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推荐文章1:关于地震预警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今晨6时38分,在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天津、北京和辽宁都有明显震感。随后又发生两次较小等级的余震。
在震中发生地震的几秒后,地震预警就通过电视、广播和手机向公众推送,让接近震中的人们及时疏散和避难。大陆地震预警网是本次预警成功的功臣,它是由汶川地震后成立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和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成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涵盖了我国31个省市区、覆盖面积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6.6亿人)。
中国地震台网数据
电视显示的预警信息
预警≠预
长期以来,人们期望能够对自然现象未卜先知。依靠气象卫星,人们对于天气的预准确率已经越来越高。中长期的天气预也成为可能。但是谈到地震,到目前为止,可靠的临震预能力仍然尚未出现,这和人们对地球地质运动的规律还认识尚浅有关。于是,准确快速的预警能力就成了人们防灾减灾,避免地震危害的重要依赖。
预警指的是在实际灾难发生前,对即将受灾区发出警告。它发生在震中发生地震后。利用的是信息传递速度(光速)和地震波速的差别。即在地震波造成危害前,通知目标区域。为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地震波。
地震波产生示意图
高中物理告诉我们振动产生波,地震波的产生是因为发生地震时,震源物质快速破裂运动,振动在地球内传播会形成两种机械波。一种是纵波P波,物质粒子的振动和传播平行,它的速度最快,最快能被人们感知到,由于是纵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力较小。第二种是横波S波,是由于物质剪切形成的波,它的速度相对较慢,但是由于是横波,到达地面,它会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力较强。当P波,S波到达地面后,在地面相遇会混合,形成面波L波(只在地面传播),混合的结果使它变得振幅大,波长长,对建筑物极具破坏力。
所以在S波到达地面前,我们如果能做出相应的预警,就可以减小灾害发生几率。因此,预警系统利用的就是P波传播快,P波可以提前给预警系统通风信,预警系统快速对震中抵达的地震波形进行分析,得出发生时间、位置、强度等信息,提前数秒到几十秒给震中周围地区发出预警。
预警的作用有多大?
与震中的距离决定了预警系统为你提前预警的时间,所以在预警系统处理的几秒内,在震中附近的区域就已经可能被S波和面波袭击,这个就是预警系统的预警盲区。
预警盲区
那么在预警盲区外,人们获得的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会有多少作用呢?夏玉胜和杨丽萍在《地震预警系统及减灾效益研究》中指出:地震预警时间为3秒时,可减少14%的人员伤亡;地震预警时间为10秒时,可减少39%的人员伤亡;地震预警时间为20秒时,可减少63%的人员伤亡。对于处在地震带的人们,如果有地震避灾演习的经验,通过地震预警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地震大概等级,到达时间,从而快速决定自己的应对方式,这几秒的反应时间就足以拯救生命。
预警时间和伤亡减少率
当你接受到预警信号的第一时间,你需要根据预警等级和到达时间做出判断,决定自己的避难方式。做到不慌张、不跳楼、不乘坐电梯。在室外,做到远离建筑物,在室内高层就近选择结构坚固处避难,在室内低层有序疏散到空旷地带,在地下空间疏散到地面上。
国家地震台网和本次预警系统什么关系?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着全国地震监测、地震中短期预测和地震速。从1996年开始,中国地震局进行了“中国数字地震监测系统”建设。该监测系统分为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这些地震观测站,负责对中国范围内的地震活动进行检测,在几分钟到十分钟内,为公众速地震的详细情况。所播的地震发生时间、位置、地震等级是相对准确的。但是不具备预警功能,因为数分钟的时间,地震已经造成实质性危害。
国家地震台站分布
预警系统是专为地震预警设计的快速播系统。在地震危险区域布设高密度的台网,监测地震,监测仪将监测到的地震动的关键信息发送至预警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预警中心发布预警信息,用户接收预警信息并进行避险和紧急处置。
大陆地震预警网分布
中国地震台网的预警功能也在测试开发中。通过接入北京圈、南北地震带、福建和新疆的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可以实现川滇和北京圈示范区内10秒级预警信息和30分钟级烈度速信息的产出。
我不在地震带和我有关系吗?
