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推荐文章1: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推荐文章2:姜子牙封神的故事
姜子牙封神的故事
文/史新
在过去的胶州湾畔一带村落,每逢谁家盖屋要上梁时,都会用红纸或红布写一个帖子放在房梁上,上书:太公在此,上梁大吉!也有的写:太公在此,诸神退避!有些家庭或单位,安装大门时,也把门口写上此类条幅。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未年,相传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所以又称吕尚。但到了姜子牙出生以后,家境已经败落了,成了普通的贫民,所以姜子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猪杀羊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还编过席、磨过面,皆一事无成。直到30多岁才去天山昆仑拜了元始天尊为师。
姜子牙拜元始天尊为师,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直到72岁才下山,更活了139岁。这个时期,正是殷商走向衰亡、地处商朝西的一个属国周逐渐上升的时期。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山辅佐周王朝,师傅只给他授了一计。
下山后的姜子牙,听说周伯姬昌施行仁政,经济发达、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大得人心,便很想为兴周灭商一展雄才大略,而此时姬昌也正在为治国兴邦而广揽人才,于是姜太公便下定决心,离开了商都,不辞劳苦,来到了周的领地渭水之滨,终日以钓鱼为生,其实是在观察世态的变化,寻找大展宏图的机会。据说,姜子牙钓鱼用的是直钓,鱼当然钓不上来,所以才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说法。
一天,周文王打算出去打猎,占卜的结果说:"出猎所获不是龙也不是貘,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能够辅佐你成就霸业的人才。"周文王又回想起先前梦中先人说过的话“圣人出现之日,就是周拯兴之时”。于是满心欢喜地外出打猎。不经意间就来到了渭水之滨。幽静的丛林间传来了阵阵马啸嘶鸣,喧哗的人声也由远而近。姜子牙看见一个王者打扮的人正向这边走来。
文王见这位垂钓老者一副超然世外的神情,便上前与他攀谈起来。姜子牙也不失时机地和文王攀谈,两人谈得非常投机。让周文王惊讶的是,一个天天以钓鱼为乐的穷老头,对天下大事以及国家的武攻文治知道得这样清楚,知识又是如此的渊博,而且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他还发现这个钓鱼的穷老头对五行数术及用兵之法有很深的造诣。
求贤若渴的周文王从姜子牙睿智、机敏的谈吐中发现,此人正是自己所要寻访的大贤。他高兴地感叹:"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啦!"于是周文王用最隆重的礼节款待他,并请上自己坐的马车,可是这个穷老头还真不识抬举,看到周文王这么尊重他,反到摆起谱来。周文王坐的马车他不但不上,还非得让周文王亲自背着他回城。当时,天下没有第二个人能坐上周文王的车,更没有人让文王亲自为他赶车。这已经是天下最重的礼遇了,除姜子牙外天下还没有第二个人能遇到这样的礼遇。这可难为了周文王:不背吧,国家朝廷正是用人才的时候,不能失去这难得的人才。背吧,面子又不好看,自古以来哪有国君背臣民的事?罢了,为了国家兴旺就不考虑个人面子了,想到这,周文王真的背起来姜子牙向城中走去。走了一小段的路程后,把周文王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嘘,趴在周文王背上面的姜子牙似乎一点也不知体谅别人,看到文王累成这样,嘴里却总是说:"再多走几步……"周文王实在走不动了,就把姜子牙放了下来。
周文王这时累得也顾不上国君的面子了,坐在地上满脸流汗,姜子牙看着累得汗流满面的周文王,笑着对他说:"你一共背我走了791步,我要保你大周江山791年,一步一年呀"。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文王听姜子牙这么一说,立刻来了精神头,也不感觉累了,一骨碌就爬起来拽过姜子牙还要背,这时姜子牙摆摆手说:"再背就不灵了,就791年吧,我们坐车回城。"
后来,姜子牙又辅佐文王之子武王灭了商纣王,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西周王朝。从公元前的1046年到诸候割据的春秋战国时期,再到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恰好刚刚是791年,正验应了当年周文王背姜子牙的791步。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纣,立下不朽功勋。
西周王朝建立后,周武王自要对灭商兴周的功臣论功行赏,便找到了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却把此等重任交给了姜子牙,因为他相信姜子牙定能够公平公正,谁都不会有意见。可毕竟那个时候,他们都还是人不是神,姜子牙还是有点私心的。
