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推荐文章1:新时代的青年,该怎样挑起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解放军客户端 :许维娣


  

  1919年5月4日,群情激昂的学生为了抵制巴黎和会上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走上街头,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幕。那一年学生代表闻一多、瞿秋白20岁,周恩来21岁,罗家伦、傅斯年23岁。


  

  1921年7月,上海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一群青年怀着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信念,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九十五年来,“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 中国革命的航船正式从这里扬帆启航。一大13名代表平均年龄27岁。


  

  1934年10月,一群群穿草鞋的人,用双脚走出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形成地球上最为伟大壮烈的红飘带,让革命的星星火种在之后的十几年间燃遍中国。这群寻找中国出路的人,当时平均年龄22岁。


  历史的重要关头,总有年轻的身影。时代前行的队伍里,总有一群怀揣理想与信念的风华正茂之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时代青年的使命。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民不聊生的旧中国里,探寻中国出路、建立新的政权,并为之流血牺牲成为那个时代青年爱国的选择。今天的我们享受着当年那些用无数逝去的青春换来的和平与美好,我们的肩膀当如何挑起责任与担当?


  

  青年当守望中华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立的标志,继往开来之根,共有的精神家园。她是一个人流淌在血管里的血,是一个国家的魂,一个民族永远稳固的基因。 1984年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多少华人的心声?!为何“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只因为“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了中国印”!因为有文化这条血脉之根在。同样,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八十六年前,当弹丸岛国的铁蹄践踏中国东北的土地时,要强行推行日语。因为欲亡一国,先灭其文化。魂魄已散,精神全无,人种何在?!


  今天,我们担心家具的甲醛超标,却忘记了中国古代榫卯技术不费一个钉子半管儿胶;我们追求西医的吃药开刀,却不求信于中医的未病理念,防患于未然;我们醉心西方的超人和钢铁侠的个人主义,却忽略中国无数“捐躯赴国难”的人才是民族的脊梁……当中国文化邂逅“互联网+”,当东方文化遇见西方意识,当速度碰撞品质,兜兜转转,向“西”趋的我们,是时候回归我们自己的文化了。


  

  青年当守望祖国山河


  如果说文化是我们的灵魂与血脉,那么山河湖海组成的领土就是我们灵魂和血脉赖以附着的躯体。从岳飞的“还我河山”到八年抗战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再到抗美援朝的为了“山河应无恙”,千百年来无数的英雄无一不在用行动昭示领土的重要性。


  忧患意识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索。一位海军将军曾经对着中国的地图感慨道,“我们一直牢记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但在今天世界各国海洋战略眼光下,中国还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岸线的国家!”我们的国土不仅是雄鸡,更是熊熊燃烧的火炬!而中国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与周边国家的争端始终困扰着我们。这些都需要青年为之思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中华民族为国为家忧患意识的渊源流传至今,民族性格不曾改变。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因为国与家的关系里,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命运走向,决定了个人的命运走向。国富民才强!南方雨雪冰冻、汶川地震救援、抗洪抢险、也门撤侨,让很多人感受到在自己在最危难的时候,祖国能为你做什么。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对于我们,忧患意识即是一种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青年当守望国之志


  诗经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多次用“不忘初心”来强调共产党人时刻该牢记为了什么而出发的初衷。同样,每一个青年人都有雄心壮志,都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可是走得远了,走得久了,是否还记得来时的路?


  爱国是一种信仰,国是实现信仰的途径。和平年代,父辈们打下的的江山,我们是否有能力将其稳固、继承并发展得更好?这是历史的问询。梁启超先生百年前寄语青年《少年中国说》,毛主席说“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习主席说青年应当有“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雄心与壮志,今天我们该如何来实现这沉甸甸的期望?


  也许他的故事,会给我们有所启发。


  1937年,一个叫吴鼎的小伙子,在日本铅笔厂做了5年学徒工后,回到了上海,建起中国第一个铅笔厂。在克服种种技术上的难题后,中国人用上了中国产的铅笔。而此后的八年抗战岁月,几经辗转内迁的铅笔厂生产出的铅笔,从重庆传到延安,从前线传到后方,从战壕传到教室,期间生产了五万余只铅笔,这是一个爱国青年在国家危难时对民族所担当的责任。今天这铅笔品牌的名字依然为我们所熟知,那就是——“中华”和“长城”。


  今天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就应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练就过硬本领,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在追寻中国梦的征程中放飞我们的青春梦想!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人文社科系 许维娣)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推荐文章2: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必须担负起时代重任,创造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意义,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青春活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加入新的生机色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新的力量。


  坚定信念,坚守伟大理想


  在我们党成立的百年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用青春与奋斗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靠的就是不忘初心的信念,靠的就是坚守梦想的意志。中国青年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面对来自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国青年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守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初心使命,才能不被云谲波诡的世界风潮所迷惑。


