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鸫和乌鸦的区别
乌鸫和乌鸦的区别推荐文章1:被误解的乌鸫:百舌鸟并非养不熟的白眼狼,乌鸫撞笼反生另有原因
乌鸫是鸫科、鸫属的一种黑色鸟儿,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地区。在中国,从西北的新疆,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南下,经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到江苏,在这一线以南,除了西藏地区外都有分布。近些年来,华北地区的山东与河北,也有了不少分布,大有扩展到长城以北的东北和内蒙之势。这是一种分布广泛、相当常见的一种鸟,和麻雀有的一比。
乌鸫是一种常见的黑鸟
虽然披着一身黑衣,其貌不扬,但这是一种充满话题的鸟儿。乌鸫鸣唱一流,歌声悠扬动听,并且还是学舌高手。有人统计乌鸫能学100多种不同的声音,古人称其能“反复百鸟之音”、“满口学尽众鸟声”,因此又把它称为百舌鸟。西方人同样对乌鸫喜爱有加,认为它是高雅的乐者,瑞典王国则是直接将它列为国鸟,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属于黑鸟,很多人将乌鸫视为乌鸦,也有人将它误认为是八哥鸟。其实乌鸫与乌鸦、八哥的区别还是挺大的,并不难区分。乌鸦个头比乌鸫大的多,从头到脚,浑身都是黑色的,眼神有种凶恶感,看起来并不那么讨人喜欢。而乌鸫的个头比乌鸦小多了,嘴和眼圈都是橙黄色(指成年雄乌鸫),有一种萌萌的感觉,看起来可是比乌鸦舒服多了。
乌鸦比乌鸫体大,全身黑色
八哥鸟的体型与乌鸫差不多,稍大一点,也是一种黑鸟。它与乌鸫的区别主要在头部、翅膀和脚。成年八哥头上有竖起来的一撮毛(羽冠),眼睛没有橙黄色眼圈,嘴巴也没有乌鸫那么鲜艳。八哥鸟翅膀外侧各有一片白色羽毛,乌鸫翅膀是全黑色。八哥鸟腿脚是黄色的,而乌鸫是黑色的。通过这些部位的特征,很容易就区分开来了。
八哥与乌鸫是不同的鸟
乌鸫属于中等体型鸟,成鸟体长接近30厘米,比常见的画眉、绣眼鸟、红蓝靛颏等鸟大一些,食量也就稍大,因此乌鸫又有了“吃得多、拉得多”的称号。其实这更多是饲料问题,这种情况多数出现在用鸡饲料喂食上,改用画眉料或八哥料就好多了。鸡饲料营养欠佳,自然就吃得多,不抗饿啊。
当然,以上这些话题,和我们今天要说的,简直都不叫个事儿。乌鸫最让人望而却步、无可奈何、头疼至极的,是它那“撞笼、反生”的秉性。哪怕你是刚出壳就开始养,一把屎一把尿把它拉扯大,也难免会“见人如见鬼”,在笼里疯狂乱撞,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反生”,因此乌鸫又有了“养不熟的白眼狼”之称号。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对于乌鸫撞笼和反生,这里面更多的是存在着一定误解。鸫龟先生根据自己笼养乌鸫经历,谈谈乌鸫撞笼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供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文中所说的乌鸫,无论雏鸟还是成鸟,均指作为宠物鸟饲养的乌鸫,不包括野生乌鸫。
