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t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小知识」显示器响应速度GTG和MPRT有啥区别?

  近期后台问显示器选购问题的朋友比较多。小编在互动中比较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XX显示器的商品详情页里,响应速度有的是GTG 1ms,有的是MPRT 1ms,有啥区别?”,今天就来给大家解释下。


  

  GTG和MPRT代表啥?


  GTG是Grey-To-Grey(灰度到灰度)的首字母缩写,一般我们称为灰阶响应。


  而MPRT是Moving Picture Response Time(运动图像响应时间)的首字母缩写。一般我们称为“动态响应”。


  GTG表示一个像素在两种颜色之间变化所需的时间,而MPRT表示一个像素持续可见的时间。


  而最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响应时间标准叫Response Time(响应时间),指的是关闭像素,然后打开和再关闭像素(或从黑至白和再回到黑)所需的时间。现在厂商已经较少使用这一指标。


  GTG是像素的响应时间,而MPRT更代表像素的可见时间。MPRT在测量显示器运动模糊方面更准确,但也更依赖于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刷新率。


  MPRT对运动模糊的影响比GTG响应更大


  即使一个像素完成了从一种颜色到另一种颜色的GTG转换,一个完全刷新的像素仍然可以保持连续可见或静态,直到下一次刷新周期。因此,GTG和MPRT的数值意义是不同的。


  哪怕GTG像素响应时间变快(如1ms),MPRT也没有变快,因为MPRT受刷新周期可视性持续时间和每帧显示耗时的限制。高MPRT会产生由眼球追踪引起的更长的采样和保持效果——通俗的说,就是模糊效果。


  举个例子,当你的眼睛在跟随屏幕上一个移动的物体的时候,你的眼睛实际上在这个物体在屏幕上刷新周期的开始和结束时是处于不同的位置的。


  而在大多数60Hz的显示器上,一帧连续显示的时间不少于1/60秒。你的眼球运动会在你的视野中 "涂抹 "画面,造成运动模糊。更快的MPRT响应时间并没有实际改变 GTG响应时间,只是改变了我们的视觉效果。一个1ms的GTG显示器可以有16.7ms的MPRT。


  

  微软研究院对动态模糊和眼球跟踪关系的示意图


  MPRT引起的动态模塑,扫这个码看演示


  说说结论:实际上, 1ms的MPRT只有在你启用显示器的背光频闪技术时才可用,该技术以牺牲画面亮度为代价来减少可感知的运动模糊。它确实提高了运动清晰度,但它通常不能与可变刷新率技术(如FreeSync和G-SYNC)同时激活,而且,对眼睛视力健康也会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如何取舍就看你自己的实际需求了。


  ·END·


  prt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设计总负责人邱小勇:引入国际设计理念,体现综合交通枢纽概念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我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机场。建成后,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0万吨的需求。


  4年多来,“太阳神鸟”徐徐展翅,纸上蓝图逐渐变为现实。待机场投运后,成都将进入“双机场”时代,成为我国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拥有两个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


  目前,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和运营筹备进入决胜阶段,预计6月30日前投用。“机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系统集成的理念越来越明确,体现了一个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设计总负责人邱小勇在接受封面新闻、华西都市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设计过程中,引入了许多国际上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及前沿的科技手段,机场建成后不仅是成都经济发展的一个引擎,对城市及区域的发展还将起到枢纽作用。


  造型状若“太阳神鸟”


  国内首次采用“手拉手”单元式航站楼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距离成都市中心约50公里,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本期建设“两纵一横”3条跑道、71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步建设空管工程、供油工程、航空公司基地以及邮件处理中心,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0万吨的需求。


  整个航站楼构型取自成都金沙遗址“太阳神鸟”,T1、T2航站楼与旅客过夜用房共同组成了“神鸟托日 展翅待飞”的寓意。“天府机场是全世界第一个一次性建设两个单元式航站楼,同时在国内首次采用了‘手拉手’单元式航站楼。”邱小勇介绍,两个航站楼既相互独立,又能够通过空侧连廊和APM捷运系统便捷联系,缩短了各个航站楼之间的距离,将极大地方便旅客穿行。