  新时代青年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于对思想理论的坚定,来自于对革命历史的坚定,来自于对时代需求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青年坚定的理想只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基础上,只有建立在为广大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真理基础上,才能用科学真理武装青年的头脑,才能使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的行动。青年只有全面深刻地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历史中获取知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真正成为青年的指引力量,才能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真正成为青年的塑造之风。时代创造环境,时代呼吁新风,现阶段的中国青年们沐浴着时代给予的美好生活和发展境遇,必然需要以同样的方式,以坚定理想信念,回应时代之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唯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甘于奉献,担当历史责任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无不是中国青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的慷慨之词,无不是中国青年担当时代责任,承担历史使命的奋勇之歌。青年是时代前行的先锋,时代将责任和荣光赋予青年,青年也应接下时代的接力棒,用担当奉献谱写青春之词,成为时代的奋斗者、奉献者和追梦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不仅需要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为中国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还要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探索更为强劲的新动力,更需要继续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时代在革新,不论是理论领域的革故鼎新还是商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想要在世界的角逐场中拥有更为稳固的一席之地都离不开时代青年的担当作为。时代在变化,不论是扎根在乡村,为振兴乡村教育而奉献青春年华的“小苔花”,还是奋斗在前线,为社区防控疫情而鞠躬尽瘁的“逆行者”,都是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每个青年的无私奉献和无畏牺牲的担当精神。时代在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已经开启,更需要中国青年发扬奉献精神,发挥斗争力量,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团结拼搏、意气风发地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青年要用自己的奉献之声,用自己的担当谱写时代的最强音。


  永久奋斗,勇立时代潮头


  青春的朝气,是中国进步的强大力量,青春的激情,是中国革新的动力源泉,青春的奋斗,是中国不屈的时代风貌。百年前中国青年的觉醒,是他们不畏强权,奋勇当先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的拼搏,是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换来了民族独立的新天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青年的奋进,是他们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模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拼搏,是他们勇作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青年仍需要不断发扬奋斗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勇立潮头。


  时代赋予青年新的使命,青年需将奋斗不息的精神灌入时代发展的洪流。奋斗不是口号,奋斗需要每一个中国青年立足于自身的岗位,为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中国付出行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坚守,踏踏实实做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永久奋斗仍然萦绕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青年只有秉承奋斗不息的精神,才能更有底气,更有魄力地回答时代之问。


  自立自强,创造崭新奇迹


  青年是最富创造力,创新精神的一股力量,青年是最勇于并善于求新求变的代表。中国青年已然在各行各业显示出青春力量,为中国不断刷新纪录,创造新的奇迹,无论是在东京奥运会获得首金的“00后”小将杨倩,还是冬奥赛场上的21岁永康小伙叶杰龙刷新我国四人雪车项目最好成绩,无论是我国科考队员在成功登上珠峰突破8000米的新高度,还是我国“墨子号”首次实现了地球上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的新突破,都体现着中国青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勇往直前的新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新时代创造新奇迹,关键在于培育青年的创新创造意识,充分发扬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创新不仅需要在理论上进行,也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创新意识不仅需要外在力量的推动,更需要内在自主意识的提高。当前更需要每个中国青年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善于思辨的习惯,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新时代将责任和使命交给新一代的青年,中国青年必须要将创新意识融入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要将创新的理念融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要将创新的成果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之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也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新时代为接续伟大梦想,中国青年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职责,发扬奋斗精神,培育创新意识。只有让青春的力量在时代的洪流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行,只有让青春的涌动在历史的浪潮中乘风而起接续而上,只有让青春的创造在复兴的征程中披荆斩棘高歌猛进,才能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砥砺前行,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许赢盈,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基地研究员)


  : 中国社会科学网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推荐文章3:新征程上中国青年的使命任务与责任担当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告中,专门寄语青年一代,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和青年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为广大青年在新征程上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征程上青年生逢其时,无比幸运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告中,这样分析当代中国青年的人生际遇。新时代新征程,是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大时代。


  ——无比幸运的人生际遇。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总体战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现在起到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是当代青年人生奋斗的黄金期。这个黄金期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征程高度契合、完全吻合。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见证者,更是全过程参与者、奋斗者和创造者。


  ——无比坚实的发展基础。党的二十大告浓墨重彩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这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伟大变革是全方位、根本性、格局性的,其影响是全局性、历史性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也为当代中国青年施展才干、实现梦想,奠定了更为坚定的基础。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跃升,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人生选择越来越宽,促进青年发展的政策保障越来越健全。可以说,这个伟大时代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厚馈赠和丰富滋养。新时代中国青年被称之为“平视世界的一代”,最根本的底气就在于新时代十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变革。


