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际形势分析推荐文章1:2021年国际形势呈现五大特点

  :海外网


  发布会现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供图)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3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20/2021)》发布会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带来深刻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意的特点。


  一是多极化继续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中国的赶超速度继续加快,两国经济总量持续接近。2020年,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GDP首次攀升至美国的70%以上,中美“双引擎”拉动世界经济的作用更加显著。大国梯队加速分化,欧盟、日本经济受疫情影响相对严重,经济复苏前景仍不容乐观。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内政治经济受疫情冲击超出预期,不少国家经济运行面临失业率高涨、债务增加、资本外流等挑战,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困难重重。


  二是大国关系面临新的调整,互动复杂博弈加剧。美国拜登政府上任后,大国关系开启新一轮调整进程。中美关系迎来拨乱反正的机会之窗。中欧关系持续发展,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如期签署生效,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顺利完成,双方合作取得积极成果。美国试图重振同盟体系,在抗击疫情、气候变化等领域重返多边平台,但美国是真正致力于多边合作,还是要搞选择性、排他性多边合作,国际社会仍在观望。美国和欧洲同俄罗斯的关系持续僵化,双方政治对抗升级。英国脱欧后,欧洲内部团结面临新的挑战。


  三是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蔓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世界已有260多万人被夺去生命。全球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地区局势仍不安宁,这既有地区固有矛盾的发展,也有疫情导致的一些国家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转变,还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以及军事干预等行动带来的恶果。中东地区形势混乱,美国空袭叙利亚,延长对伊朗制裁,重返伊核协议充满变数,中东局势难现曙光。缅甸局势持续动荡,军民对峙对抗相当激烈。全球范围内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议题联动蔓延,部分地区恐怖主义、难民问题、领土争端等持续加剧。


  四是全球经济重启增长,温和复苏预期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实际GDP增速将达到5.5%,较2020年增长回升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经济将实现6%以上的增长。拜登政府出台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疫苗接种计划加速推进,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3%以上。但美国加大印钞并大量投放市场,对世界经济及美元地位将产生何种影响,引起广泛担忧。其他G20成员国经济增速也都有望实现正增长。不过,全球疫苗接种进度、美国大规模刺激政策外溢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债务高企等风险也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


  五是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数字鸿沟继续扩大。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在线办公等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未来若干年,5G、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或将迎来重大进展,“通信革命”和“智能革命”的深度和广度将超过以往工业革命。区块链技术引领数字经济及数字货币发展,萌生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力量,加密数字货币研发和监管将同步加强。大国间科技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各国将加紧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科技竞争将成为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的先导力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进一步拉大。


  参加此次发布会的还有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苏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前院长贾庆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以及中外媒体代表共约80人。蓝皮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既包括大国国情,也包括地区形势;既涵盖经济问题,也涵盖全球治理及热点问题。下篇专门论述中国外交政策及中国与各方关系。(聂舒翼)


  当今国际形势分析推荐文章2:目前国际形式分析

  关税战使各国企业都受到失,例如.美国对墨西哥加拿大打百分之二十.五的关税,那么.这些国家的企业就会停产,产品销售就没有出路。它们的产品以竞争过程获得优势才进入市场,国与国之间互同有无,贸易才使企业得到发展,如果特意打关税,各国企业就会受损。如果以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去衡量,去特意打关税战,只能破坏世界贸易的平衡。大国贸易因为有了贸易逆差,是因为大国的特殊原因。跟据实际情况,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是一种纯经济逻辑。世界贸易是多方面因素组成得。即要考虑到各国人民的利益,又要考虑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不能为了利润而失去道德和理智。如一味地为了利润,搞颠覆弱小国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就会走入丛林法则的老路。过去的人类社会,走的就是丛林法则道路,如奴隶主把奴隶作商品买卖,把土著居民变成商品买卖,谋的暴利,或搞殖民地统治,这些道路都是反历史反动派行为。人类社会是问前发展的,任何反历史的反动派行为都将被历史车轮压的粉碎。人类社会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应该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


