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推荐文章1:余音绕梁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人们常说高山流水觅知音,对于琴师来说生平有两大幸事,其一是遇到知音,其二便是有一把好琴。那你知道我国古代四大名琴叫什么吗?它们曾经的主人是谁?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为你深入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现在,这名扬四海的四大名琴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们对后世的影响并没有消失。
号钟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洪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齐桓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
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绕梁
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有一次,楚庄王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哀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绿绮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得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三百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仲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给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推荐文章2:古代四大名琴是什么琴?
只要不是号钟、绕梁、绿绮和焦尾这四把琴,其它琴都不是古代四大名琴。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是指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被称为“古代四大名琴”。
详情如下:
1.号钟
号钟乃源自周代之琴,其音色与其他古琴不同,声音奇大,有鸣钟之声响。古代传说中优秀的琴家伯牙曾演奏过“号钟”琴。
2.绕梁
战国时期,曾有华元制作过一张名琴,自知自己不配拥有这么好的名琴,就将古琴献给了楚庄王。楚庄王得琴之后爱不释手,每日弹琴不绝。
3.绿绮
司马相如乃是汉初之名人,其文名冠绝古琴,但是其琴艺也是不俗,绿绮便是他拥有的古琴。桐梓合精,这一句最早的记载便是在绿绮上,意思是桐木、梓木融合的精髓。后来古琴多以桐木为面、梓木为底,否则就是用料不佳。
4.焦尾
蔡邕对于很多学书法的人来说,是最为敬仰的人之一,书圣王羲之也曾模仿过其“飞白”书法。其实蔡邕也是为著名琴家,其亲自制作的琴便是焦尾。
蔡邕在江南逃难时,他在火焰中抢救了一段未燃烧的梧桐木来制作古琴。焦尾琴便是因为琴尾制作完后还有烧焦痕迹而得名。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推荐文章3:中国古代十大名琴的排名、来历及特点,你知道几把?
中国古代礼乐昌盛,其中孔子所提倡的君子“六艺”就包括了“乐”艺。而“乐”艺中,则以琴为主,琴所代表的是君子的一种高雅情趣。至圣先师孔子当年也师从师襄学习弹琴。由此可见,琴在当时代表着极其重要的文化内涵。现在,小编就带你一一领略这中国古代十大名琴的风采,将它们的排名、来历及特点向你一一道来。同时,小编也附上各琴器的图片(有些为还原图),有你们投票选出你们最喜欢的琴。
第一名:周代“号钟”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著名的琴师俞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在这过程中还留下了音乐中的“伯乐识千里马”的故事。
传闻有一次齐桓公出巡,路过一个村庄,突然听到一阵琴声,五音不齐,齐桓公听了很难受,又有喧哗鼓噪之声,便下车找寻。这时便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抵挡着雨点般的拳脚来保护怀中的名琴。齐桓公立即呵止,救下小孩。一问:方知这小孩自幼丧父,五岁丧母,身无长物,只能学着亲操琴卖艺。由于未曾学琴,致使弹奏难听,被人当成骗子,拳脚交加。齐桓公见那孩子聪颖,便收留了他,赐名“号钟”。找名师悉心教导,“号钟”自己也勤学苦练。数年后,齐国征讨鲁国,“号钟”奏琴鼓舞士气。只听那牛角声声,琴声切切,军威顿振。于是齐国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大胜而归。之后人们为了纪念琴师号钟,便把此琴命名为“号钟”。
第二名:春秋“绕梁”
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有一次,他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将国家大事抛之脑后,可见“绕梁”琴魅力不凡。最终在楚庄王王妃的劝诫下,楚庄王命人用铁如意捶琴身。自此,千古名琴为之绝响。
第三名:汉代“绿绮”
相传“绿绮”通体黑色,隐隐泛着幽绿,有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因而名之“绿绮”。“绿绮”是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一张琴。梁王仰慕司马相如的文采,请他作赋。赋成之后,梁王高兴异常,将自己所收藏 的“绿绮”赠予司马相如。“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
第四名:东汉“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逃难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根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声音果然不凡。因琴尾尚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第五名:唐代“春雷”
“春雷”为唐代名琴,为制琴世家雷威所作。其琴身造型饱满,有唐琴之“圆”;其音韵沈厚清越,兼得唐琴“松”、“透”之美。在宋徽宗赵佶于宣和内府所设的“万琴堂”中,雷威的“春雷”琴,是其中的第一品。
第六名:唐代“九霄环佩”
“九霄环佩”是古琴中的精品,为盛唐开元年间四川制琴世家雷氏第一代雷威所制作。它的声音温劲松透,纯粹完美,自清末以来即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视为“鼎鼎唐物”和“仙品”。由此可见,此琴在琴堂的地位。
第七名:唐代“大圣遗音”
“大圣遗音”琴产生于唐朝至德元年,也就是公元756年。此琴保留了盛唐时期的风貌,具有秀美和雄浑的气度。而他的浑厚感表现在琴面大而厚的弧度。另有“大圣遗音”琴的铭刻,也是有别于其他古琴的。
第八名:唐代“独幽”
“独幽”为灵机式,制于晚唐。通长120.4厘米,琴额宽20厘米,琴肩宽21厘米,琴尾宽15厘米。通体断纹较多,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栗壳色底间朱漆,鹿角霜灰胎。龙池、凤沼为圆形。“独幽”是古琴界鉴定唐琴的三大标准器之一。
第九名:“太古遗音”
“太古遗音”琴为唐贞观年间所制,其为师旷式,原黑漆,大流水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池下刻篆书“清河”印,左侧刻“吴景略重修甲子中秋”。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影响。
第十名:明代“奔雷”
“奔雷”为仲尼式,黑漆,小蛇腹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篆书“奔雷”,两侧刻有藏者题款:“南北东西几度游,名琴能遇不能求。奔雷无意欣相遇,宿愿多年始得酬”。“久经风鹤不堪嗟,一抚奔雷兴倍赊。三十年来成伴侣,怡情养性不离他”。