一、乌鸫真的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吗?饲养乌鸫的朋友们,一定深有体会,乌鸫真的非常“喜欢”撞笼,很多时候简直匪夷所思。比如,明明是自小养大,只要你手伸进笼子,甚至人只要往鸟笼前一站,乌鸫立马就在笼里面乱飞乱撞,惊恐万分,仿佛见了鬼一般。前一分钟还在和你愉快玩耍,看见你拿了一件它没见过的东西或者换了一身衣服,马上喳喳怪叫,乱飞乱撞。如此种种,让人哭笑不得。
鸫龟先生养的乌鸫小黑和二黑
去年鸫龟先生所养的乌鸫,名字叫小黑,发生的一件事情,至今全家回忆起来,还会忍不住哈哈大笑。小黑前三个月是散养的,基本天一亮,就会飞下来呆在鸫龟先生旁边玩耍。没事的时候,我也会逗逗它,和它玩一会。因为当时是夏天,鸫龟先生为了凉快,索性理了个短发。小黑兴冲冲飞过来找我玩,结果看见我以后,立即哇哇大叫而去。我招呼了好大一会,它才慢慢反应过来,那意思仿佛在说:“原来是你啊,吓死我了”。全家人忍不住大笑,别人的鸟都是闻声识主人,你养的这鸟竟然只记长相,剪了头发就不认识了。乌鸫就是这样,非常容易发神经。
小黑养的很熟,但仍会撞笼
正是由于乌鸫容易撞笼,经常变得不认识主人,所以大家都认为乌鸫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其实并不是这样,乌鸫经常撞笼是真,但都是有原因的。撞笼也与是否能养熟无关,乌鸫是可以养熟的。去年我养的小黑,就比较熟,也很粘人,但也会撞笼。那么乌鸫为何这么“喜欢”撞笼呢?虽然都是撞笼,但乌鸫雏鸟和成鸟,原因各不相同,下面我们依次进行分析。
二、乌鸫雏鸟撞笼的原因许多人发现自小养大的乌鸫,开始怕人、撞笼以后,都觉得心理受到了伤害,说乌鸫是养不熟的白眼狼,白瞎了自己辛辛苦苦喂养它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雏鸟撞笼并非乌鸫独有,常见的八哥、画眉、鹦鹉等各种宠物鸟都会撞笼,这是一种鸟类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并不是什么白眼狼。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看自然界中乌鸫雏鸟的生活史,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
雏鸟撞笼表示长大了
每只雏鸟都是从鸟蛋开始生命的,乌鸫妈妈从产下第一颗鸟蛋开始,经过约4-6天,产下4-6枚蛋。然后经过约2周时间孵化,雏鸟开始破壳而出。经过约半个月的饲养,雏鸟陆续离巢。在之后大约两三周时间内,乌鸫父母会教小乌鸫飞翔、觅食、躲避天敌等方面的生活技巧。在小乌鸫出壳四十多天后,该教的、该学的,都基本完毕,这时鸟父母不再喂食雏鸟,而是让它们自食其力、自立门户。从此,乌鸫雏鸟们就开始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独立生活。以上就是自然界中,乌鸫雏鸟的基本生活史。
而我们笼养乌鸫雏鸟撞笼,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个时间大约是乌鸫一个多月大的时候(自出壳算起)。此时雏鸟已经学会了自己吃食,不需要各位铲屎官再填喂了。当我们暗自高兴,小鸟终于会自己吃食了,不需要我们再劳神费心了时,也就是乌鸫雏鸟开始撞笼的时候。当头一瓢冷水,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原本很乖的鸟儿,突然发疯了一样撞击笼子,严重的头破血流,这是怎么了?难道真是传说中的白眼狼?
