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推荐文章2:走遍半个地球,85后女生决定在秘鲁创业|暗涌看世界

  文 | 任倩


  编辑 | 刘旌


  距离中国北京17000公里、太平洋彼岸的“邻居”秘鲁赚足了眼球。


  先是中国国家主席到访,后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期间,两国发出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其中与创投息息相关的是,双方将循环经济、可持续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数字经济投资等新兴领域项目纳入双边合作。同时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区块链、数据分析、纳米技术、远程医疗等指数型技术合作。


  秘鲁总统在开幕式上表示,秘鲁“敞开大门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本和投资基金”,并强调了秘鲁的法律和经济稳定性以及“明确的游戏规则”。


  如今,秘鲁已经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第二大投资目的地(仅次于巴西)。


  尤其基建、能源和矿业领域。比如这次负责为APEC峰会包括总统府、利马市政府、机场等提供电力保障的公司秘鲁博路兹能源,其实隶属于中国南方电网,几个月前南方电网刚刚完成对前者的收购。再如秘鲁最大的电力公司路德斯,是中国三峡集团所属的长江电力在2020年收购运营的。


  最引人瞩目的利马北部的钱凯港更是中秘联合斥资36亿美金建成的,当地人亲切称其为秘鲁的“上海”。钱凯港一期工程可以将秘鲁到中国的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节约20%多的物流成本,每年为秘鲁带来45亿美元收入,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


  虽物理距离遥远,但两国已有长达四个多世纪的往来。早在17世纪初,就有华人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经墨西哥抵达利马,成为最早一批中国移民。1849年,秘鲁通过了引进华工的移民法。当年10月15日,首批“契约华工”75人从澳门启航,乘坐丹麦商船,经过120天的航行抵达秘鲁卡亚俄港。迄今,秘鲁已成为拥有最大华人社区、也是华人华裔参政率最高的拉美国家。


  如今,对于试图全球化的中国创业者而言,秘鲁到底有哪些机遇?


  「暗涌Waves」访谈了一位出海拉美的连续创业者段奇。她是少见的同时拥有中国、欧洲和拉丁美洲厄瓜多尔、墨西哥、秘鲁等多国学习工作背景的女性,她从中国传统行业走出、又在全球出海浪潮中几经辗转、最后选择在秘鲁落地建厂,对拉美国际工程、制造业、文化产业和金融科技比较了解。


  我们可能无法从单一故事中找到答案。但时代的变迁、潮水的方向、个人的选择,隐藏在她切换职业生涯的每一步,或许能带来些许启发。


  「暗涌看世界」是暗涌的一个新栏目。过去三年来,我们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全球化内容,目前我们正在更系统地推出系列道。拉美仍是我们现阶段的研究重点。


  以下为段奇自述,经「暗涌Waves」编辑:


西语世界多城记

  我是西班牙语专业出身,大三时曾在西班牙做过一年交流生。大学一毕业便作为中国中铁的员工,被外派到厄瓜多尔的工程项目上。当时中铁是跟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出海的,主要承接修建铁路、道路、桥梁等拉美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工程。


  三年里,我从内部轮岗的一名翻译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创建者、管理者,解决过让中资企业最头疼的项目工会问题、研究过厄瓜多尔的法律、写过分析拉美工会问题的文章,处理过各级别困难的项目纠纷。这份经历让我从各个维度学会“如何与拉美人共事并成事”。


  亲历操作项目的完整链条并积累了商务拓展经验后,我回到北京。随后转战墨西哥,就职于墨西哥城一家从事商业地产开发的私有企业,从0到1创建该公司的外事部门。


  当时的墨西哥(2015-2018年)并没有太多中国企业涌入,大多围绕传统行业比如中铁、中电建、中港湾、中海油等;通讯技术公司有华为、中兴等,还有一些银行金融机构。


  墨西哥大型基建项目也几乎没有中国企业参与的影子,标的往往被欧洲西班牙、法国、德国,或是美洲的美国、巴西和墨西哥本土企业拿下。但在2020-2021年的短短两年间,“基建狂魔”中国连续拿下了墨西哥几项标志性工程,如玛雅铁路、墨西哥城地铁一号线项目等。