  不仅如此,机场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围绕“平安机场、人文机场、智慧机场、绿色机场”四大发展理念展开。2015年6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法国巴黎机场集团建筑设计公司、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天府国际机场设计项目,之后邱小勇带着团队描绘天府国际机场的蓝图。“初设团队是我们和中铁二院一起,设计施工图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2016年5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工建设。机场不仅成为四川“新门户”,也是四川文化的象征和载体。除了机场造型状若“太阳神鸟”外,在邱小勇团队的设计图里,四川风土人情巧妙地融入其中。如T1航站楼的“自然之道”将以大熊猫为代表,展现自然文化特色;T2航站楼的“人文之道”将以金沙文化为代表,展现人文魅力;综合交通中心的“生活之道”,展现乐观时尚的市井文化;室外景观则是表现天府田园山水的“锦绣之道”。


  高科技满满


  全球第二个采用PRT个人捷运交通系统


  待天府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后,旅客将享受到哪些便利?体验到哪些高科技设施?


  “PRT(个人捷运交通)系统就是其中之一,目前除了英国希斯罗机场外,天府国际机场是全球第二个采用。”邱小勇介绍,PRT系统是一种脱离城市道路独立运行的小运量交通,天府国际机场就是依靠这个系统加强航站楼与停车场之间的联系。据悉,天府机场停车区与航站楼之间,大约有4800米的距离,每车可以乘坐4至6名旅客,按照时速30~40千米估算,7分钟内就可以到达航站楼。


  同时,机场还采用了近年来最火的“人脸识别”系统。当旅客携带行李进入机场空间,机场设备会自动采集旅客和行李的信息,并进行绑定。当旅客丢失行李后,能通过大数据比对找出行李所在的具体位置。如发现旅客没有及时登机,机场将会通过 “人脸识别”功能,迅速锁定旅客所在的具体位置,并通过距离旅客最近的广播通知旅客立即登机。当旅客的行李需要开箱查验的时候,旅客不再需要来回奔波,通过安检人员手持视屏终端设备,就可以实时查看行李开包过程,并与安检人员沟通。


  “未来,旅客还可以在GTC综合交通中心、酒店办理值机服务。”邱小勇介绍,“天府机场将成为国内首个在机场酒店里就可以办理登机手续的机场。”此外,旅客到达航站楼后,还可以通过现场的自助设备完成值机和托运行李。在安检环节,旅客通过“毫米波门”时,不需要人工拿着检测仪检查,身上所携带的全部物品就将得到安全检测,缩短安检时间。


  值机大厅体现交通枢纽概念


  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随着天府国际机场建设进度推进,一张张设计图纸逐渐变成现实,太阳神鸟、“手拉手”单元式航站楼等多个经典设计令网友称赞不已。在邱小勇看来,整个机场他最满意的部分是整个航站楼系统的设计。“系统集成的概念越来越明确,每个系统越来越清晰,系统之间的关联度也越来越高。”


  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重大示范工程,天府机场融合了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等于一体,构建了从空中到地下的立体交通体系。GTC综合交通中心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包括高铁车站、地铁车站、换乘中心、长途大巴车站、出租车上客带、机场大巴上客带和社会停车场,可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和“零换乘”。而位于地下二层的蓉昆高铁,以350公里设计时速斜穿航站楼和飞行区,为全球首例。此外,还引入了成都东西走向的地铁13号线和南北走向的18号线,以及连接双流机场和天府机场的19号线。


  “在综合交通枢纽下,旅客在飞机和高铁、高铁和地铁、地铁和机场大巴等之间都能快速换乘。”畅想天府机场开航后的场景,邱小勇相信,未来旅客在天府国际机场出行将更加便利。“按照远期规划,天府国际机场还将建南航站区,届时两个航站区之间也有旅客接运系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料微信关注:ihxdsb,3386405712】


  prt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揭秘天府国际机场⑤ | GTC是啥?如何“无缝换乘”?

  :四川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 张明海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国内少有实现了综合交通“无缝换乘”的机场,这主要与GTC(即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有关。具体怎么做到的?