中国古代十大名琴,前四者已不可睹,但后六者却有收藏,小编希望有一天能到博物馆看看这些名琴的真正面目,你们想吗?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推荐文章4:“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你了解多少?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yōng]的焦尾。
一、号钟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洪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
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齐桓公通晓音律。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
二、绕梁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
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三、绿绮“绿绮”是汉代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但其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大悦,遂赠“绿绮”琴于司马相如。
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
【拓展】相传,司马相如以此“绿绮”追求卓文君,成为佳话,后司马相如所写《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又以《上林赋》被封为郎,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妾,冷淡卓文君。于是卓文君写诗《白头吟》(“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给相如,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卓文君,本名卓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蜀中四大才女。
四、焦尾“焦尾”是东汉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将其制成一张七弦琴,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
“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推荐文章5: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琴棋书画”,即指弹琴,下棋,书法,绘画,皆为旧时文人风雅之事。唐人何延之云:“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兰亭记》)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古琴居“四艺”之首,是古代文士必修之器。也是孔子办学“六艺”之一。
《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古琴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琴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为孤形,代表着天;琴底为方形,代表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十三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和闰月。古琴最初为五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一根弦。周武王伐纣时,为了鼓舞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琴鹤:谓以琴鹤相随。比喻为官清廉。宋代苏轼《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之一:“清献先生无一钱,故应琴鹤是家传。”
琴心剑胆:即琴和剑。古代文士常以随身之物。琴心,抚琴怡心;剑胆,倚剑仗胆。喻刚柔相济,儒雅任侠。南朝梁元帝《法宝联璧序》:“箴与琴剑,铭自盘盂。”元代吴莱《寄董与幾》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琴,今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可供考证的文字记载,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现在,这名扬四海的“四大名琴”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大的。
一、号钟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质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春秋时期的俞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国的贤明君主齐桓公手中。齐桓公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对号钟尤为珍爱。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二、绕梁
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唐人杜佑《通典?乐典》:“宋孝武大明中,吴兴沈怀远被徙广州,造绕梁。其器与箜篌相似。怀远亡,其器亦绝。”
有一次,楚庄王竟然连续七天不理朝政,把国家大事全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三、绿绮
绿绮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家徒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李群玉《戏赠魏十四》诗:“兰浦秋来烟雨深,几多情思在琴心。”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四、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133-192)亲手制作的一张琴。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音质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便取名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扬名四海。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三百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仲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命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这张焦尾琴。
西晋傅玄《琴赋序》:“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唐代李白《听蜀僧弹琴》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号钟、绕梁、绿绮、焦尾,因主人不同,而命运各异。如钟声激荡的号钟曾为俞伯牙觅得知音,最终成为齐桓公的爱物;如孤雁长鸣、余音不绝的绕梁像美女一样无辜,它因迷得楚庄王不理朝政,最后落得个被捶为数段的下场;绿绮最浪漫多情,它曾伴着司马相如向卓文君示爱,促成一段千古佳话;最悲壮也最幸运的是焦尾,当它作为一截桐木在烈火中哭泣尖叫,即将爆裂的时候,恰被正亡命江湖的蔡邕发现,蔡邕于烈火中抢出,重新赋它以琴体生命。
:国学常识网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推荐搜索词:
1.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有哪些
2.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是哪四种
3.下列乐器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