哲学非常独特,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他曾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简单纯粹,反对虚情假意的交往。袁枚的这种生活态度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中,也渗透在他的饮食文化中。他热爱简单而美味的食物,反对过于奢华的饮食方式,认为真正的美食应当是自然、健康的。
四、影响与传承
袁枚的影响不仅限于他的时代,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研究。他的诗歌和饮食文化对后世的文学家和美食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现代作家和厨师都从袁枚的作品中汲取灵感,继续探索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结语
袁枚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美食见解,成为了清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让我们领略到自然的美丽,他的饮食文化则让我们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让我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不忘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袁枚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与文化内涵。
如果你也对袁枚的生活和作品感兴趣,不妨翻翻他的诗集和食谱,或许能在其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灵感和感动!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推荐文章4:中国月饼历史图鉴
中秋佳节将至
美味的月饼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不管是传统老味道
还是流行新风味
中秋节这天
月饼始终牢牢占据着“C位”
但你真的了解过月饼吗?
月饼到底是何时出现的?
它的前生今世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01 唐代月饼
(唐代陶制月饼模型)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糕饼师
当时宫廷开始引入称为“胡饼”的糕点
某一天
当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
唐玄宗觉得“胡饼”这名字不好听
杨贵妃望月随口说出“月饼”
从此,“月饼”一词便在民间逐渐流传
02 北宋月饼
(仿制北宋宫饼)
北宋朝廷中
中秋节吃宫饼成为潮流
苏轼有诗云
“小饼入嚼月,中有酥和饴”
就是对其最贴切的形容
03 明代月饼
(嫦娥奔月-月饼模具)
到了明代
中秋吃月饼开始在民间流传
当时心灵手巧的糕饼师傅
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印在月饼上
将月饼和中秋牢牢联系在一起
使月饼成为百姓喜爱的中秋美食
04 清代月饼
(清代开始出现五仁月饼)
到了清朝
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
部分地区的月饼开始使用分层起酥的工艺
清代大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记载道
“酥皮月饼,
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
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这便是如今的五仁月饼了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月饼是历经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
独特美食
那么,它还有哪些故事呢?
如果你感兴趣
快来看看
光明网与腾讯看点联合推出的
“网络中国节·中秋”创意H5
《月饼秘史》
在这里
你可以看到
从古至今
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
用最新潮的口吻
诉说着有关月饼的有趣传说
赶紧扫描下方二维码
体验一下吧!
点击图片或扫描图中二维码观看
中秋节
自古以来寄托着人们关于
团圆和思念的美好愿景
我们也习惯了在这天
和家人团聚在一起
吃月饼
赏明月
除了守护传统佳节的古老习俗
我们更应该了解
这些传统节日习俗背后
丰富的文化底蕴
去认识、去了解、去感受、去体会
品不同月饼,赏一轮明月
的家国情怀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
祝大家
团圆美满
“双节”快乐!
: 光明网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推荐文章5:清代诗人袁枚的养生秘诀:年轻常动,年老常静
广东有一家叫“动静界”的会馆,是一个专门提供养生休闲的会馆。初见此名,感觉起得很好,动为阳,静为阴,动静结合,阴阳平衡,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这也使我想到了清代诗人中的老寿星袁枚的诗句:闲扫萧斋静扫蝇,修行何必定如僧。袁枚喜欢看书,在读书间隙清扫书斋,既可以创造清洁的环境,又可以活动筋骨,动静结合,有益于身心。到了年纪稍大,打扫书斋已经力不从心,他在《遣怀杂诗》中写道:“一笑老如此,作何消遣之?思量无别法,惟有多吟诗。”体力不能多做劳动了,那就多吟诗以怡情。
另外,他做了生动的比喻:譬如将眠蚕,尚有未尽丝,何不快倾吐,一使千秋知。字里行间都透漏着袁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并且体现出他提挈阴阳、把握动静的大智慧。动与静,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就是阴和阳,阳动阴静。要想阴阳平衡,大家可以记住一个养生原则:动静结合,年轻常动,年老常静。世界是一个整体,以阴阳分,运动的、向上的属阳,安静的、向下的属阴。青年时期是阳气最为旺盛的时期,这时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干劲,就需要多动。而老年时期宜多静,在对生活充满乐观的前提下,建议老年人多以静养生,辅以适当的活动。年轻常动,身体倍壮。青年人阳气盛,阳气升发,首先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志存高远。其次,年轻人可以多参加户外运动,如攀登、打球、跑步等。运动的量可以根据季节、个人身体状况来确定。春夏季节,阳气生长,可以相对运动较多,每周4次,每次40分钟左右。秋冬季节阳气慢慢收藏,建议运动量适当减少,每周两三次,每次时间可减少为30分钟。年老常静,以养天年。老年人阳气相对较弱,阳气潜藏,工作和思想上都要“退居二线”。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乐观向上,以静为主,闲时养养花、写写字、吟吟诗;运动以柔和的方式为主,如太极拳、八段锦和老年健身操,动作要轻柔,重在调呼吸。每周有一两次运动即可,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个人体质、季节气候等不同,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也要适时调整,如气虚之人少做多出汗的运动。年轻常动,年老常静,动静有度,阴阳合和,怎能不长寿?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周迎春
找记者、求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料! 我要料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袁枚是哪个朝代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