  GTC位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1和T2航站楼之间,呈“T”型结构,集轨道交通、公交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于一体,再加上停车楼也位于GTC两侧,出租、大巴等停靠站点紧邻GTC,因此,在天府国际机场有着最为便捷的换乘——乘坐高铁、城际铁路(规划)、地铁、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旅游大巴、私家车等多种交通工具抵达航站楼,均可实现无缝衔接。


  GTC负二层为高铁站,负一层为地铁站,当乘客乘坐轨道交通抵达机场,如果手上有着大件行李,可在负一层的到达站厅办理值机——没错,负一层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了多个值机柜台,可以在这里办理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然后“甩手”进入航站楼。这样的“无缝衔接”设计,在国内机场独一无二。


  天府国际机场的T1航站楼混飞国际国内航线,T2则只飞国内航线,为了方便国内转国际、或者国际转国内旅客,T1和T2之间设计了连廊;如果不想走路的乘客,可以抵达第一层,乘坐APM捷运系统——没错,专用于T1和T2的捷运,每2分钟开行一趟,单程运行时间仅60秒。


  天府国际机场本期建设满足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需求,停车楼设置了3000多个停车位。如果想开车去机场又担心停车费太贵怎么办?在航站楼外约3公里处,规划设置了远端停车场,并引入了PRT智能小车系统与航站楼相连。PRT是一种无人驾驶的智能小车,建有单独的行进通道,每车可搭乘4-6人(带行李)。坐上PRT智能小车,仅需7.5分钟即可抵达航站楼。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prt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PRT关键反应训练到底是什么?这篇文章带你了解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暖星社区


  暖星社区面向孤独症(即自闭症)群体的综合平台——汇集各地孤独症康复机构信息,孤独症知识,资深康复师信息及相关学习资源。让孤独症群体生活得更好!


PRT的历史

  PRT历史其实已经超过30年。


  1987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罗伯特·凯格尔博士使用他研发的“自然语言干预模式(NLP)”针对无言语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干预实验。


  实验的结果令人兴奋,相比在传统训练情境(原始的回合式训练法(DTT))的儿童,接受这种NLP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模仿性和自发性语言,并且只有在NLP模式下(研究中所用的干预模式中)的儿童表现出了对训练内容的明显的泛化能力。


  NLP后来逐步演化为 关键反应训练(PRT)


  在随后的30多年中,PRT模式不断升级改进,至今已有超过300项实证研究证明其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有效性。包括Autismspeaks在内的很多权威机构都认可了PRT的效果。


  然而在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国内对PRT模式的了解途径还非常有限,成熟运用这种模式的人员更是了了。


  今天我们将通过介绍书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关键反应训练掌中宝》(下称《PRT掌中宝》),帮助大家了解:


  1. 什么是关键反应训练?它是怎么诞生的?


  2. 关键反应是什么?为什么关键?


  3. 关键反应怎么训练?


  4. 学习关键反应训练的方式与障碍有哪些?


为何会出现PRT

  1960年代开始,应用ABA(应用行为分析)原理,以DTT为主的洛瓦斯教学法在多项实证研究中取得突破,这种方法被证明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会很多知识和技能(点击下图查看文章:1964年的ABA自闭症干预)


  然而这种方法也表现出明显的问题:


教学进展慢教学效果不易长久留存所教知识技能很难泛化可能引发大量问题行为昂贵

  “每次只教一个单独的行为,要求干预对象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孤独症者有太多行为需要干预了,如果一次只干预一个行为,又想消除孤独症者的全部症状,那么需要的时间就太长了。”


  凯格尔博士在《PRT掌中宝》中这样写道:“我们转变策略,试图找出“关键”领域,即那些一旦教会便对其他所有类型的行为都能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为区域。”


  但是要实现这个想法并不容易,哪怕是ABA和DTT元老洛瓦斯教授也没能成功,以至于“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洛瓦斯等人提出,可能根本就无法确定任何的关键行为。”


  顺便一提,洛瓦斯之后把注意力放在了继续优化DTT模式上,形成了A-B-C法(即前提A、行为B、后果C):“治疗师提供辅助,等待干预对象反应,然后给孩子一个后果,即前提、行为、后果。干预是成功的,许多行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孤独症患者的整体情况也有明显的提高。”


  不过这种模式依然存在上述缺点,所以凯格尔博士的团队并没有放弃对“关键”领域的探索,所有的成功,都是需要必要的坚持的。


关键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关键?