  战争只有战争才能获得和平,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只有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这样的战争才能消灭战争。而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发动的战争只能毁天人类社。


  所以,为了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只有正义的战争才是康庄大道。


  当今国际形势分析推荐文章3:大使说|如何看待当前的国际形势

  关于当前的国际形势,国内外的舆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种看法纷纷呈现,乐观、悲观、担心、惧怕情绪混杂,确实需要厘清。


  翻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一幅混乱、无章的景象,但在其背后依然可以依稀看到能够予以治理的线条和希望。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风云中,美国的影子到处可见,但给人的印象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受特朗普总统单边主义思维的影响,美国霸权主义横行,门罗主义重新抬头,弃朋友,退条约,无端挑起贸易摩擦,嚷叫军事干涉,闹得世界大部分地方鸡犬不宁,人心惶惶,引发包括美国国内舆论在内的全球性不满和抗议。


  具体而言,美国和欧盟几近“决裂”,它们之间围绕中东、中国等问题的矛盾多已暴露无遗;美国和俄罗斯的矛盾愈演愈烈,双方都在加强戒备,新一轮军备竞赛呈现公开化趋势;美国和日本走近,但各有利益,心怀鬼胎,不可能“全面融合”;美国在亚洲动作频频,特别想在南海加剧矛盾和争端,但响应很少,收效甚微;围绕“朝核”问题,美国出尔反尔,导致会谈“中止”;在美洲,特朗普由对南部邻居“不屑一顾”到“大发淫威”,对他国内政横加干涉,但并无能力授以实惠,“口惠实不至”的面目进一步被识破;美国与伊朗关系紧张,大兵压境,有“一触即发”之险。总而言之,美国到处树敌,搅得世界很不安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但是,在各国的正义、强力抵御下,美国实际上并无多少收获,也不可能达到目的。美国“一家独大”、垄断和控制世界的野心再遭重创,信誉严重受损,“软实力”大大下降,将渐次走向衰落。


  欧盟虽遇英国“脱欧”的影响和干扰,但仍然表现“团结”,尤其是在对美的态度和行动上,不再视美国“马首是瞻”,独立性明显加强。俄罗斯虽受美国的“封锁”,但国力渐强,国内秩序稳定,显示出咄咄霸气,其决心和力量不应该被低估。拉美、非洲、亚洲、大洋洲相对平稳,“热点”不多。委内瑞拉、利比亚等各有动乱,但无碍大局。


  中国为了建立新的、合理、有效的国际秩序,一方面主动走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一方面联合世界上主持正义、渴望建立符合未来发展方向治理体系的国家,共同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有力地推动国际形势的积极变化、抵消美国为世界造成的危害方面,作用十分明显,也深得多数国家的理解、支持和响应。在双边关系上,中国坚持“不惹事、不怕事、奉陪到底”的原则,与美国斗而不破;与俄罗斯关系牢固,相互信任,将愈走愈近;与欧盟相互理解增深,合作不断扩大;在“一带一路”大平台上,中国着力推动全球性合作,成效明显;中国与亚非拉各国的互补性合作更在不断扩大、加深,造福各自人民;与各种国际组织和机制的合作全面深化,广受赞扬和高度评价。


  应该看到,在世界的现实中,多极趋势依然是客观存在,并在发挥着各自的积极作用,抵御着美国的“独霸”行径。多种力量并存和相互制衡,推动着世界在多种矛盾和冲突中发展、进步。