小黑曾经撞的头破血流
其实,对照自然界中的乌鸫,我们就明白了。笼养乌鸫开始撞笼的时间,正是野外要离开父母,自立门户的时间。这是鸟儿亿万年来自然演化出的天性,长大了就要离开家自力更生。所以,当雏鸟开始撞笼时,那么需要恭喜,乌鸫已经不再是那个少不更事的懵懂鸟儿,它已经长大了,想离开家(鸟笼),去开创它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这才是乌鸫雏鸟撞笼的根本原因,天性使然,绝非什么白眼狼。
因此,撞笼是雏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躲是躲不掉的,耐心等待撞笼结束即可。从雏鸟开始自己吃食,到换羽期结束,这段时间就是我们所说的撞笼期,也叫反生期。等旧羽毛褪掉,新羽毛长出后,撞笼反生期也就结束了。那时乌鸫就老实多了,轻易不会乱撞了。虽然大家都在说撞笼期,但鸫龟先生认为换成“逃笼期”更为贴切。乌鸫的目的不是撞,它只是想离开笼子,结果被笼子框住了,只能撞了。
雏鸟撞笼是自然天性,是鸟儿可以自力更生了的标志,那么成鸟撞笼又是怎么回事呢?成鸟撞笼与雏鸟原因不同,更多的是与乌鸫的性格有关。
三、乌鸫成鸟撞笼的原因当乌鸫雏鸟把出生时第一次长出的花羽毛,褪换成全身黑色的新羽毛后,我们就可以认为乌鸫已经变为成鸟了(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划分)。与经常撞得头破血流的雏鸟相比,成鸟就稳当多了,撞笼频率下降了很多。撞笼不再是规律性的、经常性的行为,变成了偶发性撞笼。原因与乌鸫这种鸟自身的性格有关。
能学口的鸟儿都比较聪明,如鹦鹉、八哥、鹩哥等。乌鸫号称能学百口,自然是异常聪明。有说法称,乌鸫的综合智力水平与家犬相当。然而,聪明就一定是好事情吗?有一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聪明反被聪明误!太聪明了,也未必是好事。除了聪明,乌鸫的眼睛还特别好使,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任何风吹草动都难逃它的法眼,遇到不明情况,立马就惊飞而走。
乌鸫属于鸫科鸟,这个科共有24属、341种、953亚种,都是鸣禽,叫声通常非常悠扬,这是典型的歌唱世家。然而,鸫科鸟又个个都是胆小、神经兮兮的主儿,是典型的神经质家族。乌鸫作为鸫科鸟的典型代表,胆小神经质自然更胜一筹。如果单纯是胆小,问题似乎也不是很大。但胆小神经质,偏偏又聪明,这问题就大了。我们先看以下场景:
————————————————————————
当你换了一身衣服以后:
乌鸫:这是谁?我怎么以前没有见过?不好,他向我走来了!他想干什么?是不是要加害于我?不管了,先逃走再说!于是,鸟笼里传来了“砰砰砰”的撞击声……
当你抄起拖把准备拖地时:
乌鸫:他怎么突然拿起了这个东西?他想干什么?是不是想打我?不管了,先逃了再说!于是,鸟笼里传来了“砰砰砰”的撞击声……
当你的手准备伸进笼子时:
乌鸫:他的爪爪怎么伸进来了?他想干什么?难道要抓我?不管了,先逃了再说!于是,鸟笼里又传来了“砰砰砰”的撞击声……
如此种种,于是鸟笼中时不时就传来“砰砰砰”的撞击声……
————————————————————————
聪明+眼尖+胆小+神经质,造就出了乌鸫疑神疑鬼的性格,一有不对,就想飞走。然而受限于鸟笼,只能在里面乱飞乱撞。这就是乌鸫成鸟爱撞笼的原因,性格使然,也和所谓的白眼狼无关。
综上所述,雏鸟撞笼是长大了,要开始自立门户的天性;成鸟撞笼则是其聪明、胆小、神经质的性格造成的,因害怕而撞笼,无规律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撞笼是笼养乌鸫无法绝对避免的现象。但是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还是能够显著减少乌鸫撞笼发生的。
四、乌鸫撞笼的解决对策对于雏鸟,撞笼反生期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鸟生阶段,只是严重程度有差别。雏鸟撞得头破血流,作为铲屎官难免心疼。其实狠下心来,让它撞撞就好了,一般撞个一两周,慢慢就变得老实了。虽然嘴或头部确实能撞破,但是等换羽期的时候,随着新羽毛的长出,基本也就长好了。当然,如果心狠不下来,就要再寻找其他方法了。