  ——无比广阔的舞台和光明的前景。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充分回应了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青年一代在新征程上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党的二十大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重大原则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新思路新举措,着力解决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青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和根本保障。党的二十大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是落实党管青年原则的战略要求,为全党青年工作指明方向、划定重点,让青年看到全党对青年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为青年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有利条件和一切可能。


  二、新征程上青年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完成这件大事,其发展任务之重和协调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目标越伟大,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列宁曾援引恩格斯的话:“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总是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青年群体先天的年龄优势和创造潜力,中国青年追求进步的最宝贵特质,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传统,决定了他们身上不仅寄托着自己的未来,更寄托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队伍中,大多数人是在青年时代选择加入党组织的,并立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5岁及以下党员共2367.9万名,占党员总数的24.9%。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均超过80%。这些人在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怀抱远大理想,充满奋斗精神,选择加入党组织,是追求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二十大告,坚持系统观念,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列部分进行安排,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彰显了抓关键、补短板的战略考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征程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更加需要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和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这既赋予青年新的使命,也为青年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当代中国青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达到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哪一项都离不开青年的创新创造,迫切需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征程上中国青年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斗,贡献青春和智慧。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使命的履行与自觉的程度密切相关。新征程上的青年,要深刻认识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增强历史主动精神,达到高度自觉。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征程上青年的深情期待,也是殷殷嘱托。


  ——坚持正确人生道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江山一代一代传下去。


  ——练就过硬本领。青年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学习是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困境的良药,是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有效途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始终保持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既要向书本学又要向实践学,既要向传统学又要向现代学,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知识结构,努力成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


  ——发扬永久奋斗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新征程上的中国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胸怀“国之大者”,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担当和尽责展现青春风采,既实现自己的青春梦、人生梦,更用青春奋斗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石国亮 :中国青年


  责任编辑:全媒体采编


  :中国青年客户端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推荐文章4:宣讲家文稿: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指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那么,在这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战“疫”中,我们的青年一代是不是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又是怎样担起自己的青春责任的呢?


  战“疫”里“破茧成蝶”的青春


  那么说到这个青春责任的话题,我们先来说说对青春的理解。说起青春,我想可能每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青春其实就是一个个破茧成蝶的故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青春总是和我们青年人对于变化的憧憬渴望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有人想变得更美丽,有人想变得更智慧,有人想变得更成熟,也有人想变得更勇敢……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青春何以破茧成蝶?青春“蝶变”最重要的标志又是什么呢?


  那么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不妨从两张照片说起。


  第一张照片,是2003年王卫国医生年过七旬的母亲坐着轮椅送儿子支援抗击“非典”。第二张照片,是王卫国医生为即将驰援武汉阻击疫情的女儿前来送行。一样是不见硝烟的战场,两张情景非常相似的照片,我们在这里又看到了三代人的接力传承。那么,这些告诉我们什么呢?从这两张照片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年在父辈护佑之下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今天学着父辈的样子冲上前线,成为了又一代最勇敢的人。其实,在这次支援湖北武汉的医护人员中,“90后”“00后”就有1.2万人,占整个队伍的将近1/3。显然,他们已经成为这场战“疫”的主力军。“90后”护士李佳辰在给妈妈的家书当中写道:曾经是你,今天是我。这句话非常简短,但是又意味深长。今天疫情当前,我们看到“90后”“00后”挺身而出,他们挡在了我们的身前。


  在这次战“疫”前线,这样的年轻身影处处可见。比如多次请战援鄂的汶川女孩佘沙,比如4天3夜跨越300公里骑行返岗的“95后”女孩甘如意,比如主动接送医护人员的快递小哥汪勇,再比如赶回家乡和父亲并肩作战的北大学子,还有无数奔走在社区、街道、路口的志愿者,以及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无数自觉“封印”我们的青春能量,发誓要“憋”死病毒的宅男宅女们。在这场堪称是史诗级的武汉保卫战、中国保卫战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又一代青年人奔赴前线、保家卫国的样子。


  坦率地讲,这些年在“90后”“00后”的身上也有不少标签。比如撒娇、卖萌、发嗲,爱自称“宝宝”,会享受、爱睡懒觉、贪美食,以“吃货”为荣,还有时候任性、冲动、脆弱,经常会“崩溃”,以及“小确幸”“自我中心”,所以看了这些我们经常会忧心忡忡,把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交给他们,到底靠不靠谱?


