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推荐文章1:小满说“满”
新华社南京5月20日电(记者邱冰清、王珏玢)5月21日迎来小满节气。“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小满不满,无水洗碗”……关于小满流传着不少谚语,其中的“满”指什么?小满节气有什么特点?记者专访气象、农业专家,为您解开“小满”的秘密。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邓衍明介绍,通常意义上说,小满的“满”指的是夏熟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指的是麦子的颗粒到此时开始变得饱满,但还未完全长成,故为“小满”。
“到了小满时节,农民们又迎来一轮农忙。此时油菜籽、大蒜等即将收获,北方的冬小麦也快要收割,农民们喷灌、治虫害、施肥,在田地里辛勤地劳动。”邓衍明说。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些农谚,比如“小满不下,犁耙高挂” “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的“满”被用来形容雨水充盈。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插秧的时节,此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可能造成田坎干裂,这里的“满”足以显示农民对雨水的期盼。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江晓东说,小满时节,我国大陆地区雨季即将开始。此时我国南方高温多雨,强对流天气多发,而北方地区则降雨偏少。此外,小满也是夏季节气中升温最快的节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十四节气还在不断演化新的内涵。小满节气前后,绣球花等花卉品种逐渐进入盛花期。姹紫嫣红的绣球花初绽枝头,有‘花开渐满’之意,人们也更多地把‘小满’与美好和圆满联系在一起。”邓衍明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推荐文章2:二十四节气|大暑
关于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紧随其后的节气为立秋。大暑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
资料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三候大雨时行。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习俗食俗
1.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2.千百年来,深知酷暑对人之侵害的古人,还总结出许多防暑办法。自魏晋以来,民间就有伏天吃面的习俗。俗传,用新收获的小麦磨成面粉,做汤饼吃,可以解暑热。至今,无论南方北方,还是城市乡村,都有伏天吃凉粉、凉面的习惯。用豌豆面或荞麦面,做成凉粉、凉面,煮熟后于深井水里浸泡,后拌芝麻酱、香醋、蒜泥之类,吃起来清香可口,确可解暑提神。
资料图
节气农事
这时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禾到大暑日夜黄”,广西等种植双季稻的地区,大暑正是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之时。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季晚稻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一般在7月底以前栽完,最迟不能迟过立秋。俗语称,“七月小暑大暑连,夏收夏种要抢先,选种积肥防风涝,抢收快种保丰年”。
资料图
俗语又称,“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大暑节气,如果只是很热却不下雨,那就不是好事了。如果降雨多,粮食收成就有保障;降雨稀少,产量就会大大减少。因为大暑节气期间气温高,生长旺盛的农作物需要雨水。而降雨少,则可能出现伏旱天气,影响农作物的长势,产量降低。
关于大暑的谚语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的意思是,大暑节气时如同秋天一样,不仅不热,反而还有点凉爽,那到了立秋节气后,就会出现非常炎热的天气,也就是常说的“秋扒皮”。
(:网络综合/文,广西农业信息中心/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推荐文章3:霜降|秋将逝 冬初立
【霜降|秋将逝 冬初立】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转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关于霜降的解释:“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大家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的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预防感冒哦~ 虽然天气逐渐变冷,还有川川给你温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四川新闻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推荐文章4: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推荐文章5:立冬:乍暖阳春飘赤叶,经寒高木尽精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下半年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而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立冬以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我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我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我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赶紧移栽油菜,我国南部则是种麦的最佳时期。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文化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因此,形成了很多传统习俗。
1、天子迎冬
古代立冬,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汉魏时期,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
2、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民国以来,许多地方还扔延续保留着贺冬的传统风俗。
3、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扫盲的“识字班” 、专业知识训练“训练班”、推广普及科学技术的“科技班”。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酬。
4、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
5、吃饺子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是源于饺子的谐音“交子之时”。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千百年来,这一习俗流传越来越广,现在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6、祭祖祭天
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立冬养生
立冬之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养生应以“养藏”为原则,主张补肾藏精,养精蓄锐。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1、生活起居遵循节律规律原则
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强调在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冬季里,要养精蓄锐,使阳气内藏。具体的方法是“早睡晚起”,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身体的保暖,以免阳气外泄。
2、恬淡安静 畅快心情
立冬到立春称为“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养生要顺应自然的变化,以“养藏”为主。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
3、饮食以滋阴润燥为主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要比其他时候要好。
立冬诗书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 光明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推荐搜索词:
1.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原文
2.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清明
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谷雨翻译
本文标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