  冷静、乐观地看待世界形势,认清各种关系的本质和前景,满怀信心地走好我们自己的路,是任务,也是责任。


  (为中国前驻外大使,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编辑邮箱:)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当今国际形势分析推荐文章4:国际形势分析与展望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一方面,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国际多边合作机制面临挑战;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在经济领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持续,货币政策收紧对全球经济产生溢出效应。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债务问题和金融脆弱性依然存在。全球供应链重组、能源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国际关系紧张加剧。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对欧洲乃至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东地区局势复杂,巴以冲突、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亚太地区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南海、台海等区域安全问题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各国在减排目标和能源转型上的分歧依然存在。新冠疫情虽有所缓解,但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仍面临考验,疫苗分配不均和病毒变异等问题亟待解决。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多边主义,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同时,中国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总体而言,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各国需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当今国际形势分析推荐文章5:杨优明:关于新冠疫情下国际形势的三点看法

  :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SIISS


  编者按:5月8日,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举办“当前世界主要地域或领域的形势特点及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的发言由本公众号整理、编辑并发布,以飨读者。


  关于新冠疫情下国际形势的三点看法


  驻赞比亚大使、驻美国使馆公使衔参赞 杨优明


  当前,国际形势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新冠肺炎从爆发至今,全球死亡人数超过330万,其中美国近60万,巴西超40万,印度超25万。新冠疫苗一度带来的乐观情绪现在看来是盲目的。疫苗产能不足以及一些国家采取疫苗民族主义政策,导致全球疫苗供应短缺,分配严重不平衡,新冠疫情难以短期内结束。印度等国陷入新一波疫情,给世界敲响警钟。如何评估新冠疫情下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的发展走向,有以下三点看法。


  第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没有因为新冠疫情而出现根本改变。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出现的东升西降趋势没有中断。2020年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中国GDP增长2.3%,达到14.72万亿,美国GDP降3.5%,跌至20.9万亿。中国占美国比例首次超过70%。美国实力依然强大,但受新冠疫情影响,内政外交困难加剧,其赖以存续的霸权体系也持续受到削弱。从目前各主要国际力量发展趋势看,未来不会出现一个均衡的多极格局。理想的多极格局应该是各极之间的实力保持在伯仲之间,这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未来的多极格局中,各极力量对比存在差距,并非等量等边,关键要看它们如何处理相互关系,能否找到平衡稳定的权力框架和行为规范。


  第二,全球化虽然遭遇挫折,但展现出新的韧性。全球化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西方国家推行全球化的根本目的是打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控制其经济命脉,掠夺其资源,维持西方的优势地位。进入后殖民时期,西方国家被迫放弃依靠坚船利炮打开其他国家门户的强硬手段,改为假借推行西式民主制度和人权价值观等软性做法,在政治上、文化思想上、经济金融上和科学技术上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这是“软殖民”。同殖民时期的“硬殖民”相比,这种“软殖民”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软殖民”,无法真正摆脱西方控制,不得不始终从属于西方。


  中国抓住了全球化机遇,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的成功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最大程度获取参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又成功抵御全球化产生的负面冲击和弊端。对于中国的成功,美国不高兴,近年来一直变换手法打压中国,这种打压今后也不会停止。预计美国将继续拉拢盟国反对中方的“一带一路”,在高科技领域实施脱钩战略,并竭力减少敏感领域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自身已经成为全球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全球化不会因美国实施对华制衡而停滞,美国也无法将中国排除在全球化之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从中国的发展当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愿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也不愿在中美间选边站队。全球化仍将在曲折中发展。


  第三、国际合作缺失,人类面临的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新冠疫情期间国际合作的缺失,反映出全球治理概念提出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面临一个全球治理缺失的世界。造成这种局面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不愿意参与甚至竭力阻碍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美国的所作所为证明了这一点。美国不仅没有显示大国担当,还不负责任地指责和甩锅其他国家,也不愿同别国分享疫苗。二是各民族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地位不平等,在全球治理目标上存在很大分歧。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陷入其比较政治学套套逻辑的自我循环,根深蒂固地认为自身具有体制优势,排斥其他国家有效的治理模式,不能平等对待非西方国家。这两个因素极大阻碍着全球治理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当今国际形势分析推荐搜索词:

  

  1.当今国际形势分析论文

  

  2.当今国际形势分析我国面临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3.当今国际形势分析告

  

本文标题:当今国际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