姜子牙登上封神台,逐个封神,一共封365路神仙,连申公豹这个和自己一贯不对付的都被封了东海水神。在封完诸神之后,唯独留下“玉皇大帝”一神位,本就是想留给自己的。众神见玉皇大帝一神位迟迟未封,于是喊道“为何还不封玉皇大帝?姜子牙道:“不用着急,玉皇大帝的神位自本人来坐!”可能是姜子牙有点小私心,说话有些不理直气壮,也似乎口齿不清。
说时迟那时快,突然从台下跳出来一个人说“谢谢丞相,本忍在此”!原来早就躲在封神榜下面的张本忍钻了“本人”的空子,等于捡了一个玉皇大帝的位子。姜子牙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好说啥,只有将玉皇大帝一位拱手相让,这也就是玉皇大帝本姓张名本忍的由来。
其实,姜子牙下山时,师傅元始天尊就说过,一生命薄,即使心地善良也难以成神成仙,只能在人间行道。其后,元始天尊还是没忘了自己的爱徒,给了他一个特权,就是执掌封神榜和打神鞭,但凡他所到之处,无论哪个神仙都要回避,等于是神中神。所谓“姜太公在此,诸神避位”就是由此而出。就连民间盖房子,都要留下姜子牙的位置,且在燃香之时,第一缕香烟也是由姜子牙接纳。
简介:史新,青岛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散有作品在刊和新媒体发表。
壹点号 黄海文苑
新闻线索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料!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推荐文章3:中华历史成语经典故事:姜太公钓鱼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传奇人物因其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而被后人铭记。姜子牙,字尚父,号太公,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星辰。他的故事如同一幅古老的画卷,承载着智慧、勇气和幽默。在商朝末年,纣王的残暴统治下,姜子牙选择了隐居生活,而他的“钓鱼”故事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
一、隐居渭水,钓鱼求贤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度,沉迷于声色犬马,致使民不聊生。大臣姜子牙目睹这一切,心中愤懑不已,但他并非急于反抗,而是选择了隐居。于是,他来到渭水河边,过起了隐士的生活。渭水清澈见底,水面波光粼粼,正是一个思考人生的好地方。
姜子牙在河边钓鱼,鱼钩直直地悬在水面上,离水面足足有三尺高,钩上没有鱼饵。他每天都坐在河边,嘴里念叨着:“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这一幕让路过的村民们感到不可思议,纷纷围上来嘲笑他:“太公,你这是在钓鱼,还是在钓梦啊?没有鱼饵,鱼儿怎么会上钩?”
姜子牙微微一笑,回答道:“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他的态度从容不迫,似乎对周围的嘲笑毫不在意。人们看到他执着的样子,心中虽有疑惑,却也对他产生了几分敬意。
二、奇人现身,姬昌的慧眼
姜子牙的钓鱼行为渐渐传到了周朝的姬昌耳中。姬昌是个胸怀大志的君主,他非常爱惜人才,听说渭水边有位奇人隐居,便心生好奇,决定亲自去拜访。
姬昌首先派士兵去请姜子牙,士兵们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仍然在专心钓鱼,心中不禁感到困惑。于是,他们试图打扰他:“太公,姬昌大人请您去一趟!”姜子牙却没有理会,继续念叨:“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们无奈,只好回去向姬昌告。
姬昌听后,心中更加好奇,决定派大臣去请。大臣来到河边,看到姜子牙依然不为所动,嘴里仍在自言自语:“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告姬昌。
最后,姬昌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前往渭水河边。姜子牙见到姬昌,终于停下了钓鱼,心中暗想:“看来这位君主是个有眼光的人。”他微微一笑,答应了姬昌的邀请。
三、辅佐周文王,智勇双全
姜子牙正式成为周文王的谋士后,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帮助文王制定了许多重要的战略。文王深知姜子牙的才华,常常向他请教治国理政的道理。姜子牙不仅在军事上有着高超的见解,在政治上也极具智慧。
有一次,文王面临着与商朝的战争压力,心中忧虑重重。姜子牙便对他说:“君上不必担心,兵者,诡道也。我们可以先以静制动,待时而动。”文王听后,恍若醍醐灌顶,决定采取保守策略,暂时不与商朝交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准备,姜子牙终于找到了与商朝作战的最佳时机。他提出了“围魏救赵”的策略,成功地将商朝的主力引开,周国趁机发起反击,获得了胜利。文王对此感激不已,认为姜子牙的智谋可与神仙相媲美,便封他为“太公”。
四、武王伐纣,智勇双全
周文王去世后,姜子牙继续辅佐其子周武王。周武王年轻有为,雄心勃勃,决心推翻商朝的统治。姜子牙则在此时成为了他最为重要的谋士。两人齐心协力,开始了艰苦的征程。