小黑头曾被撞破
对于乌鸫成鸟,也极易因受惊害怕而撞笼。出现了撞笼现象虽然令我们不愉快,甚至心情很糟,心里有挫败感,但是任何“以硬对硬”方法都是不推荐的。乌鸫不是中华田园犬,惩罚对它不仅无效,还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使它更害怕你,最终真的会“见人如见鬼”。这是因为乌鸫会记仇,而且能记住很长时间。网上经常有道,有些小朋友或猫等得罪了乌鸫,例如捅了鸟窝,被乌鸫连着几星期高空俯冲猛啄、精准鸟屎轰炸,苦不堪言。乌鸫也因此有了鸟中平头哥、鸟屎轰炸机的称号。
鸫龟先生去年饲养的乌鸫小黑,因为笼子较小,总是扫尾,后来一狠心把它的尾巴给剪了。结果小黑记仇了好长时间,明显和我疏远了,总是心存戒备。大家的乌鸫如果没有养熟,不要随便用手去捉它,需要修剪嘴锋或羽毛时,要先把它的眼睛蒙上,不能让它看见是你干的,否则就记住了,对你的手十分害怕,以后只要你一伸手,就会在笼子里乱撞。
乌鸫会记仇,惩罚适得其反
遇到乌鸫撞笼时,如果养的比较熟,建议先语言安抚下情绪,等乌鸫平复以后就好了。小黑受惊撞笼时,鸫龟先生要么骂它几句,要么安慰它几声。什么内容不重要,关键是要让它知道是你的声音。事实证明,乌鸫对于铲屎官的声音,还是能很好分辨出来的。听到声音以后,基本也就不再乱撞了。如果本身没有养熟,那就什么都不要做,静待乌鸫闹腾过去,用强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不用强,乌鸫撞笼时不要去惩罚它,这应该成为处理乌鸫撞笼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之下,采取合适的措施和方法,是可以减少乌鸫撞笼发生几率的。
1、通过散养可以避过雏鸟撞笼期
雏鸟撞笼是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不管从多大开始养都是一样。有很多朋友说越早入笼,越不容易撞笼。实际并不是这样,就算从鸟蛋开始就放在笼子里,到了时间它还是要撞的,因为这是鸟的天性,它要离开原先的环境,开始独立生活。因此,雏鸟期的撞笼是无法避免的,如果说有,那就只能是散养。不过这话其实等于没说,都散养了,连鸟笼都不用了,自然也就没法撞笼了。
小黑撞笼期是散养的
去年鸫龟先生养的小黑,就是因为撞笼严重,于心不忍,直接散养了。到换羽期快结束时,再放入笼子,就不撞笼了。这也充分说明,雏鸟撞笼是一个阶段性现象,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2、养熟乌鸫可以大幅度减小撞笼几率
乌鸫聪明、性格多疑,相比较其他宠物鸟,想养熟确实不容易,但也不是大家所说的“养不熟的白眼狼”。自小开始养,花费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还是可以养熟的。乌鸫一旦被养熟以后,只要度过了雏鸟期间的反生期,撞笼就是偶尔发神经的行为了,只要铲屎官招呼一声,基本也就能安抚下来。养不熟的话,撞笼的几率就要大一点,撞笼后也不容易安抚。
养熟后的乌鸫撞笼几率小
平常养护时建议多互动,如喂食的时候,建议多和它说说话,让乌鸫熟悉你的声音;多用手喂虫子等食物,增加熟悉度。这样等撞笼发生时,通过声音等方式,有助于尽快平复下来。
3、使用大笼子养可以减小撞笼几率
鸫龟先生去年养的小黑,通过散养避开了雏鸟撞笼反生期。今年饲养的乌鸫二黑,与小黑一起都养在了猫笼子里。根据观察,二黑在反生期并没有出现撞笼现象,只是喜欢在笼子里跳来跳去。但是两只鸟放在同一个笼子里,都不愿意鸣叫,因此又将二黑放到小的八哥笼里,结果马上开始撞笼。从二黑的经历看,大笼子养着,在反生期不会撞笼。推测可能是因为笼子空间大,乌鸫没有压迫感,可以减少撞笼的发生。
养在大笼子里,乌鸫不容易撞笼
当然,也可以采取相反的做法,在反生期用扁笼(格笼)饲养,这样的笼子上下高度低,乌鸫没有办法起飞,也就无法大力去撞了。养过了反生期,再换入正常的笼子即可。