  那些年,正值《美墨加三国协议》谈判时期,我在墨西哥逐步感受到这一协议带给这个国家的变化和希望。墨西哥的经济和政界人士也毫不掩饰对中国同时期高速经济增长的刮目相看。他们筹划着具有“墨西哥特色”的国家发展道路,向民众编织着“墨西哥之梦”。我也慢慢预感到,全球变革的未来会在拉美。


  从墨西哥离开后,我加入了一家上海的外企咨询公司,主要负责全球西语国家的业务。


  咨询公司的商业逻辑与曾历练过八年的实体产业不同,需要和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人群打交道。虽然这段经历仅一年,但帮助我解锁了对全球绝大多数西语国家的认知和了解,以及能够横向观察西班牙以及拉美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与变化。


  所以现在,我又回到拉美,见证了愈发喷涌的中国制造业和互联网出海浪潮,谋划将我的梦想落地。


  制造业领域,我在秘鲁参与的工厂项目正式落地启动各类手续的办理;金融科技领域,随着本地支付和消费能力提升,我在拉美主要国家与当地政府协同筹备和落地与之相关的项目。


真实的秘鲁

  出海拉美,很多人会问我到底该选哪个国家?


  我认为,任何脱离行业本身以及企业发展诉求的出海战略,都是单一和片面的。出海战略不仅取决于目标国的政治及经济因素,如当权党派、国家汇率、通货膨胀率、货币稳定性、各类税收等,更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领域以及核心需求来综合考量。


  但可以肯定的是,从今年6月秘鲁总统访华到这次APEC峰会,中秘战略伙伴关系在层层递进。


  中国和秘鲁政府间签署的《关于升级的议定书》,将大力推动中国和秘鲁间除了传统农产品和矿产的贸易外,增加秘鲁高价值的渔业产品贸易出口,整合全球供应链、电子商务等领域,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以及两国近日共同发布的《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也明确提出未来合作的具体方向。


  尤其是两国共建的标志性项目——秘鲁钱凯港开港运营,这座港口将秘鲁打造为南美贸易通往亚洲市场的门户,直接改变全球的航运历史。在秘鲁,“De Chancay a Shanghái(从钱凯到上海)”已经成为了一句流行语。


  今年8月参观正施工建设的秘鲁钱凯港 ?段奇


  这几年国内制造业出现强烈的出海信号,我一直研究外溢到拉美国家落地可行性的课题,秘鲁是我发现的“蓝海”国家之一。


  虽然秘鲁工业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现阶段还属于2.0时代,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类、服装饰品类、食品类、建筑材料加工类、矿业产品加工类,但秘鲁政府近年来为吸引本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激励措施,包括退还出口商品的海关关税、特别经济区的特殊海关和税收制度等。


  目前,中国资本在秘鲁落地并投产运营的工厂寥寥无几,资本进场以加速工业升级改造,丰富行业类别的空间巨大。预计未来两年,秘鲁将在拉丁美洲的工业生产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墨西哥。


  背井离乡跑到一个陌生国度,最先考察的肯定是市场空间和稳定性。根据我自己的观察,秘鲁是拉美少有的经济不受政权变化而剧烈波动的国家,完全由市场决定,首都利马近十年来的房价几乎没有变化。秘鲁的通货膨胀率常年保持在2%左右,美元兑换汇率基本保持在1:3.7左右。


  秘鲁政府的办事效率和认真程度也超出了我的预期。就拿目前我已经落地的项目来说,初期与秘鲁政府沟通的时候,从北京所在的分支机构到利马总部机构都非常主动。在我们正式去秘鲁考察前的三个月里开了近10次视频会议,出具了十多份与项目相关的最新告。


  秘鲁和中国有13小时的时差,他们经常会在秘鲁时间早上7点到办公室和我们开会。之后去实地考察,是秘鲁政府安排的具体行程,全程派了两名官员陪同,有时我们开完一个会,觉得有必要临时安插相关其他会议,他们会立即给相关方发官方照会函,协调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