地震带指的是地震发生集中的地带,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中国主要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
地震带是地质活动最剧烈的地带,这不代表其它位置就不会发生地震。实际上,地震根据形成原因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天然地震就是指自然原因发生的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陨击地震。构造地震是多数地震的发生方式,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诱发地震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局部地区异常地震活动,包括水库蓄水、注水抽水,采矿等。人工地震则是人为手段引起的地面振动,如爆炸爆破。
就中国而言,地震带主要涵盖了构造地震区和火山地震区,不在地震带的区域,也可能因为其它因素发生陷落地震、诱发地震等。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地质变迁,地质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地震带在不断演化中。从概率和地震等级的角度来说,非地震带的发生概率较低,等级一般也较低。
我们需要具备地震避难常识,另一方面是因为一旦大地震发生,它波及的范围极广,比如成都虽然不在地震带上,但是由于它附近具有多个地震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参与地震演习,学习地震避难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在刹那的地震面前,可能就会挽救我们的生命。
特别感谢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在地震预警方面的解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推荐文章2:你的手机设置地震预警了吗?十秒教你开通
今日1时21分,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发生4.2地震,不少网友表示是被手机地震预警叫醒的。(此前道:廊坊市永清县发生4.2级地震,京津多地有震感)
廊坊地震余震已5次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3月26日1时25分在河北廊坊市永清县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9.42度,东经116.57度。
截至3月26日3时,共记录到余震5次,其中2.0-2.9级地震1次,1.0-1.9级地震1次,0.0-0.9级地震2次,0.0级以下1次。
中国地震局迅即开展
应急处置工作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启动三级应急服务响应。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昆第一时间听取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河北省地震局、北京市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震情汇,要求有关单位加强震情监测,滚动开展会商研判,及时告有关情况。目前,河北省地震局、北京市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派出现场工作队赶赴震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中国地震局负责同志参加应急调度。
无人员伤亡
据河北日客户端消息,廊坊市永清、固安、霸州、安次、广阳等县(市、区)有震感,通信、供电、交通道路状况正常,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告。目前,廊坊市应急管理局已派出现场工作人员赶往震中区域了解情况,有新情况及时续。
提醒大家,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测,而是与地震波“赛跑”的科技防线。按以下操作打开地震预警功能,方便、快捷接收官方、权威地震预警信息。
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产生两种体波,一种是P波(压缩波,质点振动和传播方向一致),其到来时人的感觉接近于上下晃动;另一种是S波(剪切波,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其到来时人的感觉接近于水平晃动。P波跑得快,每秒传播约6千米,S波跑得慢,每秒传播约3.5千米。S波振动幅值更大,携带的能量是P波的几倍到几十倍,其水平向剪切作用是造成结构破坏的重要因素。
上图为某5.8级地震强震动台记录到的南北向地震动记录(震中距60千米,震源深度10千米,P波传到约10秒,S波传到约17.5秒,S波和P波到时差为7.5秒,其S波幅值约为P波的5倍,能量约为P波的25倍)。
如果我们能在地震发生后,抢在携带更多能量的S波到达前,甚至P波到达前若干秒,以警的形式告知地震动的可能大小或潜在破坏,则公众可获取紧急逃生避险时间,而高铁、危化企业、医院手术室等则可提早采取地震应急处置措施,进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震预警。
如何打开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
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在紧急时刻,提前一分钟的预警,能给大家争取到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
但是!
很多人还不知道如何打开地震预警功能!
为了防患于未然,仅需十秒钟,教大家如何打开手机地震预警功能!
华为
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小米
手机管家→家人关怀→地震预警
荣耀
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OPPO/一加/真我
设定→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警→地震警
vivo/iQOO
天气App→设置→地震预警→启用地震预警服务
苹果/三星/其他手机
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
提前设置好地震预警
防患于未然
你设置好了吗?