3、将鸟笼挂在高处可以减少撞笼几率
去年养的小黑,虽然不撞笼,但是如果把笼子放在地上,会在笼内跳来跳去,意思是想出来。但是如果把笼子放高点,如放在椅子上,就会安静了。鸟类都有飞高枝的特点,认为高处更安全。因此,遇到乌鸫撞笼时,把笼子挂高点,一般就会好多了。但是由于乌鸫胆小神经质,不要挂到陌生的环境中,那样撞笼更厉害。
4、将鸟笼罩上笼布(笼衣)可以减少撞笼几率
笼布多用在刚买来的生鸟上,罩上笼布,就相当于将鸟和外界做了隔绝,看不见外部的世界,鸟也就安静了,不再因害怕而撞笼了。乌鸫如果撞笼严重,也可以采用罩笼布的方法,将笼子三面都罩上,只留放食物和水的一面,放在安静的地方,也会好很多。
5、多见世面有助于减少乌鸫撞笼
除了雏鸟反生期撞笼是必经的阶段性现象,其他情况下乌鸫撞笼,都是因为害怕所致。因此,让其多见见世面,有助于撞笼情况的改善。比如鸫龟先生养的小黑,以前也是看见换了身衣服就撞笼。后来索性经常当着它的面换外套,并且告诉它不要怕(有说话声音就可以,内容不重要),几次之后,情况就好多了。现在基本是小黑怕什么,我就拿什么给它看。乌鸫只是胆小,不撞笼平复以后,还是能分清楚情况的,见多识广,自然就不会那么大惊小怪了。
五、结语乌鸫撞笼是个常见现象,无论雏鸟还是成鸟都会出现。雏鸟撞笼是自然天性,长大了要离开家独自生活的标志。撞笼反生期同时也是换羽期,等秋季换上一身黑色的新羽毛以后,也就不再频繁撞笼了。成鸟撞笼,主要是因为聪明、胆小的性格所致,因害怕而撞笼。因此,说乌鸫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是不对的,撞笼和能否养熟并无直接关系。
对于乌鸫雏鸟的撞笼,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散养,避开撞笼反生期,等换羽期结束就好了。没有条件散养的,通过多种方法增强与乌鸫的感情,养熟以后也会减少撞笼发生的几率。利用大笼子饲养、将鸟笼挂于高处、罩上笼布等方法,都可以减少乌鸫撞笼的发生频率。除了雏鸟撞笼是必经的一个阶段现象,其他情况下的撞笼都是因为胆小害怕,因此让乌鸫多见见世面,也有助于减少撞笼。
本文内容为鸫龟先生个人心得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鸫龟先生,坚持分享有价值的乌鸫和乌龟实操饲养经验与心得体会,欢迎关注。
乌鸫和乌鸦的区别推荐文章2:乌鸫和乌鸦有什么区别?
乌鸫
乌鸫(Turdus merula)和乌鸦(通常指Corvus属的鸟类,如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是两种不同的鸟类,它们在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的科。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
乌鸦
1. 分类学:
- 乌鸫属于鸫科(Turdidae),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鸣禽。
- 乌鸦属于鸦科(Corvidae),是一类体型较大的鸟类,以其聪明和适应性强而著称。
乌鸫的嘴
2. 外观:
- 乌鸫通常体型较小,雄性乌鸫全身黑色,嘴和眼圈为黄色或橙色;雌性乌鸫羽毛多为棕色。
乌鸦得嘴
- 乌鸦通常体型较大,全身羽毛为黑色,嘴和腿也是黑色,没有明显的颜色对比。
3. 鸣叫:
- 乌鸫以其悦耳的鸣叫声而闻名,它们的歌声多变且富有旋律。
- 乌鸦的叫声通常较为刺耳,包括呱呱声和其他各种嘈杂的声音。
4. 行为:
乌鸫
- 乌鸫通常较为害羞,喜欢在树林或灌木丛中活动,不太容易接近人类。
乌鸦
- 乌鸦非常聪明,适应性强,常常在城市和乡村环境中出现,与人类的互动较多。
5. 食性:
- 乌鸫主要以昆虫、蠕虫、果实和浆果为食。
- 乌鸦是杂食性动物,它们的食物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昆虫、小型动物、垃圾、果实等。
6. 繁殖:
- 乌鸫通常在树上或灌木丛中筑巢,巢结构较为精致。
- 乌鸦的巢通常较大,结构较为粗糙,可以在各种地方筑巢,包括高楼、电线杆等。