  一次团队内部偶然的思维碰撞,让凯格尔博士开始关注“动机”——“我们注意到当干预对象能够取得稳定的成功时,他们继续学习的动机会变得更大。”


  动机是人们做出某些行为的内部原因。如果要学习的东西并不是你想学的,或者你看不到学习的必要(也就是没有动机),那么你很可能学不好。


  语言学习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在国内学校学习十多年外语,往往比不上自己真正身处国外几个月的学习效果,原因是你在国外要学习外语的动机要比在国内强烈和急切得多。


  如果我们观察孤独症孩子,就不难发现,他们在多数时间并没有要学习生活中各种知识技能的动机,凯格尔博士认为,这是这些孩子无法取得必要进步的最重要原因。


  于是他的团队着手研究如何让孩子们产生更多的学习动机。


  这里先不讲具体干预方法,先看看凯格尔在《PRT掌中宝》里是怎么描述融入动机后的干预效果的:“当我们把动机因素融入干预中后,不用采取任何针对性的干预,干预对象的问题行为便自行减少或消除了,这对于干预来说也非常重要。我们不用在拖着尖叫、哭泣、死死抓着门把手的他们进入干预教室,他们见到治疗师也不再躲藏,他们热爱这项训练。他们不仅能够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学习说话,而且开始享受这个过程,几乎不再做出逃离和躲避的行为。”


  显然,凯格尔认定动机“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关键领域”,所以PRT所有的干预活动都是以创造和利用孩子的参与动机为基础的。


  除了动机之外,《PRT掌中宝》中还把“主动发起社交及提问”作为又一个关键领域。


  如果一个孩子会主动问 “那是什么”、“怎么了”、“发生了什么”、“在哪儿”、“为什么”……那么他的词汇量和知识储备就会非常快速地成长。


  这样的逻辑推理似乎顺理成章,也得到了很多研究的支持。“我们(指凯格尔博士团队)与独立研究员合作或者我们独自在实验室、诊所和学校中实施了多次(研究)。在所有的研究中,只要孩子们掌握了关键性技能,他们的功能就能提高。”


  在2012年成书的《PRT掌中宝》中,凯格尔博士只详细介绍了 动机 和 主动发起社交及提问 两个关键领域。从PRT目前对外的介绍中,已经新增了 对多重线索的响应性(Resposivity to multiple cues) 和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这两个新的关键领域。


  其中 对多重线索的响应性 看上去十分绕口,不好理解,这里我们做简单解释。DTT的教学环境中,通常是一问一答。然而事实上,我们日常的社交、学习活动中,是充满了一问多答、多问多答,甚至包含各种干扰因素的。比如上课学习,既需要听老师讲课,又需要根据老师讲的内容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吃饭点菜,既需要考虑自己是否喜欢吃,也要考虑别人是否喜欢吃,还要想到价格是否合适……类似这种根据多种条件线索得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就是对多重线索的良好响应。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些不耐烦了:我已经知道PRT里哪些领域是关键的,那么这些关键领域到底如何干预呢?


关键反应如何训练

  (一)在训练中融入动机


  不难猜到,在干预过程中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动机是PRT实操首先关注的。在《PRT掌中宝》中,凯格尔博士介绍了近10项旨在增加孩子学习动机的具体技术,大体可以总结到下面两个基本思路中:


  1. 子总是有各种动机的,并且蕴藏在日常生活中


  2. 应该借助孩子的日常动机创设干预场景和强化物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具体说说:


  ① 如果要教孩子学习颜色,你会怎么做?是找来一只红色蜡笔在白纸上画个图案,然后指着图案在孩子面前示范说红色吗?


  PRT更建议这样操作:


  1. 观察孩子玩耍;


  2. 找到孩子喜欢玩耍的玩具,如果玩具包含红色部件那就最好;


  3. 在孩子玩到这个玩具的时候,指着红色部分示范说红色(如果没有红色,那就先教其他颜色)。


  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其实不然。相信家长们都不会否认:对一个爱看汪汪队动画片的孩子来说,用阿奇狗狗来教 警察,很可能比随便用其他动物甚至真人警察来教会有更好的效果。


  ② 如果要教孩子听从指令:把某个东西拿给我,你会怎么做?是随便找来一样东西,向孩子发出指令,如果孩子做得到就给强化物吗?