:应急管理部微博、河北日、北京日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推荐文章3: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重要地震预警,速看!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5年3月30日20时18分,在汤加群岛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有1座大中城市,最近为努库阿洛法,距震中约179公里,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588米。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初步地震参数判断,地震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但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影响。汤加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向来十分频繁。目前,此次地震是否会引发诸如山体滑坡、海啸等次生灾害,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推荐文章4:记者探访:地震台网是如何监测地震的?
8月9日上午在陕西省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仅仅一个多小时,华商记者就听到两次系统警的声音。据了解,每次警就意味着有一次地震发生了。
那么,地震台网是如何工作的?
据地震台网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介绍,台网中心数据处理系统监测的地震波信息,于分布在全省及周邻省份的地震台站。目前省内有59个台站,加上外省的共有79个。每个台站都有地震仪,地震仪的功能就是地震记录的拾取、采集等。只要台网中心数据处理系统接收到三个以上台站记录到地震数据,且系统经检测后达到一定的设置阈值,警声就会想起来。
台网中心技术人员听到警,就会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调取地震波形进行分析,标出震相。之后通过软件模块进行处理,像解方程式一样解出一个结果来,主要就是地震三要素(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等关键信息。然后再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过短信和省地震局的官方微信、微博等形式及时对外公布。
台网中心也布署有自动处理系统,自动处理系统可以实时检测接收到的地震数据。如有地震发生,会进行自动处理并上,不用人工干预。
华商记者 马虎振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推荐文章5:探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22年将建立覆盖全国的地震预警系统
新京讯(记者 应悦)“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9度,东经104.95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7月27日下午4点16分,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博发布了最新的地震速信息。
每一天,中国地震台网都会发送若干条类似的速。只要震级超过3级,网民就可以在几分钟之内通过台网的官方微博获悉。地震速制度发展至今,我国已经实现了全国2分钟内、全球10分钟内有影响地震的自动速,速能力居世界前列。同时还将于2022年建立覆盖全国的地震预警系统。
预警和速如何实现?时值唐山地震44周年纪念日,记者来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探秘中国的地震监测能力。
记者来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探秘中国的地震监测能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供图
实时接收全国上千个台站数据
能实时接收全国地震数据的平台,位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地下三层。进入平台,便能看到4个区域,分别为信息资源、站网监控、速预警和公共服务。“这里是整个台网中心的业务核心区。”信息技术保障部主任姜立新研究员说。
台网中心能接收到各地的数据,依靠的是遍布全国的地震监测台站。台站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同步发送地震数据到台网中心,完成地震速的第一步。据姜立新介绍,目前,平台共接入并监视全国上千个台站。“台站越密集,监测精度就越高,速度也就越快。”
值得注意的是,千余个台站都实现了实时视频监控。在站网监控的工作台上,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打开某一台站的摄像头,掌握台站的内部情况。地球物理台网部工程师王坦向记者展示了位于云南某地的一个台站的运行情况。选择台站,打开之后可以看到台站在最初修建时的规格、目前的运行情况以及相关负责人。摄像头还可以进行放大和转动,方便工程师与当地技术人员实时交流。
