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博士养鸡20年获评劳模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24小时热度
看着标题是否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养鸡也能能获评“劳模”?养鸡能有多难?那是不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鸡蛋,20年前80%都得从国外进口!种鸡被"卡脖子",连鸡蛋价格都跟着坐过山车。但今天,这个局面被一位80后女博士彻底改写——她就是扎根深山20年的吴桂琴,用20年青春让中国蛋鸡"挺直腰杆",前不久刚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
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吴桂琴毕业后,一头扎进北京平谷的深山养鸡场。当时外国种鸡垄断市场,进口种鸡价格高得离谱,还附带"霸王条款":鸡舍要24小时监控,死鸡都得回收销毁。更要命的是,国外对基因芯片技术严防死守,想搞自主育种比登天还难。
但吴桂琴偏不信邪!她带着团队蹲守鸡舍十年,测产蛋、称体重、分析基因数据,硬是在实验室里"抠"出了名堂。面对技术封锁,他们研发出液相芯片技术,建立起国内首个蛋鸡基因组选择平台,把育种周期从5年缩短到2年。2009年,"京红1号""京粉1号"横空出世,当年就卖出1亿只,直接打破国外垄断。
这一坚持就是20年。如今,吴桂琴团队培育的"京系蛋鸡"累计推广78亿只,占据国内60%市场份额,每两只鸡蛋就有一只是"中国芯"!更牛的是,他们培育的蛋鸡年产蛋超330枚,饲料转化率提升15%,让鸡蛋价格稳稳卡在4-5元/斤。2023年,"京红1号"还首次出口非洲,在坦桑尼亚产下"中国蛋",彻底扭转了"洋鸡称霸"的局面。
最让人佩服的是,这位女博士没躺在功劳簿上。现在她又带着团队搞起"功能型鸡蛋",通过基因编辑让鸡蛋富含DHA、叶黄素,连育种数据库都收录了全球85%的鸡种基因。有人问她为啥这么拼,她总说:"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从深山实验室到国际舞台,吴桂琴用20年证明:养鸡不是简单的体力活,而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硬核科技!当我们在超市里轻松买到便宜鸡蛋时,别忘了背后有一群像吴桂琴这样的科研工,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我们的"蛋篮子"。这样的劳模,值得所有人点赞!
参考资料:新浪微博 新京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本文标题:80后女博士养鸡20年获评劳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