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承包27年的荒沙地变天然牧草地,农户未退耕竟获刑6个月!
近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一件事,让网友们惊掉了下巴。1998年,农户桂家甫花3000元承包了约300亩荒沙地,合同一签30年,本想着能靠这片地好好过日子,没成想27年后,“剧情”大反转!
原来,多年后当地相关部门告知,这片地竟然变成了天然牧草地,还下发了《禁止开垦耕种通知书》,要求桂家甫停止耕种并恢复植被。可桂家甫想着合同还没到期,就没听劝,不仅继续耕种,还把部分土地转包给了别人。结果,2024年他因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起诉,一审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二审虽然刑期调整为六个月,但依旧维持了有罪判决。
这事儿一出来,大家都炸开了锅。桂家甫家人直呼冤枉,“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的是荒沙地,咋就变成天然牧草地了?而且当年承包时地上没啥植被,我们花了多少心血才开垦出来能种东西,现在说不让种就不让种,合同还有好几年才到期,咋就没效力了?”
当地嘎查委员会工作人员道出了背后的缘由,原来当年村里对外承包荒地时,合同内容简单又不规范,写的都是“荒沙地”,关键是也没人去相关部门查询土地性质,这才导致现在尴尬局面的出现。更让人惊讶的是,村里还有好几户人家情况类似,桂家甫不是第一个因为这事被判刑的。
那这荒沙地咋就变成天然牧草地了呢?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工作人员解释,这是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认定的。当时通过专业第三方公司,利用卫星遥感、地面勘测等高科技手段确定了土地性质,结果严谨可信。他们还表示,认定后就通知了桂家甫禁止耕种,可他不听,继续耕种还转包,这才触犯了法律。
这件事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农户太冤,承包时是荒沙地,自己辛苦治理能种庄稼了,突然说地性质变了不让种,合同还没到期,也没有补偿,这说不过去;也有人认为,既然有明确的调查结果和法律规定,就应该遵守,保护生态环境也很重要。
这起事件不仅关乎农户个人命运,更暴露出基层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与生态保护政策之间的矛盾。未来,如何平衡好两者关系,给农户合理补偿,完善土地管理机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呢?
本文标题:傻眼!承包27年的荒沙地变天然牧草地,农户未退耕竟获刑6个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