  PRT更建议这样操作:


  1. 观察孩子喜欢喝饮料;


  2. 在杯子里装入这种饮料,摆在孩子面前;


  3. 孩子表现出要这个杯中的饮料,然后向孩子发出指令:把杯子给我;


  4. 孩子给出杯子后(必要时给予辅助或示范),立刻打开杯子,给孩子喝饮料。


  相信不用尝试,你就可以猜想到,第二种状态下,孩子会有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


  类似的例子和干预思路非常多,大家可以《PRT掌中宝》中读到,也可以在我们暖星社区的视频课程《主动式学习方案ALP》中看到很多视频展示。


  搜索暖星社区公众号查看完整课程


  (二)如何引导孩子主动提问或发起社交


  《PRT掌中宝》中,凯格尔博士以引导孩子更多地主动提问和做出一些标志性的主动社交行为为切入点,来改善谱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社交主动性。


  凯格尔博士在书中给出了很多证据,证明主动提问和诸如“看”(寻求他人的共同注意)、“帮帮我”(寻求帮助)是孤独症干预的关键领域,并且认为做好这些方面的训练,不仅效果更好,而且更长久更容易泛化。


  这里我们举例介绍,按照PRT的模式,如何帮助孩子更多问:“那是什么”,如何帮助孩子更多说“看”(寻求他人的共同注意),还是先想一下,你会怎么做?


  PRT更建议这样操作:


  让孩子更多问:“那是什么?”应该:


  1. 观察孩子喜欢玩什么玩具,比如孩子喜欢玩恐龙玩具;


  2. 找个透明袋子,把恐龙玩具装进去;


  3. 鼓励孩子说“那是什么”;


  4. 孩子说出后(必要时给予辅助或示范),立即回答“霸王龙”,然后把霸王龙玩具给孩子。


  学习过ABA(应用行为分析)基础知识的家长都应该能知道,如果持续这样做,那么孩子在生活中主动发问”那是什么“的概率将会大大提升。


  让孩子更多尝试寻求他人的共同注意(比如:通过说“看”,分享自己正在参与的活动),应该:


  1、观察孩子喜欢的活动


  2、和孩子一起活动,并在活动开始前鼓励孩子对其他人说“看”


  3、孩子说出后(必要时给予辅助或示范),立即开展活动


  关于发起提问、建立共同注意,我们暖星社区的视频课程《主动式学习方案ALP》中同样做了大量示范,欢迎观看。


  搜索暖星社区公众号查看完整课程


  (三)PRT训练的关键技巧


  通过上面的介绍,不难发现,关键领域有很多个,具体操作也有很多变化,但核心理念和方法是比较稳定的。


  正如凯格尔博士在书中讲到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来说,跟随他们的引领并给他们选择的动机尤为重要。”


  这里的“给他们选择”不仅仅是指狭义的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而是通过对孩子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根据孩子的一举一动为他“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和干预契机,这或许是孤独症干预“个性化”的重要精髓。


其他

  《PRT掌中宝》全书将近15万字,并且有关PRT的书籍资料远不止这一本书,我们不可能在这里一一呈现,但下面一些要点,我们觉得仍有必要做一些罗列,以帮助大家建立更加立体的认识。


  1、更多有关PRT的信息,可以在其官网 看到


  2、《PRT掌中宝》中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以下内容:


融入动机的训练可以减少破坏性行为(问题行为)家长参与是干预取得更好效果的保障PRT的评估与数据收集

  其中第一二点内容相信很多家长都了解,第三点内容可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指点,本文就不再详述了


  3、凯格尔博士有提到:“我们并没有试图说明回合式试验教学是错误的。事实上,我们仍在使用这种方法,只是我们发现对其进行一定的修改可以产生很大的变化。”


  4、凯格尔博士说传统干预对干预者的要求很高,其实要成为优秀的PRT干预人员也很难,都需要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并且PRT的培训标准化并不容易,这可能也是它很难流传开来的原因)


  prt是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心电图PRT是什么意思

  

  2.pr+是什么意思

  

  3.乚pr是什么意思

  

本文标题:prt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