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高强度减重不可取
随着生活品质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健康的体型管理,有不少人在曲折困难的减重之路上感到迷茫、失去信心。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减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张能维表示,超重的根本原因是体内能量“入大于出”,减重关键在于控制饮食、坚持锻炼,应在专业指导下选定个性化减重方式,谨慎用药和选择手术。
张能维说,健康体魄的衡量标准不仅包括体重,还有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体内含水量等多方面指标。大家可通过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进行简要估算,即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亚洲正常成年人的体质指数在21-22.9范围内为正常,低于18为营养不良,超过25则为轻度肥胖。对于常年锻炼、肌肉健壮的人,体质指数偏高属正常情况;对于长期卧床、肌肉力量弱的人,体质指数可能偏低;儿童需积聚生长能量,体质指数偏高无需过度担忧;老年人体质则需用脂肪厚度、肌肉比例等指标来衡量。
腰腹部的脂肪堆积情况也可反映肥胖程度,站立时出现“游泳圈”,平躺时肚皮并未凹陷,肚脐或腰侧鼓起,便是肥胖的表现。可通过腰臀比(腰围/臀围)来具体衡量,腰围应比臀部最粗部位的值小,男性超过0.9、女性超过0.85为异常,黄金分割比例为0.68。
“管住嘴,迈开腿”是控制体重的关键。“管住嘴”:在保证必需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的基础上,减少糖类摄入量,重点控制主食;循序渐进,逐步调整饮食,别让身体感到饥饿难耐,以免产生应激反应;降低接触喜爱食物的频率,尽量减少聚餐活动。“迈开腿”讲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制订适合个人体质的运动方案。张能维表示,若空腹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症,产生大量毒素。
张能维认为,减重最大的误区是过于关注体重,这会让人苦恼、失去信心。另一误区是认为短时间内实现体重减少便“大功告成”了,开始放纵饮食、犒劳自己。实际上,间歇性、高强度减重不可取。当人体内能量“入不敷出”时,身体首先消耗糖原,其次是蛋白质,人会感到头晕脑胀、全身乏力,如此三五天后体重可能大幅度减少,但至少坚持1-2个星期后才开始消耗脂肪。如果总是半途而废,不仅没能燃烧脂肪,而且再进食时,脂肪警觉性提高,储存的速度越来越快,造成体重反弹,脂肪含量甚至可能不减反增。
责编:张苹
本文标题:间歇性高强度减重不可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