  在和当地潜在合作伙伴沟通时,我们曾收到过高于市场价格10倍的服务价,当时秘鲁政府官员就对我说:“这家公司在‘欺骗’你们,千万不要相信,你们需要多接触同类型公司谨慎做决定,有些秘鲁公司看到你们是外国人面孔就会趁火打劫。你们过来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工作,我们会全力配合。你们需要了解一个真实的秘鲁。”


  你能从各种细节感受到务实和真诚。这可能与华人华裔在秘鲁的地位有关。


  秘鲁是华人华裔参政率最高的拉美国家,在政界,华裔出任过国会议长、总理、政府部长等高级职位,而任职国会议员、地方行政长官者比比皆是;在商界,华人华裔在零售、餐饮、建筑等行业经营多年,其中一些连锁零售企业已做到行业龙头。


  在秘鲁出生的华裔被称为“tusan”(来自粤语“土生”),他们普遍较认同自己身份,很多华裔都能清楚说出自己哪位祖先是中国移民。中国血统占到秘鲁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个数量是相当惊人的,所以秘鲁人天然对中国人友好。


  美食之都利马藏着4000多家中国餐厅“Chifa”——就是“吃饭”的谐音,源自那些年华人劳工的亲切呼唤“吃饭啦”。而位于利马市中心繁华地段的中华通惠总局有近140年的历史,见证中秘友谊。


  中国和秘鲁确实处于“蜜月期”。秘鲁中国商会有统计,中国在秘鲁的总投资额至少350亿美元,涉及矿业、基础设施、能源、通信和服务等行业。


  中国企业在秘鲁的大型投资活动可追溯到1992年——中国首钢集团以1.18亿美元买下濒临倒闭的秘鲁国有铁矿公司98.4%的股份,包括其所属670.7平方公里矿区的永久勘探、开采、经营权。


  如今各类中资企业在秘鲁开花。比如中国五矿集团在秘鲁投资了拉斯邦巴斯矿山,2016年项目投产以来向秘鲁政府缴纳的税收总额超128亿元。


打不过就加入

  十几年前我初到拉美时,以为拉美与非洲相似,后来发现客观条件比想象中好太多,毕竟被西班牙统治过300多年,其经济和司法体系、传统习俗、国民认知等深受欧洲文化影响。


  但这段历史又让拉美人对西班牙又爱又恨,所以用各种形式纪念独立战争的胜利,象征着美洲解放者的西蒙·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在拉美国家到处都有他们名字命名的广场,他们代表着拉美的民族精神。


  厄瓜多尔是我去的第一个拉美国家,位于赤道地区,这个国家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地貌齐全、资源丰富,首都基多市位于安第斯山脉之上。


  可以说我的性子有一半儿是被厄瓜多尔人给磨没的。比如我们和当地人约会议时间,他们永远会答复你“ma?ana(明天)”,但是到了明天你再问他,他会继续答复“ma?ana”,如果到了周三还是“ma?ana”的话,基本这周就不太可能了,周末更是人间蒸发。


  因为他们非常重视家庭氛围,周末一定会和家人一起度过,所有工作信息全部被自动屏蔽,短信、电话、邮件一律不回。对于讲究效率和准确性的中国人来说,特别难适应这样的工作节奏,也很无奈。


  后来我们学机灵了,如果想下周开会,就从这周一开始约,每隔一天确认一次,直到最终定下来为止。并且在开会当天还要提醒对方,哪怕是到了点儿,迟到也是基本操作。


  有次我去国家税务部门办事,有项费用如果我们再不交就马上被罚款,但是政府部门“ma?ana”的态度一上来,当时我在现场着急了,结果办事人员一脸不解地看着我问,“你为什么要生气?请冷静下来,我和你说过明天再来,那就只能等明天。”可我们心里都知道这个“明天”不知道推迟到何时,最后只能乖乖交罚款。