  可是,就在今天这场看不到敌人,看不到硝烟,却要直面生死的战场之上,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卖萌”并不影响年轻人冲锋,恐惧也不影响他们勇敢,他们能够“崩溃”完又马上投入战场。我们看到,防护服也挡不住他们年轻的心。我们还注意到,护士跳出了防护服版的“小天鹅”,以及方舱版的“火红的萨日朗”。这就是“90后”“00后”的非典型青春。这也是我们带着稚气,却又最勇敢的中国保护人。


  说实话,作为一个“95后”的家长,这些天我也特别关注这些道。有时候我会觉得他们好笑,但是说实话,有时笑着笑着,“不小心”就湿了眼眶,我为他们“不知道深浅”觉得可气,但是气着气着,心里又忍不住为他们骄傲自豪。在骄傲的同时,有时我也觉得挺困惑的,不知道他们怎么就突然从一个“标签少年”变成了今天最勇敢的人了呢?我看到有人说,出征那天他们一夜长大;战“疫”征途,他们一路成长;在挥汗如雨中,他们脱胎换骨;在逆境挑战当中,他们顶天而立。这么看来,其实这个世界上从来也没有什么天生的盖世英雄,是责任、是担当,是对责任的担当,让他们在一边担心、一边勇敢中破茧成蝶、淬炼成钢。


  :冯秀军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冯秀军: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完整文稿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推荐文章5:谈谈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这些年,90后、00后身上有不少“标签”:撒娇、卖萌、发嗲,自称“宝宝”;任性、冲动、脆弱,经常“崩溃”;“佛系”“道系”“丧文化”……我们经常忧心:把未来交给他们,靠谱吗?


  然而,在今天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惊奇地发现,卖萌不影响他们冲锋,恐惧不影响他们勇敢,他们“崩溃”完马上又投入战场,防护服也挡不住他们年轻的心,他们跳出了防护版的“小天鹅”、方舱版的“萨日朗”……


  这就是90后、00后的非典型青春!这就是带着稚气却又最勇敢的“中国保护人”!有人说:出征那天,他们一夜长大;抗疫征途,他们一路成长;在挥汗如雨中他们脱胎换骨,在逆境挑战中他们顶天立地……看来,并没有什么天生的盖世英雄,是责任和担当,让他们在一边恐慌一边勇敢中破茧成蝶、淬炼成钢。


  说起责任,一个人要担当的责任有很多,对自己、对家庭、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对历史、对未来……不同的社会关系和角色赋予人们不同的责任。在这些责任之中,哪个对人的影响最重、哪个最大?


  在人生诸多的责任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第一位的。孙中山先生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看来,爱国才是最重要的责任担当。


  这场战“疫”里,那些看不见的病毒帮我们讲清了一个特别浅显又特别深刻的道理:灾难面前,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没有谁能置身事外,不存在一个人的桃花源。爱国的责任,就是保家卫国的责任,就是为了我们共同的福祉,去做自己国家的建设者和保护人。所以,爱国既是对每个人的利益维护,也必然要求每个人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也就是说,爱国,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它实质上就是每一代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接力和使命传承。


  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爱国国,让自己的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


  一方面,知国才能爱国,才能更好地国。这次疫情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一个真正的中国:这个国家,她有一个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执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她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国家,她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每个人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当灾难来临,会有无数勇敢的人愿把同胞挡在身后;这个国家,她有博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她敢于壮士断腕、承受重创而担负起大国责任。


  另一方面,在奋斗担当中谱写大写的青春。如何为这个令你骄傲、值得用力深爱的中国担起自己的青春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这次疫情告诉我们,要用青春奋斗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这场战“疫”,每一个中国人都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与身边或是远方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同生死、共患难。疫情终将结束,与祖国和人民唇齿相依、生死与共的爱和真情却将长存。所以,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大写的家国情怀,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让青春走出孤芳自赏的小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有人说,再困难的时候,一个民族只要有读书声,就有无穷的希望与力量。走一小时山路在崖壁旁收听网课的高一女孩,在雪山顶上专注念书的藏族女孩斯朗巴珍,在方舱医院备战考研的大三男孩,他们都在努力用读书积蓄力量,用拼搏昭示希望。所以,大写的青春里不能缺少过硬的本领,要用硬核的专业本领来回应时代挑战、担当时代使命。


  沧海横流,方显本色。灾难面前,大德就是大仁、大智和大勇。在武汉读书的河北男孩郭岳,1月22日按计划返乡,一路严格防护,回家后自觉隔离,确诊后积极治疗,出院后又居住车库自觉隔离28天,在他一系列硬核隔离举措之下,包括家人在内所有密切接触者无一人感染。疫中有情,疫中见义。这个平凡男孩,用他教科书般的自觉自律告诉我们,大写的青春需要美德同行,厚德方能载物。


  《中国教育》2020年03月11日第8版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推荐搜索词:

  

  1.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作文800字

  

  2.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作文

  

  3.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演讲稿

  

本文标题: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