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区分乌鸫和乌鸦,尽管它们在外观上可能有些相似,但在生态习性、行为和鸣叫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乌鸫和乌鸦的区别推荐文章3:分不清乌鸫与乌鸦、八哥和鹩哥的区别?让乌鸫来给您解说辨别方法
承蒙各位抬爱,在这冬寒料峭、阳光灰暗、北风呼啸的季节里,能在鸟界“好声音”年度总决赛中,与诸位相识,在下倍感荣耀,实属三生有幸。什么?这位兄台,你问在下是乌鸦还是八哥?非也非也,在下既非乌鸦,也非八哥。乌鸦和八哥这两位大哥,在江湖上鼎鼎大名,它们的名号,岂是区区在下所敢冒用的?什么?那我就是鹩哥了?非也非也,鹩哥也另有其鸟,并非在下。小弟不才,姓乌名鸫,字黑鹂,又字黑眉,号百舌。为鸟纲、雀形目、鸣禽亚目、鸫科、鸫属鸟氏也。
什么?这位兄台,你说从没听说过有乌鸫这名号?说来惭愧,在下出身贫寒,每日低头忙于土里刨食,有时为了寻得蚯蚓、蛞蝓,甚至不惜到垃圾堆里翻检,以求果腹。只在每年早春,遇到心仪的姑娘,才会跃上枝头,一展歌喉,期望能获得她们的青睐。也只有在这个季节,大家才能有机会听到在下的歌唱,其他时节,看到的只是在草地上匆匆忙忙、一闪而过的黑影。因家境窘困,在下只在儿时穿过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花衣,除此之外,常年仅有一套黑衣。小弟实在是默默无闻,导致大家都不认识在下,常常把小弟视为乌鸦、八哥或鹩哥。其实,这都是不了解所致。虽然乌鸦、八哥和鹩哥三位大哥,也笃爱黑衣,但小弟与它们的区别还是相当明显的,不难分辨。
什么?你问我们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好吧,小弟今日斗胆献丑,就给诸位讲一讲我们四位黑鸟的主要区别。虽然在下出身低微,但总生活在别鸟的光环下,也并非我愿。希望自此以后,诸位能够正确区分出乌鸫(即在下)、乌鸦、八哥和鹩哥,还小弟一个清白。
一、在下与乌鸦的区别说起乌鸦大哥在鸟界的威名,那真是如雷贯耳,无鸟不知、无鸟不晓。乌鸦大哥那种聪明、胆大、睚眦必的性格,永远是我辈学习的榜样。
说起聪明,在座的各位,与乌鸦大哥相比,我想无鸟能及。乌鸦喝水的故事,早已进入人类的课堂,家喻户晓。在日本,有人观察到乌鸦会自己开水龙头喝水,并会调节水量大小来洗澡。乌鸦还会利用弯曲的树枝,将缝隙中的虫子勾出来;利用叶脉的锯齿,把虫子锯开。根据人类科学家的研究,乌鸦大概相当于人类5-7岁孩童的智力水平。
薅大熊猫毛的乌鸦
乌鸦的胆大,同样无鸟能比,在下佩服的五体投地。怼天怼地怼空气,斗老鹰、战野狼,扯狐狸尾巴,薅大熊猫的毛,这世上还真没有乌鸦大哥不敢干的事。想想在下,胆小谨慎,终日诚惶诚恐,实在汗颜。
追赶金雕的乌鸦
在下与乌鸫大哥确实都属于黑鸟,说起来,也算是极有缘分。乌鸫、乌鸦,连名字都这么相似,也难怪大家总把我们搞混淆。虽然都是黑鸟,但我们还是有区别的。乌鸦大哥是真黑,黑头、黑嘴、黑眼、黑羽毛、黑腿、黑脚,全身上下是名副其实的黑。而小弟我嘛,虽然也是一身黑色的羽毛,然而搭配上橙黄色的嘴巴、黄色的迷人眼圈,难道诸位不认为在下颇有“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之风吗?橙黄色的嘴巴、鲜艳的黄眼圈,是在外表上区分我和乌鸦大哥最显著的标志。
乌鸫与乌鸦的对比图
在体型上,小弟乌鸫也与乌鸦大哥差别很大。小弟的体长在20余厘米左右,而乌鸦大哥就要魁梧的多,体长在50厘米或以上,是在下的1.5-2倍以上。乌鸦大哥的头部、嘴巴、身躯和腿脚,各个部位都比在下粗壮的多,诸位一比较便知。简言之,乌鸦大哥是只大黑鸟,而在下乌鸫,是只小黑鸟。
在叫声上,我们的区别也非常明显。乌鸦大哥的招牌叫声就是“哇——哇——”,尽显粗犷豪迈之风。至于在下乌鸫的叫声,我们先看看那些人类大文豪们是怎么形容的吧:
(1)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百舌吟》一诗,小弟我一开口,黄鹂吞声燕无语,哈哈,“沉鱼落雁”的感觉有没有?