  但与之反差很大的就是拉美人认真甚至刻板的执行力,尤其是墨西哥人和秘鲁人。


  比如我们在墨西哥雇佣的园丁特别负责地修剪树木做造型并且十分注重细节;我们在做项目时,明明可以使用性价比更高的材料且省时省力地完成,但业主和监理不同意,只因为这个材料的“标准”不是来自本国,他们愿意为“标准”花更大的价钱。


  我在秘鲁的时候,发现秘鲁人的勤奋程度与中国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会在凌晨收到律师、政府人员的信息邮件,完全颠覆了我对以松弛感著称的拉美人印象。同时拉美人非常有人情味,注重人文关怀,这一点在城市基础设施就能体现出来。


  曾经有一位拉美朋友告诉我:“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另一位朋友说:“我们从来都不跪着挣钱。”这两句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开始理解并接受拉美人的工作方式,如中国闻所未闻的“半月薪制”,以及厄瓜多尔《劳动法》中规定的“尊严工资”。


  如果你想在拉美卷,就如同一拳头打在棉花上。所以,我和拉美人打交道这么多年悟出一个道理:不理解就加入,绝对能够解锁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作为一名85后女生,闯荡拉美十几年让我感悟最深的是,你必须在工作时忘记自己的年龄和性别,才会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个中艰难,如鱼饮水。我曾经因为谈判压力太大迟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而泪洒谈判现场,曾经白天上工地和工人沟通情况,或是开吹风会,晚上还要回营地办公室整理员工档案、国家劳工部门下发的各类文件,研读当地法律。


  当时有一件让我感到特自豪的事儿,是很多中国公司在国家劳工部都没做成过的Visto Bueno(员工不良记录),在我和团队的努力下,成功给两名藐视工作规范的本地工人在当地劳工部做了不良记录。


  拉美正在发生很多故事,我们也正在解决不少“事故”。无论如何,质疑拉美、理解拉美、最终成为拉美,是如今中资企业出海都要遵循的路径。毕竟,我们是在他们的土地上,做我们想做的事。


  「暗涌Waves」正在招募同行者、前往我们关注的各个地区。如果你对全球化主题感兴趣,邀请你扫码参与暗涌「Waves Odyssey」调研。我们期待集思广益,打造一个互动的、共同探索的「全球化出游」社区。


  扫码进入调研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推荐文章3: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这是拉美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中的两位领袖。


  西蒙·玻利瓦尔(Simon Bolivar ,1783-1830年)领导拉美人民解放了南美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拿马、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等6个国家,被称为南美“解放者”。


  西蒙·玻利瓦尔


  1783年7月24日,玻利瓦尔生于委内瑞拉都督区首府加拉加斯(Caracas )一个土生白人地主兼工商业者家庭,自小生活富足、家境优渥,但在西班牙的殖民体系内,他们这一类土生白人却改变不了“二等公民”的地位,并且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还要忍受宗主国的摆布和剥削。


  加拉加斯现址


  玻利瓦尔曾游历欧洲,深受法国大革命之后民主和自由思想的感染,因而对于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一事深表厌恶,“他当了皇帝,自那天起,我就把他看成是虚伪的暴君,自由的耻辱,文明进步的障碍”。


  1805年,他登上了意大利罗马附近的“圣山”,想起罗马平民为争取权利而起义的往事,心潮激荡的他当即立下誓言:“只要西班牙政权套在我们身上的枷锁没被打断,我就要不断地进行战斗,我的灵魂也就不会安息。”


  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


  1807年,玻利瓦尔回到加拉加斯,投身于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洪流之中。1811年7月8日,在玻利瓦尔的斗争下,委内瑞拉国民议会通过《独立宣言》,“从今天起,委内瑞拉已真正合法地成为而且应该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了”。


  委内瑞拉共和国(第一共和国)建立后,盘踞在科罗地区的殖民军向共和国发起疯狂反扑,潜伏在首都东西两翼的保皇军也趁机叛乱。第二年8月,西班牙殖民军攻陷加拉加斯,玻利瓦尔被迫流亡到了新格拉纳达的卡塔赫纳(Cartagena ,今哥伦比亚北部一个海港城市)。