在一次重要的战役前,武王对姜子牙表示担忧,认为自己的军队力量不足,无法与商朝的强大军队抗衡。姜子牙却信心满满地说:“君上,胜负在于天时、地利和人和。我们只需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便能取胜。”他详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提出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战斗的那一天,姜子牙果然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通过巧妙的布阵和灵活的战术,成功地引导周军在战场上占据主动。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五、太公钓鱼,智慧与幽默
姜子牙的“钓鱼”故事不仅仅是他隐居生活的写照,更是他智慧和幽默的象征。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以独特的方式向世人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真正的人才往往是那些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坚持自我的人。
在后来的历史中,姜子牙被尊称为“太公”,他的故事被一代代传颂。他的钓鱼方式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许多人以此为激励,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姜子牙的幽默感在他的言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总能在紧张的局势中找到轻松的切入点,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六、结语:智慧的传承
姜子牙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智慧和幽默是不可或缺的伴侣。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一颗平常心,或许能让我们在逆境中找到出路。他的钓鱼不仅是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更是为了在等待中积蓄力量,寻找机会。
历史的长河中,姜子牙以他的智慧和幽默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的故事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生活的“钓鱼者”。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推荐文章4: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推荐文章5:小故事—姜太公钓鱼
还有三尺高,嘴里还念念有词:“愿者上钩来。” 一天,周文王外出打猎,路过渭水,看到姜子牙奇特的钓鱼方式,便上前询问。姜子牙趁机向周文王阐述了自己的治国安邦之策,周文王听后大喜,认为姜子牙是难得的人才,于是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成就大业。后来,姜子牙帮助周文王和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在 “姜太公钓鱼” 的故事中,周文王和姜子牙有以下对话:
初识:周文王见姜子牙拿着直钩钓鱼,非常好奇,于是走上前去问道:“先生这样能也钓上鱼来吗?” 姜子牙说:“我哪是来钓鱼的,我这是在钓诸侯。” 周文王问道:“钓诸侯得有本事才行啊?” 姜子牙说:“你想听听我的感受吗?” 周文王说:“愿闻其详。” 姜子牙说:“钓鱼其实和钓人没有什么区别。我用鱼饵钓鱼,就如同你用高官厚禄吸引人才。”
畅谈:周文王又问:“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呢?” 姜子牙沉吟片刻说道:“做事能情投意合,亲密合作的人。” 周文王又问:“君臣怎么才能情投意合,亲密无间呢?” 姜子牙说:“说真话,办实事。”
论天下:姜子牙说:“我说话太直,你可能接受不了吧?” 周文王说:“不会,请你接着说,我洗耳恭听。” 姜子牙接着道:“钓线细,鱼饵小,只能钓小鱼。所谓圣人就是要招徕人心。” 周文王说:“那么,怎样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姜子牙说:“天下是大家的,不是一个人的,能分享才配得到天下。想独占者,必失之。能与人利益均沾,这就是仁爱,仁爱在,天下人一定归附。能和人同甘共苦,就是恩惠,恩惠在,天下一定归心。同喜同悲,就是道义,道义在,天下人就会追随。能为天下人谋福利,就是王道,王道在,天下自然归一。”
听完姜子牙的话,周文王似有所悟,于是请姜子牙上了自己的车,拜他为相,成就了大周的霸业。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推荐搜索词:
1.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简短50字
2.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简介
本文标题: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