“像我们的地球物理台站,全部都是在山洞里。以前要维修,那真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王坦告诉记者,在未接通视频监控之前,恢复一座位于山洞里的台站往往需要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电话沟通。
“山洞往往都在非常偏远的野外,手机信号也不好,一进山洞就完全失联了。工作的时候,技术人员得进山洞查看情况,再出山洞给我们打电话告情况,修一座台站,技术人员要在山洞里跑几个来回。”
这样的困境在今天已经得到了解决。今年5月6日,台网中心接到新疆乌恰县的故障告。故障发生时间为当日下午3点50分。在确定台站故障原因为运营商光缆故障造成的通信中断,经过1小时47分45秒抢修,台站于17:37:51恢复正常,故障警结束。当日18时51分,乌恰县发生5.0级地震。得益于迅速的抢修,这场地震顺利速。
2022年全国将有逾万座预警台站
“地震预警!河北古冶正发生4.8级左右地震,天津市将有轻微震感,请合理避险。”7月12日,不少家住天津的网友都在电视上看到了地震预警信息。截图显示,地震预警的信息直接覆盖在电视节目画面之上。
地震预警,一直是最为大家所关心的监测项目。在台网中心地下三层的工作大厅,专门设立了速预警这一区域。在工作台的计算机上,工作人员面对着像心电图一样的信息图。
台网中心预警速部高级工程师席楠介绍,地震发生后,其波形、烈度等数据,会以线状图的形式呈现在电脑上。“通过各地台站接收到地震相关数据,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速和预警了。”席楠表示,速预警是台网中心信息化的应用前端,主要包括地震速、地震预警、烈度速、自动编目和大震应急产品产出等业务。
地震预警则需要通过预警台站来完成。“预警的台站目前有三种类型,以精准度为顺序,分为一般站、基本站和基准站。一般站最低,基准站最高。目前我国的预警站以一般站为主,全国约有数千个。”席楠介绍,预警站除了会产生震级数据,还会产生烈度等数据,以便起到预警的效果。
此外,席楠还特别解释了地震预警与地震预的区别。他表示,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绝对不是在地震发生前进行预测。”
席楠告诉记者,现在,我国的地震预警可以在地震波到达前5-10秒的时间内进行。国家预警示范中心共已接入上千个北京圈、南北地震带、福建和新疆的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
据悉,目前,台网中心可实时接收全国上千个台站数据和全球上百个台站共享数据,实现全国2分钟内、全球10分钟内有影响地震的自动速。国内自动速的平均位置偏差由20千米减小到目前的10千米,平均震级偏差0.2级。国外地震速能力不断提升,震级下限由原来的6.0级下降到5.0级,速数量增长了超过2倍。
预警方面已经实现川滇和北京圈示范区内10秒级预警信息和30分钟级烈度速信息的产出。到2022年,我国将建立超万个预警站,建成覆盖全国的地震预警系统。
24小时应急值守
在综合业务大厅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间是台网中心政务应急综合值班室,全年7×24小时业务骨干进行轮替值班。每次发出地震警,由值班长收录地震信息,并发送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对震区进行应急处置。
7月27日这天,值班长是综合业务处处长李杰飞,他向记者展示了值班室的全部“家当”:一张平板床、一部台式机、一部电话、一台打印机,一摞摞打印的文件资料和墙上张贴的值班流程。
最近这段时间,让李杰飞印象深刻的就是不久前唐山古冶5.1级地震。“当天值班的不是我,但是我也通过手机第一时间收到了速信息。”由于北京、河北、辽宁等地均有震感,李杰飞急忙从家往中心赶。
“地震发生时是周末清晨六点多,因为北京、河北、辽宁等地均有震感,所以我当时心里也挺着急,马上从家里赶来。”对于国内较高震级的地震,台网中心往往会组织专家进行会商。而面对涉及多省的地震,还要组织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会商。会商的形式均为视频会议。“一般来说,北京、天津、上海还有河北唐山,2级以上地震就会进行会商。”
“震后三十分钟之内,台网中心内部要出一个专家的研判意见,震后两个小时之内,要产出一份联合会商的意见。”李杰飞介绍。2020年刚过半,值班室里就已经有209期会商的告了。
台网中心的政务应急综合值班自2018年实施以来,至今已有两年多。李杰飞告诉记者,这两年多来,自己每天晚上都保持着半睡半醒的状态。“面对地震这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我们能做的就是时刻准备好,随时迎难而上。”
新京记者 应悦 视频记者 陈超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新京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推荐搜索词:
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官网
2.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
3.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黄志斌
本文标题: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