(2)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此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听白舌鸟》,这可谓是对小弟叫声的精准描述,春季鸣叫,能学百鸟之音,能唱各种鸣叫(千般语)。
(3)净写出阳笛,全作洛滨笙;注意欢留听,误令妆不成。此两句出自南朝梁代女诗人刘令娴的《听百舌诗》,将小弟的声音比作“出阳笛”和“洛滨笙”,因过于动听,诗人听得入迷,连妆都忘记了化。
(4)众禽乘春喉吻生,满林无限啼新晴;就中百舌最无谓,满口学尽众鸟声。此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文同的《咏百舌》,写出了春季林中百鸟争鸣的盛况,诗人特别提出了其中百舌,就是在下,最厉害,能够学会百鸟之声。
类似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由此诸位也能看出,小弟虽不才,但在鸣叫上,还是非常有实力的,能够征服人类的耳朵,深受人类好评,特别是能学百鸟之音,这也是与乌鸦大哥在声音上的最大不同之处。
好了,关于与乌鸦大哥的不同,在下先简单介绍这些。诸位请记住:橙黄色的嘴巴,鲜艳的黄眼圈,是第一眼就可以将我与乌鸦区分开来的特征。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从体型和声音等方面,做出区分,了解了我们各自不同以后,就会觉得非常容易的。
二、在下与八哥的区别八哥是椋鸟科、八哥属的黑鸟,体型与在下差不多,这也是大家经常将我与八哥搞混淆的原因。说起八哥,在我们鸟界那也是名号响当当,善于鸣叫和学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八哥鸟是少数几个能学会人类语言,并且学得非常像的鸟类,为我们鸟界争了光。在学人语这一点上,小弟乌鸫自愧不如。在下虽然也能学舌,但更擅长的是学习鸟鸣叫声,在学习人语上,能力还是极差的,无法与八哥相提并论。
在下与八哥的主要区别,是看头部、飞羽、尾羽和腿脚的差别:
(1)头部的区别:主要看冠簇、嘴巴和眼睛。
成年八哥在头部鼻梁上方,会生长出一小撮羽毛,这就是冠簇,让八哥看起来酷酷的。而小弟乌鸫的鼻梁上方,是没有冠簇的。嘴巴的区别主要是看颜色,八哥的嘴巴是偏淡黄色,在下的嘴巴是橙黄色的,比八哥嘴巴颜色鲜艳。眼睛的区别主要是,八哥的眼仁是橙色或黄色的,眼圈不明显;而在下的眼仁是棕色的,眼圈是黄色的。
(2)飞羽和尾羽的区别:主要看是否有白色羽毛(羽斑)。
八哥的飞羽和尾羽,各有一片白色的羽毛(即羽斑),飞翔时最为明显。而在下的飞羽和尾羽,全都是黑色的,没有白色斑点。
(3)腿脚的区别:主要看颜色。
八哥鸟的腿脚,看起来比在下的更为粗壮些,但最明显的区分是看颜色,一眼即可分辨出不同。在下的腿脚颜色都是黑色的,而八哥鸟的腿脚是黄色或橙色的。
关于小弟乌鸫与八哥的区别,就介绍到这里。诸位请记住区分的要点是:是否有冠簇、嘴巴颜色、眼仁和眼圈颜色、飞羽和尾羽是否有白斑、腿脚的颜色。
三、在下与鹩哥的区别鹩哥与八哥一样,也是椋鸟科的黑鸟,不看头部和脖子的话,除了体型比八哥稍大点,其他部位与八哥基本无异。鹩哥也是全身黑色羽毛,翅膀也有白斑,腿脚和八哥一样是黄色或橙色。因为是同科的鸟,二者习性也基本相同,都是著名的鸣禽,善于鸣叫和学舌,学人语能力都极好,但鹩哥学人语比八哥更胜一筹。
鹩哥与八哥的区别,主要在头部,特别是脖子。鹩哥头部没有八哥那样的冠簇;嘴巴比八哥粗短,颜色更鲜艳,偏橙红色。鹩哥的眼睛是深棕色的,没有八哥那样橙黄色的眼仁。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脖子,鹩哥在两侧眼睛斜下方有明显的肉质耳垂,后脑勺下方的脖子上有肉裾,就像围了一条黄色的围脖,而八哥的脖子是纯黑色的。