  卡塔赫纳


  1813年,玻利瓦尔重整旗鼓,率领300名爱国军在安第斯山东侧靠近委内瑞拉边界的库库塔要塞,在经历一番激战后,重新打回了委内瑞拉,之后,爱国军一路势如破竹,殖民军节节败退。同年8月,爱国军夺回加拉加斯,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成立,玻利瓦尔被授予“解放者”的称号。


  然而,1814年7月,共和国再次遭到了西班牙军队的镇压,9月,玻利瓦尔再次撤退到卡塔赫纳,并随后渡海来到英国殖民地牙买加(lamaica )。在这里,他发表《牙买加来信》,号召人民继续战斗。


  英国殖民地牙买加


  1816年,玻利瓦尔在海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再次登陆委内瑞拉,为保证新的军事行动的胜利,玻利瓦尔于1817年颁布法令,宣布把没收西班牙王室和一切反动分子的土地分配给爱国军的士兵。在这项法令与不久前颁布的废除奴隶的法令的鼓舞下,许多黑人、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投到了玻利瓦尔麾下。1818年10月,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诞生,玻利瓦尔当选总统。


  玻利瓦尔当选总统


  1819年8月,玻利瓦尔率军攻克波哥大(Bogota ),解放了新格拉纳达,并于当年12月宣布成立联合委内瑞拉和新格拉纳达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2年5月,玻利瓦尔又消灭了厄瓜多尔(Ecuador )的西班牙殖民军,厄瓜多尔也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7月,玻利瓦尔和圣马丁(JosédeSan Martin ,1778—1850年)在瓜亚基尔(Guayaquil )会晤,之后,在秘鲁人民的一再请求下,玻利瓦尔于1823年率部进入西班牙及保皇军的基地秘鲁。1824年12月,哥伦比亚一秘鲁联军在秘鲁山区阿亚库乔(Ayacucho )附近决定性地击溃西班牙殖民军,阿亚库乔之战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阿亚库乔之战


  此后不久,上秘鲁也在玻利瓦尔军队的援助下宣告成立玻利维亚共和国(取自玻利瓦尔之名,以纪念其功绩)。1826年1月,西班牙在南美洲最后一个据点秘鲁卡亚奥港(Callao )被拔除,至此,西班牙在南美洲大陆长达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玻利瓦尔病逝


  1829年至1830年,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先后脱离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30年初,玻利瓦尔辞去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总统职务,同年12月17日,玻利瓦尔在哥伦比亚的圣玛尔塔(Santa Marta )病逝。


南美“解放者”何塞·德·圣马丁

  何塞·德·圣马丁(JoséFrancisco de San Martin Matorras ,1778—1850年)同样被誉为南美“解放者”。圣马丁生于拉普拉塔总督区(现阿根廷)科连特斯(Corri -entes )的亚佩尤镇(Yapey ú),后随父母移居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曾在马德里学习,在这里他深受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影响。


  何塞·德·圣马丁


  1789年7月,圣马丁进入西班牙穆尔西亚步兵团当士官生。1808年后,他在西班牙抗击拿破仑军队入侵的民族战争中屡建功勋,被晋升为少校。后来,在留学西班牙的拉美进步人士的影响下,圣马丁加入了争取拉美独立的秘密革命组织“劳塔罗”,并宣誓“绝对不承认未经各族人民以自由意志选出的任何美洲政府为合法政府,坚决为建立共和制度而斗争”。


  1810年,拉普拉塔(La Plata )爆发独立战争,此时的圣马丁虽然还在西班牙,但他却认为自己是美洲人,并决心要投入到这场争取民族解放的独立战争中去。1812年初,他回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


  拉普拉塔(La Plata )爆发独立战争


  1813年2月3日,圣马丁奉命率领骑兵在巴拉那河畔的圣洛伦索(San Lorenzo )迎战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西班牙殖民军并最终获胜,但在北方战线,阿根廷爱国军却接连败北。为了扭转战局,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迅即委任圣马丁为北方军司令。在圣马丁的运筹帷幄下,北方军采取主动灵活的反击策略,打退了西班牙殖民军从上秘鲁对阿根廷的进犯。


