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袭莹的跨界争议:协和4+4是为医院培养人才还是特权阶层游戏?
近日,
医学圈因为一个肖飞医生炸开了锅。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
被其妻子举婚内出轨,
和多名女性存在婚外情,
让人大跌眼镜。
4月27日,
中日友好医院发布了通,
对其开除党籍,
解除聘用关系。
本以为,
肖医生只是个简单桃色事件,
然而,
随着网友的深扒,
肖飞医生的情人董袭莹引发了学术圈的地震。
原因无他,
董袭莹的医学之路来的太过轻松。
作为一个经济学本科生,
董袭莹仅用4年完成协和医学院博士课程,
用1年速成3年规培成为职业医生,
跨足妇科、骨科、泌尿外科等六大领域。
而这场“跨界神话”开始,
就在于董袭莹参加的协和“4+4”项目。
一般的医学生要想从本科读到博士,
得用11年时间,
5年本科,
3年硕士,
3年博士,
个中辛苦冷暖自知。
而董袭莹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的“4+4临床医学试点班”却可以直接用8年时间拿到博士学位。
那么,
协和4+4到底是什么模式呢?
协和的4+4本意是借鉴美国医学教育模式,
旨在吸纳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普通人降低了门槛。
来看看协和冬季班4+4的要求:
毕业生本科需要就读QS世界大学排名,
Times世界大学排名或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100名的大学,
或U.S.News全美排名前20名的文理学院,
共190所高校,
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15所中国大学和175所国外大学。
不仅本科学校有要求,
协和的4+4还要求推荐制,
申请人必须有1名所在大学的任课教师和2名生物医学副教授来推荐才有申请资格,
等于是必须要有行业大佬认可你,
推荐你才行。
可以说,
看似给普通人提供了机会的4+4实际上对普通人的要求更高。
它招揽的是真正的行业人才,
是能考进全球顶尖学校并被行业大佬认可的人才。
那么董袭莹符合要求吗?
董袭莹的本科院校是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
算是录取门槛较低的附属三本学院,
其经济学背景与医学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严重脱节。
学校不是顶尖类高校,
董袭莹是怎么进的协和4+4呢?
想必关键的点就在于,
那个给她写推荐信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
董袭莹仅用4年就拿到博士学位,
规培期更是缩水至只有1年,
跳过脊柱外科等必修轮转,
直接参与高难度手术。
她的博士论文仅有61页,
研究方向横跨妇科影像、骨科、泌尿外科,
导师为骨科院士邱贵兴,
论文内容单薄却顺利通过,
知网更在引发争议后紧急下架了她的文献。
因此,
董袭莹的“跨界神话”,
更像是“政-商-学”资源的精准嫁接,
首先,
董袭莹背后深厚的家庭背景成了她学历飞升的“隐形推手”。
董袭莹的父亲是国企高管,
母亲是高校副院长,
祖父为医学界元老,
资源横跨医学,商界,高校。
其次,
董袭莹又通过学术近亲繁殖又为自己开辟了“绿色通道”,
董袭莹以低年资身份参与编写《膀胱癌诊疗指南》,
通讯为肿瘤医院副院长,
这种“学术镀金”远超常规医学生的晋升路径。
最后,
董袭莹充分利用了规培制度的“人情化”:
本应三年全科轮转,
她却通过“打招呼”留在胸外科,
甚至因与护士的白眼直接甩手离开手术台。
导致手术中断。
也难怪不少网友戏称董袭莹为“六边形战士”,
这跨界的速度和范围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得上得。
只是,
董袭莹成功的背后是寒门学子十年苦读难敌一纸推荐信的残酷现实。
董袭莹事件像一束无影灯,
照见了中国医疗体系最隐秘的溃烂:
当教育公平让位于资源垄断,
当技术敬畏屈从于人情世故,
再精致的手术刀也救不了系统的“感染性休克”。
正如网友所言:“我们不需要‘火箭式天才’,
只需要对生命怀有敬畏的普通医者。”
这场争议的价值,
或许在于唤醒行业刮骨疗毒的勇气——唯有让规则取代特权,
让专业重归纯粹,
手术刀才能真正守护生命的尊严。
那么,
各位亲爱的朋友,
你们怎么看董袭莹的学历争议呢?
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交流。
我是榕树洞里看世界,小小树洞纵论天下琐事。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榕树洞里看世界。
本文标题:董袭莹的跨界争议:协和4+4是为医院培养人才还是特权阶层游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