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床的功效与作用推荐文章2:植物科普:草本植物——爵床爵床一年生匍匐草本,叶对生;卵形、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淡红色或带紫红色,花丝基部及着生处四周有细绒毛,花柱丝状,柱头头状,蒴果线形,先端短尖,基部惭狭,全体呈压扁状,淡棕色,表面上部具有白色短柔毛。种子卵圆形而微扁,黑褐色,表面具有网状纹凸起。花期8~11月。

  爵床阴寒清利;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翳障,牙痛舌疮,瘰疬,疳积,泻痢,疟疾,黄疸,水肿,淋浊,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湿疹疥癣,毒蛇咬伤。


形态特征

  爵床(原变种)草本,茎基部匍匐,通常有短硬毛,高20-50厘米。叶椭圆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1.5-3.5厘米,宽1.3-2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两面常被短硬毛;叶柄短,长3-5毫米,被短硬毛。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上部叶腋,长1-3厘米,宽6-12毫米;苞片1,小苞片2,均披针形,长4-5毫米,有缘毛;花萼裂片4,线形,约与苞片等长,有膜质边缘和缘毛;花冠粉红色,长7毫米,2唇形,下唇3浅裂;雄蕊2,药室不等高,下方1室有距,蒴果长约5毫米,上部具4粒种子,下部实心似柄状。种子表面有瘤状皱纹。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间草丛中,为习见野草。亚洲南部至澳大利亚广布。生于海拔50-700m的旷野草地和路旁的阴湿处。


  喜湿暖湿润的气候,不耐严寒,忌盐碱地,宜选肥沃、疏松的砂壤土种植。


分布情况

  分布山东、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福建及台湾等地。


  产秦岭以南,东至江苏、台湾,南至广东,海拔1500米以下;西南至云南、西藏(吉隆),海拔2200-2400米。


中医:中草药——爵床

  爵床用于清热解毒,消疳积。用于咽喉肿痛、感冒发热、小儿疳积;外治痈疮肿疖。


  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全草。


  别名:小青草、野万年青。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50cm.茎绿色,被疏毛,节稍膨大,基部伏地。叶对生,卵形或长圆形,长2~5cm,宽1~3cm.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3cm;苞片1,小苞片2,均为披针形,有睫毛;花萼裂片4,线状披针形,边缘和背面有毛;花冠粉红色,2唇形;雄蕊2,基部有毛,花药1室不发育,半呈距状。蒴果棒形,长约6~9月,果期9~11月。生于临野草地、路旁较阴湿处。主产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福建、浙江、江西、江苏。


  采制:秋、冬季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爵床新素C、D、E(justicidin C,D,E)、去甲氧基爵订新素D.


  性味:性寒,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疳积。用于咽喉肿痛、感冒发热、小儿疳积;外治痈疮肿疖。


  爵床的功效与作用推荐文章3:爵床是一种怎样的植物

   一,爵床的植物学特点


   1,名称和分类地位


   爵床是正式中名,这个名称出自《本草经》,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别名还有小青草、六角英、赤眼老母草、节节寒、白花爵床、孩儿草等;其学名为Justicia procumbens Linn.;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爵床科爵床属草本植物。


   2,分布和生长环境


   爵床在我国产于秦岭以南,东至江苏、台湾,南至广东,西南到云南、西藏;通常生长在山坡林间草丛中、水沟边或草地阴湿处,为常见野草。


   3,外形特点


   为草本植物,茎基部匍匐,茎节处长增大,茎上有短硬毛。


   单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3公分左右,两面常有短硬毛,叶柄短,长3-5 毫米,有短硬毛。


   穗状花序顶生或生长在上部叶腋,长3公分左右;苞片1,小苞片2 ,都为披针形,长4毫米左右,边缘有毛;花萼裂片4个,线形,花冠粉红色,长7毫米左右,二唇形,下唇3浅裂,雄蕊2;


  蒴果长5毫米左右,上部有4粒种子,下部实心似柄状,种子表面有瘤状皱纹。


   二,爵床的主要用途


   爵床的干燥全草药用,为传统中草药,曾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版一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本草纲目》也有记载;其味微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主要含有木脂素及其苷类、黄酮、萜类及其苷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药用时请遵医嘱。