  1814年,圣马丁辞去北方军司令职务,担任库约省省长,并在之后的两年中训练了一支5000余人的“安第斯山军”。1817年初,圣马丁率领“安第斯山军”翻越安第斯山,进军智利,在圣马丁的打击下,西班牙殖民军接连溃败。1818年2月,智利宣布独立,圣地亚哥市议会和市民代表推举圣马丁为智利新的国家首脑,但被圣马丁婉拒。


  智利解放后,圣马丁立即进行从海上进军秘鲁的准备。1820年8月,他率领阿根廷一智利联军从海上进攻秘鲁,1821年7月,联军胜利地占领利马城,随后,秘鲁宣布独立,被拥戴为“护国公”(最高执政者)。秘鲁的解放进一步巩固了阿根廷和智利的独立,但是在秘鲁的西班牙殖民军主力并未被全部歼灭。


  秘鲁宣布独立


  这时,已解放厄瓜多尔的玻利瓦尔,正率军向秘鲁挺进,1822年7月,圣马丁就如何彻底摧毁西班牙殖民统治这一问题同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举行秘密会谈,但最终并没有达成协议。在此情况下,圣马丁决定立即引退,让玻利瓦尔来统帅和指挥整个拉美的爱国武装力量,以便尽快取得独立战争的彻底胜利。


  圣马丁玻利瓦尔密谈


  圣马丁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他之所以引退,不再过问南美的政治和军事问题,是因为“认识到我有责任为国家利益做出最后的自我牺牲”。同年9月,圣马丁辞去秘鲁护国公职务,之后前往智利。1823年,圣马丁回到阿根廷。第二年,定居法国,直到1850年逝世。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推荐文章4: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与“超级邻居”抗衡,遭中情局638次暗杀

  央视新闻客户端11月26日道,据BBC道,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辞世,享年90岁。


  菲德尔·卡斯特罗,古巴革命领导人,曾任古巴共产党第一书记、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和部长会议主席等职。


  他领导着不到1200万人口的古巴,与拥有3亿人口的“超级邻居”长期抗衡;他自称属于上个世纪,却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他被古巴人习惯地称为“我的司令”。他就是菲德尔·卡斯特罗。


  出身庄园主家庭却自幼同情贫民


  1926年卡斯特罗出生于古巴奥尔金省比兰镇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家庭。虽然自幼家境富裕,但卡斯特罗从小就对劳苦农民怀有深切的同情,多次因为家里虐待雇农而与父亲争吵,并在13岁时组织蔗糖工人罢工。


  此时的卡斯特罗已开始大量阅读英雄人物传记和著作,古巴民族独立先驱者何塞·马蒂、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都是他心目中最崇拜并引以为榜样的英雄人物。


  1945年,青年卡斯特罗考入哈瓦那大学法律系,后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专为贫苦大众充当辩护人的律师。


  1949年,23岁的卡斯特罗加入了古巴人民党,由此踏上了寻求民族革命与解放的道路。


  领导青年起义拉开古巴革命序幕


  1953年7月26日,古巴共和国东部圣地亚哥市郊的蒙卡达兵营,这座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反动碉堡受到百余名古巴爱国青年的袭击。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了这次起义。虽然由于力量悬殊,起义失败了,但由此揭开了古巴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序幕。


  卡斯特罗在被捕后的法庭上,发表了著名的自我辩护词《历史将宣判我无罪》。他控诉巴蒂斯塔政权残暴的独裁统治,明确了古巴革命的主要方针,并豪迈宣称:“判决我吧,没有关系,历史将宣判我无罪!”