因为鹩哥也是黑鸟,所以在下也经常被误会为鹩哥。其实我俩无论是从体型上,还是外貌特征上,差别都是相当大的。下面分别从体型、头部、羽毛、腿脚等方面,给大家做一介绍:
(1)体型差别:鹩哥的体型比在下稍大,身体各部位都显得更为粗壮。在鹩哥面前,在下确实显得弱小些。
(2)头部差别:从头部看,鹩哥的嘴、眼、脑袋等均与在下差异明显。在下的嘴巴稍长瘦,为橙黄色,而鹩哥嘴巴短粗,为橙红色。从眼睛看,在下与鹩哥虽然都是深棕色眼仁,但我有非常明显的黄眼圈,鹩哥没有。在下与鹩哥头部最明显的区别还是看脑袋,鹩哥具有肉质耳垂,肉质的黄色围脖(肉裾),而这些在下都没有,我的脑袋和脖子都是黑色的。
(3)羽毛差别:鹩哥全身羽毛大致为黑色,但具有紫蓝色和铜绿色金属光泽。在下的羽毛也是黑色,但羽毛光泽为黑金属。同时与八哥一样,鹩哥的翅膀飞羽也有白色斑点,这些我没有。
(4)腿脚差别:在下的腿脚为黑色,稍显瘦弱细小;而鹩哥腿脚为黄色,更为粗壮。
以上就是乌鸦、八哥和鹩哥与在下乌鸫的基本区别,各位是不是都十分清楚了呢?请大家以后叫在下乌鸫,我既不是乌鸦,也不是八哥,更不是鹩哥,我就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乌鸫。谢谢各位捧场,祝各位在接下来的鸟界“好声音”年度总决赛中,取得好成绩。
乌鸫和乌鸦的区别推荐文章4:乌鸦和乌鸫有什么区别?宝山这场野外观鸟活动带青少年亲近自然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鸟类保护工作,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扩大爱鸟活动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提高公众爱鸟护鸟意识,近期,宝山区环境监测站联合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顾村公园开展了一场生趣盎然的青少年野外观鸟活动。
活动邀请观鸟专家翟晓欣老师为小朋友们做现场指导和讲解。由于鸟类是机警而胆小的动物,为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干扰,大家穿上大地色或林间斑驳色的衣服,用望远镜在凉亭、灌木隐蔽处或草坪、道路、水岸等开阔处观察,在不同的地方找到有着不同生活习性的鸟类。
通过翟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认真观察,小朋友们认识了上海常见的喜鹊、小鸊鹈、白鹭等数十种鸟类,初步学会了分辨不同鸟类的细微特征。比如乌鸦和乌鸫,虽然它们都是黑色的,但是乌鸫的喙是黄色的,并且鸣叫声非常婉转动听,是鸟类中的歌唱家,而乌鸦的叫声就不同了……
在这次观鸟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鸟类的生活习性,增强了保护鸟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切身体会到“从自然收获,与自然分享”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宝山,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地球家园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通讯员:陈靓
编辑:徐世恒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