  爵床的功效与作用推荐文章4:白接骨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白接骨的植物学特点


   1,名称和分类地位


   白接骨是正式中名,这个名称出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其学名为Asystasia neesiana(Wall.)Nees;别名还有尼氏马偕花、接骨丹、玉接骨、玉龙盘、血见愁、麒麟草、玉连环、金不换等;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爵床科白接骨属草本植物。


   2,分布和生长环境


   白接骨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台湾、福建、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区;通常生长在林下、河沟边。


   3,外形特点


   一是为草本,有竹节形白色富含粘液的根状茎,


  茎高达1米,稍四棱形。


   二是单叶对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纸质,长5-20公分,叶边微波状或有浅齿,基部下延成柄,叶脉两面突起,有微毛。


   三是总状花序顶生,长6-12公分,花单生或对生;苞片2,微小;花萼裂片5个,花轴和花萼有有柄腺毛;花冠浅紫红色,漏斗状,外面有稀疏腺毛,花冠筒细长,4公分左右,裂片五个,雄蕊4个,属2强雄蕊,6-9月开花;


  蒴果棍棒状,长2公分左右,上部有4粒种子,下部实心细长如柄,10月至第二年1月结果。


   二,白接骨的主要用途


   第一,白接骨的叶和根状茎药用,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干用;其味淡,性凉,具有化瘀止血、续筋接骨、利尿消肿、清热解毒功效。药用时请遵医嘱。目前关于白接骨的成分、药理作用等的研究比较少,需要加强。


   第二,白接骨植株低矮,叶片深绿,花朵鲜艳,形态特殊醒目,具有观赏价值,可栽培绿化观赏应用。


  爵床的功效与作用推荐文章5:【栖霞山·植物百科】爵床:秋暖花草香

  已经是初秋了,


  草丛中依然星罗散布着各种星星点点的草花,


  淡淡紫色的这种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是爵床。


  爵 床


  爵床又名蜻蜒草、苍蝇翅(《纲目拾遗》)孩儿草、节节寒、爵卿(《吴普本草》),香苏(《别录》),一年生匍匐草本,茎基部匍匐,通常有短硬毛,高20-50厘米。叶对生,叶椭圆形至椭圆状长圆形;叶柄短,长3-5毫米,被短硬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淡红色或带紫红色,花丝基部及着生处四周有细绒毛,花柱丝状,柱头头状,蒴果线形,先端短尖,基部惭狭,全体呈压扁状,淡棕色,表面上部具有白色短柔毛。种子卵圆形而微扁,黑褐色,表面具有网状纹凸起。花期8~11月。


  爵床喜湿暖湿润的气候,不耐严寒,生于山坡林间草丛中,分布山东、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福建及台湾等地。亚洲南部至澳大利亚广布。


  植 物 价 值


  爵床在东汉前已载入《神农本草经》,但宋代以后很少入官药而沦为草药。全草入药,味微苦,性寒;归肺、肝、膀胱经。治腰背痛、创伤等。有阴寒清利,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翳障,牙痛舌疮,瘰疬,疳积,泻痢,疟疾,黄疸,水肿,淋浊,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湿疹疥癣,毒蛇咬伤。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8至9月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过服亦克脾气、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不宜。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①《唐本草》:爵床,似香荣,叶长而大,或如茬且细。生平泽熟田近道旁。


  ②《纲目》:爵床,原野甚多,方茎对节,与大叶香蕾一样,但香蕾搓之气香,而爵床搓之不香,微臭,以此为别。


  ③《本草汇言》:“解毒,杀疳,清热。治疳热,退小儿疹后骨蒸,止血痢,疗男子酒积肠红。”


  ④《纲目拾遗》:“理小肠火。治小儿疳积,赤目肿痛,伤寒热症,时行咽痛。”


  植物品种的众多和繁茂也说明了栖霞山生态环境的优良,同时,中草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也请大家在观赏的同时,请勿采摘哦!


  爵床的功效与作用推荐搜索词:

  

  1.中药爵床的功效与作用

  

  2.十字爵床的功效与作用

  

  3.爵床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本文标题:爵床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