  巴蒂斯塔政权为了笼络人心,于1955年宣布大赦。卡斯特罗因此获释而流亡美国、墨西哥,并在墨西哥成立了以7月26日起义命名的政党“七二六运动”。


  辗转回国领导古巴革命走向胜利


  1956年11月24日深夜,在隆冬的绵绵细雨中,一艘名为“格拉玛”号的游艇,悄然滑出墨西哥的图斯潘港。船中载着年轻的卡斯特罗及其率领的81名战友,他们的目标是“祖国古巴”。


  1956年12月2日清晨,“格拉玛”号在奥连特省登陆时,遭到政府军袭击。远征战士大部分伤亡,卡斯特罗等12名幸存者进入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在马埃斯特腊山区创建起义军和根据地,他本人任起义军司令。


  《纽约时》记者赫伯特·马修斯曾这样描写游击战中的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的菲德尔·卡斯特罗正在马埃斯特腊山的要塞中英勇地战斗!”“他是条汉子——身强力壮,六英尺多高,紫铜色皮肤,脸庞宽阔,胡子浓密……穿着一身橄榄绿军装,挎着一支他引以为豪的装有瞄准镜的步枪。”


  1959年,卡斯特罗率领起义军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在万民欢呼中进入首都哈瓦那,建立革命政府,出任政府总理和武装部队总司令。


  1962年起,卡斯特罗担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1965年该党改名为古巴共产党,他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76年起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


  推行社会主义遭致美国长年封锁


  古巴革命胜利后,卡斯特罗领导的政府在国内实行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没收国外资本与大企业等重大措施;对外高举反对外国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旗帜,遭到了美国的敌视和反对。美国对古巴进行了政治颠覆、经济封锁、外交孤立,乃至组织雇佣军入侵,妄图扼杀新生革命政权。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卡斯特罗 参考消息 图


  1961年,卡斯特罗向全世界宣布“古巴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美国宣布与古巴断交,并从1962年开始对古巴实行全面经济封锁。此后的几十年来,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进行艰苦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克服了美国长期经济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


  反美斗士遭遇中情局638次暗杀


  半个世纪来,美国为除掉卡斯特罗煞费苦心。根据美国中情局2006年解密的一份1973年的文件显示,中情局曾出资15万美元,雇用美国黑帮成员暗杀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但因杀手退出而宣告失败。卡斯特罗的保镖法比安·恩斯凯兰特估计,美国中情局曾对卡斯特罗进行过638次暗杀,而且手段五花八门。


  古巴国父带领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数十年来,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古巴人民实现了土地改革、国有化等革命纲领和目标,在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对手的眼皮子底下,坚持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的道路。古巴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国民健康水平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名列第一。


  近年来,卡斯特罗领导古巴在确保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不断出台改革举措,使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


  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


  在国际舞台上,菲德尔·卡斯特罗是一位较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他在维护民族独立、不畏强暴方面表现出的大智大勇,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拉美人民的钦佩,人们称赞他是“吓不怕、压不垮、打不倒的大胡子”。


  作为“77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等组织的重要成员,古巴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体育、技术等援助。


  1960年古巴革命胜利后不久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是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1995年和2003年,菲德尔·卡斯特罗曾两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晚年仍坚持活跃在社会活动舞台


  2006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因肠胃出血接受手术,将权力暂时移交给他的弟弟、古巴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劳尔·卡斯特罗,


  2008年,菲德尔·卡斯特罗正式卸任国务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和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职务。


  2010年,菲德尔·卡斯特罗正式卸任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这一年,康复后的卡斯特罗重新返回公众视野。在庆祝古巴最大的群众组织——保卫革命委员会成立50周年的哈瓦那集会上,身着军装的卡斯特罗对两万多民众发表演讲,呼吁古巴人民继续履行对古巴革命做出的承诺。


  古巴革命领导人 菲德尔·卡斯特罗:即便我们中的任何一个倒下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革命的旗帜依然高高飘扬,革命思想的不断发扬,以及我们祖国的长盛不衰。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从1949年加入古巴人民党至今,菲德尔·卡斯特罗在革命道路上战斗了60多个年头,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一个坚强而不知疲倦的战士。一身戎装、虬髯遒劲的卡斯特罗,已经成为古巴革命的象征。2006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在一次讲话中这样说:“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要战斗下去,做有益和有用的事情,让我的“零件”工作到最后一秒……”(原题为《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辞世 享年90岁》)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推荐文章5: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推荐搜索词:

  

  1.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什么

  

  2.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是土生白人吗

  

  3.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秘密会谈

  

本文标题:玻利瓦尔和圣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