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书法作品集推荐文章1: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50幅于右任书法,件件堪称精典

  于右任书法作品集推荐文章2:近现代书法史上“碑帖融合”的集大成者——于右任草书高清作品集

  文◎赵磊


小知识

  于右任(1879-1964)作为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碑帖融合”的集大成者,其草书艺术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传统书法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他的书法实践不仅根植于对碑刻的深入研习,更通过“标准草书”的创制,为草书的实用化与艺术性平衡开辟了新路径。


  于右任对草书的革新始于对传统书写困境的反思。20世纪初,草书因字形繁复、实用性不足而逐渐边缘化。对此,他提出“草书标准化”的理念,主张在保留艺术性的同时提升书写效率。


  字形简化,通过整理历代草书字形,剔除冗余笔画,形成统一规范的书写标准。结构优化,借鉴魏碑的方正骨架与行书的连贯性,使草书兼具辨识度与流畅感。实用性推广,编纂《标准草书千字文》,将艺术创作与教育普及结合,推动草书从文人雅玩走向大众生活。


  这一改革是基于“文字为文化载体”的深刻认知。于右任曾言:“改良文字,利制作而新国运”,其目标直指通过书写效率的提升助力社会进步。


  于右任草书的风格特质源于其对碑学与帖学的融会贯通。早年临习汉魏碑刻(如《石门铭》《张猛龙碑》)的经历,赋予其书法雄浑的骨力。而对“二王”、怀素等帖学经典的研习,则为其注入灵动之气。


  以碑为骨,笔画中锋沉厚,转折处保留碑刻的方折感,笔势如刀凿斧刻,彰显金石气韵。以帖为魂,通过连绵的笔意与疏密对比,打破碑学的板滞,虚实相生,展现草书的抒情性。在“迟涩”与“流畅”、“厚重”与“轻盈”的对立中寻求平衡,形成“碑体草书”的独特语言。


  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化碑入草”实现美学重构。正如其诗云:“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可见其对传统资源的消化与转化能力。


作品一作品二作品三作品四作品五作品六作品七作品八作品九作品十作品十一作品十二作品十三作品十四作品十五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于右任书法作品集推荐文章3:台北故宫藏于右任精品50件,精品中的精品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人物评价


  刘延涛:“《标准草书》发千余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账,为将来文字、开一新道路,其影响当尤为广大悠久!”“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 。


  柳亚子:“落落乾坤大布衣” 。


  陈祖华:“清操厉风雪,典型在夙昔。” “三十功名袖两风,一箱珍藏纸几张。”


  陈志岁:“爱国情深,隔海时时望大陆;拯民志定,领军早早应中山。”


  林语堂:“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赖于其书法的成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于右任书法精品


  1、于右任行书五言联轴


  2、于右任行书五言联轴


  3、于右任行书五言联轴


  4、于右任行书五言联轴


  5、于右任行楷五言联轴


  6、于右任行楷五言联轴


  7、于右任行楷五言联轴


  8、于右任草书五言联轴


  9、于右任草书五言联轴


  10、于右任草书五言联轴


  11、于右任行书七言联轴


  12、于右任草书七言联轴


  13、于右任草书八言联轴


  14、于右任草书格言联轴


  15、于右任草书宁静以致远轴


  16、于右任行书总理遗训


  17、于右任行书陆游题莹上人剡溪画诗


  18、于右任行书轴


  19、于右任行书轴


  20、于右任行书轴


  21、于右任行书倪瓒题画诗


  22、于右任草书轴


  23、于右任行书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诗


  24、于右任行书景德传灯录节句


  25、于右任行书常建送李十一尉临溪轴


  26、于右任草书轴


  27、于右任行楷铁琴铜剑楼书目节句


  28、于右任草书杜甫诗二首轴


  29、于右任行楷轴


  30、于右任行书吕坤呻语


  31、于右任草书轴


  32、于右任行书中堂轴


  33、于右任草书七言绝句轴


  34、于右任行草中堂轴


  35、于右任行书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坟诗


  36、于右任草书黄花岗诗轴


  37、于右任草书高适醉后赠张旭轴


  38、于右任行书江?三高祠轴


  39、于右任草书辞斗口农场诗


  40、于右任行楷汉书节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